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所謂的被太上皇聞之,明顯就是有人在你李世民耳邊嚼舌根。
畢竟作為皇帝,是不會主動探聽這些消息的。
“貞觀十三年冬,太上皇遷居九成宮,所有已被寵幸而無子的嬪妃,全部出家為尼。
所有未曾被寵幸的才人以及以下者,全部被釋放出宮,遣返娘家,並給予再嫁之特赦。
徐惠此時依舊為才人,且不足十歲,因此未被太上皇寵幸,按旨遣返回娘家。”
讀到這一段,李承乾明白了。
算起來,也是他改了這個小才女的命。
按照曆史來說,徐惠原本該在乾元元年晉升婕妤,其父升為禮部員外郎,這個時候她正好十三歲。
這也基本代表著,這個時候她被李世民寵幸,並且正式獲得認可。
也就是說,在原本的曆史上,這位還是個黃花大閨女。
因為才人這種級彆,雖然已經脫離了基礎的女官級彆,屬於皇帝妃子的預備役,可能不能得到寵幸還兩說。
也或者得到過一次寵幸,結果沒有後文了,這種也會被封為才人,比如武媚娘就是這種。
都是聞其名,知其才,經過親自麵見考核,皇帝認同,於是就直封才人,然後等待被寵幸。
寵幸之後,皇帝覺得這女人行,就會再提一級為婕妤。
如果沒看上,除非一擊必中懷上了,否則就是一輩子的才人了。
很顯然,徐惠屬於那種被看上的。
再仔細思索了一下,李承乾隱約記得,按照曆史的記載來看,這位殞命於二十四歲。
曆史記載,在李世民病重期間,這位也憂思成疾,而且拒不服藥,死後被追贈為賢妃。
這是因為,她跟李世民之間沒有孩子,因此在活著的時候,最高就到充容,無緣正妃之位。
還是李世民時期唯一一個,跟長孫無垢一樣,列入嬪妃正傳的女子。
宮闈之中的真相,究竟是怎麼回事,現世也無從知曉了。
按照曆史的記載來看,先不問她對李世民的感情有沒有那麼深,不過死因應該是沒有疑問的。
但真正的死因,應該是這位心高氣傲而有才華,無法接受李世民死後,她隻能青燈古佛的後半生。
估計是基於這個原因,才不得不死,屬於是不想活了。
她不像武則天那樣,用儘一切心思去算計,而是一死了之。
心中轉動的念頭,李承乾用朱筆在她的名字後麵,寫上了一個——正字!
這是屬於欽點,以後她就是這個文化部的部長了。
既然曆史證其確實有才,而且還勇於競爭,給她又何妨?
這位在曆史上,既然連在後宮中都能越爬越高,要不是孩子這個製約,隻怕活著的時候就會封妃。
那她就不是個傻白甜,不是個死讀書的女子,這個位置應該能坐得穩當。
思想一遛彎,李承乾不由想到,怎麼就沒人給自己推薦這一類的才女呢?
下一秒,他就明白了。
他一開始就把四妃九嬪都封好了,一個蘿卜一個坑,誰想真把自家的女兒,送入後宮去當下人?
喜歡大唐:開局攻打長安,決勝父子局請大家收藏:()大唐:開局攻打長安,決勝父子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