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 張氏兄弟亂後宮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中國野史大甩賣 > 第14章 張氏兄弟亂後宮

第14章 張氏兄弟亂後宮(1 / 1)

一、蓮花帳裡的新寵:麵如傅粉的少年郎

武周聖曆二年的洛陽宮,迎仙宮的蓮花帳成了整個帝國最神秘的所在。帳幔用蘇杭進貢的雲錦織成,上麵繡著朵朵白蓮,每片花瓣都用珍珠鑲嵌,夜裡會發出幽幽熒光。帳中檀香嫋嫋,一個年近七旬的女人斜倚在九曲龍床上,身邊站著兩個麵如冠玉的少年——他們便是張易之、張昌宗兄弟,此時正用金湯匙喂她吃著嶺南進貢的荔枝。

武則天看著眼前這對孿生兄弟,眼角的皺紋似乎都舒展開了。張易之穿一身紫袍,腰間係著玉帶,鬢角插著一朵白蓮花;張昌宗著緋紅官服,頸間掛著西域進貢的祖母綠項鏈,兩人容貌昳麗yii),舉止柔媚,比後宮嬪妃更添幾分風情。這場景若被朝堂上的老臣看見,怕是要氣歪了胡子——誰能想到,開創“政啟開元”的女皇帝,晚年竟沉溺於這般風月?

張氏兄弟本是定州義豐人,父親張希臧曾做過縣令。兄長張易之“年二十餘,白皙美姿容”,弟弟張昌宗“麵似蓮花,性尤辯慧”《舊唐書·張易之傳》)。他們能入宮,還得感謝太平公主的“舉薦”。當時武則天年事已高,後宮空虛,太平公主為固寵,便將張昌宗獻給母親,又說“臣兄易之器用過臣,兼工合煉”《控鶴監秘記》),意思是哥哥張易之更有本事,還擅長煉丹。武則天一聽,立刻宣張易之入宮,果然一見傾心。

二、從控鶴監到奉宸府:男寵的權力升級

張氏兄弟入宮後,武則天先是封他們為“奉宸大夫”,後來覺得不夠,又專門設立“控鶴監”,以張易之為正監,張昌宗為副監,掌管內廷宴飲之事。這控鶴監表麵上是文藝機構,實則成了二張的“私人會所”。他們在裡麵召集文人雅士,說是吟詩作賦,實則飲酒作樂,甚至讓官員們扮成仆役,供他們取樂。

《新唐書·張易之傳》記載:“易之、昌宗飲宴,使諸宰相公卿皆執轡服馬,號為‘控鶴奴’。”這裡的“執轡服馬”就是牽馬駕車,堂堂宰相竟成了男寵的馬夫,可見二張權勢之盛。更荒唐的是,武則天還命人在控鶴監裡修建“三教殿”,讓張易之坐在中間,左邊坐孔子,右邊坐老子,自己則坐在下首,號稱“三教歸一”——這哪裡是尊崇教義,分明是給男寵抬轎子。

為了讓二張名正言順地留在身邊,武則天又將控鶴監改為“奉宸府”,意為“奉侍帝王居所”,任命張易之為奉宸令,張昌宗為秘書監。她還讓張昌宗“修飾容貌,衣以錦繡”,乘坐金碧輝煌的馬車在洛陽城裡招搖過市,百姓們遠遠看見,都竊竊私語:“看,那就是武則天的‘六郎’。”注:張昌宗排行第六,時人故稱“張六郎”)

三、宋璟jing)怒闖蓮花帳:禦史大夫的硬骨頭

二張得寵後,開始乾預朝政。他們的母親韋氏和弟弟張昌期、張昌儀都被封官賜爵,連家裡的仆人都敢在街上橫行霸道。張昌儀做洛陽令時,曾在早朝路上遇到一個姓薛的候補官員,那人遞上賄賂的金箔,求他幫忙謀個官職。張昌儀隨手把名帖交給吏部侍郎,說:“給這個人安排個好差事。”吏部侍郎不敢怠慢,立刻照辦——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“金箔求官”典故《朝野僉載》)。

這種無法無天的行為,終於惹惱了剛正不阿的禦史大夫宋璟。宋璟此人,以直言敢諫著稱,連武則天都敬畏他三分。有一次,張昌宗私自向相王李旦的府中派遣親信,宋璟得知後,立刻上奏彈劾:“張昌宗潛圖逆亂,罪當處死!”武則天看了奏章,隻是淡淡說:“卿且退,朕自有處斷。”

宋璟卻不肯罷休,他跪在殿外不走:“陛下若不懲處張昌宗,臣不敢退朝!”武則天無奈,隻好召張昌宗前來,讓他向宋璟道歉。張昌宗磨磨蹭蹭地走到宋璟麵前,想行個禮就算了,誰知宋璟猛地站起來,厲聲道:“公何得爾!”《資治通鑒》)意思是你算什麼東西,也配讓我接受你的道歉?張昌宗嚇得臉色發白,縮在武則天身後不敢出聲。

更驚險的一幕發生在長安元年。當時武則天病重,住在迎仙宮,不見外臣,隻有二張在身邊伺候。宋璟擔心二張趁機作亂,便帶著禦史台的官員闖入迎仙宮,正好撞見張易之在蓮花帳外踱步。宋璟指著他怒斥:“張易之,你私闖內宮,意圖不軌,跟我去禦史台受審!”

張易之嚇得魂飛魄散,躲進帳中向武則天求救。武則天知道宋璟是忠臣,又不好得罪,隻好隔著帳幔說:“宋卿,易之等隻是伺候朕的病體,並無他意,你先回去吧。”宋璟卻梗著脖子說:“陛下若不治二張之罪,臣今日就死在這裡!”後來還是宰相楊再思怕鬨出事來,硬把宋璟拉走了《舊唐書·宋璟傳》)。

四、李旦府中的血案:太子賓客的冤魂

二張的跋扈,不僅針對朝臣,甚至危及皇室。長安二年,發生了一起震驚朝野的血案: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、女兒永泰郡主李仙蕙及其夫婿魏王武延基,被武則天賜死在洛陽宮中。表麵上看,這是因為他們私下議論“二張亂政”,實則背後另有隱情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《新唐書·則天順聖皇後紀》記載:“大足元年,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、主婿武延基。”但野史《朝野僉載》披露了更多細節:李重潤等人議論的,並非僅僅是二張弄權,而是懷疑武則天有意讓張易之繼承大統。這話傳到二張耳中,他們便在武則天麵前哭訴:“陛下,太子一家嫌我們出身低微,竟說我們要奪了李唐天下!”

武則天當時已近八十歲,性情越發多疑,聽了二張的讒言,頓時勃然大怒。她把太子李顯叫來,當麵斥責:“你教的好兒女!竟敢議論朝政,毀謗朕的左右!”李顯嚇得渾身發抖,回家後立刻逼長子李重潤和女兒永泰郡主自儘。永泰郡主當時已有身孕,竟也未能幸免——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“永泰公主之死”,如今在乾陵出土的永泰公主墓誌銘,雖未明言死因,卻用“珠胎毀月”暗示了她死於非命時已有身孕。

這起血案讓李唐皇室人人自危,也讓朝臣們看清了二張的危害。連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都私下對人說:“二張如毒蛇猛獸,若不早除,必危社稷。”《舊唐書·武三思傳》)但武則天對二張的寵愛有增無減,甚至讓張昌宗“衣紫袍,佩金龜,奉朝請”,待遇堪比宰相。

五、神龍政變的刀劍:迎仙宮的血色黎明

長安四年十二月,武則天病重,住在迎仙宮的長生殿,隻有二張在身邊伺候,封鎖了消息,不準外臣入內。宰相張柬之、崔玄暐ei)等人意識到,除掉二張、複辟李唐的機會來了。他們聯絡了羽林將軍李多祚、駙馬都尉王同皎,又得到太子李顯的默許,決定發動政變。

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淩晨,張柬之率領五百羽林軍衝入玄武門,直奔迎仙宮。他們在廊下撞見張易之、張昌宗,兩人正穿著睡衣準備洗漱。張柬之厲聲喝道:“逆賊安在!還不束手就擒!”張易之嚇得轉身就跑,被羽林軍用長戟刺死在台階下;張昌宗躲進殿柱後,也被搜出來砍了腦袋。《資治通鑒》記載:“斬易之、昌宗於廊下,其黨與皆捕斬之。”

政變隊伍衝進長生殿時,武則天被驚醒,看到床邊跪著的張柬之和地上的人頭,立刻明白了怎麼回事。她強撐著坐起來,對太子李顯說:“這是你的主意?易之、昌宗已經死了,你可以回去了。”李顯嚇得不敢出聲,王同皎在一旁大聲說:“陛下春秋已高,應傳位太子,以順天意人心!”

武則天看著眼前這群義憤填膺的臣子,又看看低頭不語的兒子,知道大勢已去。她歎了口氣,揮揮手說:“罷了,朕就把天下還給李家吧。”第二天,她下旨傳位給李顯,是為唐中宗。二月,中宗恢複唐朝國號,武周政權至此終結。

六、二張身後事:史書裡的粉墨與塵埃

張氏兄弟被處死後,他們的家族也遭到清算。母親韋氏被流放嶺南,弟弟張昌期、張昌儀被處斬,家產抄沒。洛陽百姓聽說後,紛紛跑到刑場圍觀,有人還帶著饅頭,把饅頭蘸上二張的血吃掉,說是“食奸肉,飲奸血,以泄心頭之憤”《朝野僉載》)。

在正史中,二張通常被視為禍亂朝綱的“嬖臣”,《舊唐書》說他們“恃寵弄權,濁亂朝政”,《新唐書》更是直言他們“盜弄威權,馴至禍亂”。但也有學者認為,二張的存在,本質上是武則天晚年權力失衡的產物——她為了製衡李氏和武氏家族,才刻意抬高身邊的近臣,隻是沒想到玩脫了,反而加速了政權的崩潰。

野史對二張的記載則更具戲劇性。《控鶴監秘記》裡說,張昌宗曾穿著羽衣,乘木鶴在宮中飛翔,武則天坐在下麵觀看,直呼他為“王子喬”注:傳說中的仙人);張易之則在家中建造“七寶帳”,用金玉珠翠裝飾,連床榻都是象牙雕成,奢華程度遠超宮廷。這些記載雖然誇張,卻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二張奢靡生活的想象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二張並非全無才能。張易之擅長音律,曾主持修訂《三教珠英》的樂律部分;張昌宗通玄學,武則天曾讓他講解《老子》,在座的學者都自愧不如。但在權力的誘惑下,他們的才華最終淪為爭權奪利的工具,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。

千年之後,當我們走進洛陽的龍門石窟,在武則天親題的“盧舍那大佛”旁邊,還能看到一些唐代的小龕kan),裡麵雕刻著俊美的少年形象,有人推測可能是二張的供養像。這或許是曆史留下的一絲隱喻——即便權勢滔天如張氏兄弟,最終也不過是王朝更替中的一抹粉墨,隨著武周的黃昏一起,消散在曆史的塵埃裡。

武則天死後,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,墓碑上留下一塊無字碑,任由後人評說。而張易之、張昌宗的故事,則像一麵鏡子,映照出權力巔峰的光怪陸離。當我們讀到“蓮花似六郎”的典故時,除了感歎男寵亂政的荒唐,更應看到封建王朝裡,皇權失控所帶來的種種亂象——這,或許就是曆史留給我們的最好警示。
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和堂妹換親後 忠訴 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 恐怖直播:噓,有人在看你 重回1978,我考上了西工大 藍星劍皇 大唐:上任京州尹,皇帝求我貪贓枉法? 穿到大秦當神醫,建立千年世家 山花寂寥 在生存遊戲裡總被誤認為是NP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