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後一死,呂祿、呂產就開始策劃謀反——他們想殺了周勃、陳平這些大臣,廢掉漢少帝漢惠帝死後,呂後立的傀儡皇帝),自己當皇帝。消息傳到周勃耳朵裡,他知道,時機到了。
呂後死後,呂祿、呂產把持著北軍和南軍,氣焰囂張。他們派親信監視周勃和陳平,還準備在宮裡發動政變。周勃知道,必須儘快奪取軍權,否則就來不及了。
他找到陳平,兩個人商量出一個計策:先劫持酈寄的父親酈商,然後讓酈寄去勸呂祿交出兵權。酈寄是呂祿最信任的人,呂祿很可能會聽他的話。
酈寄果然被說動了,他去見呂祿,說:“呂祿,你是趙王,卻掌管著北軍,大臣們都有意見。現在呂後死了,天下人心不穩,你不如交出北軍的兵權,回到趙國去,這樣既能保住自己的爵位,又能讓大臣們放心,不是很好嗎?”呂祿有些猶豫,酈寄又說:“咱們是好朋友,我還能騙你嗎?你要是不信,可以問問呂產和其他呂氏子弟。”
呂產和其他呂氏子弟也拿不定主意,有人說應該交出兵權,有人說不能交。呂祿想了幾天,最終還是相信了酈寄的話——他覺得,隻要交出兵權,就能安安穩穩地當趙王,沒必要冒險謀反。於是,他解下北軍的印綬,交給了酈寄,讓他轉交給周勃。
周勃拿到印綬,心裡又激動又緊張。他拿著印綬,快步走向北軍大營。營門的士兵攔住他,他舉起印綬,大聲說:“我是太尉周勃,奉詔統領北軍!你們看清楚,這是北軍的印綬!”士兵們一看印綬是真的,趕緊讓他進去。
周勃走進北軍的校場,看著幾萬士兵——這些士兵大多是他當年帶過的,很多人都認識他。他站在高台上,大聲說:“軍士們,你們都是大漢的士兵,是劉氏的子民!現在呂氏想謀反,想奪走劉氏的江山,你們願意跟著呂氏,還是跟著劉氏?想跟著呂氏的,露出右胳膊;想跟著劉氏的,露出左胳膊!”
話音剛落,士兵們紛紛露出左胳膊——校場上一片“願隨太尉,擁護劉氏”的喊聲,那聲音震得營寨的旗幟都在飄動。周勃看著眼前的場景,眼眶濕潤了——他知道,劉邦的托付,他沒有辜負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控製了北軍後,周勃又派朱虛侯劉章劉邦的孫子)去監視南軍,防止呂產發動政變。呂產不知道呂祿已經交出了北軍的兵權,還帶著人去未央宮,想發動政變。劉章帶著一千名北軍士兵,在未央宮前攔住了呂產。
呂產的手下拿著兵器,想衝過去,劉章大喝一聲:“呂產謀反,誅殺反賊者有賞!”然後帶頭衝上去,一刀砍中呂產的肩膀。呂產嚇得想跑,劉章追上去,又一刀,把呂產砍死在郎中令的府衙裡。
呂產一死,呂氏集團就垮了。周勃下令:“呂氏子弟,無論老少,一律逮捕,敢反抗者,格殺勿論!”很快,呂祿、呂媭呂後的妹妹)等呂氏子弟都被抓了起來,被處死的有幾十人。困擾漢朝多年的“呂氏之亂”,終於被周勃平定了。
平定呂氏後,周勃和陳平商量,覺得漢少帝是呂後立的傀儡,不是劉氏的正統,便決定迎立代王劉恒劉邦的第四子)為帝。劉恒接到消息後,不敢輕易來長安——他怕這是個圈套。周勃親自去代郡迎接劉恒,手裡捧著皇帝的玉璽,對他說:“臣周勃,恭迎陛下回宮。呂氏已誅,劉氏江山得以保全,懇請陛下登基,重振大漢!”
劉恒見周勃態度誠懇,又看到長安的局勢已經穩定,便跟著周勃回到長安,登基稱帝,史稱“漢文帝”。
漢文帝即位後,論功行賞——周勃平定呂氏,迎立皇帝,功勞最大,被任命為“右丞相”,賜金五千斤,食邑萬戶;陳平為左丞相,輔助周勃。此時的周勃,可謂“位極人臣”——他既是最高軍事長官太尉),又是最高行政長官右丞相),權傾朝野。
可周勃是個武將,為人正直,不會官場的彎彎繞,他木訥少言,不會說奉承話,也不懂如何討好漢文帝。有一次,漢文帝上朝,問周勃:“周丞相,天下一年判多少案子?”周勃愣了一下,說:“臣不知道。”漢文帝又問:“天下一年的糧食收入和支出,有多少?”周勃又搖搖頭:“臣也不知道。”他站在那裡,臉漲得通紅,很是尷尬。
漢文帝又問左丞相陳平,陳平說:“陛下,判案子的事,有廷尉負責;糧食的事,有治粟內史負責。您要是想知道這些,應該問他們。我們做丞相的,主要是輔佐陛下,治理天下,讓百官各司其職。”漢文帝點點頭,笑著說:“陳丞相說得對。”
退朝後,周勃對陳平說:“陳平,你怎麼不早告訴我這些?害得我在陛下麵前出醜。”陳平笑著說:“周勃,你是太尉,懂軍事;我是丞相,懂行政。咱們各有所長,以後多商量就是了。”周勃聽了,心裡很不是滋味——他知道,自己確實不適合做丞相。
沒過多久,有個叫袁盎的大臣找到周勃,對他說:“丞相,您誅諸呂、立代王,功勞太大了,威震天下。現在您拿著豐厚的賞賜,坐在丞相的高位上,陛下心裡難免會有猜忌。功高震主,自古以來都是災禍的根源——您沒看見韓信、彭越的下場嗎?您不如主動辭掉丞相,回到封地,這樣既能保住自己的性命,也能讓陛下放心。”
周勃聽了,心裡一震——袁盎的話雖然難聽,卻是實話。他想了幾天,終於下定決心。第二天上朝時,他對漢文帝說:“陛下,臣是個武將,不懂丞相的職責,這些日子以來,沒幫陛下做什麼事。臣懇請陛下允許臣辭掉丞相之職,回到封地。”
漢文帝早就想收回周勃的權力,隻是不好意思開口。見周勃主動辭職,他心裡很高興,卻故意挽留了幾句,然後就答應了。周勃交出相印,心裡反而輕鬆了——他終於可以離開這個爾虞我詐的朝堂,回到封地過安穩日子了。
可世事無常,一年後,左丞相陳平病逝,漢文帝找不到合適的人做丞相,又想起了周勃——他覺得周勃忠誠可靠,雖然不懂行政,但有威望,能鎮住百官。於是,漢文帝又下詔,任命周勃為丞相。
周勃沒辦法,隻好再次回到長安,擔任丞相。可他知道,漢文帝對他的猜忌並沒有消失——這次任命,不過是漢文帝的權宜之計。果然,沒過多久,漢文帝就找了個借口,讓周勃離開長安。
公元前177年,漢文帝對大臣們說:“現在很多列侯都住在長安,不在自己的封地,這樣既不方便治理封地,也浪費朝廷的糧食。不如讓列侯們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,丞相是列侯之首,就先從丞相開始吧。”
周勃心裡明白,這是漢文帝想趕他走。他沒有反對,隻是平靜地說:“陛下說得對,臣願意帶頭回到封地。”於是,他再次辭掉丞相之職,帶著家人,離開了長安,回到了自己的封地——絳地今山西侯馬)。
回到絳地後,周勃每天都提心吊膽——他知道漢文帝猜忌他,也知道朝廷裡有很多人嫉妒他的功勞,想害他。每當河東郡守、郡尉來絳縣巡視,他都以為是來抓他的,便趕緊披上盔甲,讓家裡的仆人拿著兵器,站在院子裡迎接。他想:“我當年統領百萬大軍,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,現在卻像個驚弓之鳥,真是可笑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可他的擔心,最終還是成了現實。公元前176年,有人向漢文帝告發周勃——說他身披盔甲,家裡藏著兵器,想謀反。漢文帝早就想除掉周勃,接到告發後,立刻下令,讓廷尉逮捕周勃,嚴加審訊。
廷尉的人很快就到了絳地,把周勃抓了起來,押回長安,關在牢裡。牢裡的獄吏見周勃是前丞相,卻落了難,便故意欺負他——讓他乾臟活累活,還對他大聲嗬斥。周勃是個武將,一輩子受人尊敬,哪裡受過這種委屈?可如今身陷囹圄,俗話說,人在矮簷下,不得不低頭,他隻能默默地忍受。
有一天,獄吏又來欺負他,周勃實在忍不住了,對獄吏說:“我是絳侯,曾是大漢的太尉、丞相,你們不能這麼對我!”獄吏冷笑一聲:“絳侯?現在你是階下囚,在這牢裡,我就是老大!你要是識相,就給我些好處,我或許能幫你一把。”
周勃這才明白,牢裡的規矩和戰場上不一樣——戰場上靠勇氣,牢裡靠錢財。他想起自己還有些黃金,便對獄吏說:“我有五百兩黃金,如果你能幫我,這些黃金都給你。”獄吏見了黃金,態度立刻變了,笑著說:“絳侯,您彆著急。小人給您出個主意——您的兒子周勝不是娶了公主漢文帝的女兒)嗎?您可以讓公主為您作證,證明您沒有謀反。另外,您還可以找薄太後的弟弟薄昭幫忙——薄太後說話,陛下肯定會聽。”
周勃恍然大悟,趕緊讓家人去聯係公主,讓公主在漢文帝麵前說情。同時,他又把自己當年得到的賞賜,都送給了薄昭。薄昭收到禮物後,就去見薄太後,對她說:“太後,周勃是冤枉的啊!他當年統領北軍,手握重兵,都沒有謀反;現在他在絳地,隻是個普通的列侯,怎麼會謀反呢?這肯定是有人誣告他!”
薄太後聽了,很生氣——她知道周勃是個忠臣,當年要是沒有周勃,劉氏江山早就沒了。第二天,漢文帝來給薄太後請安時,薄太後拿起頭上的頭巾,扔在漢文帝麵前,說:“你這個皇帝,怎麼這麼糊塗!絳侯當年在北軍大營,拿著皇帝的玉璽,要是想謀反,早就反了,還用等到現在?你怎麼能聽彆人的誣告,把他關在牢裡!”
漢文帝被薄太後罵得滿臉通紅,趕緊說:“母後息怒,兒臣知道錯了,這就下令赦免周勃。”說完,他立刻派人去監獄,釋放了周勃,還恢複了他的爵位和封邑。
周勃走出監獄時,頭發都白了很多,身體也不如以前硬朗了。他看著長安的天空,長歎一聲:“我這輩子,統領過百萬大軍,打過無數勝仗,以為自己什麼都不怕,可直到今天,我才知道獄吏的厲害啊!”
周勃被赦免後,隻想趕緊離開長安,當年麵對戰場上的槍林箭雨他沒怕,可如今他真的怕了,怕了朝堂上的爾虞我詐,怕了漢文帝的猜忌。他向漢文帝請求,回到絳地養老,漢文帝答應了。
回到絳地後,周勃徹底放下了權力和名利——他不再關心朝政,種種花,養養鳥,安心的養起老來。
他的兒子周亞夫後來成為漢朝名將,平定了“七國之亂”)問他:“父親,您為什麼現在不關心朝政了?”周勃摸了摸周亞夫的頭,說:“亞夫,打仗靠勇氣,做人靠謹慎。我當年靠勇氣打了天下,可也差點因為功高震主丟了性命。現在陛下讓我在這裡養老,我已經很滿足了。你有一定要記住——既要忠於國家,也要保護好自己。”
公元前169年,周勃病重。臨終前,他把家人叫到身邊,說:“我死之後,不要厚葬,就穿一身普通的衣服,把我葬在高祖皇帝的陵墓旁邊——我這輩子,跟著高祖打天下,高祖信任我,提拔我,死了,我也要陪著他。”說完,他就閉上了眼睛,享年六十六歲。
漢文帝聽說周勃去世的消息,很傷心——他知道,周勃是個忠臣,雖然他曾經猜忌過周勃,但周勃的功勞,他永遠忘不了。漢文帝下令,追諡周勃為“武侯”“武”是對武將的最高評價,意為“剛強直理、威強敵德”),還派大臣去絳地祭奠他。
司馬遷在《史記·絳侯周勃世家》中,對周勃的評價極高:“絳侯周勃始為布衣時,鄙樸人也,才能不過凡庸。及從高祖定天下,在將相位,諸呂欲作亂,勃匡國家難,複之乎正。雖伊尹、周公,何以加哉!”意思是說,周勃出身貧寒,才能也不算出眾,可他跟著劉邦打天下,在呂氏作亂時保住了劉氏江山,這樣的功勞,就算是商朝的伊尹、周朝的周公,也比不上他。
班固在《漢書》中,也稱讚周勃:“周勃之勳,高於伊尹、周公。”雖然有些誇張,卻也說明了周勃在西漢曆史上的地位——他是最忠誠、最可靠的臣子,是西漢江山的“定盤星”。
周勃不是天生的英雄——他出身貧寒,靠織箔吹簫糊口;他沒讀過書,不懂兵法謀略;他木訥少言,不會說奉承話。可他有最珍貴的品質——勇敢和忠誠。劉邦需要他的時候,他衝在前麵打仗,不怕死;呂氏作亂的時候,他忍辱負重,等待時機,最終保住了劉氏江山;漢文帝猜忌他的時候,他選擇退讓,不爭權奪利。他就像一塊磐石,穩穩地支撐住了西漢的江山。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