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)早春,北京東城的海瑞家門前擺著一口嶄新的棺槨,黑漆鋥亮,還係著白綢帶,像是在辦喪事。海瑞活得好好的,這口棺材,是他給自己準備的。
屋裡,海瑞正伏案疾書:“陛下之誤多矣,大端在修醮求長生……”這篇後來震動朝野的《治安疏》,字字句句都在罵當朝天子,而海瑞,早已抱定了必死的決心。
海瑞是海南瓊山人,出身並不顯赫,父親早逝,母親謝氏靠做針線活供他讀書。這孩子從小就最喜歡《論語》中的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”。
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),海瑞中了舉人,卻在會試中兩試不中,後來被派到福建南平當教諭,相當於現在的縣教育局長。這官雖小,他卻乾得很認真。
有次延平府知府來視察,隨行官員都跪地迎接,唯獨海瑞站在中間,站的筆直。知府的隨從嗬斥:“海教諭,見了大人為何不跪?”海瑞說:“《大明會典》規定,學官在學校見上官,可不跪。”
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),海瑞升任浙江淳安知縣。這地方雖不算富裕,卻因靠近官道,成了官員勒索的重災區。過往的京官、太監,都要地方官“孝敬”,少則幾十兩,多則上千兩,這些錢最後都攤到百姓頭上。海瑞到任第一天,就貼出告示:“凡過往官員,食宿按縣衙標準供應,超標一概不付。”aoqing)巡查鹽政,路過淳安。這家夥出了名的貪婪,所到之處,勒索受賄。淳安縣丞勸海瑞:“海大人,咱們還是意思意思,送點銀子吧,不然要得罪他的。”海瑞卻讓人備了四菜一湯,都是豆腐、青菜、魚乾之類的家常菜。
鄢懋卿見了飯菜,臉都綠了:“海瑞,你就用這個招待本大人?”海瑞躬身道:“大人,淳安百姓窮,下官實在拿不出更多。再說,您巡查前發過告示,說‘沿途不得鋪張’,下官這是照辦。”鄢懋卿氣得說不出話,拂袖而去,回去就參了海瑞一本,說他“怠慢上官”。幸好海瑞政績實在突出——他到任後清退了被豪強侵占的土地,讓上千戶佃戶回了家,百姓都稱他“海青天”——朝廷沒舍得罷他的官,隻是把他調到江西興國當知縣。
離開淳安那天,百姓們夾道相送,有人捧著剛蒸的米糕,有人提著自家釀的米酒,哭著說:“海大人,您彆走啊!”海瑞眼圈也紅了,卻隻是拱拱手:“隻要心裡裝著百姓,在哪裡當差都一樣。”
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),海瑞被調到北京,任戶部主事。這官階不高,正六品,卻能接觸到朝廷權力核心。可越靠近權力中心,他心裡越發憤懣——皇帝整天在西苑煉丹,不見大臣;嚴嵩雖倒,可新上來的官員依舊隻知逢迎;國庫空空如也,西北邊防軍連軍餉都發不出,宮裡卻在大修道觀。
有天,海瑞路過崇文門,見幾個乞丐在搶半個窩頭,其中一個還是退伍的老兵,腿上留著打仗的傷疤。老兵哭著說:“咱當年守邊關,九死一生,如今卻連口飯都吃不上,皇上不管我們啊!”海瑞站在寒風裡,心中百感交集。
回到家,他對妻子王氏說:“我要給皇上上奏折。”王氏知道他的脾氣,嚇了一跳:“皇上最恨人提修道的事,楊繼盛大人就是因為這個……”海瑞打斷她:“楊大人是忠臣,我海瑞若怕死,就不配穿這身官服。”
他開始搜集材料,把嘉靖帝沉迷修道、不理朝政、重用奸佞的種種過錯,一條一條列出來。寫得累了,就用冷水洗把臉;寫得氣了,就拍著桌子罵幾句。寫到“百姓嗷嗷待哺,陛下卻在煉丹求仙”,氣得把筆都摔了,說:“這哪裡是皇帝,簡直是誤國的昏君!”
他寫了整整三個月,稿子改了幾十遍,從最初的怒氣衝衝,到後來的痛心疾首。王氏見他日漸消瘦,偷偷抹淚,他卻笑著說:“你彆怕,我早就安排好了。”他找到同鄉王宏,把家裡僅有的二十兩銀子、幾件舊衣服和書稿都交給他:“我若死了,你把這些帶回海南,給我母親養老,書稿能刻就刻,讓後人知道大明曾有過這樣的荒唐君主荒唐的事。”然後,他就去棺材鋪訂了那口棺材。
嘉靖四十五年二月,海瑞揣著《治安疏》,抬著棺材,直奔紫禁城。走到午門時,侍衛攔住他:“你這是乾什麼?”海瑞朗聲道:“戶部主事海瑞,有本上奏,死諫!”
奏折遞上去的第三天,嘉靖帝在西苑煉完丹,隨手翻看起來。起初還麵帶微笑,覺得這個小官膽子不小,敢議論朝政;可越看臉色越沉,看到“陛下春秋已高,不親政事,綱紀弛矣”,“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”天下人早就不認可您了),他猛地把奏折摔在地上,怒吼:“反了!反了!這海瑞竟敢罵朕!來人,把他抓起來!”
旁邊的太監黃錦趕緊跪下:“陛下息怒。這海瑞是個有名的戇直gangzhi,耿直,倔強)人,聽說他上奏折前,已經買好了棺材,跟家人都告彆了。”嘉靖帝愣住了,撿起奏折再看,這次看得慢了些,看到“陛下若幡然悔悟,日禦正朝,與宰輔、九卿、侍從、言官講求天下利害,洗數十年之積誤”,臉色漸漸緩和,最後歎了口氣:“這海瑞,倒像是比乾,可朕並不是紂王啊……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他沒立刻殺海瑞,隻是把他關進詔獄。獄卒知道海瑞是“罵皇帝”進來的,覺得他肯定活不成,故意刁難他,給餿飯吃,讓他睡潮濕的草堆。海瑞卻不在乎,餿飯照吃,草堆照睡。
有次,負責審案的刑部尚書黃光升來提審他,問:“海瑞,你罵皇上,可知罪?”海瑞昂著頭:“我若有罪,也是‘為君父分憂’的罪。陛下沉迷修道,百姓受苦,我身為臣子,不能不說。”黃光升歎了口氣——他也覺得海瑞說得對,可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,隻能按“大不敬”的罪名判了死刑,報給嘉靖帝批。
可奏折遞上去,遲遲沒動靜。原來嘉靖帝把《治安疏》留在案頭,看了一遍又一遍,有時氣得罵“海瑞無理”,有時又自言自語:“他說的,也有些道理。”有天夜裡,他還跟黃錦說:“海瑞這個人,是忠臣,就是太迂直了。”
就這樣,海瑞在牢裡待了十個月,死刑遲遲沒批。獄卒們都覺得奇怪,說:“這海大人命真大,罵了皇上還能活。”海瑞自己卻很平靜,每天該吃吃,該睡睡,還跟獄卒借《大明律》來看,說“就算死,也得知道自己是被哪條律例處死的”。
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,嘉靖帝駕崩了。消息傳到詔獄時,海瑞正在吃飯,牢卒跑進來,興奮地喊:“海大人,皇上駕崩了!您有救了!”海瑞先是一愣,接著“哇”地一聲哭了出來,哭得撕心裂肺,把吃進去的飯都吐了出來。
旁邊的人不解:“皇上把您關了這麼久,您怎麼還哭?”海瑞抹著眼淚說:“他再不好,也是君父啊!我罵他,是盼他變好,不是盼他死……”這一哭,哭得肝膽俱裂,連見慣了生死的老獄卒都紅了眼眶。
果然,沒過幾天,新繼位的隆慶帝下旨:釋放海瑞,官複原職。走出詔獄那天,陽光刺眼,海瑞眯著眼睛,看著街上的行人,恍如隔世。有百姓認出他,喊“海青天”,一下子圍過來好多人,說:“您罵皇上,是為了我們啊!”
後來,海瑞被提拔為應天巡撫,到蘇州上任時,百姓們自發在路邊搭彩棚,十裡八鄉的人都來看“敢罵皇帝的海大人”。當地的豪強地主卻嚇得夠嗆,有個大官僚徐階,趕緊把多占的土地退了一部分,說“彆讓海大人抓住把柄”。
雖說經曆了生死考驗,可海瑞的強脾氣一點沒變。他在應天推行“一條鞭法”,清退豪強土地,得罪了不少權貴。有人彈劾他“矯枉過正”,說他“連徐階這樣的老臣都不放過”。隆慶帝雖欣賞他的正直,卻也覺得他“太剛易折”,把他調到南京任閒職。
晚年的海瑞,依舊穿著破舊的官袍,吃著粗茶淡飯。有次生病,朋友來看他,見他家裡連像樣的家具都沒有,床上鋪著粗布褥子,忍不住掉淚:“海大人,您當了一輩子官,怎麼過得這麼清苦?”海瑞笑了:“我是朝廷的官,又不是財神爺,要那麼多錢乾什麼?”
萬曆十五年1587年),海瑞在南京去世,享年七十四歲。他死前,還在看關於江南稅賦的奏折,桌上放著沒吃完的粥。僉都禦史王用汲ji)來給他辦喪事,發現他家裡隻有十幾兩銀子,連喪葬費都不夠,還是同僚們湊錢才把他安葬。
消息傳到蘇州,百姓們罷市三天,穿著孝服去江邊送葬,船隊長達百裡。有人畫了他的畫像,供在祠堂裡,說:“海大人心裡裝著我們百姓啊!”
《治安疏》後來被收錄進《海瑞集》,成了千古名篇。這篇奏折最厲害的地方,不是罵得多狠,而是罵得有理有據——它不像一般的諫書那樣拐彎抹角,而是直戳嘉靖帝的痛處,卻又給出了解決辦法,說“隻要陛下改過,天下就能變好”。這種“罵是愛”的忠諫,讓後世無數文人佩服。
清代的學者趙翼說:“海瑞之諫,言人所不敢言,雖死何憾!”
有個民間傳說,說海瑞死後,到了陰間,閻王爺見了他,趕緊起身相迎:“海大人,您在陽間敢罵天子,在陰間也敢罵我吧?”海瑞說:“隻要您秉公斷案,我為何要罵?若您不公,我照樣敢說!”閻王爺哈哈大笑:“難怪玉皇大帝都誇您‘宋包公,明海瑞’,真是鐵骨錚錚!”
其實,海瑞的可貴,不在於他敢罵皇帝,而在於他敢堅持“是非”。在那個“多磕頭,少說話”的官場,他像一根標杆,告訴人們:官員隻要心裡裝著百姓,就能留名青史。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