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)閏五月,南京紫金山,朱元璋的梓宮皇帝、皇後的棺材)停在奉天殿,十六歲的朱允炆穿著斬衰古代最重的孝服,用粗麻布製成,不縫邊),跪在靈前,瘦得像根被風吹彎的蘆葦。禮部尚書捧來遺詔,:\"皇太孫允炆,仁明孝友,可嗣皇帝位......\"
話音剛落,殿外突然響起一聲驚雷。朱允炆抬頭望向父親朱標的牌位,那牌位在燭火裡搖晃,像在點頭,又像在歎息。他不知道,這場登基大典,其實是一場暴風雨的開始。
登基那天,朱允炆穿著龍袍,站在奉天殿的丹陛danbi,宮殿的台階)上,腿肚子直打顫。底下跪著的大臣裡,有白發蒼蒼的老臣,也有虎視眈眈的藩王叔叔。燕王朱棣站在最前排,眼神像鷹隼yingsun,一種凶猛的鳥),直勾勾地盯著他,看得他後背發涼。
退朝後,朱允炆把老師黃子澄和齊泰叫到東角門,搓著手說:\"諸位叔叔手握兵權,我心裡不安。\"
朱允炆的削藩,是先從細枝末節開始的。
第一個倒黴的是周王朱橚su)。這人是朱元璋的第五子,封地在開封,平時喜歡研究草藥,沒什麼野心,可他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弟弟。朱允炆找了個由頭,說他\"擅離封地\",派李景隆帶兵把他抓回南京,廢為庶人,流放雲南。
消息傳到雲南,周王穿著粗布衣服,在瘴氣彌漫的山溝裡種藥,一邊種一邊罵:\"我那好侄子,剛上台就拿叔叔開刀!\"當地百姓可憐他,偷偷給他送吃的,說:\"王爺,您的《救荒本草》救了我們,我們不能讓您餓死。\"
接著,代王朱桂、湘王朱柏、齊王朱榑fu)、岷王朱楩pian)接連被削。其中最慘的是湘王朱柏,他性格剛烈,聽說朝廷派人來抓他,不想受辱,竟帶著王妃自焚而死。火光衝天時,有人聽見他在火裡喊:\"朱允炆!你對得起爺爺嗎?\"
這把火讓朱允炆心裡咯噔一下。他在文華殿裡來回踱步,對黃子澄說:\"湘王叔死得太慘了,要不......就算了?\"黃子澄把袖子一甩:\"陛下!開弓沒有回頭箭!現在停手,燕王會更囂張!\"齊泰也附和:\"對!該輪到燕王了!\"
可他們不知道,朱棣早就布好了局。聽說周王被抓,朱棣就裝病,整天躺在家裡哼哼,一會兒說頭疼,一會兒說腳腫,連朱元璋的忌日都沒去南京祭拜。朱允炆派去的使者回來稟報:\"燕王確實病得厲害,走路都得人扶。\"朱允炆信了,放鬆了警惕。
朱棣的\"瘋病\",演得比真的還像。
有天,北平今北京)的集市上突然衝出來個瘋子,光著腳丫,披頭散發,搶了彆人的饅頭就往嘴裡塞,一邊吃一邊喊:\"我是燕王!我是燕王!\"百姓們嚇得四散奔逃,巡邏的兵丁趕緊把他\"架\"回王府。
這事傳到南京,朱允炆半信半疑,派大臣張昺bing)、謝貴去北平探虛實。兩人到王府時,朱棣正圍著爐子烤火,大夏天的,他裹著棉被,還一個勁喊冷:\"凍死我了!凍死我了!\"張昺偷偷看了看,見他胡言亂語,口水都流到衣襟上,心裡的石頭落了地——看來真是瘋了。
可他們前腳剛走,朱棣就對謀士道衍姚廣孝)說:\"怎麼樣?我演得像吧?\"道衍撚著胡子笑:\"王爺不去唱戲可惜了。不過朱允炆那小子疑心重,還得再加點料。\"
沒過幾天,朱棣又\"瘋\"了,這次竟跑到大街上,搶了個賣西瓜的擔子,抱著西瓜啃得滿臉都是紅汁,還對著太陽磕頭,說自己是\"太陽的兒子\"。北平城裡沒人不笑他,可隻有少數人知道,深夜的燕王府裡,正磨刀霍霍,王府的地下密室裡,藏著無數兵器和鎧甲。
民間還有個更邪乎的說法:朱棣裝瘋時,曾被一個老和尚看破。老和尚在他門口化緣,念了句:\"燕王燕王,何不分疆?\"朱棣聽了,讓人把老和尚請進來,老和尚說:\"朱允炆削藩太急,必遭反噬,王爺若能舉兵,定能成功。\"老和尚又說:\"貧僧特來送給王爺一頂白帽子。\"——\"王\"字加\"白\",就是\"皇\"。
朱允炆坐在龍椅上,總覺得屁股底下硌得慌。削藩的詔書一道接一道發出去,可反對的聲音也越來越大。
有個叫卓敬的戶部侍郎,冒死上奏:\"陛下,燕王智慮絕倫,酷似高帝朱元璋),不如把他改封到南昌,既保全親情,又能防患未然。\"朱允炆把奏折扔在地上:\"卓愛卿多慮了,燕王都瘋了,還能乾嘛?\"卓敬趴在地上哭:\"陛下!猛虎裝睡,您可彆當它是病貓啊!\"
可朱允炆聽不進去。他信任的黃子澄和齊泰,都是書生出身,紙上談兵頭頭是道,真要論權謀,還差得遠。有次齊泰建議調走北平的守軍,朱允炆想都沒想就答應了,結果那些守軍剛離開,朱棣就把北平的兵權攥在了手裡。
宮裡的太監也沒閒著。朱元璋在位時,太監不準乾政,可朱允炆心軟,對太監們比較寬鬆。有個叫王景弘的太監,被派到北平監視朱棣,竟被朱棣用金銀收買,成了燕王府的眼線,南京的一舉一動,朱棣都了如指掌。
最要命的是,朱允炆身邊沒什麼能打的將領。朱元璋把功臣殺得差不多了,剩下的要麼老要麼弱。他任命的大將軍李景隆,是李文忠的兒子,看著威風凜凜,其實是個草包——後來朱棣打到南京,就是這小子開的城門。
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)冬天,南京下了場大雪,朱允炆在宮裡賞雪,突然想起爺爺朱元璋。他走到朱元璋的禦書房,看到牆上掛著一幅《雪夜訪普圖》,畫的是宋太祖趙匡胤雪夜找趙普商量國事。朱允炆歎了口氣:\"爺爺,您當年有徐達、常遇春,可我有誰呢?\"
窗外的雪花落在梅枝上,簌簌作響,像在回答,又像在嘲笑。他不知道,此刻的北平,朱棣正站在城樓上,望著南方,眼裡的\"瘋氣\"早已消失不見,隻剩下冰冷的野心。
建文元年1399年)七月,朱允炆終於對朱棣下手了——他下令逮捕燕王府的官屬,還派張昺、謝貴帶兵包圍王府。可他沒想到,這道命令,成了朱棣起兵的借口。
朱棣穿著朝服,把張昺、謝貴請進王府,說有要事相商。兩人剛進門,就被埋伏的刀斧手砍了腦袋。朱棣提著兩顆人頭,站在王府門口,對將士們說:\"朱允炆被奸臣蒙蔽,擅殺親王,我今天要"清君側",為國除害!\"這就是曆史上的\"靖難之役\"。
消息傳到南京,朱允炆正在跟方孝孺討論《周禮》,聽到朱棣起兵,嚇得手裡的書掉在地上:\"他...他不是瘋了嗎?\"方孝孺撿起書,正色道:\"陛下勿慌,燕王叛亂,師出無名,定能平定。\"可朱允炆看著窗外,突然想起湘王自焚的火光,心裡第一次湧起一絲悔意。
他或許忘了,爺爺朱元璋曾告誡過他:\"削藩要慢,要穩,更要狠。\"可他既沒慢,也沒穩,更沒狠,隻學了個皮毛,就敢動那些身經百戰的叔叔。就像一個剛學下棋的人,不等看清棋盤,就敢跟國手對弈,輸,是遲早的事。
建文元年的秋天,南京城的梧桐葉落了一地。朱允炆站在奉天門上,望著北方,那裡的戰火已經燃起。他不知道這場仗會打多久,更不知道自己的結局會怎樣。他隻記得父親朱標曾說:\"治國如治水,堵不如疏。\"可他現在,卻把所有的閘門都關上了,隻等著洪水滔天,至於堤壩能不能攔住洪水,隻能聽天由命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