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紫宸殿的密談:文宗誅宦
太和九年公元835年)的紫宸殿內,銅漏有條不紊地滴落在刻著十二時辰的石盤上,滴答聲在寂靜的大殿裡格外清晰。唐文宗李昂ang)手指摩挲著禦案上的素絹,絹上朱筆勾勒的神策軍衙署布局圖透著幾分緊張氣息。身旁的李訓用象牙尺輕輕點向圖中“金吾仗院”,語氣篤定:“陛下,此院藏有兵甲器械,若以‘天降甘露’為誘餌,引仇士良等宦官入內,咱們就能甕中捉鱉!”
李訓,字子垂,時年四十四歲。這位出身寒微的官員,本是牛黨成員,卻因精通《易經》被文宗賞識,搖身一變成了削除宦官勢力的主力。據《舊唐書·李訓傳》記載,他此刻袖中還藏著鄭注從鳳翔送來的密信,信裡說已選好五百親兵,隻等長安這邊動手,就日夜兼程趕來支援。文宗盯著圖上“宣政殿”三個字,手指不自覺叩擊桌案:“仇士良手握左右神策軍大權,萬一事情敗露,朕恐怕要落得漢質帝那樣的下場啊!”
“陛下不必憂心!”李訓趕忙躬身說道,“鄭注已在鄠hu)縣埋伏千人,臣又讓韓約掌管金吾衛,天時地利人和全占了!”一旁的舒元輿捋著胡須補充道:“臣連詔書都擬好了,隻要行動成功,立刻昭告天下‘誅除宦官,重振朝綱’!”文宗看著眼前這兩位宰相,想起被宦官毒死的兄長唐敬宗,眼神瞬間變得狠厲——這場誅宦密謀,他足足籌劃了三年之久。
二、金吾仗院的伏兵:石榴樹上的“甘露”戲
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,金吾衛大將軍韓約在紫宸殿外高聲奏報:“啟稟陛下,左金吾仗院內的石榴樹昨夜降下甘露,此乃天大的祥瑞,懇請陛下親臨觀賞!”仇士良等宦官聞言,彼此交換了個眼神——甘露向來被視為吉兆,按規矩皇帝確實要親自前去拜謝。
《資治通鑒》詳細記錄了這場充滿戲劇性的“甘露戲”:文宗先派仇士良、魚弘誌等宦官前去查看,李訓則率領百官在含元殿等候。仇士良剛踏進金吾仗院,就瞧見韓約臉色發白、額頭直冒冷汗,不禁問道:“韓將軍,你這是怎麼了?”說時遲那時快,一陣風突然吹起院中幕布,露出裡麵埋伏的甲士。仇士良臉色驟變,大喊一聲:“有詐!”轉身就往外跑。
野史《唐闕史》裡的記載更是驚心動魄:仇士良慌不擇路跑出院門時,不慎被地上的繩索絆倒,身後甲士舉著長矛已經追了上來。關鍵時刻,他的親隨宦官二話不說趴在地上,讓仇士良踩著自己後背起身,這才驚險逃脫。韓約追到門口,一把拽住仇士良的袍角,卻冷不丁被對方狠狠咬了一口,疼得他手指鮮血直流——這戲劇性的一幕,成了甘露之變的關鍵轉折點。
三、含元殿的驚變:禦座前的刀光閃
仇士良連滾帶爬逃回含元殿,一把拽住文宗的龍椅就往後宮拖:“陛下!李訓謀反,咱們趕緊去右神策軍那兒!”李訓見狀,一個箭步衝上去死死抓住龍椅:“陛下彆去!這是家奴作亂!”文宗被兩人左右拉扯,冠冕都掉在地上,嚇得臉色煞白說不出話。舒元輿急得揮舞衣袖大喊:“金吾衛!快來護駕!”可喊破喉嚨也不見一人蹤影——原來韓約的伏兵早就被宦官們擊潰了。
《新唐書·宦者傳》記載,仇士良當即命神策軍副使劉泰倫率領禁軍入宮,還放話:“殺一個反賊,賞錢百緡in,古代計量單位,千文為一緡)!誰能取下李訓的腦袋,賞千金!”禁軍衝進含元殿,見穿朝服的官員就揮刀亂砍。李訓躲在殿柱後麵,被禁軍拖出來時還破口大罵:“閹狗!你們遲早遭報應!”仇士良冷笑著下令:“拖下去,先把他的腳砍了!”
四、宣政殿的屠戮:宰相府的滅門災
事變當天,神策軍在長安城裡展開了一場恐怖大搜捕。宰相王涯當時正在書齋裡專心校勘《漢書》,突然一群禁軍破門而入:“王涯謀反,速速逮捕!”被押到宣政殿時,仇士良指著階下的斑斑血跡陰陽怪氣地說:“王先生不是總說‘甘露是祥瑞’嗎?現在祥瑞在哪兒呢?”王涯被打得口鼻流血,卻仍硬氣地回懟:“這都是李訓乾的,跟我有什麼關係!”《舊唐書·王涯傳》)
另一位宰相賈餗su)的遭遇更是淒慘。據《雲仙雜記》記載,他躲在百姓家地窖裡,結果被禁軍掘地三尺拖了出來,還用鐵鏈穿透肩胛骨拉著走。路過自家府邸時,賈餗看見兒子正趴在妻子屍體上痛哭,他不顧一切掙脫鐵鏈撲過去,卻被禁軍一矛刺穿後背。
五、鄠縣兵的延誤:鳳翔軍的遲到
鄭注得知消息後,立刻從鳳翔率領親兵趕往長安,可走到鄠縣時,卻聽聞行動失敗的噩耗。副將勸他:“大人不如回鳳翔,擁兵自重。”鄭注卻搖頭道:“我受陛下厚恩,怎能貪生怕死?”《新唐書·鄭注傳》)他換上布衣,打算混進長安營救文宗,結果在城門口就被認了出來,最終被斬於獨柳樹下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野史《玉泉子》裡有個讓人唏噓的細節:鄭注臨刑前,劊子手問他有沒有遺言,他解下腰間玉佩說:“這是陛下賞賜的,麻煩交給樞密使,就說鄭注雖死,忠魂不滅。”劊子手把玉佩呈給仇士良,仇士良一把扔在地上,惡狠狠地說:“死到臨頭還嘴硬!”
六、血染的丹鳳門:三千士人的橫死
甘露之變後,長安城成了人間煉獄。《通鑒紀事本末》記載,神策軍“殺百官千餘人,又殺吏卒、百姓千餘人,橫屍流血,狼藉塗地”。最倒黴的要數太學生,禁軍誤以為他們是李訓同黨,衝進國子監見人就殺。不少正在抄書的學生,就這麼被砍死在書桌前,竹簡上濺滿了鮮血腦漿。
更離譜的是“望氣殺人”。仇士良聽信術士鬼話,說“含元殿有冤氣”,竟讓禁軍在殿裡“望氣”,隻要看見麵色青紫、眼神凶狠的人就殺。《唐語林》裡提到,有個書生躲在殿柱後麵,因為過度害怕臉色發黑,禁軍就認定他“怨氣太重”,當場用大棒活活打死。這種無差彆屠殺,嚇得長安百姓白天都不敢出門。
七、文宗的囚龍歎:太和宮裡的傀儡淚
事變失敗後,文宗徹底成了軟禁在太和宮的“高級囚徒”。《舊唐書·文宗紀》記載,有一次他登上勤政樓,百姓遠遠望見山呼“萬歲”,仇士良立刻衝出來,連拉帶拽逼他下樓:“陛下還是多保重,彆隨便跟外人搭話!”回到寢宮,文宗望著牆上的《貞觀政要》壁畫,忍不住長歎:“朕每次看到太宗皇帝誅滅突厥的故事,就恨自己不能效仿,如今反倒被家奴控製!”
還有一回宴飲,文宗讓樂工唱《菩薩蠻》,當唱到“門前碧流清似玉,宮中墜葉赤於花”時,他突然打翻酒杯,悲憤地喊道:“這碧流,難道不是鮮血嗎?這落葉,難道不像人頭嗎?”《雲仙雜記》)旁邊的宦官們嚇得齊刷刷跪地,從此再也不敢讓樂工唱這種哀婉的曲子。
八、曆史長河中的宦禍:唐室傾頹的催化劑
甘露之變後,宦官權勢達到了頂峰。仇士良甚至敢當麵威脅文宗:“陛下隻管吃喝玩樂,少看奏章,國家大事自有老奴們操心!”《資治通鑒》)這種局麵一直持續到唐僖宗時期,成了唐朝滅亡的重要導火索。宋人王應麟在《困學紀聞》中評價:“甘露之變失敗,不是李訓謀劃不周,實在是文宗皇帝手中權力太弱啊!”
在民間,甘露之變衍生出不少怪談。《稽神錄》裡說,獨柳樹下每到夜晚就會出現鬼火,據說是鄭注等人的冤魂在作祟,路過的人都得扔個饅頭祭奠。長安百姓還編了首童謠:“獨柳獨柳,昔日栽柳,今日斷頭。”這童謠傳到神策軍耳朵裡,又有十幾個孩子因為傳唱被殺害。
九、千年之後的獨柳樹
如今在西安城南朱雀大街西側,考古學家發現了唐代獨柳樹遺址,出土的石碑上清晰刻著“太和九年十一月”字樣,碑身還留著明顯的刀砍痕跡。當地老人說,這兒就是當年鄭注被斬首的地方。每逢陰雨天,碑石上就會滲出紅色液體,就像在哭泣一般,因此被稱為“泣血碑”。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