滅種這個結果一出,百官對手中的‘妖邪之書’,瞬間感覺不那麼燙手了。
他們想不到那麼遠,也看不了那麼遠。
但是,李承乾已經把推論的方法,包括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結果,全都給說了出來。
這種情況下,隻要稍微有點腦子的人,都是能夠想到的。
能夠站在朝堂上的人,或許立場不同,或許精通不同,但沒有一個人沒有腦子。
因此,他們隻要隨便一想就能夠確定,李承乾這種說法,雖然可能有些誇大。
但是,儒家坐大一定是事實,書生會變得四肢不勤,五穀不分,也會變成事實。
他們沒辦法否認這一點,他們自己家裡或者認識的人中,就已經有李承乾說的這種小輩存在了。
若是在往常,他們根本沒想過,就這麼一個常態的情況,演變下去會如此嚴重。
現在被迫的去想,後背爬上了冷汗。
“諸位愛卿,假如後世有一天,變成了朕說的那個樣子。
後人翻找曆史,會不會認為我大唐,認為你們這些阻止變革的存在,是千古罪人?”
千古罪人,這話一出,百官腦子裡再次轟鳴一聲。
會不會被異族滅種,他們無法肯定,也不願意相信。
可是,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書生,確實是真實存在的。
人都是向往懶惰,向往享受的。
如此下去,儒家一家獨大,練武又吃苦,上戰場有可能要命。
到那個時候,國必將越來越弱。
“《司馬法·仁本》這部兵書說過:國雖大,好戰必亡;天下雖安,忘戰必危。
天下既平,天子大愷,春蒐秋獮;
諸侯春振旅,秋治兵,所以不忘戰也。
不知道諸位愛卿,有多少知道這番話的!
國雖大,好戰必亡!
天下雖安,忘戰必危。
可不要隻記得前半句,不記得後半句。
就如朕說的那書生,他居然隻記得君子遠庖廚!
並以此來言說婦人,君子不能近灶台,以此偷懶。
若是這種人多了,國會變成什麼樣?”
百官繼續沉默,但他們三觀造成的怒火,已經漸漸消滅下去。
他們沒法否認李承乾的話,也害怕被定個千古罪人之名。
求一世之名還是百世之名,現在的百官都屬後者,就如同視死如生一樣。
千古罪人這四個字,分量太過於龐大,壓過了手中這本‘妖邪之書’。
他們內心隱隱承認,李承乾的話是對的。
朝堂之上,除了皇帝做裁判之外,絕不能是一家之言。
尤其是武將們,更是豁然開朗的同時,心中對一群文人提高了警惕。
若是未來有一天,真被這些文人占據了上風。
光憑嘴皮子,他們不是對手。
會不會真的有一天,他們武將就像是奴隸一樣,文官說什麼就是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