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一條鞭法利民生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中國野史大甩賣 > 第43章 一條鞭法利民生

第43章 一條鞭法利民生(1 / 1)

要講清楚“一條鞭法”,得先說說明朝以前的賦役有多亂。那會兒,老百姓要交的稅,既有糧食田賦),又有布匹絹帛),還要給官府當差徭役)。光是田賦,就分夏稅、秋糧,收的東西五花八門,有大米、小麥,還有棉花、茶葉,甚至連竹子、木材都能抵稅。《明會典》裡記載,光是全國統一規定的賦稅項目,就有兩百多種,地方上再私自加一些,老百姓根本算不清自己到底該交多少。

徭役就更坑人了。官府要修城牆、挖河道、運糧草,都要老百姓免費出工。家裡有男丁的,每年至少要去當差一個月,要是輪到去京城或邊境服役,來回路上就得花大半年,家裡的地全得荒了。有個叫顧炎武的學者,在《天下郡國利病書》裡寫過一個故事:江南有戶農民,為了躲避徭役,帶著全家逃到山裡,結果地裡的稻子熟了沒人收,爛在田裡,“哭聲震野”哭聲在田野裡回蕩)。

更要命的是,官吏還趁機敲詐。收糧食時,他們說“糧食不夠乾”,要多收幾成;收布匹時,又說“質量不好”,得再補幾尺。老百姓敢怒不敢言,隻能忍受。到了嘉靖、隆慶年間,不少地方的農民因為交不起賦稅、受不了徭役,紛紛逃跑,大片土地都成了荒地。張居正當首輔後,派手下人去各地調查,回來的人都說:“再不變法,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!”

“一條鞭法”的核心,就是把所有的賦稅和徭役,合並成一項,折算成白銀征收。用張居正的話說,就是“賦役合一,按畝征銀”。具體來說,有這麼幾個變化:

第一,“總括一縣之賦役”。以前田賦歸田賦,徭役歸徭役,現在把它們打包算在一起,就像把一堆亂七八糟的繩子,編成一條鞭子,這就是“一條鞭”名字的由來。

第二,“量地計丁”。以前收稅,既看家裡有多少地,也看家裡有多少男丁人頭稅)。現在主要按土地多少來算,人丁的影響變小了。這對土地少的窮人來說,負擔輕了不少。

第三,“一概征銀”。以前交糧食、交布匹,現在統一交白銀。這一下,老百姓不用再辛辛苦苦把糧食運到縣城,官吏也沒法在“糧食乾濕”上做文章了。

第四,“官為分解,雇役應付”。以前老百姓要自己去當差,現在官府收了銀子,自己花錢雇人乾活。這樣一來,老百姓不用耽誤種地,官府也能請到更專業的人。

萬曆四年1576年),張居正先在福建試點“一條鞭法”。福建巡撫龐尚鵬是個實乾家,他親自帶著賬冊下鄉,一戶一戶地算土地、算人丁。試點一年,福建的賦稅多收了三成,老百姓卻都說負擔輕了,“歡呼載道”。

萬曆九年,張居正覺得時機成熟,下令在全國推行。可推行起來,阻力不小。首先是地主豪強反對。他們土地多,以前靠隱瞞土地數量少交稅,現在按畝征銀,隱瞞不了了,自然不樂意。河南有個叫王應祥的大地主,家裡有上千畝地,他找到巡撫說:“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這麼交稅的,憑什麼改?”巡撫拿出張居正的手令:“這是朝廷的規矩,誰也不能例外!”王應祥沒辦法,隻好乖乖交了銀子,心裡卻把張居正罵了千百遍。

其次是習慣了舊製度的官吏不適應。以前收稅能撈油水,現在一概征銀,賬目清楚,想貪都難。有個縣丞副縣長)抱怨:“以前收糧食,我能多拿幾石回家;現在收銀子,一分一毫都得記賬,這官當得真沒意思!”這話傳到張居正耳朵裡,他直接把這個縣丞罷了官,說:“當官是為百姓辦事,不是為自己撈錢!”

還有些老百姓一開始也不理解。他們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,手裡沒多少銀子。有個老農拿著家裡僅有的幾匹布去交稅,被稅吏告知“隻收銀子”,急得直哭:“我家沒銀子,這布可是我老婆子織了半年的啊!”幸好當地官府設了“便民銀號”,可以用糧食、布匹換銀子,才解了老農的燃眉之急。

不過,時間一長,“一條鞭法”的好處就顯出來了。

對老百姓來說,賦稅變得清楚明白,不用再受官吏的氣。以前交十樣東西,現在隻交一樣銀子,省心多了。江南有首民謠唱道:“一條鞭,一條鞭,鞭去百姓苦萬千。”雖然有點誇張,但也反映了老百姓的心聲。

對官府來說,收稅效率大大提高。以前收糧食要雇人運輸、儲存,損耗很大;現在收銀子,輕便易帶,還能直接用來發軍餉、辦工程。據《萬曆會計錄》記載,推行“一條鞭法”後,國家的財政收入每年增加了近三成,倉庫裡的存銀越來越多。

更重要的是,它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。老百姓要交銀子,就得把糧食、布匹拿到市場上去賣,這就帶動了集市的繁榮。江南的蘇州、鬆江,北方的北京、天津,都成了熱鬨的商業城市。有個叫張瀚的官員,在《鬆窗夢語》裡寫:“以前鄉下老百姓很少進城,現在為了換銀子交稅,三天兩頭往集市跑,城裡的店鋪多了一倍,連挑著擔子賣小吃的都賺了不少錢。”

當然,“一條鞭法”也不是完美的。有些地方官為了多收稅,故意把白銀的折算比例定得很高,比如一兩銀子本該值一千文銅錢,他們卻按一千二百文算,無形中又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。還有,按土地收稅,對沒有土地的佃農來說,雖然徭役減輕了,但田租還是很高,生活依然艱難。

但總的來說,“一條鞭法”是中國古代賦役製度的一次重大改革,它簡化了稅製,抑製了腐敗,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,也讓明朝的財政得以喘息。張居正自己也說:“此法行,則民安,國安。”這個辦法實行了,老百姓就能安定,國家就能安定)

萬曆十年1582年),就在“一條鞭法”在全國推開不久,張居正病逝了。他沒能看到這項改革的最終成果,但曆史記住了他的功績。後來有個叫談遷的史學家,在《國榷》裡評價:“張居正的一條鞭法,救了明朝一命。”這話雖然有點絕對,但也不算誇張。

隻是,張居正沒想到,他死後,那些反對“一條鞭法”的人會瘋狂反撲,不僅給他安上“謀逆”的罪名,還想廢除他推行的新法。幸好“一條鞭法”已經深入民心,雖然幾經波折,還是保留了下來,一直用到清朝雍正年間“攤丁入畝”推行後,才慢慢退出曆史舞台。
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 穿成病嬌反派的小青梅 糟!我老婆外麵有狗了 青蓮仙族 逃離渣男後,被禁欲太子爺寵上天 [紅樓]升官發財娶黛玉 思你如狂 海洋求生:全服就我擁有物品提示 我們小區又穿越了 末日序列車隊:我能升級物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