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驕傲的兩個人,都不願意主動溝通。
總以為來日方長,日子會天長地久,還會有合適的機會修補裂痕。
哪知在那瘋狂的年月裡,兩人真正想要溝通的時候,卻永遠沒了機會。
知道丈夫被停職,陳荷花多方奔走,為丈夫申冤,可是都如泥牛入海,沒起任何作用,更見不著丈夫的麵。
當彆人想害你的時候,肯定想法先堵死你所有的生路。
命運再一次翻手為雲,覆手為雨,把陳荷花的幸福和驕傲一掌拍散。
最後還是醫院的老戰友院長得知消息,自己主動站了出來,說李振華十幾年前就得了男科疾病,不可能有生活作風問題,這才給李振華了洗刷了罪名,還了清白。
至此,陳荷花才開始反省:自己真的了解丈夫嗎?這種疏離的夫妻關係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?
她請了長假去邊境,這是她第一次趕往邊境,想要商量工作調動的問題,想著先全家團聚,內部的問題再慢慢修複。
沒想到迎接她的卻是丈夫和女兒冰冷的屍體!
原來,李振華帶著女兒愛華,去省城開會,想順帶迎接陳荷花。但山路十八彎,連日陰雨,他們遭遇了山體巨石滾落,釀成了慘禍,一車人隻有警衛員活了下來,其他人都犧牲了。
埋骨何須桑梓地,人生無處不青山……
李振華因公犧牲,和女兒紅英一起留在了邊境的烈士陵園裡。
陳荷花被兒子陳愛國接回夢澤縣後,一病不起,慢慢退出了政界。
李午陽不願意跟隨陳荷花回家鄉夢澤縣,留在了邊境讀書,後來參軍,也算是對大伯和堂姐的一種陪伴。
陳荷花回夢澤縣後一直住在自己最初的那個小院裡,一生沒有挪過地方。
院子裡那些彆人不曾注意的角落裡,還殘存著她和丈夫一起生活過的痕跡。
她身體不好,鬱思難解,不願意多見人。但她知道,她必須活著,隻有她活著,才能帶領兒孫走出困境。
她不僅是陳家和李家的守護神,有她在,在那個瘋狂的歲月裡,許多戰友也會得到暗中的庇護。
可她的悲苦無人可訴。
慢慢地,她隻願意自己和保姆生活,不願意打擾兒孫的生活,隻願意安安靜靜的在小院裡待著。
李振華的離世對李光宗也是沉重的打擊,沒過兩年,他也走了,回歸了祖先的懷抱。
李家安慢慢長大了,每年會到縣城看望陳荷花,看到和丈夫臉龐相似的家安,陳荷花說不出多少話來,隻說希望他孝順母親秀招。
後來,國家漸漸走出了混亂,越來越有生機,一切都開始重建,就像初建時那麼欣欣向榮,一切都在希望的田野上。
衛國和家安也已經成家立業,生兒育女。
秀招在鄉下帶孫子孫女,每年會曬筍乾和豆角乾送給陳荷花。
這是陳荷花喜歡的家鄉美味,父母在時,常常做筍乾蒸肉和豆角乾蒸肉。
人老了,牙軟了,咬不動硬東西了,要吃這樣的軟糯的菜和湯湯水水的飯。
對秀招,陳荷花的感情很複雜。她不知道那一年的中秋節,秀招在中間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,受害者?還是加害者?
對陳家村亦然,丈夫李振華被汙蔑生活作風有問題,這中間的風浪,肯定也有陳家村人的手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