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甲磨穿塞北霜,旌旗漫卷朔風揚。
捕魚兒海擒王績,金鑾殿上觸龍章。
功高豈料成禍根,權重終教覆族亡。
洪武江山血浸處,一聲長歎話興亡。
列位,這一章要講的,是大明洪武年間的故事。主人公姓藍,名玉,定遠人氏,乃是開國功臣常遇春的妻弟。他生得身材魁梧,一雙虎目炯炯有神,自幼習得一身好武藝,更兼通曉兵法,有萬夫不當之勇。
元末天下大亂,群雄並起,朱元璋在濠州起兵,藍玉正值壯年,投身軍中,起初追隨姐夫常遇春麾下。常遇春乃是大明開國六王之一,驍勇善戰,號稱“常十萬”,藍玉在他帳下,耳濡目染,加之自身天賦過人,很快便嶄露頭角。每逢作戰,他總是衝鋒在前,奮勇殺敵,立下不少戰功,漸漸從一名普通士卒,成長為一名能獨當一麵的將領。
常遇春對這位妻弟十分賞識,多次在朱元璋麵前舉薦。朱元璋見藍玉作戰勇猛,且頗有謀略,便對他日益重用。洪武二年,常遇春在北伐回師途中病逝,朱元璋悲痛不已,對常遇春麾下的將領更是多了幾分關注,藍玉也因此獲得了更多領兵作戰的機會。
洪武五年,朱元璋派遣徐達、李文忠、馮勝三位大將分三路北伐,征討北元。藍玉當時隸屬於徐達麾下,擔任先鋒之職。大軍行至土剌河,遭遇北元大將王保保的部隊。王保保乃是北元名將,素有“天下奇男子”之稱,麾下士兵也多是精銳,戰鬥力極強。
雙方交戰之初,明軍前鋒部隊受挫,士氣有些低落。藍玉見此情形,毫無懼色,他身披重甲,手持長槍,親自率領一隊精銳騎兵,直衝北元軍陣。口中高聲喊道:“吾乃大明先鋒藍玉,誰敢與我一戰!”北元士兵見藍玉來勢洶洶,紛紛揮刀抵擋,卻哪裡是藍玉的對手。藍玉長槍所到之處,北元士兵非死即傷,很快便在陣中殺開一條血路。
明軍士兵見主將如此勇猛,士氣大振,紛紛緊隨其後,向北元軍陣發起猛攻。王保保見狀,親自率軍前來迎戰,與藍玉大戰數十回合。藍玉雖然年輕,卻絲毫不落下風,兩人你來我往,殺得難解難分。最終,徐達率領大軍主力趕到,北元軍不敵,大敗而逃,明軍乘勝追擊,斬獲頗豐。
此役之後,藍玉的勇猛之名傳遍軍中,朱元璋得知後,對他更加讚賞,下令將他升為大都督府僉事,掌管部分兵權。
洪武十一年,朱元璋任命藍玉為征西將軍,率軍征討西番。西番地處西南,地形複雜,且當地部落多有叛亂,時常侵擾明朝邊境。藍玉率軍抵達西番後,派人偵查當地地形和部落情況,了解敵軍的兵力部署和作戰習慣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偵查,藍玉製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。他兵分幾路,對西番各個叛亂部落發起突襲。由於準備充分,明軍進展順利,很快便攻克了多個部落據點。其中,西番最大的叛亂部落首領朵兒隻巴,率領部眾負隅頑抗。藍玉親自率軍圍攻,雙方激戰數日,朵兒隻巴的部眾傷亡慘重,最終被迫投降。
此次征討西番,藍玉共收服部落數十個,俘獲男女數萬人,繳獲牛羊馬匹十餘萬頭,徹底平定了西番的叛亂,保障了明朝西南邊境的安全。朱元璋接到捷報後,龍顏大悅,下旨將藍玉封為永昌侯,賜世襲爵位,食祿二千五百石。藍玉憑借自己的戰功,終於躋身明朝勳貴之列。
洪武十四年,雲南地區的元朝殘餘勢力梁王把匝剌瓦爾密,拒不歸附明朝,還多次派兵侵擾明朝邊境,殺害明朝官員。朱元璋大怒,任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,藍玉、沐英為副將軍,率領三十萬大軍征討雲南。
雲南地處偏遠,山川阻隔,交通不便,且氣候濕熱,不利於大軍行軍。藍玉與傅友德、沐英商議後,決定兵分兩路:一路由傅友德率領,從四川出發,攻打烏撒,牽製梁王的兵力;另一路由藍玉和沐英率領,從湖南出發,直取雲南腹地昆明。
藍玉和沐英率領大軍,一路上逢山開路,遇水搭橋,克服了重重困難,終於抵達昆明附近的曲靖。曲靖乃是雲南的門戶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梁王派遣大將達裡麻率領十萬大軍在此駐守,抵禦明軍。
達裡麻在曲靖附近的白石江兩岸布下陣勢,準備與明軍決戰。明軍抵達後,藍玉觀察地形,發現白石江水流湍急,且對岸敵軍防守嚴密,硬攻恐怕會損失慘重。於是,他心生一計,決定采用聲東擊西的戰術。
首先,藍玉命令部分士兵在江岸邊搭建浮橋,做出要強行渡江的假象,吸引達裡麻的注意力。達裡麻果然中計,將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浮橋附近,嚴加防守。與此同時,藍玉暗中派遣沐英率領一隊精銳士兵,從白石江上遊的一處淺灘悄悄渡江,繞到敵軍後方。
當沐英率領的士兵抵達敵軍後方後,立即發起進攻,吹響號角,豎起明軍大旗。達裡麻的軍隊見狀,以為明軍已經從後方包圍過來,頓時軍心大亂。藍玉見時機成熟,立即下令主力部隊發起進攻,從正麵強渡白石江。明軍士兵奮勇爭先,直衝敵軍陣中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達裡麻的軍隊腹背受敵,哪裡還能抵擋得住,很快便潰不成軍。達裡麻也被明軍士兵生擒。此役,明軍大獲全勝,斬殺敵軍數萬人,繳獲戰馬數千匹,順利攻克曲靖。
攻克曲靖後,昆明門戶大開,梁王得知達裡麻戰敗的消息,驚慌失措,率領殘餘部眾逃往普寧。藍玉和沐英率領大軍乘勝追擊,直逼昆明。昆明城內的元朝官員見大勢已去,紛紛開城投降,明軍順利占領昆明。
隨後,藍玉又率軍前往普寧追擊梁王。梁王見明軍緊追不舍,知道自己已經走投無路,便帶著妻子兒女和親信大臣,在普寧的滇池邊自焚而死。至此,雲南地區的元朝殘餘勢力被徹底消滅,雲南正式納入明朝的版圖。
平定雲南後,藍玉又奉命率軍鎮守雲南,安撫當地百姓,整頓吏治,恢複生產。在他的治理下,雲南地區的社會秩序很快便穩定下來,百姓安居樂業。朱元璋得知雲南平定的消息後,對藍玉等人的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,下旨對他們進行嘉獎,並賞賜了大量的金銀財寶。藍玉的聲望和地位,也因此進一步提升。
洪武二十年,北元太尉納哈出率領二十萬大軍,占據遼東地區,時常侵擾明朝邊境,對明朝的北方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。朱元璋任命馮勝為征虜大將軍,藍玉為左副將軍,傅友德為右副將軍,率領二十萬大軍征討納哈出。
大軍抵達遼東後,馮勝派遣藍玉率領一隊騎兵前往偵查。藍玉率軍行至慶州,得知納哈出的部分兵力在慶州附近駐紮,便親自率領精銳騎兵,發動突襲。由於敵軍毫無防備,明軍很快便攻克慶州,斬殺敵軍數千人,俘獲戰馬數千匹。
納哈出得知慶州失守的消息後,十分震驚,立即率領大軍撤退,駐紮在金山一帶。馮勝和藍玉率領大軍隨後趕到,將金山團團圍住。納哈出多次率軍突圍,都被明軍擊退,士氣日益低落。
藍玉見納哈出堅守不出,便想勸降納哈出。他得知納哈出的一位親信將領乃剌吾,曾在之前的戰鬥中被明軍俘虜,便將乃剌吾召來,對他好生款待,勸他歸降明朝,並讓他回去勸說納哈出。乃剌吾感激藍玉的不殺之恩,便答應前往勸降。
乃剌吾回到納哈出的軍營後,向納哈出詳細介紹了明朝的政策和明軍的實力,勸他歸降。納哈出猶豫不決,藍玉便親自率領數名親信,前往納哈出的軍營談判。在談判過程中,藍玉向納哈出曉以利害,分析當前的局勢,勸他認清形勢,歸降明朝,以保全自己和麾下將士的性命。
納哈出見藍玉言辭懇切,且明軍實力強大,知道自己已經無力抵抗,便最終決定歸降明朝。至此,遼東地區的北元勢力被徹底平定,明朝的北方邊境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。
洪武二十一年,朱元璋任命藍玉為征虜大將軍,率領十五萬大軍,再次北伐,征討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。此時的北元,雖然實力已經大不如前,但仍然擁有一定的兵力,且行蹤不定,給明軍的征討帶來了很大的困難。
藍玉率領大軍出塞後,一路向北進軍,卻始終沒有找到北元的主力部隊。由於深入漠北,糧草供應日益緊張,不少將領都建議藍玉撤軍。但藍玉認為,此次北伐機會難得,若不徹底消滅北元主力,日後必為後患,因此堅決不同意撤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