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)正月,中都今北京)的積雪還沒化透,皇宮裡卻已彌漫著一股既肅穆又躁動的氣息。六十三歲的金世宗完顏雍在福安殿駕崩的消息像塊巨石砸進冰湖,濺起的漣漪裡,藏著整個王朝對未來的忐忑——這位被後世稱為\"小堯舜\"的皇帝,用二十九年時間把海陵王留下的爛攤子收拾得井井有條,如今接力棒要交到二十七歲的皇孫完顏璟手裡,朝野上下都在嘀咕:這毛頭小子能接住嗎?
完顏璟能坐上皇位,多少有點\"撿漏\"的意思。他爹完顏允恭是世宗的嫡長子,早早就被立為太子,卻在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)突然病逝,比老爺子還先走了四年。按規矩,世宗本該從其他兒子裡再挑一個當太子,但他偏對這個長孫情有獨鐘。
這完顏璟確實有過人之處。十歲那年,世宗讓他在元旦朝會上背誦《孝經》,小家夥不慌不忙背完,還能隨口解釋\"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\"的意思,把老頭子聽得眉開眼笑。後來允恭去世,世宗乾脆把他接到身邊親自調教,連批閱奏折都讓他在旁邊看著,時不時扔個難題給他:\"你爹以前處理這類案子,總說要從輕發落,你覺得呢?\"
這種\"沉浸式培養\"效果顯著。大定二十九年正月,世宗彌留之際,指著完顏璟對大臣們說:\"此子聰慧,必能承繼大統,你們要好好輔佐。\"話音剛落就咽了氣。這邊完顏璟哭得死去活來,那邊大臣們已經麻溜地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遺詔,三請四請讓他登基。新皇帝抹著眼淚穿上龍袍,改元\"明昌\",史稱金章宗。
有意思的是,這位出身遊牧民族的皇帝,骨子裡卻像個江南文人。他寫的瘦金體學宋徽宗的書法)連南宋使臣見了都驚歎:\"比徽宗更有風骨!\"宮裡收藏的字畫,他沒事就拿出來題跋,還主持編纂了《品藻精要》,專門點評曆代書畫優劣。有一次,太監給他獻了幅《寒鴉圖》,他瞅了兩眼就扔回去:\"這寒鴉的爪子畫得跟雞爪似的,也敢拿來糊弄朕?\"
章宗剛繼位那會兒,金朝正處在\"大定盛世\"的尾巴上。世宗留下的家底有多厚?中都糧倉裡的糧食堆得能當城牆,史官記載\"粟支十年,錢累巨萬\"。有個段子說,中都糧倉的老鼠吃糧食吃成了精,大白天敢跑到街上溜達,老百姓見了都懶得打——實在太多了。
章宗上台後,沒忙著享福,反而先給全國官吏發了道詔書:\"凡苛捐雜稅,一律廢除;有冤假錯案,趕緊平反。\"他還覺得不夠,又讓人把世宗時期的\"惠民政策\"彙編成《明昌律義》,刻在石頭上立在各州府門口,老百姓誰受了欺負,直接去石頭跟前對照條款告狀。
最讓人叫絕的是他處理\"黃河水患\"的操作。明昌五年1194年),黃河在陽武今河南原陽)決口,洪水跟脫韁的野馬似的衝向東南。大臣們吵成一團:有人說\"趕緊堵上\",有人說\"乾脆讓它改道\"。章宗卻讓人先去災區勘察,回來報告說\"下遊百姓已遷走,堵不如疏\"。他大手一揮:\"那就讓黃河改道!\"派了十萬民工挖了條新河道,從陽武一直通到梁山泊,既減輕了水患,又讓新開的河道成了運輸糧食的水路,一舉兩得。
經濟上也不含糊。章宗時期的\"交鈔\"紙幣)信用好到能當硬通貨用,南宋商人到金朝做生意,寧願帶金朝的交鈔回去,也不願用南宋的\"會子\"。有個叫劉完素的醫學家,靠行醫賺了不少交鈔,臨終前把錢全捐出來建了所\"惠民藥局\",免費給窮人看病抓藥——這在古代可不多見,足見當時社會多有錢。
文化上更是熱鬨。元好問的老師郝經說過:\"明昌年間,街上挑擔子賣菜的都能背兩句詩。\"章宗在宮裡設了\"學士院\",請了一群文人天天陪他寫詩作詞,還把自己寫的《宮中絕句》刻成書,全國發行。其中有一句\"五雲金碧拱朝霞,樓閣崢嶸帝子家\",被當時的讀書人當成範文來學,連南宋的朱熹都忍不住誇:\"金源指金朝)也有這般人物。\"
盛世的背後,往往藏著看不見的危機。章宗時期的金朝,就像一個穿著華麗錦袍的巨人,袍子底下已經爬滿了虱子。
第一個麻煩來自北方的\"韃靼\"蒙古部落的統稱)。這些遊牧部落以前被世宗打服了,年年進貢駱駝和馬匹。章宗繼位後,有個叫\"合底忻\"的部落不服管教,居然殺了金朝的使者。章宗派大將夾穀清臣率軍北伐,結果這貨光顧著搶奪牛羊,把正事忘了,打了勝仗卻丟了人心。章宗氣得把他貶為庶民,改派完顏襄出征。
完顏襄是員老將,他知道對付遊牧民族不能硬拚,於是想出個\"築牆\"的招。他帶人在邊境線上修了道長達千餘裡的\"界壕\"類似長城),每隔幾十裡建個堡壘,派士兵常年駐守。這招果然管用,韃靼人一來就被界壕擋住,搶不到東西隻能灰溜溜回去。章宗聽說後,高興地賜給完顏襄一件\"貂皮大衣\",還在聖旨裡寫:\"有你在,朕睡安穩覺了。\"
但更大的隱患其實在朝堂內部。章宗雖然聰明,卻有個毛病——耳根子軟。他的皇後徒單氏沒生兒子,就聯合外戚皇後的娘家)把持後宮,大臣們誰想升官,得先給皇後的弟弟送禮。有個叫胥持國的奸臣,靠給皇後講\"養生秘方\"爬上了宰相的位置,兩人勾結在一起,把反對他們的大臣全排擠出朝廷。
有一次,章宗想任命正直的大臣張萬公為禦史大夫,徒單皇後在旁邊陰陽怪氣地說:\"張大人是好,可他年紀大了,萬一在朝堂上暈倒了怎麼辦?\"章宗一聽,居然真就改了主意。張萬公知道後,氣得在家裡拍桌子:\"婦人乾政,國之不幸啊!\"
明昌六年1195年)秋天,中都下了場怪雨——雨點是紅色的,跟血似的。老百姓嚇得以為天要塌了,紛紛跑到廟裡燒香。章宗表麵上不在乎,暗地裡卻讓人查原因,查來查去也沒個結果,最後隻能下道\"罪己詔\",說自己\"德行不夠,上天示警\"。
其實這哪是天示警,分明是盛世的泡沫開始破了。黃河改道雖然暫時解決了水患,卻讓原來的河道變成了荒地,幾十萬農民沒了活路,隻能往南方逃難。邊境的\"界壕\"雖然擋住了韃靼,卻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,每年維護費用就占了國庫收入的三成。更要命的是,章宗晚年迷上了煉丹,總想著長生不老,天天吃那些五顏六色的\"仙丹\",身體越來越差。
泰和八年1208年)冬天,章宗病倒在龍床上。他知道自己不行了,急著立繼承人——可他的六個兒子全夭折了。沒辦法,隻能從宗室裡找了個叫完顏永濟的侄子,讓他繼承皇位。
臨終前,章宗拉著完顏永濟的手說:\"朕這一生,沒什麼遺憾,就是沒能守住世宗留下的家業......你繼位後,一定要疏遠小人,重用賢臣啊。\"完顏永濟跪在地上連連點頭,可章宗一閉眼,他轉頭就把那些\"賢臣\"全貶到了邊疆。
章宗死後,大臣們給他上廟號\"章宗\",意思是\"文章教化之宗\"。這個評價倒也貼切——他確實把金朝的文化推向了頂峰,可也親手埋下了衰亡的種子。有本叫《金史》的史書,在寫到章宗時期時,用了句耐人尋味的話:\"治平日久,奢靡漸生,由盛而衰,自此始矣。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