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戩的身世,在明代《二郎寶卷》中有明確記載,其母為玉皇大帝的胞妹瑤姬仙子。瑤姬本居天庭,因不忍見凡間遭洪水肆虐,私自下凡救渡災民,在此期間與凡間書生楊天佑相識相知,最終不顧“仙凡不得私通”的天規,結為夫妻,生下楊戩、楊蛟二子與楊嬋一女。此事被天庭察覺後,玉皇大帝震怒,派天兵天將下凡捉拿瑤姬。楊蛟為護佑母親與弟妹,持家中菜刀與天兵對抗,終因凡人之軀難敵仙家兵器,慘死於長矛之下;年幼的楊嬋被楊天佑托付給灌江口附近的農戶收養,瑤姬則被天兵押回天庭,後被壓於桃山之下,以示天規懲戒。
楊戩幼時隨父親楊天佑生活,直至楊天佑病逝,他才輾轉尋至玉泉山金霞洞,拜玉鼎真人為師。玉鼎真人乃道教十二金仙之一,見楊戩骨骼清奇、心性堅韌,便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。楊戩在洞中專心修行十餘年,不僅精通八九玄功,能變化出鳥獸、草木、人物等七十二種形態,更練成九轉元功,肉身堅硬如鐵,尋常仙家兵器亦難傷分毫,此外還習得土遁、五雷訣、三昧真火等諸多神通。待神通初成之日,玉鼎真人告知其母親被困桃山的真相,楊戩當即辭彆師父,決意前往桃山救母。
桃山位於西岐以南百裡處,山巔常年覆雪,山腰被天庭設下的金光陣牢牢封鎖。陣眼處懸著三麵杏黃旗,旗麵上以朱砂書寫“天規”二字,旗風飄動時,陣中便湧出金色光牆,光牆堅如磐石,凡鐵觸之即斷,即便是尋常仙家的法寶,也難以穿透。楊戩抵達桃山腳下時,隻攜一柄師父親手鍛造的凡鐵刀——此刀雖非法寶,卻比尋常鐵器更為堅韌,是他修行時用來劈砍山石、磨練臂力的器物。他望著山腰的金光陣,沒有絲毫猶豫,提刀便朝陣門走去。
守陣的天兵見楊戩孤身前來,皆是麵露不屑,為首的天將手持長槍,厲聲喝道:“此乃天庭禁地,凡夫俗子速速退去,否則休怪我等不客氣!”楊戩未作應答,隻是握緊刀柄,猛地衝向陣門。天將揮槍便刺,楊戩側身避開,鐵刀順勢劈向槍杆,隻聽“鐺”的一聲脆響,槍杆上被劈出一道深痕。其餘天兵見狀,紛紛持長矛圍攏過來,長矛如林,從四麵八方刺向楊戩。楊戩施展九轉元功,周身泛起一層淡金色光暈,長矛刺在光暈上,儘數被彈開。
這場對峙持續了整整七日七夜。白日裡,金光陣的光牆最為強盛,楊戩需耗費更多功力才能抵擋;到了夜間,光牆威力稍減,他便趁機發起反攻,試圖尋找陣眼的破綻。七日內,他未曾合眼,也未曾進食飲水,隻靠體內玄功維持體力,鐵刀在與天兵兵器的反複碰撞中,刀刃逐漸磨損,先是出現細密的缺口,而後缺口不斷擴大,到了第七日清晨,當他再次格擋天將的長槍時,鐵刀“哢嚓”一聲斷裂,隻剩下半截刀柄握在手中。
就在楊戩體力將近耗儘,天兵即將合圍之際,天空中忽然飄來一朵祥雲,玉鼎真人立於雲上,手中托著一柄三尖兩刃刀。“此刀名喚‘裂穹’,乃上古風後所鑄,能破天下至堅之陣,你且拿去。”真人聲音未落,三尖兩刃刀便化作一道流光,落入楊戩手中。楊戩接過刀,隻覺刀柄溫熱,刀身泛著冷冽的銀光——此刀長約七尺,柄為梨花木所製,纏以黑色絲絛,刃身寬闊,兩側各有一枚突出的尖刺,既能劈砍,又能鎖拿敵兵兵器,正是破金光陣的利器。
楊戩握緊三尖兩刃刀,再次衝向金光陣。他運起八九玄功,將功力儘數灌注於刀身,刀光一閃,如銀龍出海,徑直劈向陣眼的杏黃旗。第一刀劈下,最左側的杏黃旗旗杆應聲斷裂,旗麵飄落,陣中的金光頓時弱了三成;第二刀劈向中間的黃旗,黃旗碎裂,金光又弱三成;第三刀落下,最後一麵黃旗也被劈碎,金光陣徹底潰散,化作漫天金粉消散。守陣天兵見陣形已破,皆心生懼意,紛紛後退。楊戩並未追擊,隻是提著刀,一步步走向桃山主峰。
他站在山腳下,望著高聳的山峰,深吸一口氣,雙手握刀,將全身功力凝聚於刀刃之上,猛地劈向山體。隻聽轟然一聲巨響,桃山主峰從中間裂開一道寬約數丈的縫隙。楊戩沿著縫隙往裡走,約莫行至百丈深處,便看見一間簡陋的石洞,洞中有一張石床,石床上坐著一位女子——正是他的母親瑤姬。瑤姬身著素色衣裙,衣裙上沾著些許塵土,她手中握著一塊布料,上麵縫了一半的衣料,針腳細密,顯然是為家人縫製的衣物。
“二郎……”瑤姬見到楊戩,眼中先是閃過一絲錯愕,隨即淚水便湧了出來,她起身想要抱住兒子,卻因被困多年,身體虛弱,險些摔倒。楊戩快步上前,扶住母親,聲音哽咽:“娘,我來接您回家了。”瑤姬撫摸著楊戩的臉頰,指尖冰涼,她看著兒子身上的傷口,心疼地說:“苦了我兒了。”
就在母子二人準備離開石洞時,天空中忽然響起一陣鐘聲,太白金星手持聖旨,駕雲而來。“瑤姬仙子,玉皇大帝有旨,你私配凡人,違逆天規,雖有救渡災民之功,卻難抵其過。念你修行不易,免你魂飛魄散之刑,令你即刻入輪回道,待來世再入仙籍,不得有誤。”太白金星的聲音平靜,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楊戩聞言,急忙上前一步,擋在母親身前:“金星大人,我娘已被困多年,為何還要讓她入輪回?我願代娘受罰!”太白金星搖了搖頭:“天規不可違,真君雖有孝行,卻也不能破例。”瑤姬拉住楊戩的手,輕聲道:“二郎,莫要為難金星大人,娘知道天規難違。你已長大成人,娘很欣慰,日後你要好好生活,莫要再為娘牽掛。”
說完,瑤姬鬆開楊戩的手,朝著輪回道走去。她的身影逐漸變得透明,最終化作一道白光,消失在縫隙深處。楊戩站在原地,手中的三尖兩刃刀落在地上,他望著母親消失的方向,久久沒有動彈,直到山間的寒風將他的淚水吹乾,才緩緩撿起刀,轉身離開了桃山。
救母之事過後,楊戩並未久留桃山,而是遵玉鼎真人之命,前往西岐,輔佐師叔薑子牙開啟武王伐紂大業,此事在明代小說《封神演義》中有詳細記載。彼時商紂王昏庸無道,殘害忠良,天下諸侯皆願歸順武王姬發,楊戩抵達西岐時,正值商軍派魔家四將率軍攻城,周營將領屢戰屢敗,軍心渙散。
魔家四將分彆為魔禮青、魔禮紅、魔禮海、魔禮壽,其中魔禮壽持有一件法寶,名為“花狐貂”。此貂通體烏黑,形似狐狸,卻比狐狸更為凶猛,獠牙外露,能口吐青黑色毒霧,凡吸入毒霧者,輕則頭暈目眩,重則昏迷不醒。一日,花狐貂隨魔禮壽出戰,衝入周營,咬傷數名士兵,周營將領黃天化、雷震子上前迎戰,也被毒霧所困,險些喪命。
楊戩見狀,主動請戰。他來到陣前,見花狐貂正撲向一名士兵,當即念動咒語,施展八九玄功中的“元神出竅”之術——隻見他周身泛起一層微光,一道與他身形相似的虛影從體內分離出來,化作一道流光,徑直衝向花狐貂。花狐貂正欲張口吐霧,虛影已鑽入它的腹中。花狐貂隻覺腹中一陣劇痛,瘋狂翻滾,楊戩的元神在其腹中凝聚力量,猛地發力,將其內臟攪碎。花狐貂發出一聲淒厲的慘叫,隨即倒地身亡,魔禮壽見法寶被毀,心神大亂,被周營將領哪吒趁機用火尖槍斬殺。
不久後,商軍又派將領餘化率軍來犯。餘化持有一柄“化血神刀”,此刀刀刃泛著暗紫色光芒,刀身上刻有詭異的符文,凡被此刀砍中者,傷口會流血不止,且傷口周圍會逐漸發黑,尋常藥物無法止血。周營將領哪吒、楊戩的師兄弟黃飛虎等人,皆被此刀所傷,一時間周營內傷者眾多,人心惶惶。
楊戩得知後,並未貿然出戰,而是先查看了傷者的傷口,又詢問了餘化的形貌特征。他發現餘化生性多疑,且對自己的刀法極為自負,便心生一計。當晚,楊戩施展七十二變,化作餘化的模樣——頭戴金盔,身披黑袍,手持化血神刀,神態舉止與餘化一模一樣。他大搖大擺地來到商軍營地,對餘化的親信說:“你速將解藥取來,我要檢驗解藥的藥性。”
親信見“餘化”語氣威嚴,且形貌無誤,便沒有懷疑,連忙取來解藥配方與解藥。楊戩拿到解藥後,假意查看了片刻,說:“果然是解藥有問題,你且在此等候,我去調整配方。”說罷,他便轉身離開商軍營地,化作一道清風返回周營。回到周營後,楊戩立即為受傷將領敷藥,不過半日,傷者的傷口便止住了血,發黑的皮膚也逐漸恢複正常。
伐紂之戰後期,商軍陣營中出現了一位強勁的對手——袁洪。袁洪本是白猿成精,修行千年,也習得七十二變,神通與楊戩不相上下。他率軍攻打周營,多次與楊戩鬥法,二人變化多端,你來我往,從地麵鬥到空中,從山林鬥到江河,始終難分勝負。薑子牙見袁洪難以製服,心中焦急,便前往女媧宮求助。女媧娘娘憐憫眾生,將一件法寶“山河社稷圖”贈予薑子牙,命他轉交楊戩。
山河社稷圖乃上古神器,圖中蘊含天地萬物之景,展開後能將敵人吸入圖中幻境,幻境與現實無異,被困者若不醒悟,便會永遠困在其中。楊戩接過山河社稷圖後,再次與袁洪鬥法。他故意示弱,且戰且退,將袁洪引至一片空曠之地。待袁洪靠近時,楊戩猛地展開山河社稷圖,圖中頓時湧出青山綠水,雲霧繚繞,宛如真實的山林。袁洪以為是楊戩逃入山林,急忙追入圖中,卻不知自己已陷入幻境。他在圖中奔跑許久,始終無法找到出口,反而被圖中的江河阻攔,被山林困住。楊戩見袁洪已入幻境,便收起圖紙,將其擒獲,交由薑子牙處置。
伐紂之戰結束後,武王姬發建立周朝,薑子牙奉命封神。楊戩因功績卓著,且未在戰爭中殞命,得以“肉身成聖”,無需入封神榜。後來玉皇大帝召他入天庭,封其為“二郎顯聖真君”,命他鎮守灌江口,掌管人間水旱、疫疾之事,同時負責降妖除魔,護佑凡間百姓。
楊戩鎮守灌江口期間,留下了許多降妖護民的事跡,這些事跡在多部典籍中均有記載。明代小說《西遊記》中,便詳細記載了他兩次出手降妖的經曆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第一次是孫悟空大鬨天宮之時。當時孫悟空偷吃蟠桃、盜飲禦酒、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,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將圍剿,卻始終無法將其擒獲。玉帝無奈,隻得派人前往灌江口,請楊戩前來相助。楊戩接到旨意後,立即帶著哮天犬與梅山六兄弟前往花果山。
楊戩抵達花果山時,孫悟空正與天兵廝殺,他見狀,大喝一聲:“潑猴,休得放肆!”孫悟空回頭見是楊戩,不屑地說:“你是何人,也敢來管你孫爺爺的事?”楊戩並未答話,手持三尖兩刃刀便衝了上去。孫悟空急忙舉起金箍棒迎戰,二人戰了數十回合,不分勝負。孫悟空見難以取勝,便施展七十二變,化作一隻麻雀,想要飛走。楊戩見狀,也施展變化,化作一隻餓鷹,展翅追去。孫悟空見餓鷹追來,又變作一隻大鶿老,衝天而起;楊戩便變作一隻大海鶴,緊隨其後。孫悟空又變作一條魚,潛入水中;楊戩便變作一隻魚鷹,俯衝到水麵,喙部直逼魚身。
孫悟空見始終無法擺脫楊戩,便心生一計,變作一座土地廟——廟門朝南,窗戶朝東,廟前立著一根旗杆。楊戩追至此處,見隻有一座土地廟,心中頓時起疑:“尋常土地廟的旗杆多立在廟前,此廟卻立在廟後,且旗杆顫動不止,定是那潑猴所變!”他走上前,故意用三尖兩刃刀去戳廟門,說:“這廟門修得如此簡陋,待我拆了它!”孫悟空見被識破,急忙現出身形,想要逃走。楊戩早有準備,放出哮天犬,哮天犬縱身躍起,咬住孫悟空的腿肚子。孫悟空吃痛,踉蹌倒地,楊戩與梅山六兄弟趁機上前,將其擒住。
第二次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途中。當時唐僧師徒行至祭賽國,得知該國金光寺的舍利子被碧波潭的九頭蟲偷走,導致祭賽國連年乾旱,百姓受苦。孫悟空與豬八戒前往碧波潭索要舍利子,卻被九頭蟲擊敗——九頭蟲有九個頭顱,每個頭顱都能噴吐火焰或毒液,神通廣大。孫悟空無奈,隻得前往灌江口請楊戩相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