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一時間,一道聖旨下發,各行各業也開始聚集人馬。
重賞之下必有勇夫,何況李承乾現在的威望,已經幾乎抵達說什麼就是什麼的程度。
頭幾年的移民政策,現在也初見成效。
很多沒有移民的,都開始後悔了。
這次一招呼,隻要不是那麼眷戀故土的,都想要分一杯羹。
李承乾自己出了十萬鬼神軍團,活人士兵出兵十萬,開始有序的進駐吐蕃。
這一批士卒,都是曾經征戰過吐蕃的。
而他們的身後,是越來越多的大唐百姓,多數雖然是孤身一人。
可以相信,當他們在吐蕃生存下來之後,必將是拖家帶口。
少部分是活不下去的,直接就是拖家帶口,因為在李承乾的指令之下,軍隊會給他們發放口糧。
吐蕃這邊,自然也有王令下達。
麵對這種事情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。
尤其是,吐蕃其實也算是半農耕文明,同樣帶著故土難離的特性。
一些局部的清剿戰爭,是在所難免的。
任何變革,都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流血,這是誰都不想,可又是必然要經曆的。
不過,在著重宣傳的情況下,一般的百姓還是不會反抗的。
真正反抗的,都是那些當地的豪族,尤其是當前吐蕃存在的奴隸主。
他們高高在上太久了,彆說想要在他們手上拿到土地,就算隻是讓他們把人解放出來,還所有人自由,他們都不會願意。
因此,刀兵衝突在所難免。
甚至還有很多,思想已經定型的老百姓,為了奴役他們的奴隸主,獻出自己的生命。
對於這種頑固不化的,隻有死亡才是他們的結局。
剩下的,還有自己思想的平民百姓,他們被解放出來之後,自然是感恩戴德的。
這就猶如打壓一批,收攏一批,收攏的這批自然會宣傳大唐的好。
反正現在的大唐有的是錢,打那些奴隸主也有的是錢,根本沒有半點吝嗇。
在活人軍團和鬼神軍團互相配合之下,在極度降低傷亡的同時,又讓李承乾的軍隊凝聚力大大提升。
按理來說,李承乾不算是馬上皇帝,他在軍隊之中沒有什麼聲望。
以前當太子的時候,因為李世民的管製,就連他的東宮親衛隊都是不齊全的。
就一個象征意義,簡直是歪瓜裂棗一大堆。
所以他當初登基之後,根本就沒有搭理,直接把東宮整個團隊解散了。
伴隨著這幾年的文治,還有屢屢的滅國勝仗,軍心自然就開始凝聚。
更何況,現在真正帶兵打仗的,都算是他的人。
在這種情況下,無形之中,他這個並沒有禦駕親征過的皇帝,伴隨著鬼神軍團的威嚴,漸漸也收攏了軍心。
儘管軍隊並沒有進行大變革,那些中層軍官們,很多都依舊是世家的人。
但現在世家的人,再讓他們帶著兵造反。
絕大多數情況下,他們這些屬於世家的中層將領,人頭會先落地。
不隻是因為李承乾的威望,還因為李承乾實實在在的讓底層士卒的家人,過上了越來越好的日子。
在亂世裡,士卒們心裡的想法是填飽肚子,過一天算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