處理完李治這件事情之後,李承乾用鬼神軍團傳訊,讓國防部那邊準備兵力,還有後勤等等。
活人軍團出征,那可不是一兩天的事,像這種遠征,最起碼要準備三五個月。
現在準備,明年出征,屬於不慌不忙,完全沒問題。
李承乾這次微服私訪南巡的目標已經達到,從南方離開之後,就開始慢悠悠的回長安,隻不過是換了一條路線,就當是在真正的遊玩。
畢竟這次出來之後,又不知道要幾年才會出來了。
作為皇帝,李承乾還是很勤政的,不可能全部丟給彆人。
寒冬臘月,李承乾等人終於再次回到了長安,比預計的要早兩三個月,正好趕上今年最後一次大朝會。
原本是想著,明年二三月再回來,正好趕上春耕播種。
最後一次大朝會上,李承乾沒有聽彙報,而是直接說起了關於資本,並解釋了關於資本的定義。
最後總結道:“因此,資本絕對不能做大!
但是,若不發展商業,大唐又永遠無法繁榮,這是根本性的矛盾。
諸位愛卿且說說,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?”
第一次聽到如此清晰的資本論,百官全都滿臉驚訝。
以前打壓商人,本質上的確是因為商人不事生產。
那時候是小農經濟,大家都指望在地裡刨食。
權貴個人經商,用仆人去經商,起因隻是因為錢不夠花而已。
隻不過,後來漸漸就形成了一個模式,真正賺錢的大商人都是依附權貴而存在。
打壓沒有依附權貴的商人,就成了一種習以為常的行為。
商人賺錢,是絕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事。
沒有權力卻有錢,這讓有權的人心裡是怎麼想?
隨著社會的發展,有時候開放商業,有時候禁止商業,這都跟皇帝以及權貴的想法,還有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係。
這些東西,牽涉到的都是政治。
正是由於這樣的行為,導致資本無法做到真正的萌芽。
在原本的曆史上,一直到了宋朝時期,資本才開始漸漸萌芽。
可緊跟著,隨著政局的變化,又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。
誰都沒有如此去深遠想過,資本居然如此的可怕。
聽到李承乾把利弊都分析之後,百官心中一琢磨,這事果然不好辦。
打壓商人好說,可現在來講,大家都明白,打壓商人是不可取的。
發展經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,就需要商人去運轉,是無可替代的。
不打壓商人,若是未來成了那種情況,那可就尾大不掉了。
“陛下,臣認為,當分而化之!”房玄齡道。
“哦?具體如何做呢?”李承乾反問。
“這……臣暫且還沒想到……”
“那其他愛卿說說,還有什麼想法?”李承乾轉而問。
“臣認為,該把商稅收再次加高!”
“不能繼續加高商稅,若是如此的話,再加上市場的管控,商人賺不到錢,就沒了動力,商業會衰敗的。”
“……”
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,核心思想就一個,商業必須要管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