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 秦叔寶:隋末唐興一槊魂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中國野史大甩賣 > 第48章 秦叔寶:隋末唐興一槊魂

第48章 秦叔寶:隋末唐興一槊魂(1 / 1)

隋末烽煙漫九州,英雄仗劍起微侯。

馬槊飲血平戎亂,甲胄凝霜定帝侯。

玄武門前扶社稷,淩煙閣上記春秋。

千年猶憶黃驃影,不負丹心照汗流。

列位,咱們這一章說的這位英雄,可不是尋常江湖好漢——他是能在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的猛將,是幫著唐太宗打下大唐江山的功臣,更是咱老百姓家家戶戶門上貼的“門神”爺。這人姓秦,名瓊,字叔寶,齊州曆城人,也就是如今的山東濟南人。

說起秦叔寶的身世,史書上沒明確的寫他的生年,隻知他卒於貞觀十二年,也就是公元638年。那時候的隋朝,早已沒了隋文帝開皇年間的興盛氣象。隋煬帝楊廣三征高句麗,又修大運河、建洛陽城,徭役賦稅壓得百姓喘不過氣,天下百姓怨聲載道,終於在大業七年,王薄在長白山揭竿而起,喊出“無向遼東浪死歌”,自此,隋末的亂世大幕徹底拉開。

秦叔寶生得身材魁梧,雙臂有千斤之力,尤其擅長使用一種長兵器——馬槊。這馬槊可不是尋常兵器,杆長丈餘,前端是鋒利的槊頭,既能刺又能劈,耍起來需要極大的力氣和精湛的技巧,尋常將士根本駕馭不了。秦叔寶卻把這馬槊使得出神入化,後來在戰場上,敵軍隻要見他提著馬槊衝來,往往未戰先怯。

他最早投軍,是在隋將來護兒麾下。來護兒是隋朝有名的將領,常年鎮守東南,很有識人之明。秦叔寶剛入伍時,隻是個普通士兵,可來護兒卻對他格外看重。有一次秦叔寶的母親去世,來護兒特意派使者去吊唁,手下將士都很疑惑,問來護兒:“軍中士兵家有喪事的多了,將軍為何單單吊唁秦叔寶?”來護兒歎了口氣說:“秦叔寶此人,勇而有誌,將來必定能成就大事業,豈會一直是個普通士兵?我現在與他交好,是為將來結個善緣。”

沒過多久,山東地區的農民起義愈演愈烈,盧明月率領十萬起義軍攻打祝阿,隋煬帝派張須陀率軍平叛。秦叔寶此時已轉到張須陀麾下,跟著大軍前往征討。那盧明月兵力雄厚,營地紮得連綿數十裡,張須陀手下隻有兩萬兵馬,雙方兵力懸殊,將士們都有些畏懼。張須陀在帳中召集將領商議,說:“盧明月兵力雖多,但大營空虛,如果咱們派一支精銳突襲他的大營,燒掉他的糧草,他必然軍心大亂,到時候咱們再前後夾擊,定能獲勝。隻是這突襲大營的任務凶險,誰願意領兵前往?”

帳中將領你看我、我看你,都沉默不語。就在這時,秦叔寶站了出來,沉聲說道:“末將願往!”緊接著,另一位將領羅士信也主動請戰。張須陀大喜,當即定下計策:自己率領主力在正麵牽製盧明月,秦叔寶和羅士信各帶一千精銳,趁著夜色繞到敵軍大營後方。

當天夜裡,秦叔寶帶著士兵,每人嘴裡銜著一根木棍,馬蹄裹上布帛,悄無聲息地摸到盧明月的大營外。此時盧明月的主力都已調出,大營裡隻有少數士兵守衛。秦叔寶一聲令下,士兵們如同猛虎下山,手持火把衝入大營,見營帳就燒,見守軍就殺。大營裡頓時火光衝天,喊殺聲四起。盧明月在前線得知大營被襲,果然軍心大亂,急忙下令撤軍回援。張須陀趁機率領主力從後追擊,秦叔寶則在大營裡擋住敵軍退路。兩麵夾擊之下,盧明月的起義軍大敗,死傷無數,盧明月隻帶著少數親信逃走。經此一役,秦叔寶的勇武之名傳遍了隋軍上下,連隋煬帝都聽說了他的事跡。

可隋朝的統治,不是幾場勝仗能挽救的。大業十二年,張須陀在與瓦崗軍李密的交戰中戰死,秦叔寶失去了依靠,隻好帶著殘部投奔了裴仁基。沒過多久,裴仁基因為不滿隋廷的猜忌,率部投降了李密。秦叔寶也跟著加入了瓦崗軍,成了李密手下的一員猛將。

李密對秦叔寶十分器重,任命他為帳內驃騎,讓他統領自己的精銳衛隊“內軍”。李密常對人說:“我這內軍有八千人,抵得上百萬大軍,秦叔寶他們幾個將領,都是萬中無一的好漢。”那時候的瓦崗軍,正是鼎盛時期,李密憑借著秦叔寶、程知節程咬金)等一批猛將,一度成為隋末起義軍中實力最強的一支,甚至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。

可惜好景不長,大業十四年,李密率領瓦崗軍與王世充在洛陽附近的邙山展開決戰。李密因為驕傲輕敵,中了王世充的埋伏,瓦崗軍大敗。秦叔寶在亂軍中奮力廝殺,保護著李密殺出重圍,可瓦崗軍的主力已經潰散,再也無法恢複往日的聲勢。李密走投無路,隻好帶著少數親信投奔了李淵,秦叔寶則在混亂中被王世充俘獲。

王世充早就聽說過秦叔寶的威名,知道他是個難得的猛將,於是對他十分優待,封他為龍驤大將軍,想讓他為自己效力。可秦叔寶跟著王世充相處了一段時間,漸漸發現此人陰險狡詐,心胸狹隘,而且喜歡說空話,根本不是能成就大業的君主。尤其是王世充在洛陽稱帝後,更是變得猜忌多疑,對手下將領處處提防。秦叔寶心裡很是不滿,私下裡對程知節說:“王世充此人,表麵上裝作仁義,實際上卻是個奸臣,跟他共事,早晚沒有好下場。咱們不如趁現在還有機會,投奔李淵父子,那李淵父子在關中仁政愛民,又有雄才大略,將來必定能平定天下。”程知節也早有此意,兩人一拍即合,決定找機會離開王世充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武德二年,王世充率軍攻打穀州,秦叔寶和程知節都隨軍出征。兩軍在陣前對峙時,秦叔寶突然帶著程知節等數十人,騎著馬緩緩走出陣前。王世充以為他們要出戰,還在陣前喊話說:“秦將軍,今日就看你的了!”可秦叔寶卻在馬上對著王世充拱手說道:“末將蒙將軍厚待,本想報答,可將軍的所作所為,並非是撥亂反正、拯救天下的正道。末將不願與將軍為伍,今日特來告辭,還望將軍恕罪。”說完,便帶著眾人調轉馬頭,朝著唐軍的陣地奔去。王世充又驚又怒,可他知道秦叔寶的勇武,不敢派兵去追,隻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投奔了唐軍。

秦叔寶投奔李淵後,李淵知道他是個難得的將才,把他派到了秦王李世民麾下。李世民早就聽說過秦叔寶的威名,對他十分敬重,當即任命他為馬軍總管,讓他跟著自己征戰四方。秦叔寶也終於找到了能施展自己才華的明主,從此忠心耿耿,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,立下了赫赫戰功。

武德三年,也就是公元620年,宋金剛聯合劉武周,率領大軍南下進犯唐朝,先後攻占了並州、晉州等地,唐軍節節敗退,李淵甚至一度想放棄河東地區,退守關中。李世民卻堅持認為河東是關中的屏障,不能輕易放棄,主動請纓率軍出征,討伐宋金剛。秦叔寶作為李世民麾下的猛將,自然也隨軍前往。

當時正值寒冬臘月,天寒地凍,唐軍將士冒著嚴寒,一路北上。宋金剛的軍隊憑借著騎兵的優勢,機動性很強,常常采取遊擊戰術,唐軍一時難以捕捉到敵軍的主力。李世民知道,想要擊敗宋金剛,必須先斷了他的糧草供應,於是派秦叔寶率領一支精銳騎兵,在宋金剛的糧道上設伏。

秦叔寶領命後,帶著士兵在一個名叫美良川的地方埋伏了下來。這裡是宋金剛糧草運輸的必經之路,兩側都是高山,中間隻有一條狹窄的通道,十分適合打伏擊。沒過多久,宋金剛的運糧隊果然出現了,幾百輛糧車在騎兵的護送下,緩緩走進了山穀。秦叔寶見時機已到,一聲令下,唐軍將士從兩側山上衝了下來,箭如雨下,殺向敵軍。

運糧隊的敵軍毫無防備,頓時亂作一團。秦叔寶手持馬槊,一馬當先衝入敵陣,槊尖所到之處,敵軍紛紛落馬。有一個敵軍將領見秦叔寶勇猛,提著大刀衝了過來,想要阻攔他。秦叔寶毫不畏懼,側身避開大刀,手中馬槊順勢往前一刺,正中那將領的胸口。那將領慘叫一聲,倒在馬下。敵軍見主將被殺,更是軍心渙散,紛紛丟下糧車逃走。秦叔寶率領唐軍乘勝追擊,不僅繳獲了全部糧車,還俘虜了數千敵軍。

美良川一戰,唐軍不僅繳獲了大量糧草,緩解了自己的補給壓力,還沉重打擊了宋金剛的士氣。李世民得知消息後,十分高興,親自到軍營中慰問秦叔寶,賞賜給他百金,還特意上奏李淵,為秦叔寶請功。李淵接到奏報後,也對秦叔寶大加讚賞,派使者賜給秦叔寶黃金瓶,還下詔說:“秦叔寶不顧安危,奮勇殺敵,為國家立下大功。如果我的肉可以吃,我都願意割下來給秦叔寶吃,更何況是金銀綢緞呢!”

此後,唐軍士氣大振,李世民率領大軍繼續追擊宋金剛。秦叔寶作為先鋒,每次作戰都衝鋒在前,先後在介休、柏壁等地擊敗敵軍。宋金剛的軍隊節節敗退,糧草耗儘,士兵紛紛逃亡,最後隻剩下少數親信,隻好帶著殘部投奔了突厥。劉武周見宋金剛戰敗,也嚇得放棄並州,逃往突厥。至此,河東地區全部被唐軍收複,唐朝的根基更加穩固。秦叔寶在這次戰役中,立下了首功,他的勇武之名,也再次傳遍了天下。

平定宋金剛之後,秦叔寶又跟著李世民東征王世充、竇建德。在攻打洛陽的戰役中,王世充手下有一員猛將,名叫單雄信,也是隋末有名的好漢,擅長使用馬槊,勇猛過人。有一次,單雄信在陣前看到李世民,提著馬槊就衝了過去,想要活捉李世民。就在這危急關頭,秦叔寶從斜刺裡衝了出來,大喝一聲:“休傷我主!”手中馬槊朝著單雄信刺去。單雄信見秦叔寶來得凶猛,隻好放棄李世民,轉身迎戰秦叔寶。兩人在陣前大戰了數十回合,單雄信漸漸力不從心,隻好撥馬逃走。李世民躲過一劫,對秦叔寶更加信任和器重。

後來,竇建德率領十萬大軍前來救援王世充,李世民率領唐軍在虎牢關迎戰。秦叔寶再次擔任先鋒,跟著李世民率領精銳騎兵,突襲竇建德的大營。竇建德的軍隊猝不及防,大亂潰散,竇建德本人也被唐軍俘虜。王世充見竇建德戰敗,知道自己大勢已去,隻好打開洛陽城門,向唐軍投降。至此,唐朝基本平定了中原地區,統一全國的大業邁出了關鍵一步。秦叔寶因為在征戰中的突出貢獻,被封為翼國公,賞賜無數。

可隨著唐朝的統一,朝廷內部的矛盾卻漸漸凸顯出來。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,因為嫉妒李世民的功勞和威望,多次設計陷害李世民,想要奪取他的兵權。李世民手下的將領們都很擔心,紛紛勸李世民先下手為強。秦叔寶作為李世民最信任的將領之一,自然也在其中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武德九年,也就是公元626年,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謀,想要在昆明池設宴殺害李世民,然後奪取皇位。李世民得知消息後,知道再也不能猶豫,於是決定發動政變,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。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“玄武門之變”。

政變當天,李世民率領秦叔寶、長孫無忌、尉遲恭等心腹將領,埋伏在玄武門附近。當李建成和李元吉騎馬經過玄武門時,李世民突然率軍衝出,一箭射死了李建成。李元吉見狀,急忙轉身逃跑,卻被尉遲恭追上殺死。

此時,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得知消息後,紛紛率軍攻打玄武門,想要為李建成和李元吉報仇。玄武門的守軍雖然奮力抵抗,但兵力有限,漸漸有些支撐不住。就在這危急時刻,秦叔寶率領大軍及時趕到,與守軍一起,奮力擊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,穩定了局勢。隨後,李世民派人進宮向李淵稟報情況,李淵見木已成舟,隻好下詔立李世民為太子,不久後又禪位於李世民,自己退為太上皇。李世民登基稱帝,改元貞觀,是為唐太宗。

玄武門之變後,秦叔寶因為護駕有功,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,食邑七百戶。可常年的征戰,也讓秦叔寶的身體受到了嚴重的損傷。他身上的傷口不計其數,每逢陰雨天,傷口就會隱隱作痛。到了貞觀年間,天下太平,秦叔寶也漸漸淡出了戰場,很少再領兵出征。他常常對人說:“我從少年時就開始征戰,經曆過大小二百多場戰役,多次身受重傷,流的血加起來都有幾斛了。現在天下太平,我也該好好休息了。”

貞觀十七年,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當初一起打天下的功臣,特意下令在淩煙閣繪製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,這便是“淩煙閣二十四功臣”。秦叔寶雖然因為身體原因,在貞觀年間沒有太多新的功績,但他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的貢獻,以及在玄武門之變中的忠誠,都讓李世民銘記於心,因此他也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,排在第二十四位。

畫像完成後,李世民常常前往淩煙閣,對著功臣們的畫像感慨不已,回憶起當年征戰天下的歲月。而秦叔寶此時已經年老多病,身體一天不如一天。貞觀十二年,也就是公元638年,秦叔寶在長安病逝。李世民得知消息後,十分悲痛,下令追贈秦叔寶為徐州都督,陪葬昭陵——昭陵是李世民為自己修建的陵墓,隻有對唐朝有重大貢獻的功臣才能陪葬於此,這是對秦叔寶一生功績的最高認可。

《舊唐書》在記載秦叔寶的事跡時,特意寫下了這樣一段話:“叔寶每從太宗征伐,敵中有驍將銳卒,炫耀人馬,出入來去者,太宗輒命叔寶往取之。叔寶應命,躍馬負槍而進,必刺之萬眾之中,人馬辟易,太宗以此益重之。”這段話生動地描繪了秦叔寶的勇武,也道出了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和器重。
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見軟 娘娘高嫁當日,五個權臣攔花轎 剛出獄就讓我入贅?我直接斷絕關係! 武俠世界肝經驗 廚神也要做作業[美食] 列陣 全職獵人:從日之呼吸開始 重生趕海文裡,我是路人甲 大佬清冷颯爽,馬甲哐哐直掉! 南疆少年走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