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吳起:戰國軍神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中國野史大甩賣 > 第2章 吳起:戰國軍神

第2章 吳起:戰國軍神(2 / 2)

秦軍的中軍見吳起衝了過來,頓時亂了陣腳。吳起抓住機會,下令:“分兵兩路,繞到秦軍後方,斷他們的退路!”兩支魏武卒精兵立刻出發,很快就繞到了秦軍後麵,豎起了魏國的旗幟。秦軍一看退路被斷,嚇得魂飛魄散,紛紛扔下兵器逃跑。

這場仗,從早上打到傍晚,五十萬秦軍被打得丟盔棄甲,屍體堆得像小山一樣,洛水都被染紅了。秦惠公帶著殘兵,一路逃回秦國,再也不敢輕易招惹魏國。此役過後,“魏武卒”的名聲傳遍天下,各國諸侯都說:“得魏武卒者,得天下!”

吳起在西河郡守了二十多年,不僅打退了秦軍的多次進攻,還攻占了秦國的河西之地今陝西黃河西岸),把魏國的疆域擴展到了洛水以西。魏文侯去世後,魏武侯繼位,有一次跟吳起坐船視察西河,看著兩岸的山川,感歎道:“這山河真是險峻,是魏國的寶地啊!”吳起卻反駁說:“主公,國家的強盛,靠的不是山河險峻,而是民心和軍隊。當初三苗氏上古部落)有洞庭、彭蠡之險,卻因暴虐失民心,被大禹消滅;夏桀有伊闕、黃河之險,卻因殘暴失民心,被商湯推翻。若主公不能善待百姓、整頓軍隊,就算有山河之險,也保不住魏國!”魏武侯聽了,連連點頭:“你說得對!”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可沒過多久,魏武侯就聽信了丞相公叔痤的讒言。公叔痤怕吳起功高蓋主,就對魏武侯說:“吳起本事大,又不是魏國人,若他有異心,就麻煩了。主公不如把公主嫁給她,若他願意,就說明他忠於魏國;若不願意,就說明他有二心。”魏武侯覺得有理,就跟吳起提了嫁公主的事。

可公叔痤早就設好了圈套——他先請吳起到家裡做客,讓自己的妻子也是魏國公主)故意在吳起麵前發脾氣,對他又打又罵。吳起見公主這麼凶悍,心裡就犯了怵,心想:“要是娶了公主,我以後還不得被她欺負?”就婉言拒絕了魏武侯。魏武侯一看吳起拒絕,果然懷疑他有二心,漸漸疏遠了他。

吳起知道自己在魏國待不下去了,心裡雖然不舍得魏武卒,但也隻能離開。離開西河那天,魏武卒的士兵們都來送他,有的哭,有的拉著他的手說:“將軍,您彆走啊!我們還想跟著您打仗!”吳起看著這些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,眼圈也紅了,但他還是咬著牙說:“天下之大,總有我吳起容身之處。你們好好守著西河,彆給魏武卒丟臉!”說完,他翻身上馬,頭也不回地向東而去——這一次,他的目的地是楚國。

吳起投奔楚國時,楚國正處在“內憂外患”的困境裡。先說“內憂”:楚國的貴族勢力太大,像令尹楚國最高官職)子西、司馬掌管軍事)昭陽這些人,世代為官,手裡又有兵權,連楚王都要讓他們三分;朝廷裡的冗官也多,很多人拿著俸祿不乾事,國庫的錢都被他們浪費了。再說“外患”:北邊的三晉韓、趙、魏)經常欺負楚國,南邊的百越也時不時來騷擾,楚國打了好幾次仗,都輸了,被中原諸侯嘲笑是“南蠻子”。

楚悼王早就想改變這種局麵,可一直找不到有本事的人。聽說吳起來了,他親自到城外迎接,拉著吳起的手說:“先生,楚國現在太弱了,我知道你能打仗、會治國,若你能強楚,我願把楚國的大權都交給你!”吳起見楚悼王這麼信任自己,當即說:“主公若信我,我願為楚國變法,三年之內,必讓楚國稱霸天下!”楚悼王大喜,當場拜吳起為令尹,讓他主持變法。

吳起一上任,就雷厲風行地推出了“變法三板斧”。

第一斧:削貴族特權。吳起規定:“貴族的爵位,隻能傳三代,三代之後,若沒有功勞,就收回爵位和俸祿!”還下令:“把那些沒用的貴族,遷徙到蒼梧之地今湖南、廣西一帶)去開墾荒地!”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——貴族們世代享受特權,現在突然要被收回爵位,還要去荒涼的地方開荒,誰能願意?子西第一個跳出來反對,對楚悼王說:“吳起這是要毀了楚國的根基!貴族是楚國的支柱,怎麼能這麼對待他們?”吳起卻反駁說:“貴族拿著俸祿不乾事,還兼並土地,讓百姓受苦,若不削他們的特權,楚國早晚要亡!”楚悼王支持吳起:“令尹說得對,就按他的意思辦!”

為了震懾貴族,吳起還在郢都楚國都城,今湖北荊州)的四門立起了三丈高的“明法柱”,把變法的條文刻在柱子上,旁邊還放著一把斧鉞古代兵器,象征刑罰),下令:“誰敢違抗變法,就用這把斧鉞斬了!”有個貴族叫鬥成然,是子西的親信,故意拖延遷徙,還煽動其他貴族鬨事。吳起二話不說,把鬥成然抓起來,押到明法柱前,當場梟首示眾。其他貴族見吳起動真格的,再也不敢鬨事了,乖乖地收拾行李,去了蒼梧之地。

第二斧:裁冗官、選賢才。吳起派人清點朝廷的官員,發現有上千個冗官——有的官每天就喝喝茶、聊聊天,有的官甚至好幾年都不來上朝。吳起當即下令:“裁掉所有冗官,節省下來的錢糧,全部充作軍費!”同時,他又貼出告示,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當官,不管出身高低,隻要有本事,就能做官。有個叫屈固的平民,很有軍事才能,吳起就提拔他做了軍尉,讓他帶兵訓練。

第三斧:強軍隊、拓疆域。吳起把節省下來的錢糧,都用在軍隊上——打造新的盔甲和兵器,提高士兵的俸祿,還借鑒魏武卒的訓練方法,訓練楚國的軍隊。他對士兵們說:“你們好好訓練,隻要打勝仗,就能升官發財,家人也能跟著享福!”楚國的士兵們本來就勇猛,經過吳起的訓練,戰鬥力更是大增。

短短五年時間,楚國就像變了個樣:國庫充實了,軍隊強大了,百姓也能安居樂業了。吳起又帶著楚軍四處征戰——向南,平定了百越,把楚國的疆域擴展到了南海之濱今廣東、廣西一帶);向北,兼並了陳國和蔡國今河南東部),飲馬黃河;向西,打退了秦國,在函穀關今河南靈寶)外築起了防線,讓秦國不敢再輕易南下。

吳起的變法,雖然讓楚國變強大了,卻也得罪了太多的貴族。那些被剝奪特權、遷徙到蒼梧的貴族,早就恨透了吳起,隻是因為楚悼王支持他,才不敢動手。公元前381年,楚悼王突然病逝——這成了貴族們的機會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楚悼王病逝的當天,子西、昭陽等七十多家貴族,就帶著數百名甲士,手持利刃,殺入王宮。當時吳起正在王宮處理國事,聽到外麵的喊殺聲,就知道是貴族叛亂了。他身邊隻有幾十個侍衛,根本抵擋不住數百甲士。

侍衛們勸吳起:“令尹,快逃吧!我們掩護你!”吳起卻搖了搖頭:“我逃了,變法就完了,楚國就完了!我就算死,也要拉上這些亂臣賊子墊背!”說完,他朝著楚悼王的靈堂跑去。

貴族們追到靈堂前,見吳起撲在楚悼王的屍體上,就大喊:“殺了他!彆讓他跑了!”說著,就朝吳起射箭。吳起緊緊抱著楚悼王的屍體,箭像雨點一樣射在他身上,也射在了楚悼王的屍體上。吳起中了數十箭,鮮血染紅了楚悼王的屍體,可他還是死死抱著,眼睛瞪著貴族們,直到最後一口氣。

貴族們殺了吳起,還不解氣,又想把吳起的屍體拖出去砍了。可就在這時,新繼位的楚肅王楚悼王的兒子)帶著衛兵趕來了。楚肅王見父親的屍體上插滿了箭,吳起也死在了旁邊,氣得渾身發抖。他指著貴族們說:“你們殺了令尹,還傷害了先王的屍體,這是大逆不道!”

按照楚國的法律,“傷害王屍者,滅三族”。楚肅王當即下令,把參與叛亂的七十多家貴族全部抓起來,不管男女老少,一律處死,還抄了他們的家產。那些貴族們本來想殺吳起,結果卻把自己的家族都賠進去了,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!

可吳起的屍體,還是沒能逃過一劫。楚肅王雖然恨貴族們叛亂,但也知道吳起的變法得罪了太多人,為了平息一些人的不滿,還是下令把吳起的屍體處以車裂之刑——就是把屍體綁在五匹戰馬上,讓戰馬向五個方向狂奔,把屍體撕裂。

行刑那天,郢都的百姓都來圍觀,有的哭,有的歎氣。當五匹戰馬嘶鳴著狂奔,吳起的屍體被撕裂時,很多百姓都低下了頭,不敢看。有人說:“吳令尹是個好人,若不是他,楚國哪能這麼強?”還有人說:“他太狠了,得罪了太多人,這也是命啊!”

一代軍神,一代變法家,就這樣以最慘烈的方式結束了一生。可吳起雖然死了,他的變法卻沒有完全消失——楚國的軍隊依然強大,貴族的勢力也被削弱了,為後來楚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奠定了基礎。

吳起雖死,卻給後世留下了一部震古爍今的兵書——《吳子兵法》。這部兵書,是吳起一輩子用兵和治國的經驗總結,共六篇:《圖國》《料敵》《治兵》《論將》《應變》《勵士》,每一篇都充滿了智慧,至今仍被兵家奉為圭臬。

這本書開篇《圖國》裡就說:“內修文德,外治武備。”意思是說,治理國家,既要搞好內政、讓百姓安居樂業內修文德),也要整頓軍隊、提高戰鬥力外治武備)——這正是吳起在魏國守西河、在楚國變法的真實寫照。他在魏國時,不僅訓練魏武卒,還修水利、勸農桑,讓西河郡的百姓豐衣足食;在楚國時,既削貴族特權、選賢才,又強軍隊、拓疆域,都是“文德”和“武備”並重。

再看《治兵》篇,吳起強調“以治為勝”——軍隊要靠嚴明的紀律才能打勝仗。他在訓練魏武卒時,錯一步就杖責,臨陣脫逃就斬首,就是“以治為勝”;還有《勵士》篇,主張“賞罰分明”,立功勞的賞,犯錯誤的罰,他在陰晉之戰前大擺慶功宴,就是“勵士”的典範。

《吳子兵法》裡還有很多實用的戰術,比如《料敵》篇分析了六國的軍情:“秦性強,其地險,其政嚴,其賞罰信,其人不讓,皆有鬥心,故散而自戰。”意思是說,秦國人性情強悍,地形險要,政令嚴格,賞罰分明,士兵都有鬥誌,所以秦軍雖然勇猛,但陣型容易散亂。吳起在陰晉之戰中,就是抓住了秦軍“散而自戰”的弱點,才以少勝多。

這部兵書,在後世的影響很大。戰國時期,各國的將領都把《吳子兵法》當成教材,韓信年輕時就熟讀《吳子兵法》,後來幫劉邦打天下,很多戰術都借鑒了吳起的思想;三國時期的曹操,不僅自己讀《吳子兵法》,還親自為《吳子兵法》作注,讓更多人能看懂;唐代時,《吳子兵法》被列為“武經七書”之一,成為科舉考試中“武舉”的必考內容;就算到了近代,很多軍事家還在研究《吳子兵法》,把裡麵的思想用到現代戰爭中。

除了《吳子兵法》,吳起的治軍之道也影響了後世。他打造的魏武卒,是中國古代第一支職業化軍隊——士兵不用種地,專門打仗,國家給他們發俸祿、賜田宅,這一製度後來被很多朝代借鑒。比如漢代的“羽林軍”就有魏武卒的影子;就連現代軍隊的“職業化”,也能在魏武卒中找到源頭。

後世對吳起的評價,卻像冰火兩重天。讚他的人,把他捧上了天——戰國時期的尉繚子說:“有提七萬之眾,而天下莫當者誰?曰吳起也!”意思是說,能率領七萬人,天下無敵的,隻有吳起;三國時期的曹操說:“吳起在魏,秦人不敢東向;在楚,三晉不敢南謀。”意思是說,吳起在魏國時,秦國不敢向東進攻;在楚國時,韓、趙、魏不敢向南侵犯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罵他的人,也把他踩得狠——西漢的司馬遷在《史記》裡說吳起“刻暴少恩”,意思是說他性子狠辣,沒有人情味;東漢的班固在《漢書》裡,把吳起和商鞅並列,說他們“身誅戮於前,而國滅亡於後”,意思是說他們雖然讓國家變強了,但自己卻被殺死,後來國家也滅亡了魏國後來被秦國滅亡,楚國也被秦國滅亡)。

我再說說吳起的一個小故事,從這個故事裡,就能看出他不是隻有“狠”,還有“仁”。有一次,吳起在魏國訓練魏武卒,見一個士兵的母親來軍營找兒子。吳起問她:“你兒子在軍營裡好好的,你怎麼來了?”老母親哭著說:“我兒子去年跟著您打仗,您為他吸過膿,他回來後就跟我說,一定要跟著您好好打仗,就算死了也願意。現在他又要去打仗,我怕他再也回不來了!”吳起聽了,心裡也不好受,對老母親說:“您放心,我會照顧好他,若他立了功,我一定讓他風風光光地回家。”

從這個故事就能看出,吳起對士兵是真心的——他為士兵吸膿,不是作秀,而是真的把士兵當成兄弟;他給士兵賞賜,也不是收買人心,而是真的想讓士兵過得好。正是因為這樣,魏武卒和楚軍的士兵才願意跟著他出生入死。

吳起的一生,是真正的傳奇:從衛國的殺人犯,到魯國的大將,再到魏國的西河郡守、楚國的令尹;從打造魏武卒,到陰晉之戰破秦軍,再到楚國變法強楚;最後,以伏屍王屍、車裂而死收場。他是一個狠人,也是一個能人;是一個軍事家,也是一個政治家;是一個讓敵人害怕的對手,也是一個讓士兵愛戴的將軍。

有人說他是“軍神”,有人說他是“屠夫”;有人說他是“賢臣”,有人說他是“酷吏”。可不管怎麼說,有一點是肯定的——吳起用自己的一生,在戰國的烽煙裡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;他的《吳子兵法》,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軍事家;他的故事,也永遠留在了曆史的長河裡。

正所謂:

少年仗劍出衛疆,斬棘披荊誌四方。

魏武揚威吞秦土,楚疆變法震朝堂。

丹心未改身先死,鐵血猶存史留芳。

莫道功過難評說,一部兵書萬古揚!
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快穿攻略:點滿男主的撒嬌技 空間係統穿七零,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?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,他紅溫了 朕,廢物皇帝,開局直升陸地神仙! 盜墓: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!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