騎劫接替樂毅後,心裡急著立功,可又沒什麼好辦法,隻能天天催著士兵攻城,可即墨城守得跟鐵桶似的,怎麼也攻不下來。騎劫憋了一肚子火,天天在大營裡罵罵咧咧,說田單“隻會躲著不敢打”。
這時,田單派了個細作,假裝成“投降的齊人”,偷偷溜進燕軍大營,找到騎劫的親信說:“將軍啊,我跟您透個底——咱齊國人最在乎的就是祖宗,要是燕軍把城外的齊國祖墳給刨了,再把屍骨燒了,城裡的人一準兒嚇破膽,到時候不用打,即墨就自己降了!”
那親信趕緊把這話傳給騎劫。騎劫一聽,眼睛都亮了:“對啊!我怎麼沒想到這招!齊國人不是講究孝道嗎?刨了他們的祖墳,看他們還硬氣不硬氣!”
第二天一早,騎劫就帶著一隊燕軍,跑到即墨城外的墳地裡,掄起鋤頭就刨墳。您想想,那片墳地埋的都是即墨百姓的祖宗,燕軍不管三七二十一,把墳頭一個個挖開,屍骨扔得滿地都是,還點上火把,把骨頭燒掉,黑煙滾滾,飄了十幾裡地,連即墨城裡都能聞見焦糊味兒。
即墨百姓登城一看,當場就炸鍋了,個個氣的七竅生煙,血灌瞳仁,把燕軍恨到了骨子裡,田單站在城頭,說道:“鄉親們!燕軍這是欺人太甚啊!刨咱們的祖墳、燒咱們祖宗的骨頭,這仇不共戴天!今天起,咱跟燕軍拚了,就算是死,也要拉著他們墊背!”
“拚了!跟燕軍拚了!”全城的喊殺聲震得城牆都在顫抖,田單要的就是這效果——人心齊了,士氣滿了,現在就差一個“破局”的機會了。
公元前279年秋天,田單看著即墨城裡摩拳擦掌的軍民,又看著城外燕軍鬆散的防備,知道“動手的時候到了”。
田單讓城裡的老弱婦孺都上城頭,穿著破舊的衣服,拿著木棍假裝巡邏;又派了幾個老百姓,抬著一車金銀財寶,去燕軍大營投降,哭著說:“即墨城實在撐不住了,明天就開城門,求將軍彆殺我們!”
騎劫一看,城頭上都是老弱病殘,還有人主動來投降,立馬飄了,拍著桌子大笑:“哈哈!田單那小子,終於撐不住了!來人啊,擺酒慶功,明天等著接收即墨城!”燕軍士兵一聽要贏了,也都放鬆了警惕,有的喝酒,有的賭錢,大營裡亂糟糟的,連崗哨都少了一半。
田單暗中召集了一千多頭健壯的公牛,讓士兵在牛角上綁著鋒利的青銅刀,牛尾巴上拴著浸滿桐油的麻布,牛身上披著畫著龍紋的紅布。再選了五千名精銳士兵,穿著黑衣,臉上塗著墨,拿著短刀和長戈,組成“敢死隊”,跟在牛群後麵待命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田單讓城裡的老百姓都準備好銅盆、鐵鍋、石塊,跟他們說:“等聽見城外有動靜,你們就使勁敲銅器、扔石塊,聲音越大越好!”老百姓都知道要打大仗了,一個個摩拳擦掌,就等田單下令。
到了三更天,天上沒有月亮,黑得伸手不見五指。燕軍大營裡,士兵們要麼醉倒在帳篷裡,要麼趴在地上打盹,隻有幾個哨兵靠著樹乾打哈欠。
田單站在城頭,大手一揮:“點火!出擊!”
士兵們衝上去,點燃了牛尾巴上的麻布。“呼”的一聲,火焰順著桐油燒起來,疼得公牛“哞——”地一聲狂叫,跟瘋了似的往城外衝!
您再看這千餘頭火牛——尾巴著著火,像拖著一條火龍;犄角上的利劍閃著寒光,;身上紅布飄著,龍紋在火光裡忽明忽暗,看著就跟“神獸下凡”似的!它們一頭接一頭鑽出城牆洞,直奔燕軍大營,所到之處,帳篷被撞塌,火把被撞飛,燕軍士兵剛從夢裡驚醒,還沒看清是什麼東西,就被牛犄角戳穿了胸膛,或是被牛蹄踩扁了腦袋!
緊隨其後的五千敢死隊,飛快的衝進燕軍軍營,見人就殺、遇帳就燒——有的燕軍士兵想跑,剛站起來就被短刀抹了脖子;有的想反抗,手裡的兵器還沒舉起來,就被長戈刺穿了肚子;燕軍大營裡亂成了一鍋粥!
即墨城頭上,老百姓們使勁敲著銅盆、鐵鍋,“哐哐當當”的聲音震得耳朵疼;有的還往城下扔石塊,喊著“殺燕賊!複齊國!”,聲音比打雷還響。燕軍本來就慌,再聽見這動靜,還以為齊國的援兵到了,一個個嚇得魂飛魄散,隻顧著往營外跑,連盔甲武器都扔了。
騎劫呢?他正醉醺醺地躺在帳篷裡,聽見外麵的混亂聲,還罵罵咧咧地喊:“吵什麼吵!不就是幾個齊國人投降嗎?”剛穿好一隻鞋,就聽見“哞”的一聲,一頭火牛撞進帳篷,牛角直接戳穿了他的肚子。騎劫慘叫一聲,當場就沒氣了——這位“草包將軍”,到死都沒明白,自己是怎麼栽在田單手裡的。
燕軍士兵沒了主帥,跟沒頭蒼蠅似的往北邊逃。田單一看,立馬下令:“開城門!全軍追擊!”即墨軍民跟潮水似的衝出去,順著燕軍逃跑的路線追,一路上,那些被燕軍占領的齊國城池,守將見燕軍大敗,又聽說田單帶著“天神之兵”複齊,都開城門投降。
您猜怎麼著?田單帶著軍隊追了沒幾個月,就把樂毅當年占領的七十多座城全收回來了!齊國,就這麼從“亡國邊緣”硬生生被拉了回來!
當年冬天,田單帶著軍隊,護送躲在莒城的齊湣王之子田法章也就是後來的齊襄王)回到臨淄。
齊襄王剛回到皇宮,就下了一道聖旨:封田單為安平君,拜為齊國相國,賞夜邑今山東平度)一萬戶人家的賦稅。田單跪在地上謝恩,可心裡卻明白——“功高震主”這四個字,是前人拿生命總結出來的。
果然,沒過多久,就有人在齊襄王麵前說田單的壞話:“大王,田單現在權傾朝野,老百姓都隻知有安平君,不知有大王!他還動不動就把自己的衣服給老百姓穿,把自己的糧食給士兵吃,這不是收買人心嗎?您可得小心啊!”
齊襄王本來就對田單有點忌憚,聽了這話,心裡更不是滋味了,想要找個機會治田單的罪。幸虧當時有個叫貂勃的大臣,膽子大,也敢說真話。他對對齊襄王說:“大王,您這話可就錯了!當年樂毅打齊國,您躲在莒城,連性命都保不住。是田單帶著即墨的老弱病殘,用火牛陣破了燕軍,收複了七十多座城,把您接回臨淄。要是沒有田單,您現在還在莒城受苦呢!他把衣服送給老百姓穿,是因為他心裡裝著齊國百姓,這難道不是您的福氣嗎?您怎麼能懷疑他呢?”
齊襄王一聽,臉都紅了,趕緊說:“你說得對,是我糊塗了!”當天就把說田單壞話的人殺了,還親自去田單家裡,跟他道歉:“之前是我不對,你可彆往心裡去。以後齊國的事,還得靠你多費心啊!”
可田單知道,君臣之間一旦有了嫌隙,就再也回不到從前了。後來,趙國國君趙孝成王派人來齊國,說願意用五十七個城池換田單去趙國當相國。田單想了想,就跟齊襄王請辭:“大王,我在齊國待了這麼久,也該換換環境了。趙國願意用城池換我,對齊國也有好處,我就去趙國吧!”
齊襄王心裡其實也想讓田單走,又不好明說,就順水推舟答應了。田單臨走那天,臨淄百姓都來送他,哭著不讓他走。田單站在車頂上,對著老百姓拱手:“鄉親們,我田單這輩子,能讓齊國重新站起來,就夠了。以後你們好好跟著大王,齊國一定會越來越好的!”
到了趙國,趙孝成王果然封田單為都平君,還讓他帶兵打仗。田單也沒讓人失望,很快就帶著趙軍攻克了燕國的三座城,又立了一功。可不管在趙國過得多好,田單心裡,始終惦記著齊國的父老鄉親——那片他用奇謀和熱血救回來的土地,終究是他的根。
太史公司馬遷在《史記》裡,專門給田單寫了一篇《田單列傳》,還評價他:“夫始如處女,適人開戶;後如脫兔,適不及距:其田單之謂邪!”意思就是,田單打仗的時候,開始像大姑娘似的沉穩,讓敵人放鬆警惕;等時機到了,又像兔子似的迅猛,讓敵人來不及反應——這話真是說到點子上了。
田單最厲害的,不是火牛陣,而是他懂“民心”。他在菜市場當市掾的時候,懂商販和顧客的心思;在即墨守城的時候,懂百姓的恐懼和希望;複國之後,懂君臣之間的分寸。他所有的奇謀,都圍著“人心”——反間計是抓準了燕惠王的猜忌,裝神弄鬼是摸透了百姓的心理,火牛陣是激發了士兵的勇氣。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