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還不止,那些顏色鮮豔的衣服,似乎連形製都有所改變。
雖然依舊是短裝,但紐扣所在的位置,開口的位置等等,都有了大大的改變。
現在是初春時節,還算是比較寒冷的時候。
在玄奘的記憶之中,如果百姓非要出門,那也是嘴唇烏紫,全靠抖。
可是現在,不隻是沒有這樣的現象,反而好像沒有感覺到初春的寒意,該乾什麼乾什麼。
雖然忙碌,卻沒有一絲饑寒交迫的感覺。
還有那來往之中,偶爾出現的那種鐵車是怎麼回事?
三個輪子的看似馬車,又好像全部由鐵來鑄造,而且全靠腳力就能行走,並且還拉著人根本扛不動的貨物。
甚至還有兩個輪子的,它們是怎麼動起來的,他一看就知道。
看似簡單,卻充斥著格物的味道。
再看向腳下的水泥路,玄奘有些迷茫了。
在這之前,為了避免不可預知的危險,他跟那群送他回來的天竺商人一樣,就打扮成他們的模樣。
因為他們有頭巾的遮掩,稍微注意一點,也不怕暴露他的大光頭。
在沒到長安之前,他也不故意多打聽,生怕被發現自己是誰。
按照大唐律法來說,他應該算是通緝要犯。
因此,在這之前,他隻是感覺水泥路很奇怪,但也已經有了答案。
日常走的是官道,大家都是來去匆匆,自然也就沒有見識到那麼多民間風貌。
直到這一刻,他雙眼望去,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異常。
直到一個頭發很短的中年男人出現,玄奘以為對方是還俗不久的和尚,於是趕緊停下馬車,後麵的車隊自然也跟著停下。
他跳下馬車,趕緊上前,微微低頭雙手合十道:“阿彌陀佛,敢問這位師兄……”
“和尚,你攔著我乾什麼?”
作為一個稍有家資的平民百姓,劉小二真被嚇了一跳。
他好好的走在路上,突然就竄出來一個和尚,這算怎麼回事?
一聲和尚,讓玄奘將要出口的話語頓時頓住。
和尚這個稱呼,是一種口語化的稱呼,比較中立。
不屬於蔑稱,也不屬於敬稱。
按照常理而言,百姓一般會稱法師,尊重點甚至會稱聖僧。
這個中立化的稱呼,讓玄奘意識到,這個百姓對僧人,似乎沒有任何敬畏,這是不對的。
在玄奘的意識之中,不管信不信佛,最起碼也會成一聲法師,而不是這種很大眾化的和尚稱呼。
“這位……嗯……”
一時間,玄奘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了。
他的目光,下意識落在對方頭上。
劉小二好像明白了什麼,抬手摸了摸自己的頭,然後大咧咧道:“和尚,你不會以為我是還俗的和尚吧?
我這頭發是自己剪的,這樣方便多了。”
有些東西,有了選擇的餘地,有需求的自然會改變。
曾經的民間百姓,其實就有剪頭發的傳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