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隋宮二聖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4章 隋宮二聖(1 / 1)

楊堅,生於公元541年7月21日,卒於公元604年8月13日,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)人,漢太尉楊震之後,其父楊忠為北周開國元勳,封隨國公。楊堅生而有異相,《隋書》載其“為人龍頷,額上有五柱入頂,目光外射,有文在手曰‘王’”,雖早年因家世顯貴入仕,因北周皇室猜忌而隱忍蟄伏。後奪取北周政權,於公元581年建立隋朝,史稱隋文帝。他革除弊政、統一南北,開創“開皇之治”;卻獨對獨孤伽羅傾注一生柔情,從少年夫妻到開國帝後,始終恪守“無異生之子”的誓言。

獨孤伽羅,生於公元544年,卒於公元602年9月15日,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)人,北周太保、衛國公獨孤信第七女。其母為清河崔氏北魏至隋唐時期的頂級士族),故伽羅自幼承家學、受禮教熏陶,既通詩書、曉兵法,兼具鮮卑女子的果決颯爽與漢族女子的溫婉聰慧。《北史·獨孤信傳》讚其“雅好讀書,識達今古”,更具遠超一般後妃的政治遠見——在楊堅猶豫是否奪權的關鍵節點,她以“騎獸之勢,必不得下”點醒丈夫;隋朝建立後,又與楊堅“同輦聽政,共定天下”,朝中政令多有其參與謀劃,被時人尊稱為“二聖”。她一生倡導節儉、整肅後宮,始終是楊堅最信任的政治夥伴與唯一的人生伴侶,其去世後,僅兩年楊堅便隨之離世。

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),長安城內的獨孤府宅,朱門染金,飛簷映日,一場牽動朝野目光的婚禮正在舉行。新郎楊堅時年十六按虛歲記為十七),已憑父蔭任驃騎大將軍;新娘獨孤伽羅年方十四,身著繡著鸞鳳和鳴的紅緞嫁衣,鬢邊斜插累絲金步搖,一雙杏眼明亮如星,行禮時身姿端正,既有少女的嬌羞,又有世家貴女的從容氣度。

這場婚事,是獨孤信精心謀劃的“士族聯姻”。獨孤信為北周八柱國之一,手握兵權、權傾朝野,楊忠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親信猛將,且楊堅“龍顏戴乾”的異相早已在士族間悄悄流傳——相士趙昭曾私下對楊忠說:“公之子風骨非凡,當為天下君,然需曆經磨難,不可急於求成。”獨孤信見楊堅氣度沉穩、言行有度,又深知楊家潛力,便決意將最疼愛的第七女許配給他,為女兒尋得可靠歸宿,也為獨孤家的未來找個有力的支持。所以《北史·獨孤信傳》中說“信見高祖有奇表,故以後妻焉”的記載。

婚禮當夜,紅燭高燃,映得滿室通紅。楊堅揭下伽羅的紅蓋頭,見她端坐床沿,便上前握住她的手,鄭重說道:“伽羅,今日我楊堅娶你為妻,此生唯有你一婦,絕不納妾,無異生之子,往後共保兩家平安,同享富貴。若違此誓,天打雷劈,不得善終。”

伽羅聞言,眼中閃過驚喜與感動,她抬起頭,迎上楊堅的目光,輕輕回握他的手,聲音輕柔卻堅決:“夫君若不負我,我獨孤伽羅便陪夫君一生一世,無論順境逆境,永不相棄。他日若夫君有大誌,我必為夫君籌謀,助夫君成就大業。”

那時的兩人,一個是初入仕途的少年將軍,一個是初嫁為人婦的世家少女,誰也未曾料到,這句新婚夜的誓言,會成為貫穿他們的一生。

楊堅與伽羅的新婚不久,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便席卷了獨孤家。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)末,獨孤信因與權臣宇文護政見不合,被誣陷謀反,被迫自儘,獨孤家的勢力一夜之間土崩瓦解——子弟被流放,家產被查抄,昔日門庭若市的獨孤府,轉眼變得門可羅雀。

消息傳來時,楊堅正在外地征戰,伽羅得知父親死訊,當場昏厥過去。醒來後,她沒有哭天搶地,而是強忍著悲痛,一麵派人快馬通知楊堅,一麵閉門謝客,將家中與獨孤家相關的信物、文書全部燒毀,以防被牽連。楊家雖未被直接波及,卻也因“獨孤家姻親”的身份受到宇文護的猜忌,楊忠多次被召入宮問話。

楊堅趕回家中時,看到伽羅身著素衣,端坐於書房整理文書。她的眼眶紅腫,卻麵色平靜,見楊堅歸來,隻是起身行了一禮:“夫君,父親之事已成定局,我們不可再陷進去。如今楊家安危為重,我已將獨孤家的信物銷毀,你明日便去拜見宇文護,表明楊家與獨孤家劃清界限的立場。”

楊堅看著妻子強撐的模樣,心中無比憐惜,上前將她擁入懷中:“伽羅,是我無能,讓你受此委屈。你放心,我絕不會讓你有事,楊家也絕不會拋棄你。”

此後的日子,楊堅按照伽羅的建議,對宇文護表現出“順從”姿態,每日按時上朝,從不參與朝政議論;伽羅則閉門不出,每日隻做針線、讀詩書,偶爾還會親自下廚,為楊堅準備他愛吃的飯菜,用溫柔為他驅散政治上的壓力。《隋書·後妃傳》記載,這段時期的楊堅“常夜不能寐,後伽羅)則陪坐燈下,為其析疑解難,至天微亮方休”,夫妻二人在風雨飄搖中相互扶持,感情愈發深厚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宇文護掌權的十七年間,楊堅始終處於“被監視”的狀態,官職雖有升遷,卻始終無法接觸核心兵權。伽羅則利用自己早年在士族圈子中積累的人脈,暗中為楊堅收集信息——她通過母親崔氏的娘家,與清河崔氏、博陵崔氏等士族建立聯係,了解朝中動向;又通過獨孤家舊部,掌握宇文護的行蹤與喜好,提醒楊堅避開雷區。一次,宇文護欲將女兒嫁給楊堅的長子楊勇,實則想以此控製楊家,伽羅得知後,急忙對楊堅說:“宇文護此舉是想將我們綁在他的船上,若答應,他日他倒台,楊家必受牽連;若拒絕,又會得罪他。不如以楊勇年幼時年五歲)為由,拖延時日,再尋良機。”楊堅依計而行,果然避開了這場危機。

公元572年,北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,親掌朝政。楊堅因“未依附宇文護”而得到武帝重用,被任命為隨州刺史,後又因長女楊麗華被冊封為太子妃,成為皇親國戚。此時的楊堅,終於擺脫了多年的蟄伏,而伽羅也重新展露她的政治才能,時常與楊堅討論朝政。武帝欲伐北齊,楊堅猶豫不決,伽羅便對他說:“北齊後主昏庸,朝政混亂,正是伐齊的良機。夫君若能率軍出征,不僅能建立軍功,還能獲得武帝的信任,此乃一舉兩得之事。”楊堅聽從伽羅的建議,主動請纓伐齊,果然大勝而歸,被封為柱國大將軍,楊家的勢力自此日益壯大。

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),武帝宇文邕病逝,太子宇文贇即位,是為北周宣帝,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立為皇後。宇文贇生性殘暴、荒淫無道,即位後便大肆誅殺功臣,對身為國丈的楊堅也充滿猜忌。他曾多次對楊麗華說:“朕早晚要殺了你父親!”還曾將楊堅召入宮中,暗中埋伏武士,叮囑道:“若楊堅神色有異,便立刻殺了他。”

楊堅深知宇文贇的狠毒,每次入宮都表現得從容不迫,言行舉止毫無破綻,才得以數次化險為夷。但宇文贇的猜忌並未消除,反而愈發嚴重——他不僅同時冊立四位皇後,貶低楊麗華的地位,還曾因小事發怒,欲廢黜楊麗華,將其賜死。

消息傳到楊家時,楊堅正在書房踱步,麵色凝重。他深知,一旦楊麗華被廢,楊家必遭滅頂之災,可若反抗,又恐實力不足,落得謀反的罪名。正當他猶豫不決時,伽羅突然起身,對楊堅說:“夫君,此時已無退路!當今聖上殘暴,若不早做打算,我們全家都會死無葬身之地。古語雲‘騎獸之勢,必不得下’,如今我們就像騎在猛獸身上,要麼控製猛獸,要麼被猛獸吞噬,絕無第三種選擇!”

說完,伽羅不等楊堅回應,便親自入宮。她身著朝服,跪在皇宮門外,從清晨一直跪到深夜,請求見宇文贇一麵。宮人勸她離開,她卻說:“若陛下不赦免皇後,我便跪死在這裡!”宇文贇得知後,雖仍不滿,卻也被伽羅的決絕震懾,加之朝中大臣紛紛為楊麗華求情,最終隻得赦免楊麗華,暫時放棄了誅殺楊堅的念頭。

經此一事,楊堅徹底明白,唯有奪取政權,才能保全自己與家人。他開始暗中積蓄力量,一方麵拉攏朝中大臣,如高熲、李德林等,為自己培養心腹;另一方麵,利用宇文贇沉迷酒色、不理朝政的機會,逐漸掌握朝中兵權。伽羅則繼續為他出謀劃策,她建議楊堅將次子楊廣外放為揚州總管,既避開宇文贇的視線,又能在南方建立據點;同時,她還派人聯絡北周宗室中的不滿者,為日後奪權埋下伏筆。

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),宇文贇病逝,年僅七歲的太子宇文闡即位,是為北周靜帝。楊堅以“輔政大臣”的身份入宮,總攬朝政,此時的他,已掌控了北周的軍政大權。但朝中仍有反對勢力——相州總管尉遲迥、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等舉兵謀反,號稱“勤王”,兵力達數十萬。

麵對叛亂,楊堅一度猶豫是否要退讓,伽羅卻再次堅定了他的決心:“夫君,如今你已是輔政大臣,若退讓,不僅會失去權力,還會被叛軍誅殺。不如派遣得力將領,迅速平定叛亂,以震懾朝野。”楊堅聽從伽羅的建議,任命韋孝寬為行軍元帥,率軍討伐尉遲迥。伽羅還親自寫信給韋孝寬,勉勵他“為國儘忠,早日平定叛亂”,並承諾“若大功告成,必重賞其家族”。韋孝寬深受鼓舞,率軍奮勇作戰,僅用兩個月便平定了叛亂。

叛亂平定後,楊堅的威望達到頂峰,朝中已無人能與之抗衡。公元581年正月,楊堅在伽羅及心腹大臣的勸說下,接受北周靜帝的“禪讓”,登基稱帝,定國號為“隋”,改元開皇,史稱隋文帝。登基當日,楊堅親自為伽羅戴上皇後的鳳冠,對她說道:“伽羅,今日我能登基,全靠你的輔佐。往後,我為帝,你為後,我們共掌天下,絕不辜負當年的誓言。”伽羅含淚點頭,眼中滿是欣慰——四十五年的相伴,從少年夫妻到開國帝後,他們終於實現了當年的約定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隋朝建立後,楊堅立伽羅為皇後,且始終恪守“無異生之子”的誓言——他不僅沒有冊立任何妃嬪,還將後宮事務全部交由伽羅打理,宮中之人皆稱“皇後與帝同體,不可輕慢”。伽羅也沒有恃寵而驕,而是以皇後的身份,輔佐楊堅治理國家,兩人“同輦上朝,共商國政”,成為中國曆史上罕見的“帝後共治”的典範,時人稱之為“二聖”。

伽羅的政治才能,在治國過程中展現得淋漓儘致。她深知“民為邦本”,多次勸諫楊堅輕徭薄賦、休養生息。開皇初年,隋朝剛剛統一北方,百姓因常年戰亂而流離失所,伽羅便對楊堅說:“如今天下初定,百姓最需要穩定的生活。陛下應下令減免賦稅,鼓勵農耕,讓百姓有田可種、有飯可吃,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。”楊堅聽從伽羅的建議,頒布“均田令”,將無主土地分配給農民,並減免租調,使得隋朝的農業生產迅速恢複,人口數量大幅增長。

在節儉方麵,伽羅更是以身作則。她的服飾多為素色綢緞,從不佩戴金玉首飾;宮中的膳食也極為簡單,每日僅四菜一湯,禁止鋪張浪費。在伽羅的影響下,隋朝初年形成了“朝野上下,崇尚節儉”的風氣,為“開皇之治”奠定了基礎。

伽羅還十分重視官員的選拔與考核。她深知“吏治清明,則天下太平”,便建議楊堅改革選官製度,廢除魏晉以來的“九品中正製”,推行“科舉製”的雛形——通過考試選拔官員,打破士族對官職的壟斷。楊堅采納了伽羅的建議,於開皇七年公元587年)下令“諸州歲貢三人”,讓各州推舉有才能的人參加考試,合格者授予官職。這一製度的推行,為隋朝選拔了大量寒門人才,如高熲、蘇威等,這些人後來都成為隋朝的棟梁之臣。

在處理民族關係上,伽羅也有著獨到的見解。開皇四年公元584年),突厥可汗遣使求婚,希望娶楊堅的女兒為妻。朝中大臣多反對,認為“突厥野蠻,不可與之聯姻”,伽羅卻對楊堅說:“突厥實力強大,若與之為敵,必戰亂不休;若與之聯姻,既能安撫突厥,又能為我們爭取時間發展國力,此乃‘以和為貴’之舉。”楊堅聽從伽羅的建議,將宗室女封為義成公主,嫁給突厥可汗,從此隋朝與突厥保持了多年的和平,為後來統一南方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
開皇九年公元589年),楊堅派晉王楊廣率軍南下,討伐陳朝,統一全國。在討伐陳朝的過程中,伽羅多次為楊堅出謀劃策——她建議楊堅“先安撫陳朝百姓,再進攻陳朝都城”,並下令“大軍所到之處,不得騷擾百姓,不得焚燒房屋”。楊廣依計而行,很快便攻破陳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),俘獲陳後主陳叔寶,結束了自魏晉以來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麵。統一全國後,楊堅在伽羅的建議下,推行“三省六部製”“科舉製”等一係列改革,加強中央集權,促進經濟發展,使得隋朝出現了“倉廩實,法令行,百姓安居樂業”的盛世景象,史稱“開皇之治”。

隨著隋朝的日益強盛,楊堅與伽羅的感情雖依舊深厚,卻因“立儲”之事產生了分歧,而這分歧的根源,便是伽羅的“善妒”與對“一夫一妻”的堅持。

楊堅與伽羅共育有五子五女,長子楊勇被立為太子。楊勇生性寬厚,卻喜好奢華,並且不喜歡“一夫一妻”,不僅娶了太子妃元氏,還納了雲昭訓等姬妾,甚至讓雲昭訓生下了長子。伽羅對此極為不滿,多次勸說楊勇“善待太子妃,疏遠姬妾”,可楊勇卻不以為然,依舊我行我素。

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),太子妃元氏突然去世,伽羅懷疑是楊勇與雲昭訓合謀害死了元氏,對楊勇的不滿達到了頂點。她對楊堅說:“太子沉迷酒色,不遵禮法,甚至可能害死太子妃,如此之人,怎能擔當起治理國家的重任?若將來太子即位,恐怕會重蹈北齊後主的覆轍,毀了我們辛苦建立的國家。”

與此同時,次子楊廣則深知伽羅的喜好,故意表現出“節儉”“專情”的模樣——他不僅衣著樸素,家中的陳設也極為簡單,還與妻子蕭氏西梁孝明帝之女)相敬如賓,從不納妾。每次入宮拜見伽羅,楊廣都會主動提及“願效仿父母,一生一世一雙人”,深得伽羅的歡心。伽羅逐漸覺得,楊廣比楊勇更適合做太子,便開始在楊堅麵前吹風,勸說他廢黜楊勇,立楊廣為太子。

楊堅起初並不願意廢黜楊勇,畢竟楊勇是長子,且無大過。可伽羅卻聯合心腹大臣高熲、楊素等人,不斷搜集楊勇的“過錯”——從楊勇修建奢華宮殿,到他對姬妾的寵愛,甚至連楊勇在祭祀時的言行舉止,都被曲解為“對皇帝不滿”。楊堅在伽羅與大臣的反複勸說下,逐漸對楊勇產生了不滿。

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),楊堅在紫宸殿召開朝會,宣布廢黜楊勇的太子之位,將其貶為庶人,改立楊廣為太子。這一決定,遭到了部分大臣的反對,如尚書左仆射高熲便直言:“廢長立幼,乃國之大忌,陛下不可輕易為之!”可楊堅在伽羅的堅持下,最終還是駁回了反對意見,正式冊立楊廣為太子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事實上,楊廣的“節儉”與“專情”都是偽裝的。他在私下裡不僅喜好奢華,還暗中培養心腹,謀劃奪取皇位。伽羅雖然精明,卻被楊廣的偽裝所蒙蔽,最終做出了“廢長立幼”的錯誤決定,為隋朝的滅亡種下了禍根。

廢立太子後,伽羅的身體日漸衰弱。常年的政治操勞與對楊勇的愧疚,讓她患上了重病,雖經太醫精心診治,卻始終不見好轉。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)末,伽羅臥床不起,楊堅放下朝政,親自在病床前照料她,甚至整夜守在病床邊,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患難與共的日子。

伽羅清醒時,曾拉著楊堅的手說:“夫君,我這一生,能陪你從少年到帝王,已無遺憾。隻是廢黜太子之事,我或許做錯了,你日後一定要多加留意楊廣,莫讓他毀了隋朝……”楊堅含淚點頭,承諾會照她的話做。

仁壽二年公元602年)九月十五日,獨孤伽羅在大興宮今陝西西安)去世,享年五十九歲。伽羅的去世,對楊堅是沉重的打擊——他不僅失去了相伴四十五年的妻子,更失去了最信任的政治夥伴。據《隋書·後妃傳》記載,伽羅去世後,楊堅“哀痛欲絕,三日不食,形容憔悴”,甚至親自為伽羅撰寫墓誌銘,文中寫道:“朕與後,少年相知,中年相伴,晚年相守,四十五年,無異生之子,共保富貴,今後先逝,朕心何安?”

為了紀念伽羅,楊堅下令在太陵今陝西楊淩區)為她修建陵墓,並打破“帝後不同陵”的慣例,決定自己死後也與伽羅合葬。他還命高僧曇遷為伽羅主持葬禮,召集全國的僧人舉行法會,為伽羅祈福。在伽羅去世後的日子裡,楊堅時常獨自前往太陵,坐在伽羅的墓前,回憶兩人相伴的時光,有時甚至會對著墓碑自言自語,仿佛伽羅還在他身邊。

伽羅去世後,楊堅失去了約束,開始沉迷酒色,冊立了宣華夫人陳氏、容華夫人蔡氏等妃嬪,試圖以此填補內心的空虛。可他很快發現,沒有伽羅的陪伴,再多的妃嬪也無法讓他快樂——他時常在深夜醒來,想起伽羅為他出謀劃策、陪他共渡難關的日子,心中滿是悔恨與思念。過度的悲傷與放縱,讓楊堅的身體迅速垮掉,僅僅兩年後,便患上了重病。

仁壽四年公元604年)八月十三日,楊堅在仁壽宮今陝西麟遊縣)去世,享年六十四歲。臨終前,他對身邊的大臣說:“朕死後,務必將朕與皇後合葬太陵,朕要與她在地下繼續相伴……”

楊堅去世後,楊廣即位,是為隋煬帝。他雖按照楊堅的遺願,將楊堅與伽羅合葬於太陵,卻並未遵守楊堅的囑托,反而大興土木、濫用民力,開鑿大運河、三征高句麗,使得百姓怨聲載道,最終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。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),楊廣在江都今江蘇揚州)被宇文化及所殺,隋朝滅亡,享國僅三十八年。

如今,太陵雖曆經千年風雨,卻依舊矗立在陝西楊淩區的田野中。陵墓前的石碑早已風化,卻仿佛還在訴說著楊堅與伽羅的故事——他們是少年夫妻,是政治夥伴,是開國帝後,雖因“廢長立幼”留下爭議,卻始終堅守“一生一世一雙人”的誓言,用四十五年的相伴,書寫了一段跨越隋唐的帝後傳奇。正如《隋書》中對他們的評價:“帝後相得,共定天下,雖有爭議,然其情之深,世所罕見。”

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:()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無限天神君臨 重生七零過好日子 重生,養成白毛雙子小蘿莉 成婚前你不是這麼說的! 長生修魔:從折紙人開始 同時穿越,但是反派科學家 讓他生!讓他生! 直播買股:給五個大佬當金絲雀 冰封末世:我打造完美領地 在遠古和大虎一起長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