製度改革終究沒有直接推行下去,需要在吐蕃試行之後再說。
但是義務教育這些政策,卻開始漸漸展開。
有了新製度的衝擊,這些政策,百官已經不怎麼在意了。
反正李承乾那個架勢,如果非要反抗的話,隻怕又是人頭滾滾。
不得不說,雖然李承乾的理念,很多時候他們都不認同,甚至不理解。
但是,大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,從各方麵變得強大。
百官或者身後的家族,雖然有些損失,可也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和好處。
因此,沒人想現在就下去見祖宗。
他們還想活著看看,李承乾究竟會把一切弄成什麼樣子。
是大唐在某個時刻,突然暴露重重矛盾,最後轟然坍塌。
還是真的越來越強,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超盛世。
看這個似乎始終把平民百姓,放在心裡的皇帝,究竟能不能踐行出他那一套,以民為本的思想。
雖然以民為本,已經提出來上千年了。
但在實際應用上,一直是停留在口頭上,從古至今,隻有這麼一個皇帝,正在踐行以民為本。
在心思各異之中,魏征和李積出發了。
李承乾沒有去送行,甚至連聖旨都沒有給一道,雙方隻有自己的家人送行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官農製徹底踐行。
距離長安最近的皇莊之中,一塊塊地被重新劃分出來。
第一天踐行,有些官員甚至還穿著考究的長袍。
李承乾沒有批評他們,讓他們自己試試長袍好不好用,比他說教更有用。
反正這第一天,基本是用來講解農耕基礎的,乾不了什麼活。
至於指導的人,當然是皇莊原本的雇戶。
在長安這片地方,粗耕的時候,一般都是以牛翻地為主,以鋤頭為輔助。
大量用到鋤頭,一般是中耕的時候,也就是鬆土和除草。
李承乾沒有調撥牛,免得影響彆的地方的農耕,現在還是太依賴牛了。
最近這幾年,李承乾也不是什麼都沒做。
比如他讓王玄策出使天竺,更多的就是去找一些生命力頑強的雜草。
那些屬於熱帶的水果,或者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,也隻能看南方那邊能不能種植出來。
在目前的時代,柴米油鹽當家,柴放在第一位,是很有道理的。
柴不隻是柴火,也可以通木材,甚至包括雜草。
比如長安,由於居住的人太多,周圍放眼望去,除了人工種植的糧食,簡直如同一片荒漠。
不把那些生命力頑強的雜草帶回來,就彆談豬和牛的養殖。
真正讓現在,養不出太多牛的原因,就是因為人們舍不得糧,偏偏又得不到草。
按照李承乾的要求,年紀大一些的用牛來耕地,年紀小一些的就用人來拉犁,互相輔助。
本身皇莊的土地就伺候極好,是完全能夠做到的。
對於第一次乾這種活的百官來說,除了一開始的新鮮感和不適感,剩下的就是累、痛!
肩膀痛,手也痛,腳也痛,腰也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