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沒有信仰,沒有目標。
誰讓他們填飽肚子,他們就跟著誰乾,現在不一樣。
隨著李承乾一條條政策,直接指向的都是民心民生。
日子過好了,想法雖然多了,那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一個底線,任何人都不能破壞這種日子。
誰要敢破壞這種日子,誰就是他們的階級敵人。
這種日子,是李承乾帶來的。
誰要是讓他們跟李承乾對著乾,就是在自尋死路。
也正是因為這種風氣,李承乾對軍隊的調動如臂使指。
就算某些人還心有不甘,也隻能隨波逐流。
彆說暗地裡罵李承乾,說夢話都得小心點。
軍心可用,士氣可用,橫推起來,簡直不要太快。
唯一的考驗,也就是個地理環境問題。
不過,伴隨著對吐蕃的研究,醫學院那邊,也是拿出了多種應對的辦法。
除非體質極度敏感的人,否則給予一定的適應期就好。
接下來差不多半年時間,基本都是吐蕃的消息,各種各樣的製度,隨著李承乾的安排和調度,開始在吐蕃遍地開花。
對待吐蕃,不需要像對待大唐那麼小心。
因為無論說的多麼冠冕堂皇,但在大唐李承乾就不敢直接推行新製度。
不是膽子小,害怕誰殺了他,而是文明的程度不一樣。
更何況還是大本營,沒誰會沒事把家裡搞亂了,除非有絕對的必要。
吐蕃就不一樣了,完全可以大刀闊斧的整改。
另外,吐蕃還是從奴隸製往封建製度轉化的時期,鬆讚乾部都沒來得及改革。
在這種情況下,遍地都是奴隸主和奴隸。
打倒奴隸主,再把奴隸解救出來,屬於順理成章的事。
曆史上鬆讚乾布能夠改革成功,這也就代表了,吐蕃已經到了轉變的關鍵時刻。
時勢造英雄,就是這個道理。
那麼,是改成一個封建製度,還是改成一個全新的製度,隻要有強勢的人做主,在曆史的浪潮之下,本就已經有了改革的基礎情況下,是很容易成功的。
最後就是,甘願當奴隸主走狗的人,畢竟是少數。
大多數人,在跟唐朝甚至隋朝的交流之中,本就更向往大唐這邊的生活。
在這天時地利人和疊加之下,一切的改革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。
除了基礎的製度,李承乾重點改革的就兩樣。
第一是重新劃分土地,這是必然的,是安撫民心最重要的手段。
第二就是大量養殖各種牲畜,尤其是大量養殖牛羊,為充足的肉食供應作基礎。
他並不怕吐蕃那邊先改革,教育資源傾斜之下,會超越大唐本土。
短暫的超越,反而能更好的樹立榜樣,吸引更多人移民,讓吐蕃生活的唐人,占據主導地位。
再加上婚姻的結合,姓氏的賦予。
到未來的某一天,純粹的藏族隻會越來越少,再也無法有任何威脅。
喜歡大唐:開局攻打長安,決勝父子局請大家收藏:()大唐:開局攻打長安,決勝父子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