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英國使團進北京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中國野史大甩賣 > 第30章 英國使團進北京

第30章 英國使團進北京(1 / 1)

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)六月,大沽口外的海麵上出現了一支奇異的船隊——五艘懸掛著“米字旗”的英國艦船,在清軍水師的引導下緩緩駛入海河。

18世紀末的英國,正經曆工業革命的狂飆突進,棉紡織業、冶金業、造船業蓬勃發展,急需擴大海外市場。而中國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,“人口三億,物產豐饒”,自然成為英國覬覦的目標。彼時中英貿易存在嚴重失衡:英國向中國出口毛織品、棉花等,年交易額不足百萬兩白銀;而中國向英國出口茶葉、絲綢、瓷器,年交易額達數百萬兩,英國不得不以白銀填補巨額逆差。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在給馬戛爾尼的訓令中明確指出:“必須設法消除貿易壁壘,使我英商能在廣州之外的港口通商。”《英使謁見乾隆紀實》附錄)

除了經濟目的,英國還希望建立正式外交關係。當時的清朝實行“朝貢體係”,將所有外國視為“藩屬”,與英國的近代外交觀念格格不入。英國政府希望通過使團訪華,“在京設立使館,派駐使節,以平等地位與中國交涉”《馬戛爾尼使團檔案》)。為此,喬治三世精心準備了禮物:包括蒸汽機模型、織布機、地球儀、榴彈炮、步槍等,共計600餘箱,試圖以工業文明成果展示英國實力,打破清朝的“天朝上國”偏見。

乾隆帝最初接到奏報時,以為又是“遠夷來朝貢”,在諭旨中寫道:“英吉利國遣使航海來朝,恭順可嘉,著沿海督撫妥為接待,護送進京。”《清高宗實錄》卷一千四百二十五)。

馬戛爾尼使團的航行曆時九個月,從英國樸茨茅斯出發,經大西洋、印度洋,繞過好望角,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)五月抵達澳門。兩廣總督長麟按“朝貢使團”規格接待,卻在兩個細節上與使團產生分歧:一是長麟要求使團船隻懸掛“英吉利貢使”的旗幟,馬戛爾尼拒絕,稱“我等為國王使節,非貢使”;二是長麟安排使團走“貢道”,馬戛爾尼堅持“按國際慣例由官員陪同”《東印度公司檔案》)。最終雙方妥協:船隻不掛“貢使”旗,但路線仍走“貢道”。

七月,使團抵達天津,直隸總督梁肯堂準備了“八抬大轎”供馬戛爾尼乘坐,被其以“不習慣”為由拒絕,堅持乘坐自備的馬車;宴席上,清朝官員行“跪禮”向使團“賜宴”,馬戛爾尼則以“脫帽鞠躬”回應。梁肯堂在給乾隆帝的奏折中寫道:“英夷舉止乖張,不識天朝禮儀,然其恭順之心尚在,可徐徐教化。”《乾隆朝朱批奏折》)而馬戛爾尼在日記中則評價:“中國官員將我們視為朝貢者,這種傲慢令人不快,我們必須堅守平等原則。”《馬戛爾尼日記》)

清朝官員初見蒸汽機、榴彈炮等“奇技淫巧”,雖覺新奇,卻難掩輕視。負責接收禮物的工部侍郎金簡對人言:“這些器物雖精巧,終不及我天朝瓷器、絲綢實用,不過是夷人炫耀之物。”《嘯亭雜錄》卷五)而馬戛爾尼原本希望乾隆帝能親自觀看火器演示,卻被和珅以“天朝不重火器”為由拒絕。這種對工業文明的漠視,讓馬戛爾尼深感失望。

八月,使團抵達北京,暫住圓明園附近的宏雅園。乾隆帝明確諭示:“凡外藩使臣覲見,必行三跪九叩之禮,此乃天朝定製,英夷不可例外。”《清高宗實錄》卷一千四百二十七)所謂“三跪九叩”,即跪地三次,每次叩首三次,是清朝臣子對皇帝的最高禮儀,象征著“君臣之分”。

馬戛爾尼對此堅決反對,提出“按中英兩國平等禮儀,行單膝跪地、免冠鞠躬之禮,如見英國國王之儀”。他在給和珅的照會中寫道:“敝國與中國同為大國,彼此君主地位平等,使臣之禮亦當平等,若我向中國皇帝行三跪九叩,回國後必向英國國王行同樣之禮,此非平等之道。”《英使照會譯文》)

雙方就此展開交涉。和珅親自與馬戛爾尼談判,軟硬兼施:“天朝自有法度,外夷入覲必守定製,若爾等遵行,皇上必厚加賞賜;若固執己見,恐傷兩國和好。”馬戛爾尼則寸步不讓,甚至提出“可讓隨行的童仆向乾隆帝行三跪九叩,以示尊重,但本人作為使節,隻能行平等之禮”《馬戛爾尼使團回憶錄》)。

乾隆帝得知後頗為不悅,在諭旨中斥責:“英夷不識大體,妄談平等,著和珅等嚴詞開導,若仍固執,不必強其入覲,令其回國可也。”《清高宗實錄》卷一千四百二十八)此時距乾隆帝八十大壽八月十三日)僅剩數日,清廷不願因禮儀問題影響慶典,和珅最終提出折中方案:馬戛爾尼覲見時“單膝跪地,不必叩頭”,馬戛爾尼勉強接受,禮儀之爭暫告一段落。

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)八月十三日,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萬樹園舉行八十大壽慶典,馬戛爾尼使團的覲見成為儀式的一部分。據《乾隆朝起居注》記載,覲見時:“英吉利正使馬戛爾尼免冠,單膝跪地,呈遞國書,皇上賜其起身,溫言慰問。”馬戛爾尼將喬治三世的國書用黃金裝潢)獻給乾隆帝,國書中希望“增進通商,建立外交關係”,乾隆帝雖麵帶微笑,卻未細看,轉交和珅處理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覲見後,乾隆帝設宴款待使團,賞賜馬戛爾尼“龍袍一件、玉如意一柄、綢緞百匹”,對其他成員也各有賞賜。表麵上,“天朝懷柔遠夷”的劇本順利上演,但雙方的認知鴻溝並未彌合。馬戛爾尼在日記中寫道:“皇帝看似和藹,實則對我國國情一無所知,賞賜的物品多為絲綢、瓷器,對我們帶來的工業產品毫無興趣。”

慶典期間,馬戛爾尼趁機提出六項請求:一是允許英國在廣州、寧波、天津等地通商;二是在京設立商館,存放貨物;三是在舟山、廣州附近劃地供英商居住;四是減免英商關稅;五是允許英國傳教士在華傳教;六是中英官員平等往來。這些請求直指清朝的閉關政策,觸及了“朝貢體係”的核心。

乾隆帝在認真研究實則由和珅代擬)後,發布了著名的《賜英吉利國王敕書》,逐條駁斥:“天朝物產豐盈,無所不有,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。”《清高宗實錄》卷一千四百二十九)明確拒絕了所有請求,尤其強調“天朝疆土,寸尺不可讓人”,警告英國“勿再提此類妄求”。這封敕書體現了清朝對世界格局的無知,也暴露了“天朝上國”的傲慢。

九月,馬戛爾尼使團帶著乾隆帝的“敕書”和賞賜,踏上歸途。乾隆帝命軍機大臣“沿途護送,不得苛待”,但暗中囑咐“密切觀察其動向,防其窺探內地虛實”。

馬戛爾尼在報告中寫道:“中國是一艘破舊的大船,靠著精明的船長才勉強航行,一旦遇到風浪,便會沉沒。”他注意到清朝的軍備廢弛“士兵使用的弓箭、刀槍,遠不及我軍火器”)、民生凋敝“沿途多有乞丐,農民衣不蔽體”)、官場腐敗“官員勒索外商,貪汙成風”),認為“中國的強大隻是表麵,實則外強中乾”《英使謁見乾隆紀實》)。

而清朝官員的奏折仍在粉飾太平。直隸總督梁肯堂奏報:“英夷歸國時,對天朝富庶讚歎不已,感恩戴德,誓言永為藩屬。”《朱批奏折》)。

使團帶來的禮物中,乾隆帝僅對地球儀稍感興趣,其餘多被棄置在圓明園倉庫,直到鴉片戰爭爆發後,英軍攻占圓明園,才發現這些“被遺忘的武器”——其中部分榴彈炮的性能,遠超清軍裝備。

馬戛爾尼訪華是中英兩國首次正式外交接觸,卻以“禮儀之爭”和“請求被拒”告終。其影響深遠:對英國而言,這次失敗讓他們意識到“和平交涉無法打開中國市場”,為日後的武力侵華埋下伏筆。四十多年後,英國議會就是否發動鴉片戰爭進行辯論時,馬戛爾尼的報告成為主戰派的重要依據。

對清朝而言,這次事件未能打破其“天朝上國”的迷夢。乾隆帝及其繼承者仍堅持閉關政策,對世界工業革命的浪潮視而不見。魏源在《海國圖誌》中痛惜:“乾隆季年,英夷來朝,非為朝貢,實欲通商,可惜朝廷以天朝上國自居,拒之門外,失此知彼知己之機。”
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大唐:上任京州尹,皇帝求我貪贓枉法? 穿到大秦當神醫,建立千年世家 山花寂寥 在生存遊戲裡總被誤認為是NPC 重生妲己:開局斬了封神榜 青藍染:八零小日 球神從被動技能開始 假嫡女重生想搶婚?再嫁你也得下跪 讀檔重來,四歲奶團被全皇朝團寵了 吞沒[京圈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