一、棋盤上的百萬兵
太元八年公元383年)秋,建康城的梧桐葉剛染上金黃,秦淮河畔的烏衣巷卻已飄起寒意。前秦皇帝苻堅親率號稱百萬的大軍南下,揚言“以吾之眾,投鞭於江,足斷其流”,消息傳到東晉朝堂,滿朝文武像被兜頭澆了盆冰水,唯有宰相謝安在東山彆墅擺開棋枰,把侄子謝玄叫來:“玄啊,陪我下盤棋,賭注就押這東山彆業。”
謝安此時年近花甲,須發斑白卻眼神透亮。他半生隱居東山,四十歲才出山,如今官至太保,人稱“風流宰相”。《晉書》說他“性沉靜,善應事”,可此刻棋盤上黑白子交錯,他捏著枚白子沉吟:“苻堅雖人多,但師出無名,北方各族人心不齊,沒什麼好怕的。”
暗藏玄機的棋局:
謝玄雖是北府兵統帥,此刻卻額頭冒汗。他知道叔父看似下棋,實則早已布下天羅地網——讓弟弟謝石當征討大都督,自己總督江北軍事,還偷偷派降將朱序潛伏在前秦軍中。這手“閒敲棋子落燈花”的淡定,分明是東晉版的“空城計”。
更絕的是謝安的棋路。平時棋力稍遜謝玄的他,這局卻招招藏著殺招,時而用“小飛”試探,時而用“大斜”強攻,逼得謝玄連連長考。旁邊觀戰的名士們私下嘀咕:“安石公哪是在下棋,分明是拿棋盤教玄兒破敵呢!”
二、北府兵的逆襲
謝安敢跟苻堅叫板,靠的是支特殊的隊伍——北府兵。這支部隊由謝玄在廣陵今揚州)組建,士兵大多是北方南渡的流民,個個跟胡人拚過命,悍不畏死。《資治通鑒》說他們“驍勇冠世,未嘗敗績”,簡直是東晉的“鐵血勁旅”。
練兵有妙招:
1.鄉黨編伍:按流民的老家組隊,像“彭城營”“高平隊”,同鄉同裡互相照應,士氣賊高;
2.勁弩破騎:特製“萬鈞神弩”,能射穿胡騎的重甲,後來在淝水之戰讓前秦騎兵吃儘苦頭;
3.恩威並施:謝玄常跟士兵同吃同住,又定下“連坐法”,一人後退全隊問斬,所以軍令一下,沒人敢含糊。
洛澗之戰是北府兵的首秀。劉牢之帶五千人夜襲前秦五萬大軍,殺了主將梁成,前秦軍自相踐踏,“僵屍蔽野,水為之不流”。捷報傳到東山,謝安正跟客人下棋,看完軍報隨手扔桌上,輕描淡寫一句:“孩子們把前秦前鋒打敗了。”客人驚得站起來,他卻非要下完殘棋。
三、風聲鶴唳的大崩潰
淝水之戰的高潮,成了古代戰爭史上最荒唐的潰敗。苻堅聽信朱序的“建議”,下令大軍後撤讓晉軍渡河,沒想到一退就像決堤的洪水,收不住了。《晉書·苻堅載記》裡寫:“秦兵遂潰,自相蹈藉而死者,蔽野塞川。跑的人聽見風聲和鶴叫,都以為晉兵追來了。”
崩潰現場還原:
1.陣腳大亂:前秦士兵大多是被強征來的各族百姓,本就不想打仗,一聽撤退就搶著跑,騎兵踩步兵,步兵撞輜重,營壘瞬間垮了;
2.草木皆兵:苻堅登上壽陽城一看,八公山上風吹草動,竟以為是晉軍埋伏,嚇得臉都白了:“這也是強敵啊,怎麼說人少呢?”;
3.狼狽逃竄:苻堅中了流箭,連夜騎牛逃跑,堂堂皇帝成了“牛背天子”;苻融被晉軍殺了,前秦軍隊徹底沒了主心骨。
民間有個段子:苻堅逃到淮河岸邊,見漁夫撐船過來,竟跪下求渡河。漁夫認出他是前秦皇帝,故意唱:“北風緊,胡騎奔,苻堅爹娘哭斷魂。”苻堅又羞又氣,差點跳河。
四、屐齒之折的真性情
謝安在淝水之戰中的“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”,藏著不為人知的真性情。驛使送來捷報時,他正跟客人下棋,看完軍報就放旁邊,接著落子。等客人走了,他回內室過門檻,因為太高興,木屐的齒都撞斷了還沒察覺。《晉書》原文:“既罷,還內,過戶限,心喜甚,不覺屐齒之折。”
性情背後的門道:
1.泰山崩於前:謝安清楚“主少國疑”,自己要是先慌了,朝野肯定亂,所以用下棋穩人心,這是政治家的定力;
2.屐齒之折:回屋後的失態,才見真性情——他不是沒感情,隻是把狂喜壓在心裡,沒人時才釋放;
3.魏晉風流:這種“外冷內熱”,正是魏晉名士的特點——表麵清談避世,實則心裡裝著天下。
五、王謝堂前的權力經
淝水之戰後,謝氏家族風光無兩。謝安升為太傅,謝玄封康樂公,謝家子弟遍布朝堂。但謝安明白“盛極必衰”的道理,暗中玩起“平衡術”——既保司馬氏的皇位,又跟琅琊王氏、龍亢桓氏等大族聯姻,搞起“士族共治”。
治世的幾把刷子:
1.虛己容物:謝安掌權後不搞派係,連以前的政敵桓衝都能和睦相處,當時人誇他“肚量大如海”;
2.不戀權柄:仗剛打完,他就讓謝玄交出兵權,自己申請去廣陵鎮守,免得重蹈庾氏、桓氏的覆轍;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3.文化護體:謝安精通玄學,常跟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談詩論文,用文化影響力鞏固地位,這叫“以柔克剛”。
有件事特彆妙:桓衝死後,謝安把他的小兒子桓胤收為義子,當親兒子養。當時人感歎:“安石公這招,既安了桓氏的心,又得了天下的人心,高啊!”
六、江左風流的絕唱
謝安的一生,是“隱與仕”的完美故事。年輕時隱居東山,跟王羲之等名士“出則漁樵耕讀,入則談玄論道”;中年出山,用“圍棋賭墅”的從容化解國難,把“魏晉風度”推到了頂峰。
謝安說過的那些話:
“安石不出,如蒼生何?”白話:我要是不出山,天下百姓可怎麼辦?)
“每與親友彆,輒作數日惡。”白話:每次跟親友分開,都得難受好幾天。)
“秦兵雖眾,然眾而無序,不足畏也。”白話:前秦軍隊雖多,但亂糟糟的,沒啥可怕的。)
這些話裡,有儒家的擔當,也有道家的超脫,正是東晉士大夫的精神寫照——既想匡扶社稷,又向往歸隱山林,在矛盾裡找平衡。
七、淝水戰後的天下局
淝水之戰的勝利,讓東晉又多活了四十年,還改變了曆史走向。要是苻堅南下成功,中原文化可能提前跟胡人文化碰撞;可謝安贏了,華夏文明在江左保住了,還為後來的隋唐統一埋了伏筆。
這場仗的深遠影響:
1.文化火種:王羲之的書法、陶淵明的田園詩、顧愷之的繪畫,都是在東晉庇護下發揚光大的;
2.民族融合:北方流民和江南土著慢慢融合,形成了獨特的“江左文化”,為南北統一打了基礎;
3.政治模板:謝安的“士族共治”模式,成了後來南朝宋、齊、梁、陳的治國樣本,直到劉裕代晉才變了樣。
更戲劇性的是,苻堅敗了以後,北方又亂了,拓跋氏趁機崛起建了北魏,而東晉偏安江南,成了中原文化的“諾亞方舟”。謝安在東山看棋時,恐怕想不到,這局棋的餘波,攪動了數百年的天下風雲。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