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國烽煙起波瀾,名將輩出譜新篇。
樂毅合縱破強齊,千載留名震河山!
咱們這一回書,說的是戰國中期的一位名將。此人姓樂名毅,字永霸,中山靈壽人氏。說起這樂家,那可不是普通人家,祖上是魏國名將樂羊,當年樂羊替魏文侯打下中山國,被封在靈壽,這樂家才算在這兒紮了根。後來中山複國,又讓趙武靈王給滅了,樂毅就成了趙國人。
據史書記載,樂毅是個美男子,身高八尺掛零,臉蛋兒白淨,跟抹了層玉似的,兩道眉毛又黑又濃,眼睛亮得能照見人,往那兒一站,不怒自威,一看就是乾大事的人物。他打小就愛讀兵書,十歲就能在沙盤上排兵布陣,十五歲在邯鄲校場跟老將軍論兵法,把那些老將軍說得啞口無言。趙武靈王一看這孩子了不得,當場就封他為上大夫,讓他跟著自己身邊出謀劃策。
周赧王二十年,也就是公元前295年,趙國出了樁塌天大事——沙丘之亂!這事兒得從趙武靈王說起。武靈王是個雄主,推行胡服騎射,把趙國打造成了強國,可他晚年犯了糊塗,想把王位傳給小兒子趙何,又心疼大兒子趙章,琢磨著把趙國一分為二,讓倆兒子各管一塊。這主意一出來,朝堂立馬亂了套!
公子成和李兌這倆權臣,趁機煽風點火,帶著兵馬把趙武靈王困在了沙丘宮裡,斷水斷糧。可憐一代雄主,被困了三個多月,最後活活餓死在宮裡!這消息傳到邯鄲,樂毅當時正在府裡看兵書,聽到這個消息,“啪”地把書扔在桌上,急得直跺腳:“主上啊!您怎麼就這麼糊塗!權臣當道,這趙國要完啊!”
樂毅心裡清楚,公子成和李兌容不下他,留在邯鄲遲早是個死。當天夜裡,他背著兵書,揣著銀子,連夜就出了城。
這一路,樂毅本想往魏國去,路過易水河畔,看見個老頭在河邊釣魚。那老頭頭戴鬥笠,身披蓑衣,魚竿懸在水麵上,半天不動一下。樂毅走得累了,上前作揖:“老丈,您這釣了半天,一條魚沒上鉤,不如換個地方?”老頭頭也不抬,嘿嘿一笑:“小夥子,你懂什麼!我釣的不是魚,是龍!”
樂毅一聽,心裡咯噔一下——這話有門道!再仔細瞅那老頭,鶴發童顏,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,一看就不是普通人。老頭又開口了:“燕國新君姬職,也就是燕昭王,剛即位沒幾年,天天想著報仇雪恨。他在易水邊上築了座黃金台,堆著金銀珠寶,就等天下賢士去投奔。你有本事,不去燕國,還去哪?”
樂毅明白,遇上高人了!趕緊“撲通”一聲跪下:“老丈點撥之恩,晚輩記一輩子!”老頭從懷裡掏出一卷書,遞給他:“這是《太公六韜》,你拿去,保準能幫你成就大業。”樂毅剛要道謝,抬頭一看,老頭沒影了,就見一陣清風刮過,易水水麵連個漣漪都沒有。
樂毅一路曉行夜宿,終於到了薊城。剛進城,就聽老百姓都在說:“燕昭王築了黃金台,招賢納士呢!”樂毅也不耽擱,直接就往黃金台去。
這黃金台那叫一個氣派!高九丈,寬三丈,台基用青石壘的,一層壓一層,嚴絲合縫;台身用白玉鑲的,太陽一曬,晃得人睜不開眼;台上擺著九鼎八簋,旁邊掛著黃羅寶帳,帳前設著香案,供著牛、羊、豕三牲,十二麵牙旗插得整整齊齊,上麵繡著五國國號和“上將軍”的旗號。台下八萬燕軍將士,頂盔摜甲,手持刀槍劍戟,站得跟釘子似的筆直!
燕昭王聽說樂毅來了,親自從台上跑下來,三步並作兩步,一把拽住樂毅的手,眼淚都快下來了:“先生可算來了!寡人等您,等得頭發都白了!”樂毅趕緊行禮:“大王您太客氣了,我就是個逃難的,哪擔得起您這麼待我?”
倆人進了黃羅寶帳,燕昭王讓人擺上酒宴,親自給樂毅斟酒。酒過三巡,燕昭王放下酒杯,歎口氣:“先生,您知道寡人有多苦嗎?當年齊國趁我國內亂,占了七十多座城,殺了先君,毀了宗廟!寡人即位以來,天天吃不好睡不好,就想報仇!可齊國太強了——南拒楚國,西打三晉,還跟秦國爭著當‘霸主’,沒人敢惹!懇請先生幫我,哪怕寡人粉身碎骨,也認了!”
樂毅趕緊扶起燕昭王:“大王彆急!齊國雖強,可齊湣王暴虐,不僅齊國百姓恨他,就連各國諸侯也反對他。要伐齊,光靠燕國不行,得合縱秦、趙、魏、韓四國,五國一起上,才能把齊國打垮!”
燕昭王一聽,拍著大腿叫好:“先生說得對!寡人現在就拜您為上將軍,統領燕國全軍!”樂毅還想推辭:“大王,我剛到燕國,沒立寸功,將士們怕是不服。”燕昭王把手一擺:“誰敢不服?寡人說了算!”
第二天,拜將大典開始。樂毅身披紫袍,頭戴金盔,腰係玉帶,手持帥印,站在台上。燕昭王親自給他戴帥盔、遞令旗,大聲道:“從今日起,樂毅為燕國上將軍,軍中大小事務,全聽樂將軍的,違抗者,先斬後奏!”台下將士齊聲高呼:“願聽上將軍號令!”樂毅接過令旗,朗聲道:“諸位將士!齊國欺我燕國太甚,此去伐齊,是報仇雪恨,是救齊國民眾!我樂毅立誓:不破齊,誓不還燕!”說完,令旗一揮:“傳我將令!燕軍在薊城集結,四國軍隊在濟水西岸彙合,三個月後,濟水見!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轉眼三個月過去,五國聯軍二十萬大軍齊聚濟水西岸——燕軍五萬,秦軍四萬,趙軍五萬,魏軍三萬,韓軍三萬,旌旗蔽日,鑼鼓喧天。這邊齊湣王慌了,點起二十萬大軍,命觸子為帥,達子為副將,在濟水東岸擺陣。觸子本是名將,可齊湣王天天催戰,還說:“打不贏,誅你九族!”觸子心裡又氣又怕,真想指著齊湣王的鼻子罵娘。
這一天,樂毅登上望樓,指著濟水東岸:“諸君請看,那地方地勢低窪,正好破敵!”廉頗問道:“上將軍有何妙計?”樂毅笑道:“趁夜掘堤放水,衝亂齊營,再趁機進攻!”
當天夜裡,樂毅令廉頗帶三萬趙兵,攜帶鐵鍬鐵鎬,去濟水上遊掘堤。趙兵不一會兒就挖了個大窟窿。四更天,“轟隆”一聲巨響,濟水像脫韁的野馬,直衝齊營!齊軍將士從夢裡驚醒,大水衝塌帳篷,衝走兵器,哭爹喊娘,亂作一團。觸子連衣服都沒穿好,騎上馬就逃,後來跑到楚國,再也不敢回齊國。
樂毅見齊營大亂,下令:“全軍出擊!”五國聯軍駕著小船木筏,渡過濟水,直衝齊營。燕軍刀砍,秦兵槍刺,趙將斧劈,魏卒劍削,韓兵弩射,齊軍哪裡抵擋得住?屍橫濟水,血染波濤,達子帶著殘兵退守秦周城。
樂毅率軍緊追,到了秦周城下,達子擺陣迎戰。達子手持方天畫戟,左衝右突,燕軍倒下不少。樂毅見狀,親自擂鼓助威。“咚咚咚”的鼓聲一響,燕軍士氣大振。有個叫秦武陽的年輕將領,手持長槍衝上去,跟達子打了十幾個回合,一槍刺中達子的馬,達子摔下來,被燕軍亂刀砍死。
這一仗,五國聯軍大破齊軍主力,斬首八萬餘級。樂毅犒賞三軍後,對四國將領說:“盟約已完,諸君可回本國,剩下的事,交給燕軍!”四國將領高高興興地撤軍,樂毅則率燕軍,馬不停蹄往臨淄趕。
樂毅率領燕軍,一路勢如破竹,沒幾天就到了臨淄城下。這臨淄是齊國都城,城牆高五丈,寬三丈,護城河又寬又深,按理說很難打。可齊湣王早就嚇破了膽,聽說燕軍來了,連夜帶著後宮嬪妃、文武大臣和金銀珠寶,從西門逃了,直奔莒城。
齊軍將士見國王跑了,也沒了鬥誌,有的打開城門投降,有的收拾東西跑路。樂毅率軍進城,第一件事就是下命令:“誰敢搶掠百姓,立斬不赦!”接著,樂毅去了齊國太廟。太廟供奉著薑子牙、齊桓公、管仲這些先賢,裡麵有不少珍貴禮器。樂毅讓人把太廟門鎖上,派士兵看守,還說:“誰敢動太廟一草一木,定斬不饒!”
然後,樂毅讓人貼安民告示,上麵寫著:“燕軍隻為討伐齊湣王暴政!百姓一概不擾;願為燕國效力者,不論出身,皆有官做;藏匿齊湣王親信者,全家問斬!”
燕昭王聽說樂毅拿下臨淄,高興得睡不著覺,親自帶著文武大臣去濟水勞軍。見了樂毅,燕昭王一把抱住他:“先生是寡人的恩人!沒有您,寡人報不了仇!”當場封樂毅為昌國君,賜黃金萬鎰、良馬千匹、綢緞千匹,還把自己妹妹嫁給了樂毅。樂毅推辭:“這些賞賜該分給將士們。”燕昭王更高興了:“先生體恤將士,難得!就按您說的辦!”
犒賞完三軍,樂毅對燕昭王說:“大王,臨淄已破,但齊國還有不少城池沒拿下來。我想繼續進攻,把齊國城池都拿下,讓燕國土地擴大一倍!”燕昭王點頭:“先生想怎麼做就怎麼做,寡人全力支持!”
樂毅辭彆燕昭王,開始攻打齊國其他城池。他打仗有個規矩:先勸降,後攻城。派使者進城說:“樂將軍說了,開城投降,以前的事一筆勾銷,還能保你官職、減你賦稅;要是頑抗,城破之後,可彆怪燕軍不客氣!”
大多數城池的官員百姓,早就恨透了齊湣王,一聽這話,紛紛開城投降。比如曆城,官員們商量了一下,當天就打開城門;琅琊的老百姓,自發把守城齊軍趕跑,提著齊軍將領的腦袋來見樂毅。
當然,也有少數城池不肯投降,比如平陸。守將公孫捷是齊湣王親信,把城門關上,還對百姓說:“燕軍是來搶東西的,大家跟我一起抵抗,齊王救兵很快就到!”樂毅沒辦法,隻好下令攻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