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席吹簫出寒門,追隨沛公起風雲。
攻城先登戰功赫,厚重少文劉邦論。
誅呂安劉護漢室,北軍左袒定乾坤。
汗流浹背辭相位,獄吏方知尊與卑。
列位,這一章講一個西漢開國元勳的傳奇人物——這人是劉邦臨終前斷言“安劉氏者必勃也”的絳侯周勃。
話說秦朝末年,泗水郡沛縣的西頭,住著一戶姓周的人家。這家主人便是周勃,那時的他,是個靠手藝糊口的窮小子。周家祖上本是河南原陽人,因躲避戰亂遷到沛縣,到周勃這一輩,早已家道中落,隻剩幾間漏風的土坯房,雨天都用鍋碗瓢盆接雨水,外麵大雨屋裡小雨,外麵雨停了屋裡雨還是在下。
周勃生得魁梧,身長八尺有餘,肩寬背厚,雙手能提百斤重物,可空有一身力氣,卻沒個謀生的好營生。平日裡,他靠編織“蠶箔”過活——就是養蠶用的竹篾架子,一天編不了幾個,換的粟米剛夠填肚子。趕上有人家辦喪事,他還得幫人家吹簫,掙些零碎錢。沛縣一帶的習俗,辦喪事要請人吹簫,奏《薤露》《蒿裡》這樣的哀曲,周勃雖不善言辭,吹簫的技藝卻練得嫻熟,簫聲嗚咽時,能把送葬的人都聽得落淚。
那時的天下,已隱隱透著亂世的苗頭。秦始皇剛死,秦二世胡亥昏庸,趙高當道,賦稅徭役沉重。街頭巷尾,常有流民路過,說些“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反了”“楚軍破了幾座縣城”的消息。
秦二世元年九月,沛縣縣令想跟著反秦,又怕百姓不附,便想請流亡在外的劉邦回來主持大局。誰料劉邦一回來,就聯合沛縣父老殺了縣令,自稱“沛公”,豎起反秦大旗。消息傳到周勃耳中時,他正在院子裡編蠶箔,他看著街頭湧來湧去的人群,聽著“跟著沛公反秦,有飯吃、有衣穿”的喊聲,突然扔下竹篾,大步流星往劉邦的大營走去。
營門口的士兵攔住他:“你是誰?來做什麼?”周勃挺起胸膛:“我叫周勃,沛縣人,來投沛公,想跟著他殺秦兵!”恰好劉邦從營裡出來,見他身材魁梧,便笑著說:“好漢子!既來投我,就留下吧,跟著我打仗,虧待不了你!”
就這一句話,周勃的人生徹底改了方向。他脫下粗布衣裳,換上簡陋的鎧甲,拿起一把鏽跡斑斑的環首刀,成了劉邦麾下最普通的一名士兵。
古來成大事者,多有過人之處,周勃沒讀過書,不懂兵法謀略,可他敢打敢衝,不怕死。剛投劉邦時,他隻是個“中涓”負責侍從護衛的小官),可每次打仗,他都不要命似的往前衝,顯露出過人的勇武。
劉邦率軍攻打胡陵、方與兩縣時,秦軍據城死守,漢軍攻了半天也沒攻下來。周勃看著城上的箭雨,對身邊的士兵說:“這樣不是辦法,我先登城,你們跟著我!”話音剛落,他就扛起雲梯,踩著泥濘往城下衝。城上的秦軍見有人衝過來,紛紛扔石頭、澆滾油,周勃的左臂被滾油燙傷,皮肉都翻了起來,疼得他牙咧嘴,可他沒停,反而加快腳步,把雲梯靠在城牆上,一手抓著雲梯,飛快的攀爬,翻身跳上了城頭。
城上的秦軍見他衝上來,馬上圍上來。周勃毫無懼色,環首刀舞得虎虎生風,一刀砍倒一個秦軍士兵,鮮血濺了他一臉。後麵的漢軍跟著湧上來,很快就攻破了城池。戰後劉邦拍著他的肩膀說:“周勃,你真是條好漢!這一仗,你頭功!”當即賜他“五大夫”爵位——這是秦朝軍功爵製中的第九級,對一個普通士兵來說,已是天大的榮耀。
此後,周勃跟著劉邦轉戰各地,攻蒙縣、取虞縣、破東阿、擊濮陽,每一場仗都衝在最前麵。司馬遷在《史記》裡寫他這段經曆,連用了三個“先登”、三個“最”——“先登”是率先登城,“最”是戰功第一,可見他有多勇猛。
公元前207年,劉邦采納張良的建議,率軍西進入關,目標是秦朝的都城鹹陽,秦軍精銳都在關中,每一座城池都像銅牆鐵壁。攻打長社縣時,秦軍在城上布置了弓弩手,箭雨密得能擋住陽光。周勃見漢軍攻不上去,便對劉邦說:“沛公,我帶一隊人從側麵的小路上山,繞到城後偷襲,您在正麵吸引秦軍注意力!”劉邦點頭同意。
周勃帶著幾十名士兵,趁著夜色,沿著陡峭的山路往上爬。山路濕滑,好幾個人摔了下去,他自己也磕破了膝蓋,可他沒回頭,硬是帶著人繞到了城後。城後的秦軍防備薄弱,周勃一聲令下,士兵們突然衝出來,殺了秦軍一個措手不及。正麵的漢軍趁機攻城,很快就拿下了長社。
此後,周勃又率軍攻破潁陽、緱氏,切斷了黃河渡口,阻止秦軍援兵西進。在藍田之戰中,他遇到了秦朝最後的精銳——藍田秦軍。這支軍隊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,裝備精良,戰鬥力極強。漢軍打了幾次都敗了,士氣低落。周勃看著士兵們垂頭喪氣的樣子,站在陣前大聲說:“兄弟們,鹹陽就在前麵,攻破藍田,咱們就能滅秦!秦兵也是人,他們也怕死,咱們再衝一次,一定能贏!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他親自帶隊衝鋒,手裡的環首刀砍得卷了刃,身上的鎧甲被鮮血染透,卻依舊往前衝。漢軍士兵被他的勇氣感染,也紛紛呐喊著衝上去。這場仗打了整整一天一夜,漢軍終於打敗了藍田秦軍,打通了通往鹹陽的道路。
公元前207年十月,劉邦率軍進入鹹陽,秦王子嬰捧著玉璽投降,秦朝滅亡。那一刻,周勃站在鹹陽宮前,看著巍峨的宮殿,想起自己當年在沛縣織箔吹簫的日子,恍如隔世。
秦朝滅了,可天下並未太平。項羽率領四十萬大軍進入鹹陽,殺了秦王子嬰,燒了鹹陽宮,還自封為“西楚霸王”,分封十八路諸侯。劉邦被封為“漢王”,要去偏遠的巴蜀、漢中之地。周勃跟著劉邦來到漢中。
劉邦是個野心很大的人,他不想隻做個漢王,他想爭奪天下。韓信向他提出“還定三秦”的計策,劉邦大喜,當即決定率軍東出。周勃被拜為“將軍”,跟著韓信一起攻打三秦雍王章邯、塞王司馬欣、翟王董翳)。
攻打槐裡縣時,章邯的軍隊據城死守,漢軍攻了三天都沒攻下來。周勃仔細觀察地形,發現槐裡縣城牆西側有一處缺口,是之前打仗時留下的,隻是被秦軍用沙袋堵上了。他對韓信說:“韓將軍,我帶一隊人夜裡去挖開缺口,您在正麵攻城,咱們裡應外合!”韓信同意了。
當天夜裡,周勃帶著幾百名士兵,悄悄摸到城牆西側,用鐵鍬挖沙袋。秦軍的哨兵聽到動靜,大喊起來,箭雨立刻射了過來。周勃讓士兵們用盾牌擋住箭雨,繼續挖。很快,缺口被挖開了,周勃帶著士兵衝了進去,殺向秦軍的大營。秦軍沒想到漢軍會從這裡衝進來,頓時亂了陣腳。正麵的韓信趁機攻城,很快就拿下了槐裡。
此後,周勃跟著韓信平定三秦,又率軍東出,與項羽的楚軍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。彭城之戰中,劉邦被項羽打得大敗,幾十萬大軍死傷慘重,連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都被楚軍俘虜。漢軍士兵四處逃散,很多將領都投降了項羽。周勃卻沒逃,他帶著自己的部隊,在混亂中找到了劉邦,保護著他往滎陽方向撤退。
路上,劉邦又累又怕,對周勃說:“周勃,現在楚軍追得緊,你要是想走,我不怪你。”周勃握著刀,堅定地說:“沛公,我既然跟著您,就不會走。就算隻剩我一個人,我也跟隨著您!”劉邦聽了,眼眶都紅了——亂世之中,這樣的忠誠比黃金還珍貴。
後來,劉邦在滎陽穩住陣腳,與項羽對峙。周勃奉命駐守敖倉——這裡是漢軍的糧草重地,項羽多次派人來攻,都被周勃打退。有一次,楚軍夜裡偷襲敖倉,周勃親自率軍反擊,從夜裡打到天亮,殺了楚軍數千人,保住了糧草。劉邦得知後,特意派人去慰問他:“周勃,有你守敖倉,我放心呀!”
公元前202年,劉邦聯合韓信、彭越等諸侯,在垓下將項羽的楚軍團團圍住。周勃率軍負責攻打楚軍的西側,他親自擂鼓助威,漢軍士兵士氣大振,奮勇殺敵。項羽的楚軍節節敗退,最終項羽在烏江自刎,楚軍全軍覆沒。
楚漢爭霸結束後,劉邦在定陶稱帝,建立漢朝,史稱“漢高祖”。大封功臣時,劉邦念及周勃多年來的戰功——從沛縣起兵到滅秦,從還定三秦到滅楚,他打了無數仗,身上的傷疤不計其數,便下詔封周勃為“絳侯”,食邑八千一百八十戶。
冊封那天,周勃穿著嶄新的侯服,站在皇宮大殿上。劉邦走下龍椅,親手為他整理官服,說:“周勃,你跟著我征戰八年,每次打仗都衝在最前麵,從沒有退縮過。這個絳侯,你受得!”周勃跪下接印,聲音依舊憨厚:“臣周勃,謝陛下!臣此生,定當忠於大漢,忠於陛下!”
漢朝建立後,天下初定,可北方的匈奴卻成了心腹大患。匈奴冒頓單於統一了蒙古草原,兵力強盛,常常南下侵擾漢朝邊境。公元前201年,韓王信不是韓信)被劉邦派去鎮守代郡,抵禦匈奴。可韓王信貪生怕死,竟投降了匈奴,還帶著匈奴騎兵南下,一路燒殺搶掠,代郡、雁門一帶的百姓苦不堪言。
劉邦大怒,親自率領三十二萬大軍北上征討。周勃以“將軍”之職隨軍出征,他的任務是攻打韓王信的軍隊,阻斷匈奴的援軍。
在代郡的霍人縣,周勃遇到了韓王信的軍隊。韓王信的士兵大多是投降的漢軍,戰鬥力不強,可他們熟悉地形,又有匈奴騎兵幫忙,打仗很狡猾。周勃沒有跟他們硬碰,而是派探子摸清他們的營地位置,夜裡率軍偷襲。韓王信的軍隊毫無防備,被打得大敗,霍人縣也被漢軍收複。
隨後,周勃率軍北上,在武泉縣以北遇到了匈奴的騎兵。匈奴人身穿皮甲,騎著快馬,拿著彎刀,衝過來的時候像一陣狂風。漢軍士兵從沒見過這麼凶猛的騎兵,有些害怕。周勃卻不慌不忙,讓士兵們列成“方陣”——前排的士兵拿著長戟,擋住匈奴騎兵的衝擊;後排的士兵拿著弓箭,射殺衝過來的匈奴人。他自己騎著馬,在陣前指揮,看到有匈奴人衝進來,就揮刀砍過去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這場仗打了一天一夜,漢軍終於打敗了匈奴騎兵,斬殺了數千人,還俘虜了匈奴的一名將領。匈奴人見漢軍不好惹,隻好撤兵。周勃率軍追擊,又收複了銅鞮、晉陽等城池,把韓王信的殘餘勢力趕得無影無蹤。
戰後,劉邦論功行賞,認為周勃在這次北征中功勞最大,便下詔任命他為“太尉”——這是漢朝最高的軍事長官,掌管全國的軍隊。周勃心裡既激動又沉重:“陛下把百萬大軍交給我,我定要守住大漢的邊疆!”
此後幾年,周勃多次率軍北上,抵禦匈奴的侵擾。他打仗不貪功,卻總能守住關鍵陣地,像一塊磐石一樣,穩穩地擋在匈奴南下的路上。匈奴人聽說周勃率軍,都不敢輕易南下——他們知道,這個漢朝太尉,是真的不好惹。
公元前195年,漢高祖劉邦病重。臨終前,他把幾個親信大臣們叫到身邊,說:“我死之後,呂氏可能會專權,你們要小心。但我相信,能安定劉氏江山的,一定是周勃!”說完,劉邦就去世了,太子劉盈即位,史稱“漢惠帝”。
漢惠帝年幼,性格懦弱,朝政大權漸漸落到了呂後手裡。呂後是個心狠手辣的女人,她先殺了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,又開始分封呂氏子弟為王侯——她封自己的侄子呂祿為“趙王”,掌管北軍;封呂產為“梁王”,掌管南軍;還封了十幾個呂氏子弟為列侯,把持朝政。
周勃雖然是太尉,卻被呂後剝奪了軍權——他連北軍的營門都進不去,更彆說指揮軍隊了。丞相陳平也被架空,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。周勃看在眼裡,急在心裡——劉邦臨終前說“安劉氏者必勃也”,現在劉氏江山要被呂氏奪走了,他怎麼能對得起劉邦的托付?可他知道,呂氏子弟把持著軍權和朝政,貿然行動,隻會白白送死。
有一次,周勃去見陳平,兩個人在陳平家裡密談。燈光下,他們的臉都很凝重。陳平說:“周勃,呂後現在勢大,咱們不能硬來。呂祿非常信任他的好友酈寄,咱們或許可以從酈寄入手,讓他勸呂祿交出兵權。”周勃點點頭:“陳平,你說得對。我現在雖然沒權,但北軍的士兵大多是我當年帶過的,他們心裡還是向著劉氏的。隻要能拿到北軍的兵權,我就能保住劉氏江山。”
從那以後,周勃開始“忍辱負重”——他不再過問朝政,每天在家裡喝酒、下棋,裝作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。呂後派人去監視他,看到他每天都很悠閒,也就放鬆了警惕。可暗地裡,周勃一直在聯係舊部,等待時機。
公元前180年,呂後病重。她知道自己快不行了,便召見呂祿、呂產,對他們說:“我死之後,你們一定要守住軍權,不要離開軍營,也不要去送葬,免得被大臣們算計。記住,一定要保住呂氏的地位!”說完,呂後就去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