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失落的人是就金鳳仙,包玉剛一回到包家就像消失了一樣,一個月都不冒一次頭。
沒法冒頭,包玉剛累成了狗,不,比狗還累。
割了麥子割牧草,牧草拉完又該給玉米地澆水了。
澆完水修牲口圈,還要割艾草。
半乾不乾的艾草紮成捆,每晚點火盆給牲口圈熏蚊子,不然草原上的蚊子多成團,咬的牲口不長膘。
每天睜開眼,包玉剛麵對的都是乾不完的活,每一骨頭都累到縫,肌肉酸痛,晚飯吃飽喝足,飯碗一撂,直接就去睡覺。
至於洗澡,院子裡曬的熱水,從頭往下澆,衝一衝就算乾淨了。
有時候累狠了連腳都不洗,倒頭就能睡著。
風花雪月?那真是閒人才能想的事情。
老包家的夏糧種得不錯,麥子留夠吃,交了公糧外還賣了六麻袋,一千多斤。
大公牛賣了七頭,公羊賣了二十頭,牧草收了三茬,家裡添了一台雙缸洗衣機。
土豆、大蔥翻了攏,又該撒種種白菜了,兩畝地的棉花也要打頂打杈了。
幸虧孩子們放了暑假,田間地頭跟著一起乾,包玉剛感覺才緩過來一口氣。
鋤草、上化肥、澆水、打農藥,等把三十畝的玉米黃豆和兩畝地的棉花伺候利索,又該割牧草了。
就這樣,包玉剛馬不停蹄、披星戴月地料理著家裡的田地和牲口。
莊稼不等人,炎夏一過,豆莢飽滿,套種在玉米地裡的早熟黃豆開始黃了。
於是,揮舞起鐮刀割豆子,包玉剛帶著兩個大兒子一起乾,女兒萍萍帶著小兒子管著菜地雞鴨鵝豬狗,還要幫著老包頭伺候牲口,擠牛奶,還得洗衣服做飯。
割倒的豆秧曬到半乾,打成捆拖到田邊,用三輪子拉到場上暴曬幾天,豆莢就會崩崩崩炸開,黃豆就會落在豆秧下麵。
曬好的黃豆打堆,揚場,裝袋。遇上來收黃豆的就先賣一些,最後剩下的,留一口袋乾淨的換豆腐、生豆芽,揚場剩下的帶雜質的黃豆就喂牛羊。
吃了糧食和油料,牛羊就會嗞嗞長膘。
所以房前屋後,隻要有點空地能曬到太陽,都要種點啥。
老院子的菜園子圖省事,都種了紅薯,紅薯翻翻秧,一棵能結一大筐。
翻秧去掉的老葉子喂雞,鴨子和鵝偶爾會去外麵水塘混吃混喝,雞群都在院子後麵的果樹林刨吃的,晚上雞窩不睡就睡在柳樹上。
包家真的一個閒人都沒有,就算老小康康才七歲,也被大姐萍萍指揮著天天摘菜、曬菜乾、拔草、撿蛋、喂雞鴨鵝、剁豬草……
以至於康康覺得寫暑假作業是一件美事,不曬太陽,不流汗,還有西瓜吃,真是太享福了!
怪不得爺爺說是“供”他們讀書,讀書可不就是像祖宗一樣被舒舒服服供起來,風吹不到,雨淋不著!
喜歡命如草芥,待我重新書寫請大家收藏:()命如草芥,待我重新書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