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元七年,就這樣安安靜靜的過去了。
這次過年,李承乾沒有搞任何聚會,自己過自己的年。
反正不出意外的話,他們這一大家子,還有很多個年可以過呢。
乾元八年伊始,李承乾給李象加了冠,但沒有給他取字。
他本來就不是個完全守規矩的存在,加冠就是個象征意義,代表李象成年了。
但是,暫且依舊沒有封王。
按照李承乾自己的計劃,給李象封王的時候,就是給他劃撥一塊地,讓他嘗試治理的時候。
而這個時間,他還沒有成熟,李象依舊還需要成長。
至少,在李承乾看來是這樣的。
乾元八年開始,李承乾繼續在大唐內部做改革,尤其是度量衡的改革。
可以這樣說,除了錢的稱呼沒有變,依舊是以文和貫為單位。
其他所有度量衡單位,他幾乎都改了一下,或者是新增的一些測量單位。
最重點改的就是進製,全部是以十進製的單位來。
而他找的借口也很簡單,隨著大唐的工業萌芽,十進製的單位最好換算。
這些單位的換算和推廣,最開始是應用於各個部門,民間自然會學去運用,也在相應的報紙上刊登了。
這種十進製的單位模式,並沒有受到什麼反對,因為的確這樣感覺更好算。
像‘斤’這種單位,本身就是存在的,隻不過每個朝代對應的真正重量不一樣,李承乾也改變成了十進製的單位。
同時,由於科研工作的需求,精確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
所以,他引入了克,毫克,升,毫升等單位。
這一切,全部按照後世成熟的標準來。
重點是,這些單位代表的重量也好,分量也好,他熟悉。
反正都是要改,改成了自己熟悉的,是最好辦的。
經過差不多一年的磨合,在朝廷的各個執政部門之中,已經進行了完全的運用,民間也漸漸運用起來。
隻因為朝廷都改了,民間不改的話,他們自己用起來都不方便。
特彆是隨著這些修改,新的測量工具出世之後,每次都得換算,誰都不方便。
而關於田地的單位畝,這個時代往前測量得不是很精準,往往有一定的誤差。
李承乾推出了新的測量方式,同時也把這個畝,定在了666.67平方,三畝等於兩千平方。
還是那句話,一切都是為了好換算。
乾元八年過去之後,大唐的人口暴漲。
由於各種措施,再加上各種融合,又安定了兩年多。
整個大唐直接統治範圍之內,人口已經暴漲到八千萬有餘。
若是再不采取措施,明年應該就會過億。
因為越是暴漲,漲幅就越是大。
同時,大唐本身沒有多少真正的老人。
大多數人,原本在個四五十歲就差不多了。
現在生活過好了之後,該去世的已經去世,沒有到那種極限的,算是間接的延長了壽命。
還有一個原因就是,隨著大唐醫學院的發展,那些學了皮毛的大夫,已經開始走入各種大大小小的州府,甚至是縣城。
這樣一來,小病就有了地方治,不至於拖成大病。
總之就是,各方麵有形和無形的保障之下,能夠存活的壽命自然會極速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