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定元年1161年)冬天,遼陽城裡的完顏雍正對著一堆奏折發愁。外麵傳來消息,海陵王完顏亮在前線被殺,金軍將士紛紛倒戈來投奔他。這個被完顏亮逼得差點自殺的宗室親王,一夜之間成了金朝的新主人。他看著案頭完顏亮留下的爛攤子——國庫空空,百姓逃亡,南方跟南宋打個沒完,北方蒙古部落蠢蠢欲動——歎了口氣:\"這皇帝,真不是人乾的。\"
完顏雍剛登基時,滿朝文武都是提心吊膽的。畢竟前兩任皇帝金熙宗、海陵王)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主兒,誰知道這位新皇帝會不會也是個暴君?可完顏雍一上來就乾了件讓人意外的事:釋放所有被海陵王關押的囚犯,給被冤殺的宗室平反,連海陵王的親信,隻要沒手上沾血,都留著用。
有個叫張浩的大臣,是海陵王遷都中都的總設計師,按理說該被清算。完顏雍卻把他叫來,說:\"你建的中都挺好,接著乾,幫我修修宮殿。\"張浩感動得老淚縱橫,後來成了金世宗的得力助手。
更絕的是對待百姓。完顏雍下了道聖旨:\"凡是被海陵王強征去打仗的士兵,回家種地,官府給種子;逃亡的百姓回來,免除三年賦稅。\"這道聖旨一下,逃亡的人跟潮水似的回來了,不到一年,田野裡又有了人煙。有個老農牽著牛回村時,對著中都的方向磕頭:\"這才是好皇帝啊!\"
海陵王南征時,金朝跟南宋打得正凶。完顏雍上台後,南宋那邊也出了個厲害角色——宋孝宗,一心想收複失地,派張浚帶著十萬大軍北伐,史稱\"隆興北伐\"。這下完顏雍犯難了:打吧,國庫沒錢;不打吧,麵子上過不去。
他想了個招:派使者去南宋談判,先說軟話:\"海陵王是個暴君,我們把他殺了,現在想跟你們好好過日子。\"可宋孝宗不答應,非要金朝歸還河南失地。兩邊談不攏,接著打。結果南宋的北伐軍被金軍揍得大敗,連老將李顯忠都差點被俘。
這時候完顏雍反而主動叫停:\"行了,彆打了。告訴南宋,我們可以稱"叔侄之國"金朝是叔,南宋是侄),歲幣減點,地界就按現在的來。\"宋孝宗雖然不甘心,但實在打不過,隻能答應,這就是\"隆興和議\"。
有人罵完顏雍沒骨氣,他卻說:\"打仗就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,打不贏還硬打,那是傻蛋。\"這事兒透著一股子務實——金朝雖然贏了,但再打下去也是兩敗俱傷,不如見好就收。
金朝到這時候,已經入關幾十年了,女真貴族們慢慢染上了漢族的毛病:愛喝酒、好享樂,連騎馬射箭都快忘了。完顏雍一看急了,下了道命令:\"女真子弟必須學騎射,不準穿漢服,不準說漢話!\"他自己帶頭穿女真傳統的皮袍,在宮裡開射箭比賽,誰射得差就罰誰。
可他又不傻,知道光靠騎馬射箭治不了國。他重用漢族儒生,恢複科舉海陵王時期也搞過,但沒堅持),還把《論語》《孟子》翻譯成女真文,讓女真子弟學習。有個叫徒單鎰的女真貴族,因為精通儒家經典,被完顏雍破格提拔成宰相,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。
這就有點矛盾了:一邊怕被漢化了丟了本民族的根,一邊又不得不靠漢文化來治國。完顏雍的辦法是\"兩手抓\":在製度上用漢人的,在習俗上保女真的。他說:\"學漢人治國,像學他們穿寬袍大袖那樣乾活不方便;守著女真舊俗不變,又像光膀子種地——得找個平衡。\"
海陵王時期,官場烏煙瘴氣,送禮受賄成了家常便飯。完顏雍上台後,第一件事就是查貪腐。他規定:\"官員受賄一匹布,就打一百大板,受賄十兩銀子,直接處死。\"
有個叫李石的外戚完顏雍的舅舅),仗著身份收了人家幾匹綢緞,被人告到朝廷。完顏雍當著滿朝文武的麵,把李石罵了個狗血淋頭,還罰他俸祿三年。嚇得其他官員再也不敢伸手了。
他還發明了個\"考察官\"製度:每年派使者到各地,查官員的政績,好的升官,差的降職。有個叫梁肅的使者,到河北查訪,回來後彈劾了二十多個貪官,推薦了三十多個清官。完顏雍高興地說:\"就該這樣,讓好官有活路,壞官沒出路。\"
經過十幾年的折騰,金朝居然慢慢緩過來了。史書上記載,大定年間11611189)\"倉廩有餘,民物殷富\",意思是糧倉堆不下,老百姓家裡有吃有穿。有一年山東鬨旱災,完顏雍從山西調了五十萬石糧食救濟,還派醫生去給災民看病。這在以前的少數民族王朝裡,簡直是破天荒。
老百姓私下裡叫他\"小堯舜\"——堯舜是上古賢君,這稱呼可太抬舉他了。完顏雍聽說後,反而跟大臣們說:\"彆叫我小堯舜,我還差得遠呢。隻要老百姓能吃飽穿暖,我就滿足了。\"
他自己也確實節儉。皇宮裡的家具壞了,修修補補接著用;吃飯就幾樣家常菜,不準宮裡人穿綾羅綢緞。有個大臣拍馬屁,說要給他修座豪華宮殿,被他劈頭蓋臉罵了一頓:\"老百姓還有沒房子住的,我修宮殿給誰看?\"
完顏雍在位二十九年,活到六十七歲,算是長壽皇帝了。可他也有煩心事——選繼承人。他的太子完顏允恭死得早,隻能立太孫完顏璟後來的金章宗)。但這孩子從小在漢人老師身邊長大,滿腦子漢文化,騎馬射箭一竅不通。
完顏雍急得不行,親自教完顏璟打獵,指著獵物說:\"我們女真人靠這個起家,你可不能忘了本!\"又把他帶到祖宗陵前,說:\"我死了以後,你得守住這份家業,彆學海陵王瞎折騰。\"
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)正月,完顏雍在中都的福安殿去世。臨終前,他拉著完顏璟的手說:\"記住,彆輕易打仗,彆折騰百姓,彆寵信小人。\"說完就咽了氣。
大臣們給完顏雍上廟號\"世宗\",意思是\"世代祭祀的賢君\"。《金史》裡說他\"躬節儉,崇孝悌,信賞罰,重農桑\",這些評價倒是沒摻水。
金世宗的\"小堯舜之治\",看著光鮮,其實藏著隱患。他一邊推行漢化,一邊又硬要保留女真舊俗,結果兩邊都不討好——漢族士大夫覺得他不夠開放,女真貴族覺得他太遷就漢人。
更要命的是蒙古部落。完顏雍忙著整頓內部時,蒙古草原上的部落正在悄悄崛起,時不時南下騷擾金朝邊境。完顏雍雖然派兵去打了幾次,卻沒當回事,覺得就是些小打小鬨。他沒想到,這些\"小打小鬨\",幾十年後會變成摧毀金朝的洪水猛獸。
還有土地問題。隨著女真貴族漢化,他們開始瘋狂兼並土地,把老百姓的田搶過來當牧場。完顏雍雖然下令禁止,可執行不力,最後不了了之。到他晚年時,山東、河北已經有農民開始起義了,隻是規模不大,沒引起足夠重視。
盛世是把雙刃劍金世宗統治的大定年間,確實是金朝的黃金時代。他用務實和寬容,把海陵王留下的爛攤子變成了\"小康社會\",這本事不服不行。但曆史就像個調皮的孩子,總在盛世裡埋下危機的種子。
完顏雍以為自己給孫子留下了個鐵桶江山,卻不知他推崇的漢化,會讓女真族失去尚武精神;他沒解決的土地問題,會讓百姓離心離德;他輕視的蒙古部落,會成為金朝的掘墓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