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寒門庶子的上升之路
公元363年,彭城今江蘇徐州)一間破茅屋裡,一個嬰兒在寒風中啼哭。他娘生他時難產而死,他爹窮得沒錢請奶媽,差點把他扔掉,幸好鄰居大媽看不過去,用米湯把他喂大。這孩子小名“寄奴”,大名劉裕,誰也沒想到,這個靠百家飯長大的窮小子,日後會取代東晉。
劉裕的出身,用《宋書》的話說叫“漢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後”,聽起來是劉邦親戚,實則到他這輩早成了平民。他年輕時乾過砍柴、種地、打魚、賣草鞋的活兒,還因為賭博欠了一屁股債,被人綁在樹上打。有個叫王謐的名士路過,看他相貌奇特,就替他還了債,說:“卿當為一代英雄。”劉裕吐掉嘴裡的草棍,心想:“英雄?先讓我吃飽飯再說。”
公元399年,孫恩起義爆發,劉裕加入北府兵,成了劉牢之的部下。第一次打仗時,他帶著幾十個人偵察,遇上幾千起義軍,部下全跑了,他一個人拿著長刀追著幾千人砍,《資治通鑒》記載:“裕獨奮長刀,所殺傷甚眾,追者不敢逼。”譯文:劉裕獨自揮長刀,殺傷很多人,追兵不敢靠近)
桓玄之亂:桓玄篡位時,劉裕表麵歸附,暗地裡聯絡北府兵舊部。公元404年,他在京口起兵,手下隻有一千多人,卻一路打到建康,桓玄嚇得坐船跑路,劉裕從此登上權力舞台。
二、北府兵大佬的“打怪升級”
劉裕掌權後,乾的第一件事就是“清理門戶”。當時北府兵裡有個叫劉毅的大佬,跟他麵和心不和。劉毅仗著自己滅了桓玄,天天擺架子,還說:“我跟劉裕一起打天下,憑啥他當老大?”劉裕聽說後,冷笑一聲:“那就讓他試試。”
公元412年,劉裕以“清君側”為名,討伐劉毅。劉毅守著江陵城,以為能撐住,沒想到劉裕玩了個“聲東擊西”,派王鎮惡率水軍晝夜兼行,偷偷摸到城下。王鎮惡讓士兵們假裝是桓玄的敗兵,騙開城門,大喊:“劉裕大軍到了!”劉毅的士兵嚇得四散奔逃,劉毅自己上吊自殺,屍體被劉裕下令曝屍街頭。
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是晉朝宗室,看不慣劉裕專權。劉裕親自帶兵征討,司馬休之兵敗逃往後秦,劉裕下令殺了他全家,連繈褓中的嬰兒都沒放過,《宋書》說他“性雖仁厚,然行軍用兵,皆以威斷”譯文:性格雖仁厚,但行軍打仗都靠威嚴決斷)。劉裕還規定“荊州居上流之重,地廣兵強,非宗室不宜居之”,把荊州兵權收歸中央,又淘汰冗官,減輕賦稅,老百姓終於能喘口氣了。
三、兩次北伐:“金戈鐵馬”的真實寫照
劉裕最牛的不是代晉,而是北伐。他兩次出兵,滅了南燕、後秦,收複洛陽、長安,把東晉的版圖擴到最大。
第一次北伐滅南燕,409年):
南燕皇帝慕容超覺得劉裕不敢打他,還派人來挑釁。劉裕帶著大軍從建康出發,過了大峴xian)山今山東沂山),慕容超才慌了神。劉裕的軍隊裡有個“秘密武器”——卻月陣,用戰車圍成半圓形,士兵躲在後麵射箭,南燕的騎兵衝了幾次都被射成了刺蝟。慕容超被活捉到建康,劉裕問他:“你為啥侵犯我邊境?”慕容超說:“想試試你的本事。”劉裕一揮手,把他砍了。
第二次北伐滅後秦,416年):
後秦皇帝姚泓懦弱無能,國內大亂。劉裕分兵五路,水陸並進。王鎮惡率水軍從黃河入渭水,直達長安城下。姚泓帶著老婆孩子投降,劉裕把他和後秦宗室幾百人全殺了。進入長安後,劉裕看著西漢、西晉的皇陵,感慨道:“祖宗基業,終於回來了。”
野史趣聞:
辛棄疾在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裡寫“斜陽草樹,尋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”,說的就是劉裕早年住過的小巷;
傳說劉裕滅後秦時,得到了秦始皇的玉璽,上麵刻著“受命於天,既壽永昌”,他當成寶貝藏起來,後來成了劉宋的傳國玉璽。
四、“昌明之後有二帝”:讖語成真的權力遊戲
劉裕滅了後秦,本想在長安定都,沒想到後方出事了——劉穆之病死,他怕有人趁機奪權,隻好匆匆南歸。臨走前,他留下兒子劉義真和王鎮惡、沈田子等人守長安,結果這幾個人內鬥,長安被赫連勃勃搶走,劉裕氣得拍桌子:“早知道就不回來了!”
南歸之後,劉裕開始琢磨著代晉。當時民間流傳著一句讖chen)語:“昌明之後有二帝。”昌明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字,意思是他之後還有兩個皇帝。劉裕先殺了晉安帝司馬德宗,立了晉恭帝司馬德文,剛好湊夠“二帝”。
公元420年,劉裕覺得時機成熟,就讓手下人逼著司馬德文禪讓。禪讓那天,司馬德文很“懂事”,說:“桓玄篡位時,晉朝就該亡了,全靠劉公才多活了幾年,我心甘情願讓位。”他還親自寫了禪讓詔書,寫完後把筆一扔,說:“這輩子再也不寫這玩意兒了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司馬德文退位後,劉裕封他為零陵王,送到秣陵今南京江寧)居住。但他還是不放心,派親兵天天盯著,連司馬德文老婆生兒子,都被他派人掐死;公元421年,劉裕讓親兵用被子把司馬德文悶死,至此,東晉正式滅亡,劉宋王朝建立,年號“永初”。
五、“武帝”的治國之道:從打天下到治天下
劉裕當了皇帝,沒忘了自己是窮孩子出身。他下令“清簡賦役,休息民庶”,把東晉的苛捐雜稅全廢除了,還把王公貴族霸占的土地分給農民。有個大臣建議他學曹丕、司馬炎,搞點“祥瑞”粉飾太平,劉裕罵道:“我老家的桑樹結了幾個果子,就算祥瑞了?彆整那些虛的!”
劉裕稱帝後,實行了以下措施:
1.抑製門閥:提拔寒門子弟,打破士族壟斷,比如出身平民的檀道濟,成了劉宋的名將;
2.整頓吏治:派禦史到各地巡查,發現貪官汙吏直接罷免,史書說“內外澄肅,風俗一新”;
3.發展生產:推廣牛耕,興修水利,江南的糧食產量翻了幾番,老百姓終於能吃飽飯了。
帝王軼事:
劉裕稱帝後,老婆臧愛親成了皇後。臧皇後出身貧寒,當了皇後還自己縫補衣服,劉裕每次見了都感歎:“這才是我當年認識的那個她。”
他有個習慣,睡覺前要在床頭放一根麻繩,有人問為啥,他說:“當年打遊擊時,用這繩子捆過俘虜,看著它能想起苦日子,不忘本。”
六、曆史的評價:鐵血帝王的功過是非
劉裕從草根到帝王,用了不到20年,他的一生就像一部熱血小說。但後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:
肯定派:李贄說他“定亂代興之君”,王夫之讚他“奮起寒微,不階尺土,討滅桓玄,興複晉室,北禽慕容超,西滅姚泓,南定盧循”;
否定派:有人說他殺司馬德文太殘忍,開了禪讓後弑君的先例,後來南北朝的皇帝們學他,導致宮廷政變不斷。
其實劉裕的成功,靠的不是運氣,而是三個字:狠、準、穩。他對敵人狠,對自己準知道自己出身低,就用軍功和政績說話),對局勢穩一步步鏟除異己,不急於求成)。曆史上的開國皇帝,大多不是好人,但一定是能人。劉裕就是這樣的能人,他用鐵血手腕結束了東晉的爛攤子,也為南朝的繁榮打下了基礎。
結語:
劉裕代晉,標誌著南北朝時代的正式開始。他建立的劉宋王朝,享國60年,是南朝疆域最大、國力最強的朝代。但他可能沒想到,自己的子孫後來會互相殘殺,把他打下的江山作沒了——這是後話。
現在看劉裕的故事,就像看一場精彩的逆襲劇:一個窮小子,靠著一把刀、一身膽,從社會底層爬到權力頂峰,滅了兩個國家,當了皇帝,還改革了弊政。他的經曆告訴我們:出身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沒有狠勁和腦子。當然,心太狠了也不行,比如他殺司馬德文,就給子孫開了個壞頭。
曆史有時候很公平,你怎麼對待權力,權力就怎麼對待你。劉裕用鐵血打下的天下,最終也在鐵血中走向衰落,但他的傳奇,卻永遠留在了“金戈鐵馬”的詩詞裡,留在了“斜陽草樹”的巷陌中,供後人唏噓感歎。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