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唐天複三年903年)冬月,成都青羊宮的銅香爐正冒著紫煙。五十八歲的王建將玄色龍袍的下擺往膝頭一捋,指腹摩挲著唐昭宗新賜的金印,那\"蜀王\"二字的錯金紋路硌得指尖生疼。階下三呼萬歲的聲浪裡,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在許昌大牢,獄卒荊條抽在背上時,脊梁骨硌著的那袋私鹽硬塊——此刻宮牆外百姓山呼\"萬歲\"的聲浪中,誰能料到這即將開國的帝王,曾在江淮道上靠\"乞食於市,掘塚於野\"求生?。
許州舞陽的鹽道上,王建的名號曾讓官差夜不能寐。鹹通年間,這少年推著獨輪車穿行蘆葦蕩時,腰間棗木杵總沾著血。某次被七名捕快圍堵,他竟用那杵刺穿為首者咽喉,順手奪過腰刀劈斷鹽車轅木——《新五代史》所謂\"少無賴,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\",實則是江淮鹽梟中令人聞風喪膽的\"活閰王\"。最險的一次在高郵湖,他藏鹽於棺木假裝送葬,卻遇巡檢司開棺查驗,情急之下掀翻棺蓋,用屍體擋住箭矢,趁亂泅水遁走。
命運的轉捩點在乾符元年。黃巢起義時,王建與晉暉等八人投效忠武軍,某次攻城左目被流矢洞穿,竟拔箭裹創再戰,從此得\"獨眼龍\"諢名。唐僖宗奔蜀時,他率五百騎士冒雨護衛,在棧道解下衣襟為天子遮風。《資治通鑒》載僖宗撫其背而泣:\"得卿如此,朕可枕戈待旦矣。\"遂賜永平軍節度使,鎮守閬中要地——彼時的王建尚不知,這閬中城頭的風,日後將吹動蜀地三十年的王氣。
大順二年891年),王建率三萬饑民自閬中出征時,前鋒軍皆持破碗乞食。謀士周庠獻策\"以丐為兵\",這些沿著嘉陵江乞討的流民,竟讓西川節度使陳敬瑄的守軍誤以為是逃荒百姓。《十國春秋》載其攻劍門時,令士兵\"衣樹皮,執竹槍\",晝伏夜出如山中精怪,嚇得守軍不戰自潰。更奇的是\"飛樓\"之術——以巨木搭建高過城牆的塔樓,樓內藏死士數百,某次塔樓傾覆壓死三百人,王建竟踩著屍體擂鼓,謂左右:\"此乃天欲吾破城也。\"
圍成都時,王建用離間計如鬼神莫測。先遣人扮作陳敬瑄信使,於城內散布\"節度使欲降王建\"的謠言;再將俘獲敵將割去耳鼻放回,謂:\"此陳公令吾為也。\"城中軍心大亂之際,他又命人搜集敵軍射來的箭羽,熔鑄成\"返魂弩\"反射城頭,《蜀王本紀》稱此為\"以敵血還攻敵城\"。及田令孜開城投降那日,王建指著城頭冷笑:\"吾用三千乞兒,破爾十萬甲兵,可知天命乎?\"
武成元年908年)正月,王建在成都稱帝那日,司天監奏稱\"有赤氣貫於井鬼之分\"。他特意命工匠以南海象牙雕刻聖旨,兩端刻\"天工人其代之\"六篆字,《蜀禱杌》載此聖旨\"重二十斤,宣讀時必以力士抬舉\"。最驚世駭俗的是拜相儀式——當花間派詞人韋莊身著紫袍出列時,武將群中頓時嘩然,隻因這位寫下\"壚邊人似月\"的文士,此前從未握過兵符。
王建的治國之術滿是草莽機變。於城南修宣華苑,人工湖以滇池玉石砌岸,湖底埋萬枚銅錢,謂\"水動則錢光粼粼,如星辰映水\"。推行\"實物稅\",百姓可繳蜀錦、茶葉代錢糧;於都江堰設\"水官\",立碑\"盜水一勺,杖責三十\"。最絕是\"鳴鈴監軍\"——遣太監駐州縣,皆係特製銅鈴腰帶,行走時叮當有聲,謂\"鈴鐺響處,貪腐難藏\"。某日見小太監偷食官糧,竟令其吞鈴而死,從此\"鳴鈴\"成了貪墨者的催命符。
永平三年913年)夏夜,王建在北門樓撞見太子王元膺帶甲入宮。中風半癱的老皇帝突然從輪椅站起,奪過侍衛環首刀砍去,卻因手顫隻斷了兒子帽帶。《資治通鑒》記這場兵變\"箭矢如雨,誤中王建左肩\",及王元膺被追殺,王建抱屍痛哭時,從其衣內得紙條,上書\"父疑子反,子不得不反\"。
此後王建猜忌日重,鑄\"鐵券丹書\"賜功臣,卻於背麵刻滿詛咒符文。更荒唐的\"鐘鳴驗忠\"——令大臣依次敲擊太廟銅鐘,謂\"忠臣聲清,奸臣聲濁\"。老將王宗侃擊鐘時聲啞,立被拖出鞭打,直至鐘聲響脆方止。《蜀禱杌》歎曰:\"昔高祖豁達,今蜀主猜忌,何龍種變犬類耶?\"最怪的是床下埋罐,內裝大臣生辰八字,每晚以針刺之,謂可鎮住反心,此事被宮女傳出,朝野皆栗。
鹹康元年925年),後唐大軍壓境時,王衍正與宮女在宣華苑玩\"人肉酒池\"。《新五代史》載唐軍破城那日,他正以琥珀杯飲葡萄酒,聞戰鼓竟笑謂:\"此非戰鼓,乃雜耍之樂也。\"及被押往洛陽,行至綿竹焚數千幅宮廷畫作,歎曰:\"吾家經營西蜀三十年,今付與他人!\"那把王建常彈的紫檀琵琶,此刻正躺在灰燼裡,琴弦已被火烤得扭曲如蛇。
王建的永陵地宮卻藏著驚天秘符。1942年發掘時,棺床四周二十四伎樂浮雕中,吹笙女俑袖口藏半片金箔,上刻\"王建私印\"。更奇的是石像——王建像竟著草鞋,左手握酒葫蘆,與\"帝王著靴握圭\"之製全然相悖。考古者推測,此或是其刻意保留的草莽本色,正如地宮石門題刻:\"生前富貴草頭露,死後榮名石上苔。\"而那尊石刻的酒葫蘆,細辨之下竟有裂紋,恰似他從鹽梟到帝王的人生軌跡。
王建治蜀十八載,使巴蜀成\"天府之國\"。設\"勸農使\",成都平原\"稻禾連雲,桑麻蔽野\";開\"茶馬互市\",蜀茶遠銷西域。楊慎《升庵詩話》評:\"王建起於群盜,而能禮賢下士,西蜀文物,抗衡中原。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