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李清照狀告後夫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中國野史大甩賣 > 第11章 李清照狀告後夫

第11章 李清照狀告後夫(1 / 1)

靖康二年1127年)的那場浩劫,使無數人的命運墜入深淵,其中便有名滿天下的女詞人——李清照。當時她剛過不惑之年,本與丈夫趙明誠在青州“歸來堂”裡賭書潑茶,沉浸於金石書畫的世界,卻不想金人鐵蹄踏破汴京,徽欽二帝被俘,史稱“靖康之變”。

趙明誠時任江寧知府,後因失職罷官,夫妻二人攜著畢生收藏的古籍金石南下避難。誰曾想,建炎三年1129年),趙明誠在前往湖州赴任途中染病,竟在南京今河南商丘)撒手人寰。這一死,不僅讓李清照失去了相伴二十八年的知己,更讓她成了亂世中無依無靠的孤孀。

李清照守著丈夫的靈柩,又望著堆積如山的金石文物,心中是“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淒淒慘慘戚戚”。彼時江南已是宋室偏安之地,高宗趙構在臨安今杭州)登基,可金兵南下追擊,戰火未歇。李清照一介女流,帶著沉重的藏品輾轉於越州、衢州、溫州等地,其間不少珍本古器或被亂兵所掠,或因顛沛遺失,昔日“賭書消得潑茶香”的雅致,早已化作“風住塵香花已儘”的悲涼。

到了紹興二年1132年),李清照總算在杭州暫時安定下來。此時她年近五十,孑然一身,生活困頓。古代女子無獨立經濟來源,尤其像她這樣曾是官宦夫人、如今家道中落的寡婦,處境更是艱難。左鄰右舍看她的眼神,多半是同情裡摻著好奇,背後少不了嚼舌根:“瞧這李夫人,以前多風光,如今連個依靠都沒有。”

就在這時候,一個名叫張汝舟的男人走進了她的生活。這張汝舟,字仲弼,當時在江南某州縣做個小官,自稱是趙明誠的故交,聽聞李清照的遭遇後,便時常來噓寒問暖,送些柴米油鹽。他生得一副好皮囊,說起話來更是甜如蜜糖,“夫人這般才貌,豈能久居困頓?某雖不才,願為夫人遮風擋雨”之類的話,說得李清照心中泛起漣漪。

大家可能要問:李清照何等聰慧,豈會輕易相信一個陌生男人?這裡頭可有不少原因:一來,她當時確實孤苦無依,連整理丈夫遺著《金石錄》都力不從心,急需一個幫手;二來,張汝舟極善偽裝,他先是拿出幾封“早年與趙明誠的書信”,又對金石之學侃侃而談,讓李清照誤以為遇到了可以托付之人;三來,宋代社會對寡婦再嫁雖有非議,卻也並非完全禁止,尤其像李清照這樣沒有子女的寡婦,再嫁在法理上是允許的。

於是,在張汝舟持續數月的“溫情攻勢”下,李清照那顆曆經滄桑的心,竟也生出了一絲希冀。她想:或許,晚年能有個知冷知熱的伴,也算不負這殘生。卻不知,這一決定,竟讓她卷入了一場遠比亂世更險惡的風波。

紹興二年1132年)暮春,杭州西子湖畔的柳絮飄飛如雪。李清照在張汝舟的操辦下,低調地舉行了再嫁儀式。沒有鑼鼓喧天,沒有親友滿堂,隻有幾張簡單的桌案,幾樣家常酒菜。李清照穿著一身半舊的素色羅裙,看著眼前忙前忙後的張汝舟,心中五味雜陳。她舉杯輕抿,腦海裡卻閃過與趙明誠在“歸來堂”中,以勝負決定飲茶先後,常常笑到茶潑滿身的場景。

婚後最初的日子,張汝舟確實表現得體貼入微。他會親自下廚做幾樣李清照愛吃的小菜,會陪著她在庭院裡散步,聽她吟誦新詞。李清照也漸漸放下心防,甚至將自己收藏的部分金石拓片拿出來與他欣賞。然而,沒過多久,張汝舟的真麵目便露了餡出來。

原來,這張汝舟娶李清照,根本不是看中她的才情,而是覬覦她手中的金石文物。趙明誠畢生搜集的商周彝器、漢唐碑刻,那可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。張汝舟原以為娶了李清照,這些東西便儘入囊中,誰知他翻箱倒櫃,卻發現大部分珍品在南渡途中已遺失,剩下的不過是些普通拓片和殘缺古籍。

這天晚上,張汝舟喝了幾杯悶酒,見李清照在燈下整理書卷,便沒好氣道:“整天擺弄這些破紙片子有什麼用?能當飯吃嗎?我看你根本沒什麼值錢的東西,當初還裝得那麼神秘!”

李清照聞言一驚,抬頭看著眼前這個陌生的男人,他臉上的溫情早已被貪婪和不耐取代。她強壓怒火道:“這些都是先夫心血所係,豈可用錢財衡量?”

“先夫先夫,你心裡隻有那個死鬼!”張汝舟猛地一拍桌子,“我告訴你李清照,你如今是我張汝舟的妻子,就得聽我的!那些破玩意兒趕緊賣了換錢,不然有你好果子吃!”

這一下,如同被冰水澆頭,讓李清照徹底清醒。她這才明白,自己錯看了人,這張汝舟分明是個利欲熏心的小人!接下來的日子,張汝舟的態度越發惡劣。他見軟的不行,便來硬的,先是言語辱罵,後來竟發展到動手推搡打罵。有一次,李清照不肯將一幅王羲之的摹本交給他,張汝舟竟一把搶過書卷撕得粉碎,還指著她的鼻子罵:“你這老婦,不識抬舉!若不是看你有點虛名,誰願娶你?”

李清照蜷縮在角落,看著滿地狼藉的殘卷,淚水無聲滑落。她想起趙明誠在世時,兩人對文物視若珍寶,連翻閱都要先淨手焚香,何曾受過這等屈辱?此時她才幡然醒悟:張汝舟當初的“溫情”,不過是精心編織的騙局;那所謂的“故交”,恐怕也是子虛烏有。

更讓她心寒的是,張汝舟不僅貪財,還品行不端。李清照偶然發現,他的官印文書似乎有偽造痕跡,追問之下,張汝舟支支吾吾,竟露出了馬腳。原來,他的官職是通過虛報舉數宋代科舉中舉需有人推薦,虛報推薦次數是欺君之罪)得來的,平日裡還克扣軍餉,中飽私囊。這一下,李清照心中最後一絲幻想也破滅了——這哪裡是良人,分明是個偽君子!

李清照萌生啦離婚都想法,然而在宋代,女子要離婚,難如登天。當時的法律規定,“妻擅去者徒二年,因而改嫁者加二等”,除非丈夫有“七出”之罪無子、淫佚、不事舅姑、口舌、盜竊、妒忌、惡疾),或丈夫失蹤三年以上,妻子才能提出離婚。而張汝舟雖然家暴、貪財,但並未犯“七出”中的條款,更何況他是官吏,社會地位比李清照高儘管是個小官)。

換作一般女子,或許隻能忍氣吞聲,在不幸的婚姻裡耗儘餘生。但李清照是誰?她是能寫出“生當作人傑,死亦為鬼雄”的奇女子,是骨子裡透著剛烈的易安居士!她豈能容忍自己與這樣一個卑劣之徒共度餘生?

經過幾夜無眠的思索,李清照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:不僅要離婚,還要告張汝舟欺君罔上之罪!這在當時可謂是“石破天驚”之舉——妻子告丈夫,本就違背“夫為妻綱”的倫理,更何況告的是欺君之罪,一旦告成,張汝舟雖必死無疑,而她自己,按照宋代法律,“妻告夫,雖屬實,仍需徒刑二年”。

也就是說,李清照若要離婚,必須先把自己送進大牢。

身邊的親友得知此事,無不大驚失色,紛紛來勸:“夫人三思啊!告夫乃是大逆不道,何況還要坐牢,值嗎?”

李清照卻異常堅決,她緩緩道:“我寧可坐牢,也不願與這等敗類同床共枕。身獄易脫,心獄難離。若為自由故,二年徒刑又何妨?”她的眼神裡,沒有恐懼,沒有哀傷隻有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。

紹興二年1132年)九月,李清照一紙訴狀遞到了臨安府衙,狀告丈夫張汝舟“妄增舉數”“貪汙軍餉”。知府大人接過訴狀,一看原告是李清照,被告是她的丈夫,頓時皺緊了眉頭。這案子太棘手了,一邊是名滿天下的才女,一邊是朝廷命官,無論怎麼判,都可能引來非議。

張汝舟得知李清照竟敢告他,氣得暴跳如雷:“好你個李清照!你竟敢告我?我看你是不想活了!你以為官府會幫你這婦道人家?我告訴你,不出三日,我就讓你嘗嘗牢飯的滋味!”

李清照冷冷地看著他,道:“你貪贓枉法,欺君罔上,本就該受國法懲處。我告你,是替天行道,也求自己能夠解脫。”

很快,臨安府開堂審理此案。公堂上,李清照一身素衣,從容不迫地陳述張汝舟虛報舉數的證據,並找到了當年知情的同僚作證。張汝舟起初還百般抵賴,可在確鑿證據麵前,終於無法自圓其說,被打得皮開肉綻宋代審案常用刑訊),隻得招認。

按律,張汝舟“妄增舉數”,當處流放之刑宋代對欺君之罪處罰較重,但視情節可免死);而李清照“妻告夫”,雖屬實,仍需判徒刑二年。消息傳出,杭州城為之嘩然。人們既震驚於李清照的剛烈,又為她即將麵臨的牢獄之災感到惋惜。

就在李清照即將入獄之際,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——他就是當時的翰林學士綦qi)崇禮。這綦崇禮與趙明誠有些交情,也曾受過李清照父親李格非蘇門後四學士之一)的恩惠,對李清照的才學和遭遇十分同情。更重要的是,他為人正直,看不慣張汝舟的卑劣行徑。

綦崇禮得知李清照的案子後,立刻意識到其中的不公。他想:李清照告夫雖是事實,但張汝舟本就是罪有應得,豈能讓才女因仗義執言而身陷囹圄?於是,他連夜起草奏章,向高宗皇帝進言,陳明李清照再嫁的無奈、張汝舟的險惡用心,以及李清照告夫實乃“不得已而為之”,請求皇帝法外開恩,赦免李清照的徒刑。

綦崇禮在奏章中寫道:“清照不終晚節,卷進家訟,甚為可惜。然張汝舟欺君貪墨,罪有應得。清照告夫,雖違倫理,實乃為民除害,為己脫厄。伏望陛下憐其才、憫其遇,赦其刑罰,使才女得免牢獄之苦。”

高宗皇帝此時正忙於穩固南宋政權,對這種家務事本不想多管,但架不住綦崇禮等大臣的再三進諫,又念及李清照的才名,最終下了一道諭旨:“李清照告夫屬實,然其情可憫,著免其徒刑,準其與張汝舟離異。張汝舟欺君貪墨,革去官職,流放柳州。”

這道諭旨一下,李清照總算逃過了牢獄之災。拿到離婚判決書的那天,杭州下著蒙蒙細雨。李清照站在窗前,看著雨絲打濕庭院裡的芭蕉,長長地舒了一口氣。這口氣,她憋了太久,從再嫁的悔恨,到婚變的痛苦,再到告狀的決絕,如今終於得以舒展。

張汝舟被削職流放,從此消失在曆史的塵埃裡。而李清照,雖然擺脫了不幸的婚姻,卻也因這場風波受儘了世人的非議。有人罵她“晚節不保”,有人笑她“識人不明”,連一些昔日的朋友也對她避之不及。

麵對這些流言蜚語,李清照沒有辯解。她知道,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,一個女子竟敢主動休夫、告夫,本就是對禮教的挑戰,必然要承受世俗的壓力。她隻是將所有的悲憤與感慨,都寫進了詞裡:

“風住塵香花已儘,日晚倦梳頭。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語淚先流。聞說雙溪春尚好,也擬泛輕舟。隻恐雙溪舴艋zeeng)舟,載不動許多愁。”

這首《武陵春》,道儘了她當時的心境——國破家亡之痛,夫死再嫁之悔,婚變離異之辱,種種愁緒,竟連小小的船兒都載不動。

這場風波過後,李清照徹底斷了再嫁的念頭,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學創作和整理丈夫遺著中。她在杭州、紹興等地輾轉流離,雖然生活依舊清貧,但心境卻愈發豁達。她寫下“生當作人傑,死亦為鬼雄。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”,借古諷今,表達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滿;她寫下“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淒淒慘慘戚戚”,將個人的悲苦升華為亂世中無數流民的共同哀愁。

她的詞風也因這場變故發生了巨大的轉變。前期多寫閨閣閒情、夫妻恩愛,如“蹴罷秋千,起來慵整纖纖手。露濃花瘦,薄汗沾衣透”;後期則多寫國破家亡、身世飄零,如“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、晚來風急?雁過也,正傷心,卻是舊時相識”。這種從婉約到沉鬱的轉變,不僅是個人命運的折射,更是一個時代的印記。

到了晚年,李清照終於在臨安定居下來,靠著替人抄書、賣字畫維持生計。她將趙明誠的《金石錄》整理完成,並作《金石錄後序》,詳細記述了夫妻二人搜集金石的艱辛與樂趣,字裡行間充滿了對亡夫的思念和對過往歲月的追憶。

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),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,在臨安悄然離世,享年七十一歲。她的一生,經曆了北宋的繁華,南宋的動蕩,有過琴瑟和鳴的幸福,也有過再嫁婚變的屈辱,但無論順境逆境,她始終保持著獨立的人格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。


最新小说: 我穿內娛,你給我綁定宮鬥係統? 全員失格 霧都孤女:美貌是幸運,實力才是利器 稀土:大國鎖鑰 紅樓:重生賈瑞,鐵血風流 交出答案 老子武功天下第一哈哈哈 年代逆襲:假戲真做拐新娘 星際寫小說,雄獸們跪求我更新 七零年代換親,對照組女配美又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