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昌元年九月初一1620年9月26日),泰昌帝朱常洛的棺槨停在正殿中央,為皇帝守靈的寵妃李選侍,攥著年僅十六歲的朱由校的手,眼睛死死盯著殿門。
“皇兒彆怕,有娘在,誰也搶不走你的位置。”李選侍說道。這個剛失去父親的少年三天前還是東宮太子,如今卻成了大明的新君。
這場圍繞“誰該住乾清宮”展開的拉鋸戰,史稱“移宮案”。李選侍不是朱由校的生母。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早逝,泰昌帝將他交給李選侍撫養。這位李選侍生得明豔,性子卻剛烈,在東宮時就敢跟鄭貴妃叫板,泰昌帝登基後,她更是仗著寵愛,住進了乾清宮的暖閣——按規矩,隻有皇後能住乾清宮,她一個“選侍”後宮等級較低的妃嬪),本不該踏足這裡。
可泰昌帝寵愛她,睜隻眼閉隻眼。如今皇帝死了,李選侍卻賴在乾清宮不肯走。她心裡的算盤是:朱由校年幼,剛經曆喪父之痛,性子懦弱,隻要把他攥在手裡,守住乾清宮這個“皇帝居所”,就能以“撫養新君”的名義,像東漢的鄧太後、北宋的劉太後那樣,垂簾聽政。
她手裡還有張牌:自己生的皇八女。雖然是女兒,卻能用來“挾女自重”——朝臣若逼她太甚,她就抱著女兒在泰昌帝靈前哭鬨,說“新君不孝,容不下庶母幼妹”。
更重要的是,她還有個叫魏忠賢的心腹太監,魏忠賢原是東宮的典膳管夥食的),因會奉承,深得李選侍信任。他偷偷給李選侍出主意:“乾清宮是龍潛之地,您守著這兒,就是守著規矩——哪有新君還沒登基,就讓庶母搬出去的道理?等新君登基,您再請旨垂簾,朝臣們敢不從?”
魏忠賢知道,李選侍若能掌權,自己就能從管夥食的小太監,爬到司禮監的高位——這乾清宮的權力,不僅是李選侍的,也是他的。
九月初一清晨,內閣首輔方從哲帶著大臣們來哭靈,剛踏進乾清宮,就被李選侍的心腹太監攔住:“李娘娘說了,新君年幼,需在乾清宮教養,各位大人有要事,可在殿外回話。”
大臣們愣住了。按規矩,皇帝去世後,新君應在乾清宮繼位,前朝妃嬪需搬到仁壽宮、慈寧宮等“彆宮”。李選侍占著乾清宮,明擺著是想“母憑子貴”,插手朝政。
東林黨人楊漣第一個坐不住了。他剛在紅丸案裡鬥垮了浙黨,指著太監的鼻子罵:“放肆!乾清宮是天子居所,豈是妃嬪久居之地?泰昌帝屍骨未寒,你們就敢攔著大臣哭靈,想造反嗎?”
楊漣往前衝,太監們死死拽著他的袖子,拉扯間,他的官帽都掉了。殿內的李選侍聽見爭吵,抱著皇八女走到門口,淚眼婆娑道:“各位大人息怒,我孤兒寡母,守著先帝靈柩,隻想求個安穩,哪敢攔著各位?”
“孤兒寡母”是賣慘,“守靈柩”是占理,潛台詞卻是:我就在這兒,你們能奈我何?
朱由校縮在李選侍身後,像隻受驚的小獸。他看著楊漣漲紅的臉,看著太監們凶狠的眼神,他心裡發怵,不敢說話。
大臣們被攔在殿外,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。
“李選侍想做武則天!”禦史左光鬥在角落裡跺腳。他是東林黨乾將,跟楊漣一樣,最恨後宮乾政。“必須把皇長子搶出來,讓他在文華殿登基,否則夜長夢多!”
可怎麼搶?李選侍把朱由校看得死死的,連飯都由心腹太監送進去,大臣們根本見不到新君。
楊漣咬著牙說:“硬闖!”
九月初二9月27日)午後,楊漣帶著吏部尚書周嘉謨、內閣大學士劉一燝,直奔乾清宮。這次他們沒跟太監廢話,楊漣一把推開攔路的太監,吼道:“先帝召我們輔政,今日見不到新君,我們就死在靈前!”
三人衝進殿內,泰昌帝的棺槨停在正中,李選侍正坐在榻上教朱由校寫字,見他們闖進來,臉瞬間白了。
“你們……你們要乾什麼?”李選侍把朱由校往身後藏。
劉一燝上前一步,躬身道:“娘娘,國不可一日無君,新君需儘快登基,以安社稷。請娘娘讓皇長子隨我們去文華殿,商議登基大典事宜。”
“皇長子年幼,離不開我!”李選侍抱緊朱由校,“有什麼事,等先帝下葬再說!”
“先帝下葬還有一月,朝堂豈能無主?”楊漣盯著朱由校,聲音放軟了些,“皇長子,臣等奉先帝遺詔輔政,今日請您出去,是為了大明的江山,您不能讓先帝失望啊。”
“我……我想去。”朱由校的聲音細若蚊蚋,卻像顆石子砸進水裡。
李選侍愣住了,她沒想到這個一向聽話的孩子會反抗。她猛地站起來,把朱由校拽到身後:“不行!沒我的話,你哪兒也不能去!”
楊漣急了。他知道,今天必須把朱由校帶走,否則等李選侍穩住陣腳,再想讓她移宮就難了。他給劉一燝使了個眼色,兩人突然上前,一左一右拉住朱由校的胳膊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“皇長子,走吧!”
李選侍尖叫著撲上來,太監們也圍過來拉扯。混亂中,朱由校的鞋都被踩掉了一隻,楊漣乾脆把他架起來,往殿外跑。劉一燝在後麵擋著太監,嘴裡喊:“護駕!護駕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