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章 吳下阿蒙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38章 吳下阿蒙(1 / 2)

漢末烽煙漫九州,吳門虎將起微流。

濡須揚威驚魏旅,白衣渡水取荊州。

刮目終知非吳下,千秋功過論未休。

莫道英雄無出處,呂蒙名字照春秋。

話說東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),汝南郡富陂縣今安徽阜南東南)一戶呂姓人家,誕下一子,取名呂蒙,字子明。此時的東漢,早已不複光武中興之盛,朝政被宦官與外戚交替把持,苛捐雜稅繁重,百姓苦不堪言。汝南地處中原腹地,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,天災人禍接踵而至,呂家本是薄有資產的農戶,卻在連年災荒中漸至破敗。

呂蒙三歲喪父,母親魏氏含辛茹苦將其撫養長大。幼時的呂蒙,雖未識多少文字,卻生得身材魁梧。鄰裡常歎:“此子骨相不凡,若遇明主,必成大器。”然亂世之中,生計尚且艱難,“成大器”不過是困頓中的期許。十歲那年,汝南又遭黃巾餘黨劫掠,村舍焚毀大半,魏氏牽著呂蒙,混在逃難的人群中,一路向南,投奔已嫁至江東的女兒——呂蒙的姐姐呂媼。

江風簌簌吹過逃難者的衣衫,腳下的路泥濘難行,呂蒙攥著母親枯瘦的手,看著沿途餓死的流民、倒斃的戰馬,小小的拳頭始終緊握著。“娘,日後我定要學好武藝,再也不讓人欺負我們。”他稚嫩的聲音在風中顫抖,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。魏氏聞言,淚落衣襟,隻能將他摟得更緊,口中喃喃:“好,好,我兒有誌氣。”

呂蒙的姐夫鄧當,當時已是孫策麾下的彆部司馬,統領數百士卒,在江東一帶征討山賊。見到妻弟與嶽母前來,鄧當將二人安置在營中偏院。營中將士多是粗獷武夫,見呂蒙年少,時常有人尋釁取笑。一日,幾個士卒故意將呂蒙的飯食打翻,戲謔道:“黃口小兒,不在家吃奶,來軍營湊什麼熱鬨?”

呂蒙猛地站起,雙目圓睜,伸手便抄起身邊的木杖。“爾等欺人太甚!”話音未落,木杖已朝著為首士卒的肩頭砸去。那士卒猝不及防,踉蹌倒地,其餘人見狀,紛紛抄起兵器圍上來。鏘鏘木杖與刀鞘相撞之聲,引來了鄧當。他見呂蒙雖年少,卻毫無懼色,以一敵眾仍占上風,心中暗奇,喝止了眾人後,對呂蒙道:“你既有膽氣,可願隨我從軍?”

呂蒙聞言,當即跪地:“願從姐夫麾下,效死力!”

鄧當讓他留在身邊,叮囑親兵多加照看。當日山賊突襲,簌簌草木間突然竄出數十人,手持利刃直撲中軍。鄧當麾下士卒一時慌亂,呂蒙卻已拔刀衝上前,與山賊短兵相接。鏘鏘刀光閃爍,他雖年少,卻身法靈活,一刀便砍中一賊的手臂。賊眾見這少年如此凶猛,竟一時怯了,鄧當趁機揮軍反擊,終將山賊擊潰。戰後,鄧當對呂蒙刮目相看,不再以孩童視之。

鄧當將呂蒙從軍之事告知孫策,孫策素來愛才,聽聞有如此年少勇猛之士,便召呂蒙前來相見。當時孫策剛平定江東數郡,意氣風發,見呂蒙雖衣衫樸素,卻身姿挺拔,應答時不卑不亢,心中大喜,對鄧當道:“此子有勇有膽,可留在我身邊聽用。”自此,呂蒙便從鄧當麾下轉至孫策帳前,任侍衛之職。

每日隨孫策處理軍務,呂蒙雖不識字,卻格外留心觀察孫策如何調兵遣將、如何與諸將議事。某次孫策與周瑜商議征討黃祖,呂蒙在旁侍立,聽二人談及黃祖水軍的布防,竟忍不住開口:“黃祖水軍雖多,卻船隻老舊,士卒訓練鬆懈。若以輕舟突襲其糧道,再以大軍正麵夾擊,必能破之。”

孫策聞言,側目看向呂蒙,笑道:“你小小年紀,竟也懂些兵法?”呂蒙躬身道:“皆是平日聽主公與周將軍議事,略窺一二,若有妄言,還望主公恕罪。”孫策卻不責怪,反而讚道:“你能舉一反三,實屬難得。日後若有戰事,可隨我出征,再立功勞。”

建安五年200年),孫策遇刺身亡,其弟孫權繼位。孫權年少,諸將多有疑慮,呂蒙卻率先上表效忠,言稱“願隨新主,共保江東”。孫權見呂蒙忠誠,又念及其勇名,便讓他統領原屬鄧當的部曲。

孫權繼位後,為整合軍力,打算將軍中兵力較少、威望不足的小將部曲合並,呂蒙的部曲也在其中。得知消息後,呂蒙心中焦急——他深知,部曲是將領的根基,一旦被合並,自己便再難有出頭之日。左右勸他:“主公之意已決,將軍不如順從,免得觸怒主公。”呂蒙卻搖頭:“若不設法保全,日後何以建功?”

他暗中籌謀,先是賒貸錢財,為麾下士卒趕製絳色軍服與綁腿,又每日親自督練士卒,從隊列、陣法到武藝,無一不教。訓練場上,士卒們噔噔的腳步聲整齊劃一,絳色軍服在陽光下格外醒目,呂蒙手持長槍,親自示範刺殺動作,汗水浸透衣衫也不顧。

幾日後,孫權親自檢閱各部,當行至呂蒙部曲前,隻見士卒們陣列整齊,精神抖擻,軍服鮮亮,與其他部曲的散亂形成鮮明對比。孫權不禁駐足,令呂蒙下令演練陣法,士卒們進退有序,動作嫻熟,全無往日的鬆散之態。孫權大喜,走上前撫著呂蒙的肩膀道:“子明,你竟將部曲訓練得如此之好!孤先前竟不知你有這般才能。”當即下令,不再合並呂蒙的部曲,反而增撥了兩百名士卒歸他統領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建安十三年208年),孫權為報父仇孫堅曾被黃祖部將射殺),決定再次征討黃祖。黃祖時任江夏太守,憑借江夏的險要地勢與水軍,多次抵禦孫權的進攻,成為江東的心腹之患。此次出征,孫權以周瑜為左都督,程普為右都督,呂蒙為前部先鋒。

黃祖得知孫權來攻,令部將陳就率領水軍扼守沔口,又在兩岸修築營寨,布下弓弩,意圖憑借水軍優勢阻擋吳軍。吳軍抵達沔口後,陳就率戰船出擊,船上士卒手持長矛,高聲呐喊,氣勢洶洶。呂蒙見狀,對麾下士卒道:“陳就乃黃祖心腹,若斬得陳就,黃祖軍必亂!”

說罷,呂蒙親自率領數十艘輕舟,冒著箭雨直衝陳就的戰船。江麵上,箭矢簌簌射來,呂蒙身披鎧甲,手持盾牌,指揮輕舟繞到陳就戰船側麵,然後縱身一躍,跳上敵船。“拿命來!”呂蒙大喝一聲,揮刀便向陳就砍去。陳就猝不及防,急忙舉矛格擋,鏘鏘一聲,矛杆被刀砍斷,呂蒙趁勢一腳將陳就踹倒,手起刀落,斬下其首級。

吳軍士卒見主將斬了陳就,士氣大振,紛紛呐喊著衝鋒。黃祖軍見陳就戰死,果然大亂,戰船四散奔逃。呂蒙率軍追擊,又攻破兩岸營寨,為吳軍主力打開了通路。孫權率領大軍隨後跟進,一舉攻克江夏,黃祖在逃亡途中被吳軍擒殺。

戰後論功,孫權對眾將道:“此次征討黃祖,能破敵製勝,全賴子明斬陳就之功!”當即升任呂蒙為橫野中郎將,賜錢千萬。呂蒙卻將賞賜儘數分給麾下士卒,道:“功勞是眾將士一起立下的,我豈能獨吞?”士卒們深受感動,對其更加擁戴。

建安十三年208年)冬,曹操率大軍南下,占領荊州後,順江而下,意圖一舉平定江東。孫權與劉備結盟,以周瑜為左都督,程普為右都督,率軍在赤壁抵禦曹軍。呂蒙作為周瑜麾下將領,參與了此次戰役。

曹軍多為北方人,不習水戰,又遭遇瘟疫,士氣低落。周瑜與諸葛亮定下火攻之計,卻苦於沒有機會接近曹軍戰船。呂蒙向周瑜獻策:“可派數艘小船,偽裝成糧船,趁夜靠近曹軍水寨,再點火燒船。我願率軍為先鋒,吸引曹軍注意力。”周瑜采納了呂蒙的建議,令黃蓋詐降,呂蒙則率領一部兵力,在曹軍水寨附近遊弋,製造進攻假象。

決戰之夜,江風獵獵,黃蓋率領十艘滿載薪草、膏油的小船,打著投降的旗號駛向曹軍水寨。曹軍將士以為黃蓋真的來降,紛紛出營觀看,毫無防備。此時,呂蒙率領的戰船突然向曹軍側翼發起進攻,鼓聲大作,喊殺聲震天。曹軍慌忙調兵抵禦,卻忽略了黃蓋的小船。

待黃蓋的小船靠近曹軍水寨,一聲令下,船上薪草儘數點燃,火船順著江風直衝曹軍戰船。曹軍戰船首尾相連,無法散開,瞬間陷入一片火海,火光映紅了江麵。呂蒙見狀,率軍趁勢衝鋒,與周瑜大軍夾擊曹軍。曹軍大亂,士兵爭相跳江逃生,溺死者不計其數。曹操見大勢已去,隻得率領殘部從華容道撤退。

赤壁之戰後,江東得以保全,呂蒙因功升任偏將軍,兼任尋陽令。此時的呂蒙,已從一名單純的勇將,逐漸成長為能夠運籌帷幄的將領。

赤壁之戰後,呂蒙因戰功卓著,被孫權委以重任,鎮守尋陽,抵禦荊州的關羽。此時的呂蒙,雖有勇有謀,卻因出身寒門,未曾讀過多少書,處理政務、起草文書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,與諸儒將議事時,也常因典故不明而陷入尷尬。

一日,孫權召呂蒙、蔣欽二人入宮,設宴款待。酒過三巡,孫權放下酒杯,對二人道:“卿等如今身居要職,掌管軍務,不可不讀書學習啊。”呂蒙聞言,連忙起身推辭:“臣軍中事務繁忙,每日操練士卒、巡查防務,實在沒有時間讀書。”蔣欽也在一旁附和,稱軍中諸事繁雜,無暇求學。

孫權聞言,並未動怒,反而耐心道:“孤難道是要卿等鑽研儒家經典,成為博士嗎?孤隻是希望卿等能廣泛涉獵史書,了解前代的成敗得失,從中汲取經驗。卿等說事務繁忙,難道比孤還忙?孤年少時,曾讀過《詩經》《尚書》《禮記》《左傳》《國語》,唯獨沒讀過《周易》。繼位以來,孤又研讀了《史記》《漢書》《東觀漢記》,以及各家兵法,深感讀書大有裨益。”

他頓了頓,目光落在呂蒙身上,道:“子明,你天性聰慧,若能靜心讀書,必能有更大的成就。昔日漢光武帝劉秀,在戎馬倥傯之際,仍手不釋卷;曹操也常說自己老而好學。卿等為何不能效仿他們呢?”

呂蒙聽了孫權的話,心中震動。他想起自己處理政務時的窘迫,想起與魯肅議事時的茫然,終於明白讀書的重要性。當即跪地叩首:“主公教誨,臣茅塞頓開。臣願從今日起,潛心讀書,不負主公期望。”孫權見他醒悟,大喜,親自扶起他,又賞賜了他許多書籍,包括《孫子兵法》《左傳》《史記》等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回到尋陽後,呂蒙立即著手安排讀書之事。他在軍帳中設立書案,將孫權賞賜的書籍一一陳列,又請了一位飽學之士為自己講解疑難。每日清晨,天還未亮,呂蒙便已起身,在帳中點燃油燈,開始誦讀《左傳》。

起初,呂蒙讀書十分吃力,許多字不認識,典故也不理解,常常讀了半天仍不知所雲。他並不氣餒,遇到不認識的字,便記下來,待先生前來時請教;遇到不懂的典故,便反複研讀上下文,結合史書背景加以揣摩。有時讀到精彩之處,如《左傳》中城濮之戰的謀略、《孫子兵法》中的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”,他便忍不住拍案叫好,與先生探討其中的用兵之道。

夜晚,軍營中士卒都已睡去,呂蒙的軍帳卻仍亮著燈。他常常讀書至深夜,實在困倦了,便用冷水洗臉提神,繼續研讀。左右勸他:“將軍每日處理軍務已十分勞累,何必如此辛苦讀書?”呂蒙卻道:“昔日主公說漢光武帝戎馬倥傯仍手不釋卷,我這點辛苦又算得了什麼?若不能學有所成,豈不是辜負了主公的期望?”

日複一日,呂蒙的讀書量越來越大,知識也越來越淵博。他不僅讀史書、兵法,還涉獵諸子百家的著作。一年多後,當孫權再次召見呂蒙時,見他言談間引經據典,對天下大勢的分析頭頭是道,不禁驚歎:“子明讀書,竟有如此大的長進!”

建安十五年210年),周瑜病逝,魯肅接替周瑜擔任都督,鎮守陸口,與荊州的關羽為鄰。魯肅素來知曉呂蒙是行伍出身,未曾讀過多少書,心中對他頗有輕視之意。某次,魯肅途經尋陽,按禮節應去拜訪呂蒙,卻有些不情願,身邊謀士勸道:“呂將軍如今深得主公器重,又潛心讀書,將軍不可再以舊眼光看待,還是去拜訪一下為好。”魯肅無奈,隻得前往呂蒙營中。

呂蒙見魯肅前來,十分熱情,設宴款待。酒過三巡,呂蒙突然問道:“子敬兄如今鎮守陸口,與關羽為鄰,關羽為人驍勇,又占據荊州,兄可有應對之策,以防不測?”魯肅本以為呂蒙隻是隨口問問,便漫不經心地答道:“屆時隨機應變便是。”

呂蒙聞言,神色一正,道:“如今吳蜀雖結盟抗曹,但關羽實為熊虎之將,野心勃勃,豈可不預先謀劃?若等到事發再想對策,恐為時已晚。”說罷,他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,鋪在案上,為魯肅詳細分析了荊州的地理形勢、關羽的兵力部署,又一一列出五條應對之策,包括如何安撫荊州百姓、如何防範關羽突襲、如何與蜀漢保持外交聯係等,條分縷析,句句切中要害。

魯肅聽著聽著,不禁驚得目瞪口呆,手中的酒杯哐當一聲墜落在地。他連忙起身,越過案幾,走到呂蒙身邊,伸手拍著他的後背,感慨道:“子明啊子明,我真沒想到,你的才略竟已達到如此境界!昔日的吳下阿蒙,如今已非複吳下阿蒙矣!”

呂蒙聞言,微微一笑:“士彆三日,當刮目相待。子敬兄何見事之晚乎?”自此,魯肅對呂蒙徹底改觀,二人結為好友,常常一起商議軍國大事。魯肅還多次向孫權舉薦呂蒙,稱其“有國士之才,可堪大用”,孫權對呂蒙更加信任,逐漸將更多的兵權交給他。

建安十七年212年),曹操平定關中後,率領大軍南下,意圖攻打江東。次年正月,曹軍抵達濡須口今安徽無為東南),號稱四十萬大軍,營寨連綿數十裡,聲勢浩大。濡須口是長江的重要渡口,若被曹軍攻克,江東腹地便無險可守,孫權見狀,立即調兵遣將,以呂蒙為左都督,蔣欽為右都督,率領七萬大軍前往濡須口抵禦曹軍。

曹軍初至,便發起猛攻,曹操令大將張遼、樂進率領騎兵突襲吳軍大營。張遼驍勇善戰,率領騎兵衝鋒陷陣,吳軍士卒一時難以抵擋,大營外圍的營寨很快被攻破。消息傳到呂蒙帳中,諸將皆驚,紛紛請求出戰,奪回營寨。呂蒙卻冷靜道:“曹軍新至,士氣正盛,此時出戰,必難取勝。不如堅守不出,待其銳氣受挫,再尋機反擊。”

他下令加固營寨,在營寨外圍挖掘深壕,又令士卒在壕溝外布置鹿角、拒馬,以阻擋曹軍騎兵。同時,呂蒙親自巡視各營,安撫士卒,道:“曹軍雖多,卻遠道而來,補給困難;我軍以逸待勞,又占據地利,隻需堅守數日,曹軍必退。”士卒們見呂蒙鎮定自若,心中的恐慌逐漸消散,紛紛加緊修築防禦工事。

曹軍連續進攻數日,皆被吳軍的防禦工事阻擋,死傷慘重,卻始終無法突破吳軍大營。曹操見吳軍防禦堅固,便改變策略,令士卒在濡須口附近修建土山,居高臨下向吳軍大營射箭。箭矢簌簌射向吳軍大營,士卒們傷亡漸增,諸將皆憂心忡忡,向呂蒙建議:“曹軍在土山上射箭,我軍傷亡太大,不如率軍退至船上,暫避鋒芒。”

呂蒙卻搖頭道:“若退至船上,曹軍必乘勢進攻,屆時我軍更難抵擋。不如在此修築船塢,既可停泊船隻,又可作為防禦工事,抵禦曹軍進攻。”諸將聞言,皆不以為然:“我們上岸擊賊,洗足入船,何用船塢為?”呂蒙耐心解釋:“戰場形勢瞬息萬變,若有不測,曹軍步騎兵突然逼近,我軍來不及登船,豈不是要全軍覆沒?修築船塢,可進可退,實為萬全之策。”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孫權得知呂蒙的提議後,當即表示讚同,令呂蒙全權負責修築船塢。呂蒙親自督工,士卒們晝夜不息地夯土築牆,咚咚的夯土聲在濡須口回蕩。幾日後,一座高大堅固的船塢拔地而起,船塢與吳軍大營相連,士卒們可從大營直接進入船塢,登上戰船。


最新小说: 惡雌不願當團寵,四個大佬修羅場 從縣委書記問鼎權力巔峰 [足球]馬爾蒂尼與主席的閨女 魯王宮成了5A景區?你膽夠肥啊 九陰九陽 替小師妹頂罪,叛宗後大師姐賊瘋賊強! 第五年重逢,馳先生再度失控 夫人要離婚,陸總想父憑子貴 開局就分家,我暴富你們哭什麼 快穿:宿主求彆黑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