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),浙江慈溪城外的官道上,一群穿著破爛皮甲的倭寇正拖著搶來的婦女兒童往前走。他們臉上帶著刀疤,嘴裡喊著生硬的漢語,時不時用刀柄抽打跟不上的百姓。突然,路邊的蘆葦叢裡射出一排弩箭,三個倭寇應聲倒地。一個身材魁梧的年輕將領提著長槍衝出,槍尖直指為首的倭寇頭目,大喝一聲:“倭寇敢爾!”
這將領便是戚繼光,時任浙江都司僉書。那時的東南沿海,早已被倭寇攪得民不聊生——這些來自日本的海盜,勾結中國沿海的奸商和流民,燒殺搶掠,無惡不作。而明朝的衛所軍隊早已腐朽,士兵們要麼臨陣脫逃,要麼一觸即潰。戚繼光心裡隻有一個念頭:“不把這些倭寇趕出去,我戚繼光誓不為人!”
要講戚繼光抗倭,就得先說說這“倭寇”究竟是些什麼人。很多人以為倭寇都是日本人,其實不然。明朝中期,日本處於戰國時代,諸侯混戰,不少戰敗的武士、浪人無主的武士)跑到海上當海盜;而中國沿海的一些商人,比如汪直、徐海,因為明朝實行“海禁”政策,不能正常貿易,就和這些日本浪人勾結,組成武裝集團,既做買賣,也乾搶劫的勾當。所以“倭寇”裡,有日本人,也有中國人,甚至中國人還占了不少。
這些倭寇有多凶殘?《明史·日本傳》裡記載,他們“所過之處,村舍為墟,屠戮殆儘”。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),倭寇攻破上海縣,殺了兩千多人,把縣衙的公文、倉庫的糧食全燒了;嘉靖三十四年,他們從浙江登陸,一路殺到南京,雖然人數隻有幾十人,卻讓幾萬明軍束手無策,還殺了四千多軍民。
為什麼明軍打不過倭寇?說起來丟人。明朝的衛所製度到了嘉靖朝已經名存實亡——士兵大多是世襲的,平時種地,不怎麼訓練,軍官則忙著貪汙軍餉,把士兵當傭人使喚。有次戚繼光去視察一個衛所,發現花名冊上有一千人,實際在崗的隻有三百,而且個個麵黃肌瘦,連弓都拉不開。他問一個老兵:“倭寇來了怎麼辦?”老兵苦笑著說:“還能怎麼辦?跑唄,跑慢了就死唄。”
更荒唐的是,有些明軍將領還和倭寇勾結,比如浙江巡撫李天寵,收了倭寇的賄賂,居然放任他們在沿海搶劫。百姓們說:“官兵比倭寇還狠,倭寇搶完就走,官兵搶完還逼你交‘保護費’。”在這樣的背景下,戚繼光的出現,就像黑夜裡的一道光,讓絕望的百姓看到了希望。
戚繼光剛到浙江時,也試過用衛所的士兵打仗,結果差點送了命。有次他帶三千明軍去剿倭寇,剛一接戰,明軍就跑了一半,剩下的也嚇得腿軟。戚繼光自己提著長槍殺了三個倭寇,才勉強穩住陣腳,可最後清點人數,居然死了兩百多,而倭寇隻死了十幾個。他氣得把槍往地上一戳:“這樣的兵,再多也沒用!”
痛定思痛,戚繼光決定:要打倭寇,必須自己練一支新軍。他聽說浙江義烏人“悍勇好鬥”,因為當地有個銀礦,礦工們為了爭奪礦脈,經常拿著鋤頭、扁擔跟人拚命,打起架來不要命。戚繼光覺得:“這樣的人,隻要好好訓練,一定能成精兵。”
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),戚繼光來到義烏,貼出告示招兵。可一開始沒人來——百姓們被明軍坑怕了,以為又是來抓壯丁的。戚繼光沒辦法,隻好親自去礦工聚集的地方,跟他們說:“我招兵,不搶你們的錢,不占你們的地,就是要打倭寇。倭寇搶了你們的糧食,殺了你們的親人,你們不想報仇嗎?”
有個叫王如龍的礦工頭目,之前跟人搶礦時殺了人,正躲在山裡。他聽說戚繼光招兵是為了打倭寇,帶著幾十個兄弟來找戚繼光:“將軍,你要是真能打倭寇,我們就跟你乾!要是你像彆的官一樣糊弄我們,我王如龍第一個不答應!”戚繼光握著他的手說:“我戚繼光在此立誓,若不掃平倭寇,這顆頭顱任你處置!”
就這樣,戚繼光招了三千多義烏礦工和農民,編成一支新軍。他給這支軍隊定了鐵一樣的規矩:臨陣脫逃者斬;虛報戰功者斬;奸淫婦女者斬;甚至連行軍時拿百姓一點東西,都要打四十軍棍。
訓練時,戚繼光更是嚴格到近乎苛刻。他根據南方多山多水的地形,創造了“鴛鴦陣”——十二個人為一隊,有拿盾牌的、有拿長槍的、有拿狼筅xian,一種帶枝丫的長兵器,能克製倭寇的刀)的、有拿短刀的,互相配合,進可攻,退可守。他還親自教士兵練槍法,哪個動作不對,就用棍子打手心,說:“平時多流汗,戰時少流血!”
士兵們一開始怨聲載道,說:“戚將軍太狠了。”可戚繼光跟他們同吃同住,士兵吃粗糧,他也吃粗糧;士兵淋雨訓練,他也站在雨裡。有個士兵生了病,他親自給喂藥;有個士兵家裡遭了災,他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給士兵寄回家。漸漸地,士兵們都服了他,說:“將軍對我們嚴,是為了讓我們活著打倭寇,這樣的將軍,我們願意跟著乾!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嘉靖四十年1561年),倭寇大舉進攻浙江台州,來勢洶洶,號稱有兩萬人。當時戚繼光的新軍剛訓練了一年多,很多人還沒上過戰場。有人勸戚繼光:“倭寇勢大,咱們還是避避風頭吧。”戚繼光說:“倭寇都打到家門口了,避無可避!”
四月二十二日,倭寇先頭部隊五千多人到達寧海。戚繼光親率主力趕往寧海,留下少量兵力守台州。沒想到倭寇玩了個聲東擊西,分兵偷襲台州城。當時台州城裡隻有一千多士兵,情況危急。戚繼光得到消息,急行軍一百多裡,趕回台州,剛好在城南的花街遇上倭寇。
倭寇見明軍來了,拿著倭刀就衝了上來。他們的倭刀鋒利,刀法詭異,之前的明軍往往吃虧。可這次不一樣,戚家軍擺開鴛鴦陣,盾牌手在前擋住倭刀,狼筅手把倭寇的陣型打亂,長槍手趁機刺殺,短刀手繞到後麵砍腿。十二個人配合默契,像精密的殺人機器。
有個叫吳惟忠的士兵,胳膊被倭刀砍傷,鮮血直流,他咬著牙繼續往前衝,一長槍刺穿了一個倭寇的胸膛。還有個叫陳大成的百戶,帶著一隊人把倭寇逼到一條河裡,倭寇想遊泳逃跑,被戚家軍的弓箭手一個個射倒在水裡。
這場戰鬥從早上打到中午,戚家軍斬殺倭寇三百多人,俘虜三十多人,而自己隻死了三人。這就是著名的“花街之戰”。百姓們聽說戚家軍打了勝仗,提著飯菜來犒勞軍隊,說:“我們終於看到能打倭寇的軍隊了!”
接下來的一個月裡,戚繼光帶著戚家軍在台州和倭寇打了九仗,仗仗必勝。其中的“上峰嶺之戰”,倭寇躲在山上,戚家軍穿著倭寇的衣服,假裝是“自己人”,靠近後突然發起進攻,倭寇措手不及,被殺死一千多人。戰後,戚繼光在山上立了塊碑,寫著“擒斬倭寇一千五百餘級”。
台州大捷後,戚家軍名聲大噪。倭寇隻要聽說對手是戚家軍,就嚇得腿軟,說:“戚老虎來了,快跑!”而百姓們則親切地稱戚家軍為“義烏兵”,說:“義烏兵,真英勇,殺倭寇,保家鄉。”
戚繼光能專心抗倭,離不開他妻子王氏的支持。王氏是將門之女,不僅懂武藝,還很有謀略,被士兵們稱為“戚夫人”。
有次戚繼光去福建抗倭,把王氏留在台州城。倭寇聽說戚繼光不在,想趁機偷襲台州,有五千多人偷偷摸到城下。當時城裡隻有少量守軍,百姓們都慌了。王氏卻很鎮定,她穿上盔甲,登上城樓,對守軍說:“倭寇雖然多,但他們不知道城裡的虛實。我們隻要守住三天,戚將軍就會回來!”
她讓人把城裡的婦女都組織起來,穿上男人的衣服,站在城牆上,裝作守軍;又讓人在城門口擺上酒席,好像在慶祝什麼,故意讓倭寇看到。倭寇果然上當,以為城裡有重兵,不敢攻城,隻在城外徘徊。三天後,戚繼光趕回台州,和城裡的軍隊內外夾擊,大敗倭寇。
這對夫妻之間的故事很有趣。據說戚繼光怕老婆,有次被王氏當眾罵了一頓,他覺得沒麵子,想嚇唬嚇唬她,就穿著盔甲,拿著寶劍衝進屋裡。沒想到王氏正坐在床上織布,見他這樣,眼睛一瞪:“你拿著寶劍想乾什麼?”戚繼光趕緊賠笑:“我想讓夫人看看我的新盔甲。”這個故事在軍營裡傳開,士兵們都笑戚繼光“怕老婆”,可戚繼光說:“我怕她,是因為她比我有膽識,有魄力。”
還有一次,戚家軍軍糧短缺,士兵們快斷糧了。王氏把自己的嫁妝變賣了,換了糧食給士兵們吃。士兵們感動得流淚,說:“夫人都這樣支持我們,我們更要拚命打倭寇!”
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),戚繼光奉命率軍進入福建抗倭。福建的倭寇更狡猾,他們在沿海築了很多“倭巢”,最有名的是橫嶼島和牛田。橫嶼島是個小島,漲潮時四麵環水,退潮時露出泥濘的灘塗,倭寇以為明軍打不過來,在島上囤積了大量糧食和武器。
戚繼光勘察地形後,想出一個辦法:讓士兵們背著稻草,退潮時鋪在灘塗上,踩著稻草衝鋒。進攻那天,戚家軍冒著倭寇的箭雨,踩著稻草衝向橫嶼島,隻用了三個時辰就攻破了倭巢,斬殺倭寇兩千多人。當士兵們把倭寇囤積的糧食分給當地百姓時,百姓們哭著說:“我們被倭寇害了十幾年,今天終於見天日了!”
之後,戚繼光又在牛田、林墩等地大敗倭寇,福建的倭患基本被平定。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),戚繼光和另一位抗倭名將俞大猷聯手,在廣東消滅了最後一股倭寇勢力,困擾明朝東南沿海幾十年的倭患,終於被蕩平。
百姓們為了紀念戚繼光,在浙江、福建等地給他建了生祠為活著的人建的祠堂),把他的畫像掛在家裡,說:“是戚將軍救了我們的命。”
萬曆十年1582年),戚繼光被調到北方鎮守薊州,防備蒙古。他在北方修長城,練邊軍,又立下赫赫戰功。可晚年的他卻遭到排擠,被罷官回鄉,最後在貧困中去世。
如今,浙江台州的戚繼光紀念館裡,還陳列著當年戚家軍用過的鴛鴦陣模型和狼筅。遊客們看著這些武器,聽著導遊講戚家軍的故事,總會想起那句流傳了幾百年的話:“封侯非我意,但願海波平。”這是戚繼光寫的詩,也是他一生的寫照——他不是為了當官發財,隻是想讓東南沿海的百姓,能過上安穩日子。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