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八十年代,人們不僅物資匱乏,精神娛樂活動也十分有限。
尤其是對於北方人來說,一到了冬天,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窩在家裡麵,天剛黑就躺到炕上睡著了,哪裡有什麼夜生活。
但越是缺什麼,就越需要什麼。
自從魏大山家可以免費看電視,接下來的幾天,每天天一黑,人們早早吃完飯,就自己帶著小板凳,來魏大山家的院子裡坐下了。
甚至,為了安排個比較好的觀看位置,不少人還有提前來排隊的!
至於供暖所需要的柴火,大家夥兒也商量好了,挨家挨戶來,都不用魏大山吩咐,每天電視打開之前,幾個鐵筒裡麵的柴火,肯定會塞滿。
放在以前,一年到頭,村民們可能也才能看上一次電影。
原本開春的時候,他們還能每個月看一次,但自從趙建民去世之後,附近幾個村子,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看電影了。
而現在呢。
魏大山家有了電視,他們等於說,每天都可以看電影了,而且還是連續的!
以至於,剛開始還隻是紅柳村的人過來湊熱鬨,隨著消息傳開,甚至每天都有附近其他幾個村的村民,也好奇的過來看熱鬨。
而魏大山呢,自然也不會攆人,來者是客麼,隻要時間長了,終究會變成自己的客戶。
你看看這些天,人們已經從最開始購買瓜子,變成了瓜子花生葡萄乾,還有小海子愛吃的各種糖果和小零食。
大人的錢不好賺。
但女人和小孩子的錢好賺啊,尤其是小孩子們,這個有,那個沒有,就會嚷嚷著也要買,這麼多人看著,父母也不好一直拒絕,多多少少都會買一點。
而隨著時間的發展,人們也就慢慢習慣了這樣的方式。
每天睡覺前,若是不去魏大山家湊湊熱鬨,就渾身不得勁。
人是群居動物,有時候去,看的也不隻是電視,通過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,也能得到不少有用的信息。
這麼一來,魏大山家的院門,每天都是人滿為患,一來二去,小賣部的生意也變得好了起來。
又過了十來天,魏大山的溫室裡麵,第二茬木耳也成熟了。
魏大山連忙和大哥一起,將這些木耳紛紛采收下來,放到養雞場的院子裡曬乾。
因為第一次種植成功之後,魏大山就進了更多的菌種,以至於這次木耳采收重量,哪怕是曬乾之後,都有一百公斤!相當於上次的六倍還多!
按照一級貨十五塊錢一公斤的價格算,這第二茬木耳,魏大山一口氣就賺了一千五百塊。
如此一來,這段時間蓋大棚所需要的費用,不僅徹底回本,還開始盈利了。
又過了大概一個禮拜,大哥魏大根的,還有林利民家的,以及秀芹和娟子幾家的溫室裡麵,木耳也紛紛成熟了起來。
他們按照魏大山教的法子,紛紛將木耳采收了下來,並且仔細曬乾。
這次林利民嘴巴都笑裂了,因為他家也多進了不少菌種,這次產量,竟然達到了三十公斤,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,就賺了三百塊。
如此快的賺錢方式,他林利民活了大半輩子,都沒遇到過啊。
“水浩,你明天去城裡一趟,將你弟叫回來。就說,我們種植木耳,賺的錢可比他多多了,讓他回來種木耳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