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28年的秋天,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)的金鑾殿裡,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屍體還沒涼透,大都今北京)的皇宮已經刀光劍影。一個叫燕鐵木兒的男人,正踩著泰定帝的屍骨,在權力的棋盤上瘋狂落子。
這一年,距離忽必烈開國建元1271年)剛過五十七年,距離元武宗海山去世1311年)才十七年。帝國的龍椅像個燙手的山芋,誰坐上去都硌得慌——泰定帝自己就是靠政變上台的,如今他一死,輪到彆人來搶了。
燕鐵木兒不是一般人。他是欽察人中亞遊牧部族),爺爺是跟著成吉思汗打天下的老兵,爹是武宗海山的親信。他本人更牛,從少年時就跟著武宗混,後來成了\"僉qian,兼任)樞密院事\",手裡攥著大都的禁軍兵權——這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衛戍區司令,槍杆子硬得很。
泰定帝死在八月,消息傳到大都時,燕鐵木兒正在樞密院值班。他沒哭,反而召集了十七個心腹,關起門來說了句掏心窩子的話:\"武宗皇帝待我恩重如山,如今他的兒子們在外漂泊,泰定帝的崽子憑什麼占著皇位?今晚就動手!\"
當晚三更,大都的城門被悄悄鎖死。燕鐵木兒帶著人衝進皇宮,把泰定帝留下的幾個大臣捆了個結實。有個叫烏伯都剌的禦史中丞相當於監察部部長)還想掙紮,被燕鐵木兒一腳踹翻:\"先帝武宗)的天下,輪得到你們這群奴才做主?\"
第二天一早,大都的官員被趕到皇宮前的廣場上。燕鐵木兒披甲持劍站在高台上,嗓門比打雷還響:\"泰定帝得位不正,如今他死了,咱們得請武宗皇帝的兒子回來繼位!誰不服,這把劍可不答應!\"
底下的官員們你看我我看你,沒人敢吱聲。他們知道,這不是商量,是通知。泰定帝的親信早就被連夜砍了,現在站出來反對,純屬嫌命長。
燕鐵木兒要立的\"武宗兒子\",是武宗的次子圖帖睦爾。此時這位皇子正在江陵今湖北荊州)當\"閒散王爺\",接到消息時,估計正對著長江釣魚。他做夢也沒想到,自己突然成了皇位候選人。
但燕鐵木兒沒等他反應,直接派了一隊禁軍去接人,順便放了句狠話:\"路上誰敢擋道,格殺勿論!\"
就在大都忙著擁立圖帖睦爾的時候,上都那邊也沒閒著。
泰定帝的親信大臣倒剌沙覺得不能吃虧,乾脆把泰定帝的兒子阿速吉八推上了皇位,改元\"天順\",史稱天順帝。這孩子當時才九歲,說白了就是個擋箭牌——倒剌沙自己想掌權。
一個帝國,兩個皇帝,這架必須打。曆史上管這叫\"兩都之爭\"。
上都軍首先動手,派了一支隊伍南下,目標直指大都。燕鐵木兒早就等著這一刻,他親自帶兵北上迎敵。這位老兄雖然是文官出身樞密院是管軍事的文官機構),但打起仗來比武將還厲害。
通州今北京通州)一戰,上都軍列陣十裡,看著挺嚇人。燕鐵木兒一馬當先,提著刀就衝了過去,身後的欽察騎兵他老家的部族兵)嗷嗷叫著跟上來。上都軍沒見過這麼不要命的,陣型瞬間被衝垮,跑慢的全成了刀下鬼。
居庸關今北京昌平)之戰更精彩。上都軍想抄近路偷襲大都,被燕鐵木兒堵在關下。當時天降大雪,能見度不足十米。燕鐵木兒讓人點燃火把,自己帶著三十個騎兵摸進敵營,大喊:\"燕鐵木兒來了!\"上都軍以為被包圍,亂成一鍋粥,自相踩踏死了好幾千。
打到十一月,上都撐不住了。倒剌沙一看大勢已去,捧著玉璽出城投降。至於那個九歲的天順帝,打仗的時候就沒人管了,後來下落不明——多半是死在亂軍裡了。
兩都之爭打了四個月,死了上萬人。燕鐵木兒站在上都的廢墟上,用敵人的血給自己的權力鍍了層金。
圖帖睦爾在大都登基,是為元文宗。他剛坐上龍椅,燕鐵木兒就捧著奏折來了:\"陛下,您哥哥和世?heshishun)還在漠北呢。他是武宗長子,按規矩,皇位該是他的。\"
文宗心裡咯噔一下。和世?是武宗的大兒子,當年因為宮廷鬥爭,被流放到察合台汗國今中亞地區),已經漂泊了十幾年。燕鐵木兒這話,聽著是講規矩,其實是在試探——他怕和世?回來後,自己的權力被削弱。
文宗想了想,下了道詔書:\"朕本不想當皇帝,現在大哥回來了,朕馬上把皇位讓給他。\"
這道詔書送到漠北,和世?高興壞了。他一路南下,沿途的蒙古王公都來朝拜,隊伍越走越壯大。1329年正月,和世?在和林今蒙古國哈拉和林)登基,是為元明宗。
明宗派使者去大都,說:\"讓文宗當皇太子,燕鐵木兒當太師最高榮譽官)。\"表麵上給足了麵子,其實是想慢慢收權。
燕鐵木兒慌了。他跟著文宗打天下,手裡的權力都是文宗給的,要是明宗真站穩腳跟,自己說不定哪天就被收拾了。他偷偷去找文宗:\"陛下,明宗要是來了,咱們可就沒好日子過了。\"
文宗沒說話,但眼神裡的猶豫出賣了他。
1329年八月,明宗的隊伍走到王忽察都今河北張北),文宗帶著燕鐵木兒趕來\"朝拜\"。兄弟倆見麵,表麵上兄友弟恭,暗地裡各懷鬼胎。
明宗設宴招待文宗,燕鐵木兒作陪。席間,明宗說:\"朕在漠北聽說,燕太師勞苦功高,賞你點什麼好呢?\"燕鐵木兒趕緊跪下:\"臣隻求陛下聖安,不敢要賞賜。\"心裡卻在打鼓——這是要查我的賬啊。
三天後,明宗突然\"暴崩突然死亡)\"。《元史》裡隻寫了\"天曆二年八月六日,明宗崩\",沒說原因。但後人都知道,這是燕鐵木兒和文宗搞的鬼——多半是在酒裡下了毒。
明宗一死,文宗\"悲痛欲絕\",抱著明宗的屍體哭了三天三夜,然後\"無奈\"地再次登基。
這次沒人敢說閒話了。燕鐵木兒被封為\"太平王\",加\"開府儀同三司允許開設府署,待遇同三公)\",手裡握著軍權、行政權、司法權,成了帝國實際的掌舵人。
燕鐵木兒的日子,過得比皇帝還滋潤。
他在大都建了座王府,比皇宮還豪華。裡麵養了幾百個姬妾,光宗室公主皇帝的姐妹、女兒)就娶了四十多個。有次他過生日,大臣們去送禮,看到王府裡的金銀珠寶堆成山,絲綢布匹像瀑布一樣掛著,都看傻了。
他每天早上進宮,文宗都得站起來迎接;他說東,沒人敢說西。有個叫伯顏不是後來那個滅宋的伯顏)的大臣,因為跟他意見不合,第二天就被罷官流放。官場裡流行一句話:\"寧得罪皇帝,不得罪太平王。\"
更誇張的是,他連皇帝的婚事都要管。文宗想立個皇後,燕鐵木兒說:\"我女兒好,就立她吧。\"文宗隻能點頭。後來他又把自己的另一個女兒嫁給了文宗的兒子,成了雙重國丈。
當時有個外國使者來朝貢,回去寫了本書,說:\"元朝有兩個皇帝,一個坐龍椅,一個管天下。坐龍椅的怕管天下的。\"
1333年,燕鐵木兒病了。不是什麼大病,就是縱欲過度加喝酒太多,身體垮了。他躺在床上,看著床邊堆積如山的藥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,自己還是個跟著武宗打獵的少年,那時候雖然窮,但睡得踏實。
彌留之際,文宗來看他。他拉著文宗的手,說:\"陛下,臣不行了。以後的事,您多保重......\"話沒說完就咽了氣。
燕鐵木兒死了,朝野上下鬆了口氣。但他留下的爛攤子沒人收拾:朝廷裡全是他的親信,地方上的軍官多半是他提拔的,國庫被他揮霍得差不多了,百姓早就怨聲載道。
更要命的是,文宗因為害死哥哥,心裡一直不安,沒幾年也病死了,死前留下遺詔:\"讓明宗的兒子繼位。\"
1333年,明宗的次子妥懽帖睦爾登基,是為元順帝。這位皇帝後來成了元朝的末代皇帝,而他接手的帝國,早已被燕鐵木兒的專權蛀空了根基。
燕鐵木兒這輩子,靠政變發家,靠戰爭奪權,靠專權享樂。他以為自己能掌控一切,卻不知道權力這東西,終究是要還的。就像大都城裡那座他親自督建的太平王府,幾十年後被紅巾軍一把火燒了個精光,連塊磚都沒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