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魏愛卿,還有沒有疑問?”
李承乾巴不得魏征提出問題,就讓他當百官的嘴。
不過,他心中已經打定主意,讓魏征去倭國好好改造改造。
反正他也是吃了藥的,一時半會兒死不了。
李承乾終究不是絕情之人,沒想過把魏征給砍了。
不說曾經的師徒之誼,論跡不論心來說,魏征終究對大唐是有大功的,不能寒了功臣的心。
“陛下,臣……無異議了!”
魏征已經無話可說,他能找到的點,都已經拿出來說過了,結果沒有討到半點好處。
“臣附議,新政實乃開萬世之太平!”
房玄齡抓住機會,趕緊站出來大聲吆喝。
接著又提問道:“可是陛下,有一點需要注意,一個政策的推行,有時候都不能完全儘力,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,更彆說一個製度的改革。
臣請陛下多多考慮,最好以試點開始,逐步推廣開來。
如此一來,也能給人才緩衝時機,避免出現混亂。”
“嗯,房愛卿言之有理!”
李承乾點點頭,微微拍打著龍椅扶手,接著又道:“那就從吐蕃那邊開始吧!
他們並入大唐之後,必然會需要製度改革。
既然如此,不如一步到位。
新製度在吐蕃運行兩到五年之後,確認沒有太大的問題,已經試行成熟,再全大唐推廣,如何?”李承乾反問。
“陛下英明!”房玄齡拜服。
如此做法,的確是最高明的。
吐蕃需要改革,就乾脆一步到位執行新的製度。
同時,就相當於沒有動舊製度利益集團的利益。
再過個三五年,房玄齡也相信,那個時候的李承乾,必將威望無雙。
到那個時候,由於新的製度已經算是普及。
若是沒有問題的話,百官就再也找不到反對的理由。
那時候大唐也更加強大,百官就更加沒辦法反抗。
到了那一天,新的製度就必將會平穩地推行下去。
此,對大唐是最好的。
李承乾也想到,吐蕃的製度根本目前還是奴隸製。
一下子給他們改到,對他們來說,公平到極致的新製度,這一波就是純純的收服民心之舉。
能夠讓他們極速適應的同時,也會感恩戴德,更加讚同大唐的統治,這是屬於一舉多得。
“臣也支持!”馬周站出來加了一句。
好家夥,這等於是門下省和尚書省,三省之中兩個部門的最高長官支持了。
百官的目光,落在了岑文本身上。
岑文本自從接任崔仁師的中書侍郎後,基本是處於“隱身”,直接當背景板。
岑文本老神在在,如同什麼都沒感覺到。
百官突然覺得風向不對,這怎麼最高長官不反對呢?
往下原本的六部尚書,就更加彆指望了。
至於新的國家電網部王玄策,那是彆指望了,純純的李承乾的人。
看來這個新政,是遲早要推行下去了。
魏征眼中的火焰也消失了,老眼中有些渾濁起來。
他知道,自己這下又被李承乾給記恨了。
“魏愛卿,朕實話實說,你的心是好的,你勇於直諫的做法也是對的。
但是,朕也發現,你或許需要開闊一些眼界。
不如,文臣這邊就由你去倭國,看看那些化外蠻夷又是如何行事,可好?”李承乾以商量的語氣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