丈八蛇矛震九州,虎臣挺戟鎮危秋。
長阪一聲驚漢祚,巴郡千騎定蜀丘。
義釋嚴顏彰雅量,力摧張合顯智謀。
惜功未成身先殞,空餘英氣照江流。
話說東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),黃巾起義爆發,天下大亂。青州、徐州、幽州、冀州等地,幾十萬頭戴黃巾的流民拿著武器四處劫掠,郡縣被攻破,百姓流離失所。而在涿郡城裡,有一家酒館卻天天人滿為患,這家酒館的老板叫張飛,字翼德,本是涿郡本地的屠戶,家裡有些產業,而且身高八尺多,生得豹頭環眼、燕頷虎須,說話聲音像打雷,走起路來氣勢如奔馬。他雖然乾著殺豬賣肉的營生,卻胸懷大誌,看到黃巾作亂,經常對客人歎氣:“大丈夫就該拿上三尺長劍,平定天下的戰亂,讓百姓安居樂業,怎麼能困在集市裡,天天和豬羊打交道!”
這天張飛正準備關店,卻見一個戴青頭巾的漢子站在台階前。這人身高七尺五寸,兩耳垂肩、雙手過膝,臉色像玉一樣溫潤,眉宇間帶著憂國憂民的神色,正對著牆上的招兵榜文不停歎氣。張飛見這人氣質不一般,上前拱手問道:“您不是本地人吧?看著榜文歎氣,難道是有報國的心,卻沒找到誌同道合的人?”
這漢子正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劉備,字玄德。因為家道中落,他流落到涿郡,看到黃巾軍勢力浩大,朝廷軍隊軟弱,雖然有報國的誌向,卻沒什麼門路。兩人聊了一會兒,劉備覺得張飛說話直爽、豪氣衝天,張飛敬佩劉備仁厚寬容、有遠大誌向,當即就把他帶到後堂,擺酒招待。
酒喝到一半,忽然聽到店外傳來馬蹄聲,一個人推著一輛小車,到店門口停下,走進來坐下,喊酒保:“快打酒來,我還要趕去城裡參軍!”張飛抬眼一看,這人身高九尺,胡子有二尺長,臉像熟透的紅棗,嘴唇紅得像塗了脂粉,丹鳳眼、臥蠶眉,相貌堂堂、威風凜凜。張飛向來愛惜人才,見這人儀表不凡,就邀請他一起入座。問了才知道,這人是河東解良人,叫關羽,字雲長,因為殺了當地的惡霸,在江湖上逃難了五六年,現在聽說涿郡招兵,特意來投奔。
三人坐定後,劉備說起天下大亂、百姓受苦,自己想招兵討伐黃巾軍,卻苦於沒人幫忙。關羽慷慨地說:“我雖然沒什麼本事,願意和您一起去,共同誅殺黃巾賊,讓天下安定!”張飛聽了,一拍桌子站起來:“我家裡有不少錢,願意全拿出來招募鄉勇,和你們倆一起乾一番大事,怎麼樣?”劉備、關羽又驚又喜,三人意氣相投,於是第二天在張飛莊後的桃園裡,準備了烏牛白馬,祭拜天地,結為兄弟。
他們發誓:“劉備、關羽、張飛,雖然不同姓,但既然結為兄弟,就同心協力,共赴國難。上為國家效力,下為百姓謀安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。天地神明,都來見證我們的真心。如果違背道義、忘記恩情,讓天地人都來懲罰!”發誓之後,劉備做大哥,關羽做二哥,張飛做三弟。
接下來幾天,張飛拿出全部家產,招募了三百多個鄉勇。又請工匠打造兵器:劉備做了一把雙股劍,關羽做了一把青龍偃月刀,重八十二斤,張飛則打造了丈八蛇矛——矛杆長一丈,矛尖長八寸,全用镔鐵打造,鋒利無比。一切準備就緒,三人帶著鄉勇去投奔涿郡太守。太守見他們勇武,又有鄉勇相助,就命令他們領兵討伐黃巾軍。
第一戰是涿郡附近的大興山,黃巾軍將領程遠誌帶著五萬人馬來進攻。劉備讓關羽、張飛各領一千人,分左右兩路,自己帶中路軍。敵軍一到,程遠誌派副將鄧茂出戰,張飛挺矛上馬,直衝鄧茂。兩馬相遇,沒幾個回合,張飛一矛就把鄧茂刺死在馬下。程遠誌大怒,親自帶兵衝過來,關羽揮舞青龍刀,騎馬直衝敵陣,刀光閃過,黃巾軍士兵紛紛倒地。張飛緊跟在後麵,丈八蛇矛像蛟龍出海,左挑右刺,所到之處,黃巾軍嚇得紛紛逃跑。劉備率領中路軍趁機追擊,五萬黃巾軍很快就潰散了,大興山之戰大獲全勝。
這一戰之後,張飛的名字開始傳開。當時的人都說:“涿郡的張翼德,勇冠三軍!”但張飛心裡清楚,亂世裡隻靠勇猛站不住腳,於是經常向劉備請教用兵的方法,向關羽學習戰場經驗。雖然他性格像烈火一樣急躁,卻漸漸養成了治軍嚴謹的習慣——隻要是他帶領的士兵,進退都有章法,人數雖少卻很精銳,每次打仗都搶在前麵。
建安十三年208年),曹操打敗袁紹、平定烏桓,統一了北方,接著率領二十萬大軍,對外號稱一百萬,向南征討荊州。當時荊州牧劉表剛去世,他的小兒子劉琮不戰而降,劉備勢力單薄,隻能放棄新野,帶著百姓往南撤退。走到當陽道時,曹操大軍日夜趕路,追了上來,劉備的軍隊大亂,妻兒失散,他隻帶著張飛、趙雲等幾十個人衝了出來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混亂中,趙雲發現甘夫人、糜夫人和阿鬥走散了,就獨自騎馬返回,衝進曹軍陣中,想找回主母和幼主。劉備逃到長阪橋,回頭一看,後麵塵土漫天,曹軍的旗幟隱約能看到,而身邊隻剩下二十多個騎兵,心裡急得不行。張飛見狀,勒住馬、挺著矛,對劉備說:“大哥彆擔心!我願意守住這座橋,擋住曹軍,您趕緊去江夏,和公子劉琦會合!”
劉備知道張飛勇猛,但還是擔心:“曹軍勢力太大,不下一百萬人,三弟你隻有二十多個人,怎麼擋得住?”張飛說:“大哥放心!我自有辦法。”說完,他讓那二十多個騎兵都砍下樹枝,綁在馬尾巴上,在橋後麵的樹林裡來回跑,揚起漫天塵土,假裝是伏兵。自己則橫握丈八蛇矛,騎馬站在長阪橋中間,睜圓雙眼,豎著虎須,等著曹軍來。
沒過多久,曹軍先鋒許褚帶著五千騎兵趕到橋前,看到張飛一個人站在橋上,橋後麵的樹林裡塵土漫天,不知道有多少兵馬,都不敢上前。許褚勒住馬,回去向曹操報告,曹操聽說後,親自帶著眾將趕來查看。
曹操騎馬站在土坡上,遠遠望著長阪橋,見張飛豹頭環眼,手裡拿著丈八蛇矛,威風凜凜,橋後麵塵土遮天蔽日,心裡暗暗琢磨:“劉備一向有計謀,這次恐怕是設了伏兵。”正猶豫的時候,張飛已經看到曹操,大聲吼道:“我是燕人張翼德!誰敢和我決一死戰?”
聲音像打雷一樣,曹軍士兵聽了,嚇得腿都發抖。曹操身邊有個將領叫夏侯傑,平時就膽小,聽到張飛的吼聲,嚇得肝膽都要裂了,從馬上摔下來,當場就斷了氣。曹操看到這情景,又想起之前郭嘉、程昱說過“關羽、張飛都是能敵萬人的猛將,不能輕敵”,心裡更害怕了,趕緊調轉馬頭,對眾將說:“張翼德聲音能震天地,恐怕真有伏兵,快撤退!”
曹軍將領本來就忌憚張飛的勇猛,又見曹操要退,紛紛調轉馬頭,爭著逃跑,甚至互相踩踏,死了不少人。張飛站在橋上,見曹軍退走,也不追趕,等曹軍走遠了,才讓二十多個騎兵拆了長阪橋,然後帶兵去江夏投奔劉備。
後來劉備見到張飛,問他怎麼退敵的,張飛笑著說:“我靠一聲吼,就嚇退了曹操的百萬大軍!”劉備歎道:“三弟的勇猛,從古到今都少見!但拆橋這件事,恐怕會讓曹操知道我們沒有伏兵,回頭再追上來。”張飛聽了,也覺得考慮不周,就請劉備趕緊去江夏,加固城防。
後來讀曆史的人,大多隻稱讚張飛在長阪坡的勇猛,卻很少有人知道,這一戰不隻是靠勇猛——讓二十個騎兵揚塵裝伏兵,是“智”;拆橋阻擋敵軍,是“斷”;大聲喝退敵人,是“威”。張飛很清楚,曹軍雖然人多,卻生性多疑,隻要擺出強硬的姿態,再加上疑兵,一定能震懾住他們。這一戰之後,“燕人張翼德”的名字傳遍天下,曹軍將士聽到這個名字,沒有不害怕的。
建安十六年211年),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去迎接劉備入川,想借劉備的力量抵禦張魯。劉備入川後,把軍隊駐紮在葭萌關,後來因為和劉璋反目,就命令諸葛亮、張飛、趙雲等人帶兵入川支援,自己則領兵攻打雒城。
張飛奉命率領一萬精兵,從陸路入川,途經巴郡。巴郡太守嚴顏是蜀地的老將,一向以忠義聞名,看到劉備入川是為了奪取益州,就堅守城池,不投降。張飛帶兵到巴郡城下,讓士兵叫陣,嚴顏登上城樓觀望,見張飛的軍隊陣容整齊,心裡暗暗稱讚,但還是命令士兵射箭,不讓張飛靠近。
張飛連續攻打了幾天,巴郡城牆又高、護城河又深,嚴顏防守得很嚴密,始終攻不下來。張飛性子急,每天在城下大罵,嚴顏卻不為所動,隻讓士兵堅守。張飛見硬攻沒用,回到營中,苦苦思索破敵的辦法。晚上,張飛巡查軍營,見士兵們因為久攻不下都有些懈怠,就召集眾將商議:“嚴顏這老東西,死守著不出來,如果拖得太久,恐怕會耽誤主公的大事。你們有什麼好辦法?”
一個副將說:“巴郡城後麵有一條小路,可以繞到城下,但路很險峻,恐怕有埋伏。”張飛聽了,心裡有了主意,就傳令:“明天五更做飯,天亮就拔營,全軍繞著城池走,從後路進兵,誰要是拖延,就斬了誰!”又命令一個將領帶三百人,在城下呐喊,假裝攻城,等大部隊走遠了,再悄悄撤退。
嚴顏在城裡,聽說張飛要從後路進兵,心裡暗暗高興:“我早就派人探過了,後路的小路很險峻,如果在那裡埋伏,一定能活捉張飛!”於是他召集三千精兵,在三更時分悄悄打開城門,去小路埋伏。等到天亮,果然看到張飛軍隊的前鋒押著糧草,慢慢走過來,嚴顏大喜,一聲令下,伏兵衝了出來,想搶糧草。
沒想到,那個押糧的將領並不是張飛,隻是個偏將。嚴顏正想帶兵廝殺,忽然聽到身後喊聲大起,一隊兵馬殺了過來,帶頭的正是張飛,手裡拿著丈八蛇矛,怒吼道:“老東西彆跑!我在這裡等你好久了!”嚴顏大驚,趕緊帶兵迎戰,卻被張飛的軍隊衝散。嚴顏騎馬想逃,張飛追上來,一把揪住他的鎧甲帶子,把他活捉了,帶回營中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