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玉皇大帝:曆劫證道的三界共主與神話體係中樞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中國野史大甩賣 > 第11章 玉皇大帝:曆劫證道的三界共主與神話體係中樞

第11章 玉皇大帝:曆劫證道的三界共主與神話體係中樞(1 / 1)

九天深處的太微玉清宮,從無凡塵侵擾。殿宇以昆侖玄玉為基,琉璃瓦映著星輝,殿外的“不死草”沾著晨露,風一吹便飄起似有若無的芝蘭香,殿內長明的“芝火”燭焰,千年不滅。此時,玉皇大帝正坐在雲紋玉床之上,身著素白道袍,僅用一支羊脂玉簪束起長發,輕撚《清靜經》書頁,周身氣息與天地清氣融為一體——既無帝王的威壓,也無神隻的張揚,隻像一位修持了無儘歲月的有道者。這是道教典籍《高上玉皇本行集經》中記載的玉帝“本相”:他的得道之路,藏著一段跨越億劫的修行傳奇;而他在神話體係中的地位,也正是從這段傳奇裡生根,最終成為統攝三界的中樞;民間更流傳著他本姓張的故事,為這尊主神增添了幾分煙火氣。

早在上古“天地未分、混沌初開”之後,有個國度名“光嚴妙樂國”,地處須彌山之東,國內五穀豐登,百姓安居樂業,國王淨德王與王後寶月光更是以仁慈聞名——見老者無依,便建“安老院”;見孩童失怙,便設“育幼堂”,連山間走獸、林中飛鳥,都受其恩惠。可夫妻二人年過半百,卻始終膝下無子,淨德王常對月長歎:“朕若歸天,誰能護佑這一國百姓?”

一日夜半,王後寶月光夢見太上老君駕著五色祥雲而來,左手托一粒瑩白的“玄珠”,珠上繞著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五道氣紋,正是“五行道精”。老君聲音如鐘,對王後說:“此珠乃道之魂魄所凝,投於你腹,當生聖子。這孩子未來不隻是一國之主,更能安鎮三界,護佑眾生脫離輪回苦厄。”王後驚醒時,腹中竟已有溫熱之感,禦醫診脈後,皆稱是“聖胎”之兆。

懷胎十月期滿,王後誕子之日,光嚴妙樂國上空突然飄來七彩祥雲,雲中傳來絲竹之聲,國中枯木開花,井水變甜,百姓皆跪於地,稱此子為“天贈聖子”。淨德王為他取名“棄欲”,意寓“棄凡塵貪欲,向大道求真”。

棄欲王子自幼便顯露出異於常人的慧根:三歲時,宮人念《道德經》,他聽一遍便能背誦,還能指著“上善若水”四字說“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當學此心護眾生”;七歲時,見農夫耕地累倒,他便求國王減免賦稅,還親自在田間教百姓“深耕淺種”之法;十歲時,國中鬨瘟疫,他尋遍深山,采來“九葉靈芝”,熬成湯藥分與百姓,救活了數萬人。

待棄欲十六歲,淨德王欲傳王位,召他至大殿:“朕老矣,這光嚴妙樂國的百姓,今後便交與你了。”可棄欲卻躬身辭謝,目光堅定:“父王,王位能安一國,卻不能安三界。如今三界之中,天有妖星亂序,地有惡鬼傷人,水有蛟龍作亂,眾生皆在苦難中。我願入山修行,求無上道果,將來定要讓三界太平,萬物安康。”

說罷,棄欲便脫下王袍,換上粗布道袍,背著一囊乾糧、一把柴刀,獨自入了“太和山”道教典籍中記為玉皇修行之地)。他在山巔結了一間茅廬,渴了便飲山泉,饑了便食野果,每日天不亮便起身,對著朝陽“煉形”——吐納天地清氣,讓肉身與自然相融;入夜後對著星月“煉神”——摒棄雜念,讓心神與大道相通。

修行之路從非坦途,他足足經曆了“三千二百劫”,每一劫便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,劫難之烈,非言語可儘:

第一百劫時,山中猛虎繞茅廬咆哮,獠牙上滴著鮮血,棄欲卻不避不躲,盤腿坐於廬前,念道“汝亦眾生,為何傷生?”話音落時,他周身泛起柔和的白光,猛虎竟伏地叩首,隨後轉身離去;

第五百劫時,天雷劈山,暴雨如注,茅廬被洪水圍困,棄欲端坐廬中,默念“道無生滅,水亦不能傷”,洪水竟在他身前繞行,天雷也繞廬而過,未傷他分毫;

第一千劫時,山中起大火,烈焰燒紅了半邊天,連岩石都被熔化,棄欲卻入了“定境”,任由火焰裹身,隻守著“心不動則道不毀”的信念,待火滅後,他的肉身竟如琉璃般通透,無一絲傷痕;

第三千二百劫,也是最後一劫時,三界突發“混沌氣逆”,天地倒轉,星辰墜落,棄欲挺身而出,以自身修為化作“定天印”,將倒轉的天地扶正,將墜落的星辰歸位,此劫過後,他周身道氣繚繞,背後浮現出“三清法相”——元始天尊、靈寶天尊、道德天尊齊齊現身,對他說:“汝曆劫無數,慈悲心不變,功德已達無上,今賜你‘玉皇’之號,為‘道’之化身,掌天條律法。”

自此,棄欲王子正式得道,成為道教中的“玉皇道君”,初時位列“四禦”四禦為道教中輔佐三清的四位天帝,即玉皇大帝、紫微大帝、勾陳大帝、後土娘娘),與紫微大帝共掌天界秩序,此時他的形象仍以“清淨自然”為主,居太微玉清宮,不問繁冗俗務,隻修自身道體。

道教典籍詳述了玉皇的曆劫之道,而在民間,流傳著另外一個故事,這故事還與“薑子牙封神”緊緊相連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相傳商周之戰後,薑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,在岐山設“封神台”,為陣亡的將士、修仙的道者分封神位——文曲星、武曲星、托塔李天王、哪吒……一個個神位各歸其主,最後隻剩下“玉皇大帝”的寶座空著。眾人皆問薑子牙:“這最高的神位,要封給誰?”薑子牙捋著胡須笑道:“此位乃天命所歸,自有人來坐。”他本是想等三清天尊示下,或是留待日後有德者,便沒明說具體人名。

可就在此時,人群中突然擠出一個老者,身穿粗布衣裳,手裡還提著個裝著草藥的籃子,他叫“張友人”,是附近村裡的一個普通人,因待人寬厚、凡事能忍,鄰裡都叫他“張百忍”——家裡孩子吵鬨,他不惱;鄰居借東西不還,他不怨;哪怕遇著劫匪搶了財物,他也隻說“破財消災,你若有難處,拿去便好”。此番他是來給封神台的士兵送草藥的,見眾人圍著空寶座議論,又聽薑子牙說“自有人”,便誤以為是叫自己,竟徑直走到寶座前,一屁股坐了下去。

這一坐可不得了,寶座瞬間金光四射,九條金龍從寶座下騰起,繞著張百忍轉了三圈,口中還喊著“恭迎玉皇大帝”!薑子牙見狀,先是一愣,隨即掐指一算,暗道“天命難違”——原來張百忍雖出身凡俗,卻因“百忍成德”,積了無量功德,早已被三清記在“三界共主”的候選名單裡,此番正是應了“天命”。薑子牙隻好走上前,躬身道:“臣薑子牙,恭請玉皇大帝歸位!”

自此,民間便傳“玉皇大帝姓張,名友人,號百忍”。百姓還編了句俗語:“薑子牙封神,留了金鑾殿,張百忍坐下,成了玉皇爺”。這故事雖與道教典籍中的“棄欲王子”不同,卻更貼近凡人的認知——原來至高無上的玉皇,也曾是個能忍能讓的普通人,隻是憑著一顆寬厚心,積德成聖,最終登了三界共主之位。

隨著三界眾生日益增多,秩序也愈發複雜:天界星宿時有爭鬥,比如熒惑星火星)與太白星金星)曾因“誰主殺伐”爭執,差點引動星劫;地府十殿閻王對“輪回善惡標準”各有說法,導致冤魂滯留;水域龍王為爭“降雨權”,在淮河與黃河交界處大戰,淹沒了沿岸數十個村落;更有妖魔作亂,比如牛魔王在火焰山欺壓百姓,黃風怪在黃風嶺阻截商客——各境各管,卻無一個能統攝全局的主神,三清天尊見狀,遂召四禦及眾仙卿於玉虛宮議事。

元始天尊坐於九龍榻上,目光掃過眾仙:“三界之亂,源於無總攝之主。玉皇大帝曆劫最深,功德最廣,且承上古‘昊天上帝’之靈脈上古天帝信仰,後與玉皇融合),當升格為‘三界共主’,統攝諸天萬界、神佛仙聖、人鬼禽獸,定規矩、斷是非,方能讓三界安靖。”靈寶天尊與道德天尊皆頷首稱是,紫微大帝也上前一步:“臣願輔佐玉皇,共掌天界星宿之事。”眾仙卿齊齊躬身應諾。

自此,玉皇大帝的地位在神話體係中徹底確立,成為無可替代的“秩序中樞”,其統攝範圍之廣,遠超此前的四禦之位:

統諸天:天界三十三重天,從淩霄寶殿所在的“太微天”,到織女居住的“牽牛天”,再到太上老君煉丹的“兜率天”,皆歸其管轄。每日辰時,眾星官需至淩霄寶殿奏報星象變化,比如“熒惑星犯紫微垣”,需玉皇下旨調整星宿方位,避免人間災禍;

管地府:十殿閻王雖掌輪回,卻需定期向玉皇奏報“生死簿”修訂情況,若有惡鬼逃出生死簿,比如孫悟空鬨地府勾銷猴類名號,閻王需先奏請玉皇,再依旨處置;

轄水域:四海龍王、江河龍王,皆需按玉皇頒布的“降雨令”行事,不可多降一寸,也不可少降一分——當年涇河龍王因私改降雨時辰與點數,被玉皇下旨處斬,便是例子;

協神佛:道教中的太白金星、托塔李天王等仙卿,需聽其調遣;佛教中的如來佛祖、觀音菩薩等,雖有自身佛國,卻也會在三界有難時,應玉皇之請出手相助,比如孫悟空大鬨天宮時,如來便應召前來降妖;

護人間:人間的朝代更迭、五穀豐登,雖有“天命”定數,卻也需玉皇派“文曲星”“武曲星”下凡輔佐明君,派“土地神”“灶神”守護百姓家宅。

為了更好地履行“三界共主”之責,玉皇的形象也從“清淨道者”融入了人間帝王的特點:三清命魯班仙師率天工造“淩霄寶殿”,殿高九丈九,寬三十六丈,金磚鋪地每塊金磚刻“天統”二字),殿外立三十六根盤龍玉柱,柱上金龍口銜夜明珠,入夜後珠光映天;殿內設九龍寶座,座後懸“三界共主”鎏金大匾,左右分列文武仙卿之位——文官以太白金星為首,掌詔命、招安、諫言;武官以托塔李天王為首,管天兵十萬、鎮妖除魔。玉皇的服飾也改了,平日裡穿十二章紋的黃龍袍,頭戴九旒冕冠,腰間係鑲玉玉帶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道教典籍中,玉皇的形象始終以“清淨自然”為核心,《高上玉皇本行集經》中記他“體性澄明,與道合一,無喜無怒,無哀無樂”,道觀裡的道士焚香誦經時,敬的便是這位曆劫證道的“道體真神”;可在民間傳說與話本如《西遊記》)中,他的形象卻多了幾分世俗化的鮮活——不再是全然的“無喜無怒”,也會有凡人的慌亂與決斷,再加上“姓張”的傳說,更讓他成了百姓心中“可感可知”的主神。

除了孫悟空大鬨天宮時,他急召如來相助的情節,還有“牛魔王亂鐵扇”一事:牛魔王因兒子紅孩兒被觀音收為善財童子,怒而搶了鐵扇公主的芭蕉扇,在火焰山阻攔唐僧師徒,還聯合玉麵狐狸作亂,引得人間酷熱難當,百姓顆粒無收。地方土地神奏報至淩霄寶殿,玉皇先是皺著眉聽奏,隨後對托塔李天王說:“牛魔王本是大力鬼王化身,若縱容他作亂,恐引動西牛賀洲的妖魔四起,你率哪吒三太子、雷公電母前去,先勸其歸降,若不從,便以天條處置。”最終,哪吒用乾坤圈製服牛魔王,玉皇也未趕儘殺絕,隻是命他鎮守火焰山,不得再擾人間。

每年正月初九,是民間傳說中玉皇大帝的誕辰,百姓會提前一日準備“九樣供品”糕、果、茶、酒等,取“九”為極數之意),清晨便焚香叩拜,口中還會念著:“張玉皇,張玉皇,求您降福到我家,妻兒平安,莊稼旺。”;而道觀中,道士們會誦《高上玉皇本行集經》,行“朝科”之禮,敬的仍是那位在太和山曆劫修行的“玉皇道君”。一俗一道,一民一教,卻都指向同一位“三界共主”。
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踹掉渣男穿古代,婆家吃糠我吃肉 黑化病嬌男配你不要?那歸我了! 彼岸花開!鬼祖現!三界齊跪拜 星戰之源甲紀元 太空大陸 籃球終點站 九個哥哥團寵我 咦?我不是變態嗎?怎麼成團寵了? 幽魂騎士王的地下城工程 人皇鎮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