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到李承乾這麼說,除了少數知道戰報的相關人等,其他百官也覺得,這事太奇怪了。
吐蕃作為強大的鄰國,大唐一直沒有小看過他們。
李世民在位的時候,就有收集吐蕃的情報,屬於一直就把他們當對手的。
何況當年,吐蕃還來大唐邊境耀武揚威了一番,還說不見到公主就不退兵,雙方還打了一架。
“諸位都且想想,鬆讚乾布究竟是個什麼意思?
自古以來,作為一個國家的王,不管是大是小,從來沒有主動前往敵國的說法。
更何況,根據以往的情報,這個鬆讚乾布並不是傀儡王,反倒是一個有雄心壯誌的年輕王。
這個祿東讚也出使過我大唐兩次,也並不是個好相與的人。”
鬆讚乾布跟李承乾的歲數差不多,就比李承乾大兩歲罷了,自然都是屬於年輕人。
今年是644年,李承乾二十五歲,鬆讚乾布二十七歲罷了。
含元殿很安靜,百官都皺著眉頭,冥思苦想。
這種事情沒有先例可循,又不可能直接去問人家,那會顯得大唐很笨。
“陛下,俺覺得,這家夥隻怕是來投降的!”一個將軍大聲道。
“去去去,你一個莽夫知道什麼?
誰家投降不先奉上國書,反而是以出使的名義到來?”文官這邊馬上就有人反對了。
“要我說,會不會是吐蕃內部有什麼變局?
畢竟按照之前的戰報,我大唐的兵鋒,已經逼近他們的王城。
這種情況下,鬆讚乾布應該內部壓力也挺大。
說不定,內部也有投降的聲音,再或者有反叛的,想要奪了鬆讚乾布的權。
在這種情況下,鬆讚乾布可能是迫於內部壓力,急於割讓一些利益,穩住自己的權利。
他會不會因為陛下的命令,以為我大唐並不是要滅他的國,隻是要逼迫他達成一些條件。
在派誰都不放心的情況下,才做出這番舉動?
鬆讚乾布本身比較年輕又比較狂妄,也可以說是自負,行事出人意料可以理解。”
“要這麼說的話,那他不怕回不去?
兩國交戰,雖然不斬來使,但卻並不意味著,連王來了都不扣下。
一旦我們扣下他,他國內必將亂起來。
他國內一旦亂套,不用我大唐威逼就會損失慘重。
這種情況下,彆說他回不去,就算是回去了,也會實力大損,根本就是得不償失!”
“說不定他就是反其道而行,讓我大唐摸不著頭腦,不敢輕舉妄動呢?
兵行險招,自古以來又不是沒有!
再加上這家夥,頭些年就看得出來,非常的囂張,不一定做不出來!
假設我大唐真被他嚇唬住,給他個三五年的發展時間,至少他自己認為,他應該能翻盤。”
“……”
百官你一言我一語,互相之間爭論起來。
李承乾默默的聽著,分析著其中可能的緣由。
正所謂三個臭皮匠,頂個諸葛亮。
集思廣益之下,李承乾心中漸漸有了一些底。
這鬆讚乾布部直接跑到大唐來,應該是帶著某種‘誠意’來的,最少是想讓李承乾看到他的誠意。
同時,膽子大應該也是一方麵。
估摸著覺得,就算有個萬一,大唐也不會扣下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