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定了於闐,接下來就是疏勒國。那會兒的疏勒,已經被匈奴支持的龜茲國占領了——龜茲是匈奴的附庸,仗著匈奴的勢力,在西域橫行霸道,還立了個叫兜題的龜茲人做疏勒王。疏勒的百姓恨透了兜題,卻敢怒不敢言。
班超知道疏勒百姓心向漢朝,就想了個辦法:他先派部下田慮去見兜題,囑咐田慮說:“兜題不是疏勒人,疏勒百姓肯定不擁護他。你去見他的時候,要是他態度傲慢,不肯歸附,就趁機把他抓起來,不用怕,我會接應你。”
田慮領命而去,見到兜題後,兜題果然很傲慢,斜著眼看田慮,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。田慮趁兜題不注意,突然衝上去,一把抓住他的手臂,把他按倒在地。兜題的手下都驚呆了,沒人敢上前阻攔——他們本來就不擁護兜題,現在見有人抓他,都巴不得呢!
田慮把兜題綁起來,派人報告班超。班超立刻率軍進入疏勒都城,召集疏勒的大臣和百姓,對他們說:“龜茲人欺負你們,立兜題為王,你們受苦了。現在我把兜題抓起來,你們想不想恢複自己的國家,立自己的國王?”
疏勒百姓一聽,都歡呼起來,說願意歸附漢朝,還請求班超殺了兜題,為他們報仇。班超卻搖搖頭,說:“殺了他容易,可這樣一來,龜茲就會記恨疏勒,以後難免會來報複。不如把他放了,讓龜茲知道咱們漢朝的仁慈,我們是來幫你們的,不是來殺人的。”
說完,班超就把兜題放了回去。疏勒百姓都很感動,紛紛說:“班大人真是仁厚,我們願意跟著您,永遠歸附漢朝!”疏勒國就這樣平定了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永平十八年,也就是公元75年,漢明帝去世了,漢章帝即位。消息傳到西域,匈奴趁機反撲,龜茲、姑墨等國也跟著匈奴,攻打疏勒。班超當時手下隻有幾千人,還都是西域各國的士兵,形勢十分危急。
章帝剛即位,擔心班超在西域寡不敵眾,就下詔讓班超回國。班超接到詔書,收拾行裝準備回去。
疏勒的百姓聽說班超要走,都哭了起來。一個疏勒大臣拉著班超的馬韁繩,跪在地上說:“班大人,您要是走了,匈奴和龜茲肯定會來殺我們,我們寧願跟著您死,也不想讓您走啊!”
班超見疏勒百姓對自己這麼忠誠,心裡像被針紮一樣難受。他想了又想,最終下定決心:留下來!就算違抗詔書,也要保護疏勒百姓!他上書章帝,說明西域的形勢,說隻要朝廷派些援兵來,他就能平定西域的叛亂。章帝見班超意誌堅定,又了解到西域的情況,就答應了他的請求,派了一千多名援兵去西域。
有了援兵,班超的底氣更足了。他率軍打敗了姑墨,又平定了莎車,西域的局勢漸漸穩定下來。到了章和元年,也就是公元87年,西邊的大月氏國也就是後來的貴霜帝國)想和漢朝結盟,還請求娶漢朝的公主。班超覺得大月氏野心不小,就拒絕了他們的請求。
大月氏王很生氣,派了七萬大軍,由副王謝率領,來攻打班超。當時班超手下的兵力隻有幾千人,部下都很害怕,說:“班大人,大月氏人多勢眾,咱們打不過啊,不如撤退吧?”
班超卻很鎮定,對部下說:“大月氏的軍隊雖然多,但他們從千裡之外來,糧草肯定跟不上。咱們隻要堅守不出,斷了他們的糧道,用不了多久,他們就會不戰自潰。”
於是,班超下令堅守城池,不準出戰。大月氏軍隊攻打了幾天,都沒能攻破城池,糧草也漸漸少了。班超早就派了人在大月氏軍隊的糧道上埋伏,等大月氏的運糧隊一來,就把糧草搶了過來,還殺了不少運糧的士兵。
副王謝見糧草被劫,慌了神——沒了糧草,七萬大軍怎麼打仗?想撤軍又怕班超追擊,想求和又拉不下臉。班超知道大月氏已經沒了鬥誌,就派人去勸謝投降。謝沒辦法,隻好派人向班超求和,請求班超放他們回國。班超答應了,大月氏軍隊就這樣狼狽地回去了。經此一戰,大月氏再也不敢得罪漢朝,反而每年都派人來漢朝進貢。
到了永元六年,也就是公元94年,班超已經在西域待了二十一年,朝廷任命他為西域都護,掌管西域各國的事務。當時還有焉耆、危須、尉犁三個國家沒有歸附漢朝,這三個國家之前還殺過漢朝的使者,和匈奴關係密切。班超決定徹底平定這三個國家,統一西域。
他召集了龜茲、鄯善等八國的軍隊,一共幾萬人,討伐焉耆。班超先派人去見焉耆王廣,勸他歸附,說:“我這次來,是想安撫你們,要是你們願意歸附,就趕緊來見我,我會賞賜你們;要是你們不願意,就等著軍隊來攻打吧。”
焉耆王廣害怕班超的軍隊,就帶著大臣來見班超。班超設宴招待他們,在宴會上,班超責問焉耆王廣之前殺漢朝使者的事,然後喝令手下把廣和他的大臣都綁起來,押到之前漢朝使者被殺的地方,殺了他們,用來祭奠漢朝的使者。
然後,班超率軍攻打焉耆的城池,殺了五千多個反抗的人,俘虜了一萬多人,還繳獲了很多財物。他立了一個親漢朝的焉耆人為王,安撫焉耆的百姓。危須、尉犁兩國見焉耆被平定,趕緊來歸附班超。
至此,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都歸附了漢朝,絲綢之路重新暢通,漢朝的號令在西域通行無阻。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,從一個抄書的文人,變成了西域的守護神。
到了永元十二年,也就是公元100年,他已經七十歲了。常年的風沙和征戰,讓他的身體越來越差,眼睛花了,耳朵也有點聾了,最想念的,就是家鄉的親人。
他上書漢和帝,請求回國,奏疏裡寫著:“臣不敢望到酒泉郡,但願生入玉門關。”意思是說,他不敢指望能回到酒泉,隻要能活著進入玉門關,回到漢朝的境內,就心滿意足了。
和帝看了班超的奏疏,很感動——一個七十歲的老人,為了國家在西域堅守了三十一年,現在隻想回家,怎麼能不答應呢?於是,和帝下詔讓班超回國。
永元十四年,也就是公元102年,班超終於回到了洛陽。和帝親自設宴招待他,任命他為射聲校尉。可班超的身體已經不行了,回到洛陽沒幾個月,就病逝了,享年七十一歲。
《後漢書》裡說他“在西域三十一年,西域五十餘國悉皆內屬”,這是對他最大的肯定。他投筆從戎,憑著自己的英勇和謀略,在萬裡之外的西域,以少勝多,恩威並施,平定了五十多個國家,讓漢朝重新控製了西域,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,為國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勳。他被譽為“西域守護神”,真是當之無愧!
班超死後,他的兒子班勇繼承了他的事業。班勇從小就跟著父親在西域長大,熟悉西域的情況。後來匈奴又想控製西域,漢朝派班勇出使西域,班勇像他父親一樣,平定了西域的叛亂,延續了漢朝對西域的管轄。
班超父子兩代人,都為保衛漢朝的邊疆、經營西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這樣的英雄,這樣的家族,在曆史上也是不多見的。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