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 千古流傳白蛇傳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中國野史大甩賣 > 第12章 千古流傳白蛇傳

第12章 千古流傳白蛇傳(1 / 1)

南宋紹興年間,雖然南宋朝廷偏安臨安,西湖景色卻依舊“水光瀲灩晴方好”。這日清明時節,細雨如絲,籠罩著斷橋殘雪,湖麵上畫舫穿梭,遊人撐著油紙傘踏青,這如煙似霧的美景中,就要上演著一段跨越人妖界限的千古傳奇。

故事要從峨眉山下說起。青城山有兩條小蛇修煉成精,一條通體雪白,一條碧綠如染。白蛇名喚白素貞,青蛇名喚小青,姐妹倆在峨眉山洞府潛心修行,餐風飲露,吸納日月精華。白素貞修行日久,已能化為人形,生得是“眉如遠黛青山秀,眼似秋波橫水柔”,更兼心地善良,常言“妖亦有善惡,修心在人間”。小青則性子潑辣,常道:“姐姐何必苦守清規,憑我姐妹法力,何不去人間逍遙快活?”

這年春日,白素貞掐指一算,知自己塵緣未斷,需往人間了卻一段因果。她想起五百年前曾被一個牧童所救,當時自己還是條小白蛇,誤闖捕蛇人的陷阱,幸得那牧童放生。“滴水之恩,當湧泉相報”,這便是她下凡的由頭。小青拗不過姐姐,便化作侍女,姐妹倆騰雲駕霧,直往臨安而來。

臨安城中,有個年輕大夫姓許名仙,表字漢文。這許仙本是書香門第出身,無奈父母早亡,隻得在姐姐許嬌容家寄居,於錢塘門外開了家“保和堂”藥鋪。他生得眉目清秀,性情溫厚,隻是為人有些迂腐老實,街坊鄰裡都稱他“許呆子”。那日清明,許仙撐著油紙傘去靈隱寺上香,途經斷橋,恰遇白素貞與小青在雨中徘徊。

白素貞見了許仙,心中一動:“這少年眉眼間,竟與五百年前的牧童有幾分相似。”她按下雲頭,故意在橋邊駐足,做出楚楚可憐之態。許仙本就心軟,見兩位女子在雨中無傘,便上前搭話:“二位姑娘可是迷了路?若不嫌棄,可共用在下這把傘。”

白素貞盈盈一拜:“多謝公子。小女子白素貞,這是婢女小青,因家在外地,一時迷失方向。”她說話聲音輕柔,如黃鶯出穀,聽得許仙臉頰微紅。三人共撐一傘,沿湖而行,白素貞有意無意地與許仙談論醫理藥理,竟對本草典籍如數家珍,讓許仙大為驚訝:“姑娘竟也懂醫?”

“略知一二,”白素貞笑道,“曾隨家祖讀過幾本醫書,不敢在公子麵前班門弄斧。”她見許仙藥鋪的招牌,便順勢道:“奴家想開個醫館,不知公子藥鋪可有空餘鋪麵?若能租下一間,也正好讓病人去公子藥鋪抓藥。”

許仙本就對這位才貌雙全的女子心生好感,聞言連忙道:“姑娘若不嫌棄,保和堂後堂正好有幾間空房,姑娘可免費居住,所需藥材,在下也當儘力相助。”

大家或許會說:“這許仙也太實誠了,怎可隨便讓陌生女子住進藥鋪?”殊不知,這正是前緣注定。她本就為報恩而來,又見許仙忠厚老實,便想借此機會接近。而許仙呢,一來是憐香惜玉,二來也確實被白素貞的才貌打動,這便是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”。

白素貞與小青住進保和堂後,果然幫了許仙大忙。白素貞醫術高明,凡來看病的百姓,經她診斷開方,藥到病除,保和堂的生意頓時紅火起來。她還時常免費為貧苦人家施藥,百姓們都稱她“白娘子”,讚她“賽過華佗,堪比扁鵲”。許仙看著白娘子忙前忙後,心中越發愛慕,小青便在一旁撮合:“許公子,我家小姐孤身一人,公子若不嫌棄,何不成全了這門親事?”

許仙早有此意,隻是礙於男女大防,不敢開口。聽小青這麼一說,立刻紅著臉去求姐姐許嬌容。許嬌容見白娘子溫柔賢淑,又能幫襯弟弟生意,自然同意。於是擇了吉日,許仙與白素貞在保和堂拜了天地,成了夫妻。婚後二人是“琴瑟在禦,莫不靜好”,許仙行醫,白素貞抓藥,小青打理家務,小日子過得比蜜還甜。

這日端午,臨安城中家家戶戶飲雄黃酒、掛艾草。許仙不知白素貞是蛇妖,非要讓她飲一杯雄黃酒祛邪。白素貞推辭不過,勉強喝了一口,頓覺腹中燥熱,法力難控,隻得借口更衣,躲進內室。許仙放心不下,推門一看,隻見床上盤著一條數丈長的大白蛇,鱗光閃閃,吐著信子!

“啊——!”許仙嚇得魂飛魄散,當場倒地氣絕身亡。白素貞見狀,驚出一身冷汗,連忙化為人形,抱著許仙哭喊:“官人!官人!”小青聞聲趕來,道:“姐姐莫慌,許公子是被姐姐真身嚇死了,唯有昆侖山的靈芝仙草能救他性命。”

白素貞咬牙道:“為了官人,便是上刀山下火海,我也要把仙草取來!”她不顧修行損耗,騰雲直上昆侖山。那昆侖山乃是仙家聖地,守護仙草的是南極仙翁的仙鹿童子。白素貞好言相求,仙鹿童子卻道:“仙草乃稀世珍品,豈容妖孽盜取?”說罷揮劍便砍。

白素貞無奈,隻得拔劍相迎。她雖法力高強,卻因救夫心切,又剛飲過雄黃酒,漸漸力不從心。眼看就要被仙鹿童子擒住,恰在此時,南極仙翁從雲遊歸來,見是為救夫而盜仙草的白蛇,念其情深,便動了惻隱之心:“罷了罷了,看你一片癡心,這仙草便送你了。隻是人妖殊途,你好自為之。”

白素貞謝過仙翁,捧著靈芝仙草飛回臨安,將仙草熬成藥汁灌進許仙口中。沒過多久,許仙悠悠醒轉,見白素貞在旁垂淚,疑惑道:“娘子,我方才好像看見一條大白蛇……”

白素貞忙編謊道:“官人定是夢魘了,哪裡有什麼白蛇?你端午飲酒過多,中暑暈倒,是我去山上采了靈芝草才救回你性命。”許仙信以為真,隻道是自己眼花,從此對白素貞更是感激疼愛。

然而好景不長。這年中秋,金山寺的法海禪師雲遊到臨安,路過保和堂時,忽然停住腳步,眉頭緊鎖。他見藥鋪上空有妖氣繚繞,卻又夾雜著一股善念,便進店查看。恰逢許仙在櫃台抓藥,法海定睛一看,見他印堂發黑,被妖氣纏身,便開口道:“阿彌陀佛,這位施主,你家中可有異事?”

許仙一愣:“大師何出此言?”

法海道:“貧僧看你被妖邪纏身,恐有性命之憂。你家中那位娘子,可是來路不明?”

許仙素來敬重僧人,聽法海這麼說,也想起端午之事,便支吾道:“娘子乃良善之人,豈會是妖?”

法海冷笑一聲:“施主被迷了心竅!那白蛇精修煉五百年,法力深厚,她若真心待你,為何不敢讓你見其真身?”說罷,他取出一個紫金缽盂,道:“你且隨貧僧去金山寺上香,我自有辦法讓你看清真相。”

許仙本就有些疑慮,被法海這麼一激,便跟著去了金山寺。法海將他留在寺中,每日以佛法點化,勸他“放下執念,遠離妖邪”。白素貞見許仙去金山寺多日未歸,心知不好,便帶著小青去金山寺尋人。

到了金山寺山門前,白素貞合十道:“煩請小師父通報,就說臨安白素貞求見法海禪師,尋夫許仙。”

小沙彌入內通報,法海卻端坐禪房不動,隻讓小沙彌傳話:“許仙已悟破紅塵,留在寺中修行,施主請回吧。”

白素貞聞言,急得流下淚來:“禪師何出此言?我與官人夫妻情深,他豈會無故出家?還望禪師慈悲,放他回家。”

法海這才緩步走出,手持佛珠道:“白素貞,你本是山中蛇妖,焉能與凡人婚配?趁早離開許仙,回山繼續修行,免得造下罪孽。”

小青在一旁按捺不住,喝道:“老和尚休要多管閒事!我家姐姐與許公子情投意合,關你何事?快放他出來!”

法海怒道:“妖孽竟敢在佛門淨地撒野!看我不收了你!”說罷,舉起紫金缽盂便要罩向白素貞。白素貞見法海不講道理,心中悲憤交加,暗道:“我敬你是得道高僧,你卻要拆散我夫妻,今日便讓你見識見識我的厲害!”

她拔下頭上金釵往空中一拋,頓時狂風大作,烏雲密布。小青也祭起青竹寶劍,助姐姐一臂之力。白素貞念動咒語,隻見西湖之水如巨龍般騰空而起,直往金山寺湧去。這便是民間傳說的“水漫金山”。

法海見狀,不慌不忙地脫下袈裟往空中一扔,那袈裟頓時化作一道金色屏障,將洪水擋在寺外。但白素貞法力強盛,洪水越漲越高,眼看就要漫過屏障。法海急中生智,敲響了寺中銅鐘,鐘聲悠揚,竟驚動了天庭。玉帝得知白蛇水漫金山,傷及無辜百姓洪水雖主要衝金山寺,但周邊民居也受波及),大怒之下,命雷神電母下界降妖。

就在此時,白素貞因懷孕數月,動了胎氣,法力大減。法海趁機拋出紫金缽盂,一道金光閃過,將白素貞罩在其中。小青見姐姐被收,欲要拚命,卻被法海用禪杖擊退,她知道自己不是對手,隻得含恨離去,揚言日後必來報仇。

法海收了白素貞,便要將她鎮壓在雷峰塔下。許仙在寺中目睹了一切,終於明白白娘子真的是蛇妖,但想起夫妻情深,又見到她為救自己水漫金山,心中悔恨交加,跪地哀求:“禪師,求你放過娘子!一切都是我的錯,與她無關!”

法海歎道:“阿彌陀佛,世間情愛,皆為苦海。白素貞水漫金山,傷及生靈,已犯天條,若不鎮壓,必為禍人間。你二人本是仙凡殊途,此乃宿命,非人力所能為。”說罷,他親自將紫金缽盂送往西湖邊的雷峰塔,命工匠砌入塔基,又念了七七四十九天鎮壓咒語,這才離去。

塔下,白素貞的聲音幽幽傳來:“官人,我不怪你,隻盼你好生照看我們的孩兒。待雷峰塔倒,西湖水乾,我定能出來與你相見……”

許仙聽著妻子的留言,肝腸寸斷,卻無力回天。他失魂落魄地回到臨安,不久後,白素貞在塔中誕下一個男嬰,被法海派人送出,交與許仙撫養。許仙為孩子取名許仕林,意為“仕進登科,光宗耀祖”。他從此斷絕了塵緣,在保和堂一邊行醫,一邊撫養兒子,每日都會遙望雷峰塔,心中默念:“娘子,我等你……”

大家讀到此處,想必已明了這段人妖戀的來龍去脈。但若細究起來,這故事背後實有深意。南宋年間,程朱理學已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思想,“存天理,滅人欲”的觀念甚囂塵上,對人性的束縛日益嚴重。白素貞與許仙的愛情,本質上是對這種禮教束縛的挑戰——一個是超越世俗的“妖”,一個是恪守規矩的“人”,他們的結合,恰似對“門當戶對”“人妖有彆”等觀念的公然反抗。

法海禪師為何非要拆散這對夫妻?表麵看是“降妖除魔”,實則是維護當時的倫理秩序。在理學語境下,“人”與“妖”的界限不僅是物種之分,更是“天理”與“人欲”的界限。白素貞的“妖性”,象征著被壓抑的人性欲望;而法海的“佛法”,則代表著官方認可的倫理規範。水漫金山的衝突,與其說是人妖之戰,不如說是人性欲望與禮教規範的激烈碰撞。

更值得玩味的是許仙的角色。他夾在白素貞的“情”與法海的“理”之間,始終處於矛盾之中。他愛白素貞的溫柔賢淑,卻又恐懼她的“妖身”;他感激法海的“點化”,卻又難舍夫妻之情。這種矛盾,恰是當時普通士人在禮教壓抑下的心理寫照——既渴望真情,又不敢突破世俗規範,最終隻能在痛苦中妥協。

白素貞被鎮壓雷峰塔,看似是“邪不勝正”,實則暗含著對禮教壓迫的批判。雷峰塔本是吳越王錢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而建實為公元970年所建),在故事中卻成了鎮壓自由愛情的象征。民間傳說中,許仕林後來高中狀元,祭塔救母,雷峰塔轟然倒塌,白素貞得以脫出——這一情節,正是百姓對“天理”壓迫的反抗,對“情”能戰勝“理”的美好期許。

從曆史角度看,白蛇傳的故事並非憑空捏造,而是有著深厚的社會土壤。南宋偏安江南,商品經濟繁榮,市民階層興起,對個性化情感的需求日益增長,這為民間故事的創作提供了溫床。同時,佛教在中國的世俗化進程中,與民間信仰相互融合,法海本是唐代高僧據《金山寺誌》記載,法海為唐代裴休之子,曾在金山寺修行),卻在故事中被塑造成棒打鴛鴦的反派。

雷峰塔曆經風雨,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)轟然倒塌,露出了塔基下的地宮。考古人員在地宮中發現了鐵函、佛經、玉器等文物,卻並未找到白素貞的紫金缽盂——當然,這隻是傳說。但雷峰塔因這段故事而聞名天下,成為西湖十景之一“雷峰夕照”的主角,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
白素貞的故事,從南宋時期的誌怪筆記,到明代馮夢龍的《警世通言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》,再到清代方成培的戲曲《雷峰塔》,曆經數代演變,情節越來越豐滿,主題也從最初的“戒淫”變為“頌情”。這一演變過程,恰是中國傳統文化中“情”與“理”博弈的縮影。

在今天的杭州,西湖邊的雷峰塔已重建一新,遊人登臨塔頂,俯瞰湖光山色,仍會想起那段人妖相戀的傳奇。有人說白素貞癡,為了一個凡人,賠上五百年修行,還被鎮壓塔下;有人說她傻,明知人妖殊途,偏要逆天而行。但又首歌中所唱:“人間路,快樂少年郎,路裡崎嶇,路裡風霜,休說路長。”

這正是:“西湖水,雷峰塔,千古情愁放不下。人非草木皆有情,妖若有情妖亦佳。”


最新小说: 閨蜜變婆媳?倆寡婦聯手製霸八零 我,有間客棧是怪異 病弱美人在詭異世界封神 幫人求子,卻險喜當爹! 以聲吻心 暴君:開局召喚典韋 斬神原神:神隕同盟 靈魂手帳2 詭異之上 那是驚悚係統!你管他叫小乖乖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