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龍闕納諫開盛世,貞觀垂範耀千秋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中國野史大甩賣 > 第17章 龍闕納諫開盛世,貞觀垂範耀千秋

第17章 龍闕納諫開盛世,貞觀垂範耀千秋(1 / 2)

龍椅新承血未乾,烽煙初定萬民看。

納諫如流開盛世,貞觀氣象古今歎!

列位看官,且說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,長安城的太極宮還浸在晨霧裡,玄武門的銅釘上卻凝著血珠。秦王李世民按劍立在宮牆下,玄甲軍的甲葉在殘月微光中泛著冷光。

您道李世民此時是何模樣?但見他:

頭戴衝天紫金冠,身披鎖子連環甲,外罩赭黃團龍袍,足蹬粉底烏靴。麵如滿月,目若朗星,三綹墨髯襯得龍顏莊重,唯有眉宇間那道斜疤當年討竇建德時所留),透著幾分沙場殺伐之氣。腰間懸掛的寶劍,劍鞘上的寶石還在滴著血珠,正是方才親手斬落李建成時所濺。

“陛下,臣……”李世民踏入臨湖殿時,李淵正與裴寂對弈,棋盤上的棋子被震得亂滾。見次子渾身浴血,李淵手中的玉棋子“啪”地跌碎,顫聲道:“世民,你……”李世民“噗通”跪倒,額頭碰著青磚:“建成、元吉構陷忠良,意圖謀反,臣不得已舉兵誅之,願受國法處置!”

此時殿外殺聲漸息,尉遲恭身披甲胄,持矛闖入,甲葉上的血水滴在金磚上,蜿蜒成線:“啟稟陛下,東宮、齊王府兵已潰散,臣特來護駕!”李淵望著這班虎狼之將,又看看李世民眼中不容置疑的鋒芒,長歎一聲:“近日以來,幾有投杼之惑。”注:投杼之惑指曾母投梭,喻流言可畏)說罷,將手中的“天子八璽”推到案前。

三日後,李淵禪位,李世民登基,改元貞觀。登基大典那日,朱雀大街上擠滿了百姓,見新皇乘六龍輦而來,皆山呼萬歲。李世民掀開車簾,向百姓揮手,陽光照在他臉上,那道傷疤竟似化作金龍鱗片,閃閃發光。正是:

血染宮牆龍位定,一朝天子換新人。

誰言玄武多戾氣?卻開貞觀萬古春!

貞觀元年秋,突厥頡利可汗率二十萬鐵騎直逼長安,駐軍渭水北岸,旌旗遮天蔽日,馬蹄聲震得長安城牆都在發顫。朝堂之上,封德彝等大臣主張遷都避敵,唯有李世民按劍而起:“突厥欺我新立,若遷都,正墮其誌!”

次日,李世民親率房玄齡、高士廉等六騎,出玄武門直抵渭水橋頭。但見突厥營中塵土大起,頡利可汗率百餘名騎士出陣,見唐皇僅帶數人,不由驚愕。李世民立馬橋頭,指著頡利喝道:“我與可汗曾有盟約,為何背信?今我親來,可汗若要戰,我這六騎便與你決一死戰;若要和,便下馬敘舊!”

您道這頡利是何模樣?他頭戴獸角金盔,身披貂皮戰甲,腰間懸著狼牙箭囊,麵上刺著狼頭圖騰,胯下一匹純白突厥馬,果然是草原梟雄。此刻他見李世民雖隻數人,卻氣定神閒,身後唐軍旌旗隱約,似有千軍萬馬,不由心生怯意。

正僵持間,李世民身後突然塵土飛揚,李靖率三千玄甲軍趕到,甲光如練,刀槍如林。頡利見狀,驚得差點落馬——他本以為長安空虛,不料唐軍精銳儘在眼前。李世民見狀,放緩語氣:“可汗若願罷兵,我大唐願贈金帛,重修舊好。”

頡利沉吟良久,見唐軍軍容嚴整,知難取勝,便下馬歃血為盟。渭水橋上,唐皇與突厥可汗斬白馬立誓,兩岸士兵皆高呼“萬歲”。盟畢,李世民解下腰間玉帶贈予頡利,頡利則獻上草原名駒。待突厥大軍退去,房玄齡擦著冷汗道:“陛下真乃天威!”李世民笑道:“朕若示弱,彼必縱兵搶掠;朕今示強,彼知不可犯,此乃‘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’。”

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“渭水之盟”。經此一役,李世民深知突厥必為大患,暗中命李靖整軍備戰,埋下了日後北擊突厥的伏筆。正是:

單騎匹馬退胡塵,龍威震懾萬軍魂。

莫謂天子隻文治,亦有沙場鐵血心!

貞觀二年,長安城大旱,粟米價漲至鬥米千錢。一日早朝,李世民見諫議大夫魏征穿件打補丁的朝服,便笑道:“魏愛卿,朕賜你的紫袍呢?”魏征肅然道:“陛下,今歲大旱,百姓流離,臣穿華服,如坐針氈。”說罷,從袖中掏出一卷奏折,“此乃關中災民圖譜,懇請陛下開倉放糧。”

您道這魏征是何模樣?他生得方麵大耳,眉如臥蠶,頭戴進賢冠,身穿青色朝服,雖已花甲之年,雙目卻炯炯有神。最奇的是他說話時鼻音極重,每言必帶“咳”聲,卻字字如金石落地。此刻他展開圖譜,上麵畫著災民啃樹皮、賣兒鬻女的慘狀,看得李世民眉頭緊鎖。

“陛下,”魏征又道,“聞陛下欲修洛陽宮,此乃勞民傷財之舉,望陛下以隋為鑒。”李世民聞言不悅:“朕修宮室,乃皇家體統,與百姓何乾?”魏征立刻頂了回去:“隋煬帝大修宮殿,民怨沸騰,陛下忘了?當年陛下兵臨洛陽,曾下令毀其宮殿,今為何自食其言?”

朝堂之上鴉雀無聲,連房玄齡都替魏征捏把汗。不料李世民忽然起身,走下龍椅,扶起魏征:“愛卿所言是也。朕險些重蹈覆轍!”當即下旨:停修洛陽宮,開長安、洛陽官倉,賑濟災民;免關中兩年賦稅。滿朝文武見狀,儘皆拜服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又有一次,李世民欲親征高句麗,魏征力諫:“陛下承隋末大亂,民生未複,若再動乾戈,恐蹈隋煬帝覆轍。”李世民不聽,魏征竟當廷痛哭:“陛下若不聽臣言,臣死不瞑目!”李世民拂袖而去,次日卻下令取消親征,並賜魏征金盆洗手,笑道:“朕怕了愛卿的眼淚,罷兵便是!”

據史載,魏征在貞觀年間共進諫二百餘事,多被采納。李世民曾對侍臣說:“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魏征沒,朕亡一鏡矣!”正是有此納諫之君,方有貞觀之治的根基。

貞觀四年,河內發生一起盜案,有百姓聯名狀告縣令包庇盜賊。李世民命大理寺卿孫伏伽徹查,不料查出縣令竟是自己的表叔。孫伏伽犯難,李世民卻道:“法者,天下之法,非朕一家之法。”下令將表叔杖責八十,革職為民。

您道這孫伏伽是何許人?他本是隋朝小吏,歸唐後敢言直諫,是貞觀朝有名的“鐵麵法官”。此日升堂審案,見被告是皇親國戚,卻毫無懼色,驚堂木一拍:“唐令曰:‘盜者,贓滿三匹者死。’你包庇盜賊,按律當連坐!”那縣令還想狡辯,孫伏伽擲出物證——竟是他收受盜賊的十兩黃金,當即啞口無言。


最新小说: 大唐:上任京州尹,皇帝求我貪贓枉法? 穿到大秦當神醫,建立千年世家 山花寂寥 在生存遊戲裡總被誤認為是NPC 重生妲己:開局斬了封神榜 青藍染:八零小日 球神從被動技能開始 假嫡女重生想搶婚?再嫁你也得下跪 讀檔重來,四歲奶團被全皇朝團寵了 吞沒[京圈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