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臂盟誓出鄉關,殺妻求將惡名傳。
五萬魏武破秦師,南平百越拓楚天。
變法狂飆動根基,伏屍車裂終成殤。
兵家奇書傳後世,鐵血丹心照河山!
這一章我要講的這位,是戰國初年最紮眼的“狠角色”!他能讓三國君主拜為上賓;也能憑一身兵法攪動天下;他乾事隻講結果不講情麵,殺妻、斬貴族、抗強秦,哪一件不是驚世駭俗?這人便是與兵聖孫武齊名,並稱“孫吳”的吳起!
要講吳起,得先從他的老家衛國左氏縣說起。這衛國雖沒有位列戰國七雄,但左氏縣卻是個富庶地界——背靠黃河,良田千頃,商賈雲集,吳起家就是這兒的富戶,算得上門庭殷實。可吳起打小就不是個安分的主兒,彆家子弟忙著學算賬、管田產,他偏躲在屋裡讀《司馬法》,舞槍弄棒,張口閉口就是“要為卿相,統百萬之兵”。
他爹見他不務正業,氣得捶桌子:“咱吳家靠販鹽起家,守著這份家業夠你吃三輩子,折騰什麼卿相!”吳起不吃這一套:“人生在世,不能留名青史,跟螻蟻有什麼區彆呢?”這話氣得他爹當場吐了血,沒半年就撒手人寰。可吳起沒有任何收斂,反倒拿著家裡的積蓄,四處托人找門路求官。
他先去了衛國都城帝丘,找太宰衛國高官)推薦,送了整整五十鎰黃金一鎰約二十兩),可那太宰收了錢卻隻說:“你一無家世二無功勞,想當官?再等十年吧!”吳起不甘心,又去了趙國邯鄲,找趙獻子的門客疏通,結果錢花光了,連趙獻子的麵都沒見著。等他灰頭土臉回到左氏縣,鄉鄰們見他散儘家財卻一事無成,都圍著他指指點點:“吳大郎,卿相沒當上,倒把家底敗光了,不如回家種莊稼吧!”
這話可戳中了吳起的痛處!他本就性子烈,又憋著一肚子火,當晚就揣了把青銅劍,摸到那些譏笑他最凶的人家裡。他見一個砍一個,前後殺了三十多口人!左氏縣的百姓嚇得連夜閉門,吳起提著染血的劍,站在自家門口,對著老母親“撲通”跪下。
他母親見他滿身是血,哭得撕心裂肺:“兒啊,你這是造了多大的孽!快逃吧,不然官府來了就完了!”吳起沒哭,反而咬著牙,“哢嚓”一口咬下自己胳膊上一塊肉,鮮血順著胳膊往下滴,他卻盯著母親的眼睛,一字一句地說:“娘,今日兒子出逃,若不能當上卿相,絕不踏回衛國一步!您等著,等我功成名就,必回來風風光光接您!”說完,他抹了把臉上的血,轉身就消失在夜色裡——這一年,吳起剛滿二十歲。
逃亡路上,吳起一路向西,聽說儒家大師曾申在魯國講學,便想著“先學儒術,再求仕途”,就投奔了曾申。這曾申是孔子弟子曾參的兒子,在魯國名氣極大,見吳起談吐不凡,又懂些兵法,便收他為徒。吳起剛開始倒還算安分,跟著曾申讀《詩》《書》,可沒過兩年,衛國傳來消息:他母親病逝了。
同窗們都勸他:“母喪是大事,你該回去奔喪儘孝啊!”吳起卻想起當初咬臂發誓的話,搖著頭說:“我當初對母親說過,不當卿相不回衛國,如今我一事無成,怎能回去?”這話傳到曾申耳朵裡,老夫子氣得吹胡子瞪眼:“儒家講‘孝為立身之本’,你母親去世都不奔喪,還算什麼儒者?我沒你這樣的弟子!”當場就把吳起逐出師門。
被逐的吳起站在曾府門外,望著天空發了半天呆,最後狠狠一跺腳:“儒術救不了我,那我就學兵法!總有一天,我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吳起的名字!”從那以後,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研習兵法上,白天研究陣型,晚上推演戰局,不到一年就寫出了《兵法》初稿。
公元前412年,機會終於來了——齊國派大將田和率軍攻打魯國,魯穆公急得團團轉。魯國本就兵力薄弱,像樣的將領沒幾個,有人就向魯穆公推薦:“左氏人吳起,精通兵法,可拜為將!”魯穆公一聽,先喜後憂:“吳起是有本事,可他妻子是齊國人啊,萬一他通齊怎麼辦?”
這話很快傳到吳起耳朵裡。當晚,吳起回到家,妻子正在燈下縫補衣服,見他回來,笑著迎上去:“夫君今日回來得早,我燉了雞湯,快嘗嘗。”吳起卻沒接碗,隻是盯著妻子,眼神冷得像冰。妻子被他看得發毛,小聲問:“夫君,怎麼了?”
吳起突然問:“你是齊國人,對嗎?”妻子點點頭:“是啊,可我嫁給你就是吳家人了,從未想過齊國的事。”吳起卻從牆角拖過一口青銅鼎,往裡麵倒了水,架起柴火就燒。不一會兒,鼎裡的水就“咕嘟咕嘟”冒起了泡,熱氣騰騰。
妻子嚇得後退一步:“夫君,你這是要乾什麼?”吳起走到她麵前,聲音沒有一絲溫度:“魯君疑我通齊,若想讓我當大將,必須證明我與齊國無瓜葛。你是齊女,這就是最大的嫌疑。”妻子臉色瞬間慘白,“撲通”跪下:“夫君,我跟你多年,從未做錯事,你不能這樣對我!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吳起卻沒心軟,他一把抓住妻子的胳膊,拖著就往鼎邊去。妻子拚命掙紮,哭喊著:“我求求你,看在我們夫妻一場的份上,放過我吧!”可吳起的手像鐵鉗一樣,半點不鬆。隻聽“撲通”一聲,妻子被他硬生生推入沸騰的鼎中,緊接著就是一聲淒厲的慘叫,很快就沒了聲響。
第二天一早,吳起提著一個食盒,徑直走進魯王宮。魯穆公見他來了,還沒開口,吳起就把食盒往桌上一放,打開蓋子:“主公,此乃臣妻之肉。臣殺妻明誌,絕無通齊之心,願率軍破齊,以報主公!”魯穆公往盒裡一看,頓時嚇得魂飛魄散,連退三步,指著吳起說:“你……你竟如此狠辣!”可轉念一想,魯國正急著用人,也隻能硬著頭皮拜吳起為大將,撥給他兩萬士兵。
吳起拜將後,第一件事就是整頓軍紀。他見魯軍士兵個個麵黃肌瘦,盔甲破爛,就對士兵們說:“想打勝仗,先得有飯吃、有衣穿!”當即下令,把軍中囤積的糧食全部分給士兵,又讓人趕製新盔甲,自己則跟士兵們一起吃粗糧、睡帳篷,半點沒有大將的架子。
可魯軍多年沒打過仗,士氣低落,有人私下抱怨:“齊軍有五萬,我們才兩萬,這仗怎麼打?”吳起聽到後,在演武場召集全軍,手裡拿著一把劍,指著前方的旗幟說:“明日交戰,誰能先奪下齊軍的帥旗,賞黃金百鎰,封上大夫!若有人臨陣脫逃,我這把劍第一個斬他!”說完,他一劍劈斷了身邊的旗杆,嚇得士兵們個個噤若寒蟬。
決戰那天,齊軍大將田和見魯軍人少,根本沒放在眼裡,下令全軍衝鋒。吳起卻不慌不忙,讓士兵們列成“雁行陣”,前排持盾,後排持弓箭,等齊軍衝到五十步遠時,他大喊一聲:“放箭!”頓時,箭如雨下,齊軍倒下一片。田和見狀,忙下令撤軍,可吳起早已派一支精兵繞到齊軍後方,斷了他們的退路。
這時候,吳起身披重甲,手持長戈,親自率軍衝鋒。他大喊:“跟我衝!殺一個齊兵,賞糧五石!”魯軍士兵見大將帶頭,又有重賞,頓時紅了眼,跟著吳起往前衝。齊軍本就亂了陣腳,被魯軍這麼一衝,更是潰不成軍,田和帶著殘兵倉皇而逃。此役,魯軍斬殺齊軍一萬餘人,繳獲戰車兩百輛,大獲全勝。
可當吳起率軍凱旋時,魯國百姓卻站在城門兩側,有的扔石頭,有的罵:“殺妻的凶手!還我魯國的仁義!”吳起坐在戰車上,看著那些憤怒的百姓,臉上沒有絲毫表情,隻是揮手讓士兵繼續前進。他心裡清楚,魯國這地方,容不下他這樣的“狠人”——果不其然,魯穆公見他功高震主,又怕他再惹出禍來,就找了個借口,收回了他的兵權。吳起知道,魯國待不下去了,該去尋找下一個能容他的地方了。
離開魯國後,吳起聽說魏文侯魏斯正在招攬天下賢才,便收拾好自己的《兵法》手稿,一路向西投奔魏國。當時魏國剛經曆李悝變法,國力漸強,但西邊的秦國一直虎視眈眈,經常侵擾魏國的西河郡今陝西渭南一帶),魏文侯正愁找不到能守西河的大將。
吳起見到魏文侯後,沒說半句客套話,直接就講兵法:“治國先治軍,治軍先治氣。士兵有士氣,才能以一當十;軍隊有紀律,才能百戰不殆。若主公信我,我願為魏國打造一支‘天下無敵’的軍隊!”魏文侯聽著覺得有理,又問丞相李悝:“你覺得吳起這人怎麼樣?”李悝直言不諱:“吳起這人,貪財好色,性格狠辣,但論用兵,就算是司馬穰苴春秋名將)也比不上他。”魏文侯一聽,當即拍板:“我用的是他的兵法,不是他的人品!”當場拜吳起為大將,命他鎮守西河郡。
吳起一到西河,就知道這地方不好守——西河郡緊挨著秦國的洛水,秦軍經常渡過洛水來搶糧,魏國的守軍要麼打不過,要麼不敢打,百姓苦不堪言。吳起第一件事就是去視察軍營,一進營門就皺了眉:士兵們有的在賭錢,有的在睡覺,盔甲扔在一邊,兵器上全是鏽。他當即下令:“全軍集合!”
士兵們磨磨蹭蹭地站好隊,一個個吊兒郎當。吳起拿著鞭子,指著一個睡懶覺的士兵說:“軍營之中,當以軍令為天,你敢違抗軍令,該當何罪?”那士兵還想辯解,吳起二話不說,一鞭子下去,打得他皮開肉綻。接著,他又把幾個賭錢的士兵拉出來,每人杖責五十。這下,全軍士兵都嚇得不敢出聲。
整頓完紀律,吳起就開始乾一件大事——創建“魏武卒”。他在西河郡貼出告示:“凡能身披三重甲外層鐵甲、中層皮甲、內層綿甲)、手執長戟、腰懸利劍、背負十二石弩約今三百斤)、五十支箭,再攜帶三天口糧,半日疾行百裡者,即可為魏武卒!一旦入選,免除全家徭役,賜田百畝、宅一處,戰死則賞家人粟米千石!”
這告示一貼出去,西河郡的青壯年都瘋了——免除徭役、賜田賜宅,這可是天大的好處!第二天,演武場就擠滿了人,足足有上萬人。吳起親自校閱,一個個測試:先看能不能披三重甲,再看能不能拉開十二石弩,最後看能不能疾行百裡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有個叫公孫壯的壯漢,長得人高馬大,披甲、拉弩都過了關,可疾行到八十裡時,實在撐不住,倒在地上大口喘氣。吳起走過去,看著他說:“你若現在放棄,就隻能回家種莊稼;若能堅持,就能改變全家的命運。”公孫壯一聽,咬著牙爬起來,硬是拖著沉重的裝備,走完了最後二十裡。吳起拍著他的肩膀說:“你合格了!”
就這樣,吳起從三十萬人裡,隻選出了五萬人——這五萬人,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猛士。可光有猛士還不夠,還得訓練!吳起給魏武卒製定了嚴苛的訓練計劃:每天清晨,先跑五十裡;上午練陣型,“鐵鷂陣”“方圓陣”“雁行陣”,一個一個練,錯一步就杖責;下午練兵器,長戟刺靶、弩箭射準,達不到標準不準吃飯;晚上還要學兵法,吳起親自講課,教他們如何看地形、如何辨敵情。
除了訓練,吳起還特彆重視士兵的生活。有一次,他巡查軍營,見一個士兵腿上生了毒瘡,流膿流血,疼得直哼哼。吳起二話不說,蹲下身,對著士兵的毒瘡就吸了起來,把膿血一口一口吐掉。士兵感動得淚流滿麵,說:“將軍,您是大將,怎麼能為我吸膿?”吳起卻笑著說:“我們是兄弟,你為魏國打仗,我為你治傷,這有什麼?”這事很快傳遍軍營,魏武卒的士兵們都死心塌地跟著吳起,說:“就算戰死,也絕不辜負將軍!”
公元前389年,秦國終於忍不住了。秦惠公聽說吳起在西河練了五萬精兵,怕再等下去魏國更加強大,就集結了五十萬大軍,號稱“百萬”,殺奔陰晉今陝西華陰)——這五十萬大軍裡,有正規軍,有農夫,還有奴隸,漫山遍野都是黑色的甲胄,遠遠望去,像一片黑色的潮水。
消息傳到西河,魏文侯急了,派人給吳起送信:“秦軍五十萬,你隻有五萬,要不我再派些援兵?”吳起卻回信說:“主公放心,五萬魏武卒,足夠破秦!”當天晚上,吳起在軍營裡大擺慶功宴——注意,是“慶功宴”,不是“出征宴”!
宴會上,吳起把士兵分成三排:前排是立過功的,用金爵喝酒,吃的是牛肉、羊肉、豬肉“三牲”;中排是表現不錯的,用銀爵喝酒,吃的是豬肉;後排是沒立過功的,用陶碗喝酒,吃的是窩窩頭。士兵們一看,都明白吳起的意思——想榮華富貴,就得打勝仗立軍功!
散宴後,吳起又讓人把賞賜送到士兵家裡:立過功的士兵,家人收到了綢緞和糧食;戰死士兵的家人,收到了撫恤金。一個士兵的老母親收到糧食後,對鄰居說:“我兒子跟著吳將軍,就算死了,我也不愁吃穿,他肯定會好好打仗的!”
決戰前一天,吳起召集全軍,站在高台上大喊:“秦軍五十萬,我們五萬!可他們是烏合之眾,我們是魏武卒!明日交戰,我會衝在最前麵,你們跟著我,殺一個秦軍,賞糧五石;殺一個秦將,賞黃金十鎰!若有人臨陣脫逃,我定斬不饒!”士兵們聽得熱血沸騰,齊聲大喊:“願隨將軍殺敵!”
第二天一早,陰晉城外,秦軍和魏軍對峙。秦惠公站在戰車上,看著對麵五萬魏武卒,冷笑著說:“就這點人,也敢跟我抗衡?”當即下令:“全軍衝鋒!”五十萬秦軍像潮水一樣湧了過去,喊殺聲震天動地。
吳起卻不慌不忙,下令:“鐵鷂陣,迎敵!”隻見五萬魏武卒迅速列成陣型:前排士兵手持大盾,像一堵牆一樣擋住秦軍;後排士兵手持長戟,從盾牌的縫隙裡刺向秦軍;再後排的士兵,架起十二石弩,對著秦軍密集的地方放箭。
秦軍衝在最前麵的是農夫和奴隸,他們沒受過訓練,手裡的兵器要麼是木棍,要麼是鏽刀,根本衝不破魏武卒的盾牌陣,反而被弩箭射倒一片。秦惠公見狀,忙下令正規軍衝鋒,可魏武卒的長戟太長,秦軍根本近不了身,一衝上去就被刺倒。
這時候,吳起身披三重甲,手持八尺長戈,大喊一聲:“跟我衝!”帶頭衝向秦軍中軍。魏武卒的士兵們見將軍衝在前麵,一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,跟著吳起往前衝。吳起的長戈舞得虎虎生風,一個秦將剛想攔他,就被他一戟刺穿喉嚨,當場斃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