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瑜知道曹操信了,心裡很高興,卻還有一個顧慮:火攻需要東南風——當時正是深秋,大多刮西北風,要是沒有東南風,火船不僅燒不到曹軍,反而會燒到自己。他每天站在船頭,望著江麵,眉頭緊鎖,心裡暗暗祈禱:“上天要是保佑江東,就賜一場東南風吧!”
諸葛亮見周瑜憂心忡忡,笑著說:“都督不用著急,我懂天文地理,能借到三天東南風,幫您破曹。”周瑜雖然不信“呼風喚雨”,但知道諸葛亮精通天文,或許真有辦法,就請他在南屏山搭起祭壇,準備“借風”。
果然,到了約定火攻的那天,三更時分,江麵上突然刮起東南風,風力越來越大,吹得戰船的旗幟嘩嘩作響。周瑜站在船頭,感受著迎麵而來的東南風,眼裡閃著精光,立刻下令:“黃蓋率領二十艘火船,裝滿硫磺、硝石、乾柴,外麵用青布蓋好,插青牙旗,向曹營進發;程普帶大軍跟在後麵,等火起後進攻;韓當、周泰各帶一隊戰船,分彆攔截曹軍的左右兩翼!”
黃蓋領命,帶著二十艘火船,借著東南風,快速向曹營駛去。曹軍的哨兵看到有戰船駛來,船上插著青牙旗,以為是黃蓋來投降,沒阻攔,還趕緊報告曹操。曹操很高興,親自走出營帳,站在船頭,等著黃蓋來投降。
等火船開到離曹營水寨不到二裡地時,黃蓋大喊一聲:“點火!”二十艘火船上的士兵立刻點燃乾柴,然後跳上小船,劃著返回自己的陣營。火船借著東南風,像離弦的箭一樣衝向曹軍水寨。
曹操看到火船衝過來,才知道上當,大喊:“不好!是火攻!快把鐵索砍斷!”但已經晚了——曹軍的戰船大多用鐵索連在一起,沒法移動,火船一撞就著,火焰瞬間蔓延開來,濃煙滾滾,把半邊江麵都染紅了。
曹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,不會遊泳,看到戰船著火,紛紛跳江逃生,不是被淹死就是被燒死,慘叫聲不斷。周瑜帶著大軍跟在後麵進攻,江東的水軍像老虎衝進羊群一樣,殺了無數曹軍。曹操見大勢已去,隻好帶著殘兵從陸路逃往華容道,一路上丟盔棄甲,狼狽不堪。
赤壁之戰,周瑜用三萬精兵打敗了曹操的二十多萬大軍,燒毀曹軍戰船幾千艘,殺了、俘虜了幾萬曹軍,徹底粉碎了曹操統一江南的計劃。這一戰,也成了中國曆史上“以少勝多”的經典戰役,周瑜的名字從此傳遍天下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赤壁之戰後,曹操退回北方,留下大將曹仁、徐晃駐守南郡今湖北荊州),派樂進駐守襄陽,想保住荊州北部,等機會再打江東。周瑜知道,南郡是荊州的戰略要地,不奪取南郡,就會威脅江東諸郡的安全,立刻率領大軍北上,圍攻南郡。
南郡的城牆又高又厚,護城河也深,曹仁還是曹操手下的名將,勇猛善戰。他知道周瑜要來進攻,早就做好了準備:下令士兵加固城牆、囤積糧草,還在城外設了好幾座營寨,互相支援。
周瑜的大軍到了南郡城下,看到城防堅固,對程普說:“曹仁堅守不出,要是強行攻城,肯定會傷亡慘重。得先攻破他城外的營寨,切斷他的外援,再把他包圍起來。”程普點頭同意。
第二天,周瑜派韓當進攻城外的西營,曹仁果然帶兵來支援。韓當邊打邊退,把曹仁引到伏擊圈。周瑜早就帶著精兵埋伏在兩邊的山穀裡,等曹仁進入伏擊圈,立刻下令:“放箭!”一時間,箭像下雨一樣射下來,曹軍大亂。周瑜帶著軍隊從山穀裡衝出來,和韓當一起夾擊曹仁。
曹仁雖然勇猛,但擋不住江東軍隊的兩麵夾擊,隻好帶兵突圍,退回南郡城內。這一戰,江東軍殺了一千多曹軍,占領了西營。但周瑜沒趁機攻城,而是下令把南郡團團圍住,切斷了糧草運輸的通道。
曹仁知道“長期堅守肯定會失敗”,就想了個計策:派徐晃帶一支精兵,偷偷出城,繞到周瑜大軍的後方,想偷襲江東軍的糧道。周瑜早就預判到曹仁會這麼做,提前派周泰帶一隊戰船駐守在長江岸邊,監視曹軍的動向。
徐晃帶著軍隊走到長江岸邊,剛要渡河,就被周泰發現了。周泰帶著軍隊殺出來,徐晃沒防備,被打得大敗,隻好退回南郡。曹仁見偷襲不成,心裡更著急了,但還是堅守不出。
雙方僵持了一個多月,周瑜見南郡城裡的糧草快用完了,決定發起總攻。他親自督戰,下令士兵架起雲梯,猛攻南郡的城牆。曹仁親自登上城牆防守,手裡握著大刀,殺了好幾個江東士兵,高聲喊道:“曹子孝在這裡,誰敢攻城!”
周瑜在城下看到曹仁勇猛,心裡暗暗稱讚,但還是下令:“弓箭手,射箭!”江東軍的弓箭手一起射箭,箭雨射向城上。曹仁趕緊躲到城牆的矮牆後麵,但還是有不少曹軍士兵中箭倒下。
就在這時候,城上有個曹軍將領瞄準周瑜,一箭射了過來。周瑜正專注地指揮攻城,沒防備,箭正好射中他的右肋,鮮血瞬間浸透了戰袍。身邊的士兵大驚,趕緊把他扶起來,想把他送回中軍帳。周瑜卻推開士兵,咬著牙說:“沒事!攻城要緊!”
他忍著劇痛,繼續指揮士兵攻城。曹仁在城上看到周瑜中箭卻不退兵,心裡也生出一絲敬畏,但還是下令加強防守。江東軍見都督中箭還堅持指揮,士氣大振,攻城更猛了。
但周瑜的傷勢太重,最後還是支撐不住,昏迷過去。身邊的人隻好把他抬回中軍帳,請軍醫治療。軍醫檢查後說:“都督的箭傷很重,需要靜養幾個月,不能再帶兵打仗了。”
消息傳到城裡,曹仁很高興,認為江東軍沒了首領,立刻決定帶兵出城,偷襲江東的營寨。當天晚上,曹仁帶了五千精兵,偷偷打開城門,向江東的營寨摸去。
可他不知道,周瑜早就料到曹仁會趁機偷襲。他雖然臥病在床,但對軍務還是了如指掌,提前對程普說:“曹仁見我受傷,肯定會來偷襲,你可以在營寨外設伏阻擊。”
曹仁帶著軍隊摸到江東營寨外,看到營寨裡燈火昏暗,以為江東軍沒防備,立刻下令:“衝!”五千曹軍一下子衝了進去,卻發現營寨裡空無一人,隻有幾座空帳篷。曹仁心裡一驚,大喊:“不好!中計了!”
話音剛落,營寨外突然火光衝天,程普帶著大軍殺出來,大喊:“曹仁彆跑!”曹軍大亂,爭相逃命。曹仁拚命廝殺,才殺出一條血路,退回南郡城內,五千精兵隻剩下一千多人。
經過這一戰,曹仁的兵力大損,南郡城裡的糧草也沒了,士兵的士氣很低落。曹仁知道南郡守不住了,隻好在當天夜裡帶著殘兵突圍,逃往襄陽。
第二天早上,周瑜在病床上得知曹仁已經逃走、南郡被攻破的消息,立刻掙紮著起來,對身邊的人說:“快,扶我去南郡城!”身邊的人勸道:“都督傷勢還沒好,需要靜養。”周瑜說:“南郡是江東的屏障,我必須親自進城,安撫百姓、穩定軍心。”
在身邊人的攙扶下,周瑜登上了南郡的城牆,臉上露出了笑容。他對程普說:“南郡攻破了,江東再也不用怕北方的威脅了!”程普看著周瑜蒼白卻堅定的臉,心裡感歎:“公瑾真是江東第一名將啊!”
南郡之戰,周瑜雖然身受重傷,卻用出色的謀略和頑強的意誌打敗了曹仁,奪取了南郡,為江東鞏固了在荊州的地盤。這一戰之後,周瑜在江東的威望達到了頂峰,孫權親自派人來慰問,還封他為偏將軍,兼任南郡太守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奪取南郡後,周瑜並沒有放鬆警惕。他知道,劉備集團在赤壁之戰後,趁機奪取了荊州南部的武陵、長沙、桂陽、零陵四個郡,勢力越來越大,已經成了江東潛在的威脅。
有一天,周瑜給孫權上奏章,提出“軟禁劉備”的計策:“劉備是天下的梟雄,還有關羽、張飛這樣的猛將,時間長了肯定會成為江東的禍患。不如把劉備召到吳郡,用聯姻的名義把他軟禁起來,再拆分他的部下,讓他成不了事。”孫權看完奏章,心裡猶豫——他既擔心劉備成為後患,又怕軟禁劉備會引起天下諸侯的不滿,隻好回複周瑜:“這事得從長計議。”
周瑜見孫權沒采納,心裡雖然有顧慮,但沒放棄。他又提出“征討蜀地”的計劃:“曹操剛打敗仗,元氣還沒恢複;劉備雖然占據了荊州四個郡,但根基還不穩固。我願意和奮威將軍孫瑜一起率領大軍西征,奪取益州今四川),再和涼州的馬超聯合,一起夾擊曹操,這樣就能平定天下了。”
孫權見這個計劃雄心勃勃,立刻同意了,下令讓周瑜籌備征討蜀地的事宜。周瑜接到命令後,不顧箭傷還沒好,馬上開始準備:派人勘察從南郡到益州的路線、清點糧草、整編軍隊,忙得不可開交。
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),周瑜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,率領軍隊從南郡出發,前往吳郡,想向孫權彙報征討蜀地的計劃,然後就帶大軍西征。但是,走到巴丘今湖南嶽陽)時,周瑜的舊傷突然發作,胸口劇痛難忍,又昏迷了過去。
軍醫趕緊治療,卻沒什麼辦法——周瑜的箭傷本來就深入肺腑,之前又因為南郡之戰、籌備西征勞累過度,傷勢早就惡化了。當天晚上,周瑜從昏迷中醒來,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,就召來心腹將領,叮囑道:“我死之後,你們要輔佐主公,堅守江東,不要輕易征討蜀地。劉備雖然是盟友,但不能輕信,要時刻提防。”
接著,他又寫下遺書,派人送到吳郡,交給孫權。遺書上寫道:“我周瑜是個普通人,承蒙主公特彆看重,把心腹重任交給我,讓我統領軍隊,我的誌向是掃平天下,和主公一起成就大業。現在不幸中途去世,留下無儘遺憾。希望主公親近賢臣、遠離奸臣,願意聽彆人的意見,堅守江東,等待合適的時機。要是曹操再來進攻,可以任命魯肅為將領,他很有遠見,能保住江東。”
寫完遺書,周瑜望著窗外的長江,眼裡滿是遺憾。他想起和孫策相識的少年時光,想起赤壁之戰的火光,想起南郡城牆上的廝殺——他還有太多抱負沒實現,卻終究沒逃過命運的安排。
建安十五年十二月,周瑜在巴丘去世,年僅三十六歲。
消息傳到吳郡,孫權悲痛欲絕,親自到江邊迎接周瑜的靈柩,趴在靈前大哭:“公瑾,江東失去你,就像斷了一隻胳膊啊!”江東的百姓聽說周瑜去世的消息,也紛紛落淚——他們都知道,正是這位年輕的都督,在赤壁之戰中救了江東,讓他們免受戰火的苦難。
周瑜的靈柩被安葬在廬江舒縣,和他的父親周異葬在一起。孫權為了表彰周瑜的功績,追封他為平虜伯,還讓人在周瑜的墓前立碑,碑上刻著“江東柱石,周郎之墓”八個大字。
後來,陳壽在《三國誌》中評價周瑜:“周瑜、魯肅建獨斷之明,出眾人之表,實奇才也。”司馬光在《資治通鑒》中亦讚道:“周瑜之破曹操,非惟其智,亦其勇也——中箭仍能指揮若定,非勇將不能為也。”
千百年來,人們記住了赤壁之戰的火光,記住了南郡之戰的勇猛,記住了那位“長壯有姿貌”“曲有誤,周郎顧”的江東英魂。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