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平三年十二月,趙劍在陰館再次舉行盛大婚禮,迎娶張寧和馬雲祿。
同月,在兗州壽張率軍與黃巾軍交戰的曹操,雖然初期因黃巾軍戰力強悍一度受挫,甚至親信鮑信戰死。
很快,在戲誌才的建議下,曹操調整策略:一方麵堅壁清野,切斷黃巾軍的糧道;另一方麵派人招降,利用黃巾軍“渴望安居”的心理,承諾給予土地和生路。
最終,青州黃巾軍統領徐和、褚飛、孫觀、尹禮選擇投降,降兵十餘萬,家屬三十多萬。
曹操從十餘萬降兵中,挑選青壯年精銳,組建了八萬專屬部隊“青州兵”。
這支部隊不僅保留了黃巾軍的部分編製和作戰風格,且因曹操兌現了安居承諾而對其絕對忠誠。
黃巾軍老弱婦孺被安排到兗州各地屯田,恢複農業生產,為曹操提供了穩定的兵源和糧源。
之後,曹操利用“青州兵”打壓兗州本地不服的豪強勢力,完全掌控了兗州的軍事掌控力。
同時,曹操吸納了兗州本地諸多士族人才,任命兗州名士陳宮、程昱、毛玠等為核心幕僚,讓他們參與軍政決策。
通過“任人唯才”與“士族利益綁定”,曹操獲得兗州上層社會的支持。
經此一役,曹操不僅獲得了兗州這塊“根據地”,更擁有了能與袁紹、袁術抗衡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基礎。
但他名義上還依附袁紹,袁紹得報後大喜,任命曹操為“兗州牧”。
此時朝廷還在李傕、郭汜掌控中,中央權威崩潰,地方諸侯早已脫離朝廷管控,地方州牧、刺史的任命早已不是朝廷說了算。
袁紹、袁術憑借“汝南袁氏”的世家聲望和手中兵權,自行任命官員,朝廷無兵、無財、無權威去約束袁紹、袁術這樣的地方豪強,既管不動,也不敢管。
月底,揚州刺史陳溫去世,揚州出現權力真空。
袁紹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,任命自己的堂兄弟,兗州山陽太守袁遺為揚州刺史。
袁遺也出身汝南袁氏,是袁紹、袁術的堂兄,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。
袁遺在討董之戰中,作為山陽太守參與其中,並推舉袁紹為盟主,此後也主動服從袁紹的號令,政治立場上明顯站在袁紹一方,袁紹對其忠誠度較為信任。
袁紹認為,袁遺的身份能夠讓袁術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尊重,從而順利接管揚州。
而一直屯兵於揚州治所壽春附近的袁術,對揚州覬覦已久,自然不會容忍袁紹的這一任命。
袁遺接到袁紹的任命後,便帶兵來到揚州準備上任。
袁術立即派兵進攻剛到揚州的袁遺。袁遺軍事才能有限,不是袁術的對手,很快被袁術擊敗,隨後帶兵退守到沛郡。
到沛郡後,手下兵士發生作亂,袁遺在戰亂中被殺。袁術成功擊敗袁遺後,任命下邳人陳瑀為揚州刺史,將揚州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。
袁紹試圖通過扶持袁遺染指揚州的計劃徹底失敗,失去了在南方發展的主動權,隻能專注經營河北,無力再向江淮地區擴張。
此戰是袁氏兄弟矛盾從“口水之爭”轉向“武裝火並”的標誌性事件,徹底打破了袁氏家族內部合作的可能。
原本圍繞二袁形成的兩大陣營,袁紹、曹操、劉表,袁術、公孫瓚、陶謙對立更趨激烈。
這些消息傳回陰館時,還沒有度完蜜月的趙劍立即來到書房,展開大漢地圖在青州、兗州、豫州、徐州、揚州、荊州看了起來。
曹操還是擁有了一支強大的青州兵,雖然沒有史料記載的三十萬,但八萬兵馬在此時也屬於是實力雄厚了。
“看來曹操從此要擺脫袁紹,展翅高飛了。”趙劍手指輕輕點著兗州,自語著。
按史料記載,曹操站穩兗州後,核心發展路徑是以“挾天子以令諸侯”確立政治優勢,再通過官渡之戰擊敗袁紹統一北方,最終奠定曹魏基業。
迎奉天子是公元196年,如今長安局勢和曹操收降青州兵的情況,已偏離了史料發展軌跡。
那接下來還有哪些事件會偏離原本的軌道呢?
曹操迎回漢獻帝後,就開始掃除周邊,鞏固中原根基。
先後擊敗呂布、袁術、張繡、劉備等勢力,收複徐州、平定南陽,徹底掌控了兗州、豫州、徐州等中原核心區域。
此時,呂布是在袁紹那裡,但袁紹還沒有與張燕展開激戰,袁術是掌控了揚州,劉備提前到了小沛,張濟會死於搶奪糧草的戰鬥中,從而讓張繡占據宛城嗎?
那自己接下來怎麼布局?
喜歡曹操劉備,那些美人是我的請大家收藏:()曹操劉備,那些美人是我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