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好,外麵隻是幾隻鳥雀嘰嘰喳喳。
楊榮的茶室飄著茶香,他摩挲著官窯茶盞歎息:"陛下前幾日便下旨,北征時護你的那幾十名親兵家眷,男的全部遷徙至北境軍屯,女的全部入工籍。"窗紙透進的晨光照著他眉間溝壑,"給的理由是親兵未全心護主,導致你和趙王被瓦剌虜去,造成趙王身死。"
我手中茶盞"當啷"落地,碎瓷濺起的水花打濕了衣擺。楊榮俯身拾起殘片:"三日前家眷啟程時,好幾十個男丁都戴了鐵葉枷——那枷鎖裡層嵌著倒刺。"
“何至於此,何至於此啊!難道就..."
"老夫前夜求見陛下,連宮門都沒進去。"他忽然扯開錦袍領口,鎖骨處赫然有道紫紅淤痕,"賽哈智那鷹犬骰子說陛下賜的玉帶,要臣時刻緊著些,罷了罷了,你自去吧,老夫幫不了你。"
乾清宮的銅獸香爐騰起嫋嫋青煙,朱瞻基正在批閱刑部奏折。我跪在禦案前三丈處,看見他朱筆在"流徙建州"的名單上勾畫。
"臣錯了。"我額頭抵著金磚,"隻求陛下開恩,給那些老弱婦孺換副軟枷。"
"婦人之仁。"朱筆重重圈了個"準"字,皇帝的聲音裹著香霧飄來,"你當那些婦孺為何能活到現在?"他忽然擲來本奏折,紙頁嘩啦展開在眼前。
我的瞳孔猛地收縮。泛黃的紙麵上詳細記載著每個親兵家眷的動向:王鐵頭的老母在通州販棗,張二狗的妻子改嫁了驛丞...甚至精確到小妹安蓉每月初七去大報國寺上香。
"精兵護主不力,其罪當誅九族。"朱瞻基的皂靴踏過滿地罪證,"朕將人遷往建州,已是念著你的體麵。"
朱瞻基停在眼前三步處,金線刺繡的龍紋在燭光下忽明忽暗。他忽然俯身,帶著龍涎香的氣息迫近:"此次北征,你立下大功。隻是..."指尖輕叩我肩頭,"年紀尚輕,驟升高位恐惹非議。"
我額頭抵著冰冷的金磚:"臣本粗人,能為陛下效死已是福分。"
"糊塗!"朱筆突然挑起我的下巴,朱砂沾在喉結處如一點血珠,"開平伯之事是朕考慮不周。"他轉身時袍角掃過案頭,掀翻的茶盞在奏折上洇開一片褐痕,"前幾日你進宮,祁鎮那孩子抓著你的腰牌不放,倒是緣分。"
殿外傳來孩童咿呀學語聲,兩歲的朱祁鎮正蹣跚著追一隻飛蟲。朱瞻基的目光突然柔軟下來:"這孩子開口第一個字竟是"安"。"他拾起皇子掉落的虎頭鞋,指尖摩挲過鞋底繡的平安符——針腳歪斜,正是朱寧靜的手藝。
"每日辰時入宮,教他認《千字文》罷。"朱瞻基將虎頭鞋按在我掌心,鞋裡藏著的金鎖片硌得生疼,"記住,是教他"忠孝仁義"四字,不是教他耍槍弄棒。"
宮燈照著雕花窗欞,在禦案投下斑駁光影。我瞥見奏折堆裡露出的半頁名單,漢王府女眷的名字都被朱筆圈起,批注"配給功臣為奴"的字跡墨跡未乾。朱瞻基順著我的視線輕笑出聲,隨手將名單扔進炭盆,火光照亮他眼底的深意:"安如,你可要替朕...好好教導祁鎮。”
我攥著皇子教習的牙牌退出殿門時,鎏金牌麵"祁鎮"二字在掌心烙下灼痕。朱瞻基最後那句"朕雖天子,也有人心"猶在耳畔,伴著伽楠香的氣息,像條吐信的毒蛇盤踞在心頭。
穿過夾道時,十六抬鸞駕的鮫綃紗帳被秋風掀起。孫貴妃懷中嬰孩的虎頭帽綴著顆東珠,月光下泛著熟悉的幽藍——好像漢王金冠上的貢品。那孩子突然衝我咧嘴一笑,露出兩顆新長的乳牙,與朱高煦啃羊腿時的神態如出一轍。
"李大人留步。"司禮監掌印追上來,捧著的錦盒裡躺著塊帶血的玉佩,"皇上說...這是貞烈郡主的舊物。"我接過時,發現瓔珞間參差不齊,已是被摩擦多次的痕跡。
一路被錦衣衛護送至自家門口,府門在身後合攏的刹那,我貼著朱漆門板緩緩滑坐。冷汗浸透的中衣緊貼在背,冰得人發顫。更漏聲裡,忽想起那日飲馬坡上,朱高煦撞向瓦剌大纛前最後的眼神——三分譏諷,七分了然,仿佛早看透今日結局。
燭台爆出燈花,照亮案頭攤開的《宣德北征錄》。泛黃的紙頁間突然飄出張婚書及畫片,永樂二十年的墨跡已暈染開來。那日孫氏女扮男裝闖入軍營,箭袖上的纏枝蓮紋與今日步輦的幔帳一模一樣。我能想象到,朱瞻基當時執筆的手懸在婚書上方,恰如現在懸在胡皇後一族命運上的朱筆。
"好一招連環局。"我盯著案頭將熄的燭火喃喃自語,火苗躍動間,仿佛看見朱瞻基執棋的手懸在江山社稷圖上。
先是朱寧靜含冤而死,這一變故令本就性情剛直軸擰的於謙心灰意冷,主動自請外放。此事也如當頭棒喝,讓我瞬間警覺,強烈的危機感湧上心頭。
緊接著,朱瞻基憑借事先周密打探,將朱高煦暗中隱藏的反抗勢力一舉剿滅,致使我手中再無可用之牌,徹底陷入孤立無援的絕境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隨後,趙王世子又突然暴斃,這無疑是朱瞻基在向我示威,他已高高舉起屠刀,用這殘酷的事實警告我:若再不乖乖服軟,漢趙二王的其他血脈,都將麵臨莫名暴斃的厄運。
在走投無路之下,我最終隻能去找朱瞻基低頭服軟。直到這時,他的真正目的才徹底暴露——竟是要廢後另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