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有糧一直惦記著自己的婆娘常靜貞,他現在嘗到了成語“妻離子散”的味道。
一個男人,屋裡頭沒有老婆,家不成家,空空的屋裡全是寂寞。
供銷社開門了,午休時,趙有糧拿著積攢已久的布票和錢走進了全鎮人眼中的銷金窟。
小年輕們結婚,才會上這裡來買兩身好衣裳。
供銷社裡的衣裳質量好,但是貴,一件能花掉他半個月的工資。
趙有糧站在成衣櫃台前,和裡麵的女售貨員打招呼:“過年好哦!女同誌的衣裳給我介紹一下。”
售貨員是一個中年婦女,香噴噴的,燙著洋氣的小發卷,頭油抹得鋥亮,蚊子站在發絲上都能打滑摔折腿。
她認識趙有糧,是鎮上食堂的廚師,笑著回應:“趙師傅,過年好!要給誰買衣裳?多大年紀的?”
“給我婆娘常靜貞買,你還記得她不?她經常在鎮上賣豆腐,身材和你高矮差不多,比你瘦。”
“記得,記得。常阿婆豆腐,嫩豆腐細,老豆腐香。我們還等著她來賣豆腐呢,價格合適還好吃。”
“記得就好,你說那件紫紅色的棉襖她穿行不?”
“這件她穿應該會肥一點,她人瘦。就剩這一件了,我跟主任說一說,讓他給你算優惠點。”
“肥點好辦,裡麵還要穿毛衣和秋衣。”
“趙師傅,好不容易買件新衣服,讓婆娘來試一下麼。”
“她不在這邊,陪女兒住城裡了。”
“哦,那是去享福嘍!”
“沒享麼子福,女兒車禍受傷,她去照顧。”
“沒事就好,平安就是福氣,穿件帶紅的衣裳壓一壓,運勢好。”
卷發售貨員極力推薦這件紫棉襖,這件衣服眼瞅著就過季了,價格貴,鎮上總共也沒賣出幾件。
年後衣裳都降價了,昨天也沒有一個人來問的。
現在人手上剛有點閒錢,還在忙著吃飽吃好、家裡蓋新房的事上,至於穿著講究,那是有錢人才想的事。
“好,就要這件吧,用塑料袋給我裝起來。”
“趙師傅,光穿棉襖還不得行呢,裡麵最好穿一件高領棉毛衫,這樣才洋盤。這件紫粉色的高領衫也是新到的貨,又細又軟,貼身穿合適。”
“好嘛好嘛,兩件都要。”
“趙師傅,我給你拿大一個碼,裡麵衣服純棉的過了水會縮一點,寬鬆的穿也舒服。”
卷發售貨員巧舌如簧,把兩件衣服斷碼的貴衣服推銷給了趙有糧。
但是也沒有做絕,她還想賣個人情給趙有糧,所以去找供銷社主任,給趙有糧要了一個最低折扣。
鎮上上班的人,都活在一個迷你小社會裡,來來往往、衣食住行都脫不開人情兩個字。
趙有糧抱著兩件軟乎乎的新衣服,心裡踏實了。
儘管花了他快一個月的工資,總算堵住了心裡的那個漏洞。
等到初十,他就把衣服往常靜貞麵前一放,妻子一定笑開花!
一想到這,趙有糧臉上的笑意就藏不住了。
這股開心一直伴隨著他,他哼了一下午的小調。
下班後把提包放進屋裡繼續哼著小調,在廚房裡剖魚。
網箱裡網到的大魚去頭去尾,用鹽醃了,晾曬一下,初十那天一起拿過去給婆娘吃。
魚頭魚尾和小魚就留在家裡燉湯喝。
趙有糧感覺自己安排得妥妥當當的,夜裡睡覺還做了一夜的好夢。