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末烽煙卷地來,廬江周郎起雄才。
赤壁火燃曹艦破,南郡弓鳴敵膽摧。
雅量高致傳吳會,英年早逝令人哀。
千秋誰解江東意,不負孫郎霸業開。
話說建安三年秋天,廬江郡舒縣的周府宅外,一匹快馬衝破清晨的薄霧,直奔大門。門吏見騎士盔甲上沾著塵土,懷裡緊緊抱著一卷竹簡,連忙上前迎接:“您是從壽春來的吧?”騎士喘著氣點頭,立刻遞過竹簡:“這是孫策公子的親筆信,急著交給周郎!”
府內正廳裡,一位年輕人剛結束晨練。他穿一身玄色緊身軍裝,勾勒出挺拔的身形,額頭還沾著細汗,這人就是周瑜,此時二十三歲,是廬江周氏的嫡長子。周氏是江東名門,從他高祖父周榮在漢朝做尚書令開始,家族世代傳承書香;但周瑜從小偏愛讀兵書、練武藝,是個文武雙全的俊傑。
展開竹簡,孫策的字跡躍然紙上:“公瑾兄,我已經離開袁術,率領軍隊東渡長江,現在到了曆陽,希望你儘快來幫我,咱們一起平定江東!”周瑜讀完,雙眼如星火閃耀。他和孫策早在十多年前就認識——當時孫策的父親孫堅任廬江太守,兩家是鄰居,兩人同歲,從小一起讀書、一起騎馬射箭。孫策曾拍著他的肩膀說:“公瑾,將來我要是起兵立業,一定讓你當我的左膀右臂!”如今這句話,終於要成真了。
當天夜裡,周瑜就召集家人和仆人,把家裡的財物分成兩半:一半留給族人,叮囑他們守好祖業;另一半裝上車,再加上自己招募的三百名鄉勇,連夜趕往曆陽。走到半路,天剛亮,周瑜勒住馬遠望,看見曆陽方向塵土飛揚,還隱約能聽到戰鼓的聲音——那是孫策正在和當地賊寇作戰,她立刻下令:“加速行軍,繞到賊寇後方,敲鼓造勢!”
等周瑜的隊伍趕到曆陽城外,果然看到孫策的軍隊正和賊寇僵持:賊寇靠著地形優勢,在高處射箭,孫策的前鋒攻了好幾次都沒成功。周瑜馬上讓人把旌旗插滿附近的山頭,又把三百鄉勇分成十隊,輪流敲鼓呐喊。一時間,山裡鼓聲震天,聽起來像有千軍萬馬。賊寇本就是臨時拚湊的隊伍,見後方好像有大軍來支援,頓時亂了陣腳。孫策在陣前看到周瑜的旗號,高興得大喊,立刻揮舞長矛下令:“衝鋒!”
前後夾擊之下,賊寇很快潰散。孫策拍馬跑到周瑜麵前,兩人握手大笑。孫策說:“兄長果然沒辜負我!要是沒有你趕來支援,這仗還不知道要打多久!”周瑜笑著回答:“伯符你本身就勇猛,這仗本來就能贏,我不過是幫了點小忙。”
之後幾個月,周瑜跟著孫策征戰江東:打曲阿時,他獻“聲東擊西”的計策,假裝攻東門吸引賊寇主力,自己卻帶精兵偷襲北門,一下子就攻破了城池;取吳郡時,他預判敵軍會棄城逃往會稽,提前在必經之路設下埋伏,活捉了吳郡太守許貢手下的大將;平定丹楊時,他又勸孫策“招撫山越部族,用恩德收服人心”,避免濫殺,為江東贏得了百姓的支持。每一場仗,周瑜不隻是帶兵衝鋒,更能用戰略眼光統籌全局。孫策越來越信任他,常對身邊人說:“公瑾的謀略,比我強十倍!”
建安五年,孫策遇刺身亡。臨終前,他把孫權叫到床邊,指著周瑜和張昭說:“國內的事拿不定主意,就問張昭;國外的事拿不定主意,就問周瑜。”當時孫權才十九歲,江東各郡雖然平定了,但還有豪強不服,曹操又在北方虎視眈眈,局勢特彆危險。周瑜聽說孫策去世的消息,連夜從巴丘趕回吳郡,趴在孫策的靈前哭完,馬上握著劍站在孫權身邊,對大臣們說:“孫討逆生前把江東托付給討虜,各位大人應該同心輔佐,誰敢有二心,我周瑜一定殺了他!”
這番話擲地有聲。大臣們見周瑜態度堅決,又想起他和孫策的交情、之前的戰功,紛紛跪下行禮,尊稱孫權為“明府”。孫權握著周瑜的手,眼淚直流:“公瑾兄,江東的安危,全靠你了!”周瑜躬身回答:“我一定儘全力保住江東,完成討逆沒做完的事業!”
這一年,周瑜二十五歲,臨危受命成了江東最可靠的支柱。
建安十三年七月,北方傳來消息:曹操已經平定袁紹的殘餘勢力,又征服了烏桓,統一了北方,接著就率領大軍南下,直逼荊州。消息傳到柴桑今江西九江),孫權召集大臣開會,大堂裡的氣氛緊張壓抑。
沒過半個月,更壞的消息傳來:荊州牧劉表病死,他的小兒子劉琮在蔡瑁、張允等世家大族的逼迫下,獻出整個荊州向曹操投降。曹操沒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荊州,還收編了劉表的幾千艘戰船,兵力一下子增加到二十多萬史書實際記載約十五六萬)。他接著沿長江東下,號稱有“八十萬大軍”,揚言要“渡過長江,踏平江東”。
這時候,劉備已經從樊城南逃,在長阪坡被曹軍打敗,隻剩下幾千殘兵,退守夏口今湖北武漢)。他派諸葛亮出使江東,請求和孫權聯合抗曹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柴桑的議事大堂裡,張昭說道:“曹操挾持天子號令諸侯,現在又得到了荊州,兵多將廣,戰船無數。江東要是和他對抗,就像拿雞蛋碰石頭。不如派人去投降,還能保住江東百姓,主公也能封官封侯。”話剛說完,秦鬆、顧雍等文官紛紛附和,都說“投降能保平安,對抗肯定危險”。
孫權坐在主位上,臉色越來越難看。他看向堂下,發現武將們雖然不甘心,卻都沉默著——江東的水軍雖然強,但隻有三萬多人,和曹操的兵力差太遠,沒人敢保證一定能贏。
就在這時候,周瑜從鄱陽今江西鄱陽)趕回柴桑。他剛走進大堂,就聽到“投降”的論調,立刻高聲說道:“各位大人說的話不對!曹操雖然聲勢浩大,卻有三個無法取勝的理由!”
大臣們都轉頭看過去,隻見周瑜身穿盔甲,目光像閃電一樣銳利,大步走到堂中。孫權趕緊站起來:“公瑾,你詳細說說!”
周瑜拱手回答:“第一,曹操雖然統一了北方,但馬超、韓遂還在關西今陝西、甘肅一帶),是他的後患,這是‘腹背受敵’的隱患;第二,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,不熟悉水戰,現在卻放棄騎馬改坐船,和我們江東的水軍對抗,這是‘用自己的短處對付彆人的長處’;第三,現在是深秋,曹軍長途奔襲,糧草不夠,而且他們不適應南方的水土,肯定會生病,這是‘天時不利’的困境。這三個問題同時存在,曹操看起來強大,其實是外強中乾!”
他停頓了一下,目光掃過主張投降的大臣,語氣更堅定了:“我們江東從討逆起兵以來,打了好幾年仗,已經占據了六個郡,士兵精銳、糧草充足,水軍更是天下無敵。主公要是讓我當統帥,我願意帶三萬精兵進駐夏口,和劉備聯合,一定能打敗曹操!”
張昭連忙反駁:“公瑾,曹操已經得到了荊州的水軍,戰船數量比我們多得多,你有把握必勝嗎?”周瑜冷笑一聲:“荊州的水軍雖然多,但都是剛投降曹操的,軍心不穩;蔡瑁、張允雖然懂水戰,卻和曹操麵和心不和。我們江東的水軍都是打了無數仗的老兵,上下一條心,又怎麼會必敗呢?”
孫權聽還是有顧慮:“公瑾,三萬兵力是不是太少了?”周瑜說:“主公放心,兵不在多而在精。我手下有黃蓋、程普、韓當等老將,都能打仗;再加上劉備手下關羽、張飛,都是勇猛的大將,一定能一仗打敗曹操。要是主公還有顧慮,我願意立軍令狀:要是不能破曹,我甘願受軍法處置!”
見周瑜胸有成竹,分析得有條有理,孫權終於下定決心。他猛地拔出佩劍,砍斷桌角,厲聲說:“誰敢再提投降曹操,就像這桌角一樣!”大堂裡,主張投降的大臣都不敢說話了,武將們則精神一振,紛紛請求出戰。
當天,孫權任命周瑜為左都督,程普為右都督,率領三萬水軍沿長江逆流而上,進駐夏口,和劉備的軍隊會師。臨走前,孫權親自送到江邊,握著周瑜的手說:“公瑾,江東的安危全靠你了。要是需要援軍,我一定親自帶大軍來支援!”周瑜躬身行禮:“主公放心,我這次去,一定把曹操的大軍趕回北方!”
戰船起航,順著長江而下。周瑜站在船頭,望著滔滔江水,眉頭卻沒完全舒展。他知道,曹操雖然有三個隱患,卻是天下最強的諸侯,這一仗絕不容易,怎麼才能打敗曹軍,還得仔細謀劃。
這時候,諸葛亮已經從夏口趕來,登上了周瑜的戰船。兩人見麵,諸葛亮笑著說:“周都督,我聽說您立下必勝的軍令狀,一定是胸有成竹了吧??”周瑜也笑著說:“不敢說胸有成竹,隻是有了一些謀劃,不知先生針對此戰有何高見呢?”
諸葛亮說:“曹軍的戰船雖然多,但大多是荊州剛投降的船,士兵不熟悉水戰,肯定不敢分散停泊。要是能引誘他們把戰船連起來,再用裝滿火的船進攻,一定能成功。”周瑜聽完,拍手大笑:“先生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!隻是怎麼引誘曹操連船,還需要一個計策。”
周瑜的大軍進駐夏口後,和劉備的軍隊合兵一處,總共約五萬多人,進駐赤壁今湖北赤壁市),和曹軍隔江對峙。
曹操的大軍駐紮在烏林今湖北洪湖市),剛到江南,果然像周瑜預料的那樣,北方士兵不適應水土,很多人得了痢疾,士氣越來越低。曹操著急了,下令讓蔡瑁、張允抓緊訓練水軍,準備儘快渡江作戰。
周瑜每天站在船頭,觀察曹軍的水寨。他看到曹軍的戰船分兩隊:一隊是荊州投降軍隊的戰船,大多是大型樓船,停在外側;一隊是曹操帶來的北方戰船,大多是小型快船,停在內側。蔡瑁、張允為了方便訓練,居然用鐵索把部分戰船連起來,讓戰船更平穩,方便北方士兵站立。
周瑜看到這情景,心裡暗暗高興:“曹操果然不懂水戰!戰船連起來,雖然穩卻不靈活,要是用火攻,一定能燒光他們的船!”但他也清楚,曹軍的水寨守衛嚴密,要是直接派火船進攻,肯定會被曹軍發現,很難成功。必須有人能混入曹營,假裝投降獻船,才能靠近水寨,實施火攻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當天晚上,周瑜召集將領們開會,說起詐降的計策,大家都沉默了——曹操疑心重,普通的詐降恐怕騙不了他。這時候,老將黃蓋站起來說:“都督,我願意去曹營詐降!”
周瑜看著黃蓋,眼裡滿是敬重。黃蓋已經快六十歲了,卻還是勇猛過人,是江東資曆最深的老將之一。他沉吟著說:“公覆啊,曹操疑心重,隻送投降信肯定不行。得用一個計策,讓他相信你是因為不滿我才投降的。”黃蓋說:“都督隻要有妙計,我萬死不辭!”
周瑜咬了咬牙,說:“得用苦肉計——明天你當眾頂撞我,我用軍法打你,讓你受重傷。你再趁機送投降信,曹操肯定會信。”這話一出,將領們都驚呆了,程普趕緊說:“公瑾,公覆是江東的老將,怎麼能受這種重刑?”黃蓋卻大笑:“程將軍放心,為了打敗曹操,這不算什麼!”
第二天,周瑜升帳開會,故意提出“和曹軍正麵決戰”的想法。黃蓋立刻反駁:“都督,曹軍勢力太大,正麵決戰肯定會輸!不如暫時避開他們的鋒芒,等他們糧草用完再進攻。”周瑜假裝生氣:“黃蓋!你竟敢動搖軍心!”黃蓋也裝出憤怒的樣子:“你小子才二十多歲,懂什麼兵法!要是江東毀在你手裡,你有臉見討逆嗎!”
周瑜拍著桌子站起來,喝令手下:“把黃蓋拖下去,打五十軍棍!”左右的士兵上前,把黃蓋按在地上,舉起木棒就打。黃蓋年紀大了,沒打幾棍,背上就皮開肉綻,鮮血直流。程普等將領趕緊上前求情:“都督,公覆是老將,求您饒他一次!”周瑜厲聲說:“誰敢求情,就和黃蓋一起受罰!”
打到第三十棍,周瑜才“怒氣衝衝”地下令停手,斥責道:“黃蓋,要是再敢頂撞我,我定斬不饒!”說完,甩著袖子走了。黃蓋被人扶起來,氣息奄奄,卻對將領們說:“周瑜這小子,嫉妒有才能的人,我一定要投降曹操,報這頓打之仇!”
當天晚上,黃蓋派心腹闞澤帶著投降信,坐小船偷偷渡過長江,前往曹營。曹操看到投降信,果然疑心,問闞澤:“黃蓋為什麼要投降我?”闞澤說:“周瑜小子剛愎自用,打了黃公覆一頓,黃公覆心寒了,願意帶著部下投降丞相,一起打敗江東。要是丞相不信,等以後黃公覆帶戰船來投降時,船上會插青牙旗當記號。”
曹操還是不放心,又派人去江東打探,得知黃蓋確實被周瑜打了,還臥病在床,心裡才漸漸相信。他對闞澤說:“要是黃蓋真心投降,我一定封他為列侯。”闞澤謝過曹操,連夜返回江東,向黃蓋、周瑜複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