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縣夜襲前,淩晨時分,通往隘口的小路旁,一名“農夫”正“慌不擇路”地奔逃,但很快便被關羽派出的三名斥候擒獲。
斥候從“農夫”懷中搜出一封密封書信,拆開一看,寫著:
“子龍知悉:
速引所部,克益縣防線。破之後,毋稍停歇,即入平原郡襲擾,務擾其糧道、亂其部署。
事急,盼捷報。”
落款雖無署名,卻蓋著一枚征北將軍印。
斥候不敢耽擱,押著“農夫”快速回到隘口。關羽展開書信看後,對“農夫”一番盤問,除了能夠確認此人是雁門軍外,竟然撬不開此人的嘴巴。
“推出去斬了!”關羽命令道。
此人竟然毫不畏死,沒有一句求饒,甩開推搡的袁軍,大步走了出去。
關羽也不再理會,皺眉思索…
夜色裡,關羽拿起《春秋》,準備秉燭夜讀,卻靜不下心來。
一名親兵走了進來,急切說道:“二將軍,益縣方向升起赤紅煙柱!”
“什麼?益縣升起了烽火?”關羽大驚!立即起身來到了隘口城樓。
果然,遠處益縣方向赤色煙柱分外耀眼。
與書信相合,看來趙雲果真在突破益縣!
關羽不再遲疑,立即帶著兩千騎兵火速奔赴益縣。
他不是擔心益縣失守,而是擔心三弟的安危。
益縣隻有三千兵馬,三弟性情暴躁,對戰又不是趙雲的對手。
關羽的兵馬剛消失在大道儘頭,隘口西側的山崖上便傳來細微的響動。
雁門軍五百刀斧手早已在此埋伏多時,他們腰係繩索,踩著陡峭的岩壁緩緩下滑,落地時悄無聲息,迅速繞至隘口後方的營壘外。
此時,隘口軍營的守軍又躺了下來,值班的守軍有的靠在牆垛上打盹,有的聚在一起議論戰事,全然沒察覺危險已至。
“殺!”隨著一聲低喝,五百刀斧手如猛虎下山,直衝營壘。
喊殺聲驟起!
喊殺聲響起後,已率軍折返到隘口前方的張遼,立即從正麵發起猛攻。
隘口守軍腹背受敵,又無核心戰將指揮,很快就亂作一團。
不過半個時辰,隘口的廝殺聲便歸於平靜,營壘上的袁軍旗幟被降下,取而代之的是張遼的將旗,和“雁門”的大旗。
東平陵城外袁紹親率一萬兵馬為主力,彙合劉備所部兩千將士,共計一萬兩千餘人,於東平陵南門屯兵列陣,形成正麵攻城之勢。
另一邊,馳援而來的曹操則領八千兵馬駐守東門,以佯攻之策牽製守軍。
高覽統領五千精兵,在濟南西南的長清一帶機動,隨時準備根據戰局變化支援攻城主力。
攻城首日,戰事即拉開序幕。
城南的袁軍率先發力,迅速架設起數十台投石機,石塊裹挾著勁風接連轟向城頭,一時間磚石飛濺、煙塵彌漫。
與此同時,東門的曹軍同步行動,弓弩手列陣齊射,密集箭雨覆蓋城頭,壓製守軍反擊;數隊精兵則推著雲梯佯裝登城,以此吸引守軍注意力,為城南主力攻城創造有利條件。
東平陵城頭風卷旗幡,守將管統一身青甲立於譙樓,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將領,因高順一句“此人有守城將才”的舉薦,被趙劍拔擢至張遼軍中,此番獨領五千兵馬鎮守此城。
他雖年未及三旬,掌中槍亦無名聲,更無親曆大戰的履曆,卻在戰前三日便帶著親兵走遍城牆四角,將每一處垛口、馬麵的尺寸,每一口井、每一座糧倉的位置都記在心上。
當袁紹軍的十幾輛投石機在城南列陣,粗木絞盤發出“嘎吱”悶響,第一塊磨盤大的石塊裹挾風聲砸向城頭時,管統站在南城敵樓,手中令旗一擺:“盾手列牆!”
隻見兩百名持雙層藤盾的士兵迅速貼牆而立,盾牌交錯如鱗,石塊砸在盾上迸出木屑,卻未傷一人。
投石機一輪攻擊後,開始裝填石彈。
管統召來木工隊頭領:“將‘拍杆’儘數推來,每五十步架一具!”
不多時,十具丈高的拍杆沿南城牆立起,杆頂綁著盛滿碎石與熱油的木桶,繩索一端牢牢係在城牆內側的絞盤上。
此時,袁軍投石機手忙著絞盤、搬運石塊,正是防備最鬆之時。
“拍杆放!”
隨著管統一聲令下,木工隊猛地鬆開絞盤,拍杆瞬間前傾,桶中熱油與碎石如暴雨般潑向城下,恰好落在三架投石機的操作區域。
熱油濺在袁兵手臂上,痛呼聲響成一片,碎石則砸壞了兩架投石機的木齒絞盤,操作士兵紛紛後退躲避。
眼見折損三架投石機,袁軍試圖將剩餘器械後移,避開拍杆攻擊。
管統早有預料,命令道:“擲石隊上前!”
城上士兵立即搬來早已備好的“石彈”。這些石塊被鑿成球形,比袁軍投石機所用石塊小半,卻更為密集。
當袁軍投石機準備重新固定機位時,城上數百塊石彈同時擲下,雖難砸毀器械,卻精準落在操作士兵周圍,逼得他們連連後退。
喜歡曹操劉備,那些美人是我的請大家收藏:()曹操劉備,那些美人是我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